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监测和评价慈溪市居民健康知识掌握和健康行为形成基本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和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浙江省统一编制的调查问卷,在全市22个镇和街道开展7类人群的健康素养调查,包括一般情况、知识和行为素养。将数据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描述7类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情况;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人群健康素养情况。结果共调查12 041人,基本卫生知识健康素养比例为84.94%,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素养比例为76.73%。慈溪市居民对"熟悉消防安全通道"等8项卫生知识知晓率较高,均占90%以上;"儿童意外伤害死亡"、"土豆的营养"和"吸烟危害"知晓率较低,均在70%以下;对"毛巾单独使用"和"吃早餐的习惯"行为形成率较高,分别为93.64%和87.68%;而"劝阻吸烟者"较低,只占58.42%。不同人群比较显示,初二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最高,农村人群健康素养最低。结论慈溪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上较高,不同人群健康素养差异水平较大,且对健康素养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不一。需加强慈溪市人民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的教育,全面提升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影响因素。方法使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统一设计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进行面对面的调查。结果调查对象1 080人,基本健康素养具备率为9.17%,其中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具备率分别为18.62%、11.76%、15.00%;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素养分别为37.04%,16.67%、7.50%、21.02%、6.20%;年龄和文化程度对健康素养的水平有影响。调查对象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掌握率分别为58.41%、58.19%、57.26%。结论上海市金山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不高,年龄和文化程度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农村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行为现状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300名尉氏县农村流动人口为调查对象,发放《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基线调查及国家级示范区规模试点现场工作手册》问卷,统计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性行为现状,并对影响该病知识知晓率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尉氏县农村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5.67%,存在婚外性行为、性行为中坚持使用安全套以及做过HIV抗体检测的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10.33%、35.67%、10.67%;文化程度是尉氏县农村流动人口AIDS知识知晓率的促进因素,文化程度越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越高(P0.05)。结论尉氏县农村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较低,相关行为现状较差。文化程度是该病知识知晓率的促进因素,应注重农村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宣传,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成都市青羊区居民掌握健康素养知识技能的基本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1020人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对象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2.8%,健康行为形成率为58.3%。结论还需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逐步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流动人口健康素养社区综合干预模式。方法在随机抽取的4个社区中,每个社区随机抽取50人为研究对象开展基线调查,用"集中强化+行为参与"的社区综合干预模式,进行为期两年的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后,再次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干预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青山湖区流动人口健康理念与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健康技能掌握率在干预活动前分别为29.3%、19.8%和20.8%;干预活动后分别为71.0%、70.5%和69.5%,3个方面均明显提高。结论在社区流动人口中应用"集中强化+行为参与"的社区综合干预模式,可有效提高流动人口的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佛山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佛山市选择建筑工人、工厂工人、餐饮宾馆服务行业服务人员以及劳务市场寻工人员等4类流动人口,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流动人口一般特征,流动史,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态度,艾滋病防治需求及可能影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因素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知晓率的影响因素。血清学检测HIV、梅毒和HCV抗体。结果 98.69%的流动人口听说过艾滋病,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65.61%,艾滋病防治知识最主要通过电视节目获得。流动人口近一年临时性行为发生率为40.84%,在近1年与固定性伴和临时性伴发生性关系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1.20%和31.78%。10.30%调查对象近1年曾出现性病相关症状,患病后84.19%能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HIV抗体阳性率为0.12%。5.23%的非婚性行为者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服务。调查对象中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下的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结论佛山市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有歧视态度比例较高,该人群中依然存在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低等感染HIV的高危行为。对流动人口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综合干预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孕早期妇女母婴健康素养水平,为提高孕妇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开展定量调查,对2015年7-12月在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的504名孕早期妇女母婴健康素养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早期妇女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平均知晓率为45.36%;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知识平均知晓率为33.48%;基本技能平均掌握率为45.56%。年龄、文化程度、户籍、高危因素、产次为孕早期妇女母婴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结论孕早期妇女母婴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偏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知识知晓率最低。要加强政府主导,突出健康教育内容的可读性、连续性,做好孕早期妇女母婴健康素养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江苏省流动人口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状况。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重大传染病防治示范区抽取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2009年UNGASS指标知晓率为60.9%,单项知识中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性生活中每次都用安全套的仅占8.9%,安全套使用受多种因素影响。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后,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掌握有所提高,但正确态度、安全性行为比例仍不高,今后需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目前常州市武进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并探索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KISH表法随机抽取该区675名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调查,通过中国健康教育中心评价体系进行评分,得出该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辖区居民健康素养综合水平为16.82%,其中健康知识知晓率为21.9%,健康行为形成率为19.0%,健康技能掌握率为20.8%;"科学健康观"和"安全与急救"的素养水平分别为50.4%和55.8%,而"基本医疗"、"慢性病预防"、"信息获取"和"传染病预防"的素养水平相对较低,分别为11.3%、17.6%、18.3%和20.5%。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年人均收入对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有显著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仅得出,高年人均收入者比低年人均收入者健康素养水平高(OR=1.679,95%CI:1.081~2.607)。结论该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居民年人均收入为其主要影响因素;今后工作重点为"基本医疗"、"慢性病预防"、"信息获取"和"传染病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成都市郫都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风险意识和行为特征,为开展艾滋病干预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法,招募流动人口作为调查对象,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风险意识和行为情况,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①"国八条"知晓率为42.1%,满分率为14.0%;整体知识知晓率为64.5%,满分率为8.3%。②61.8%的调查对象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方面的宣传教育。接受宣传教育者,其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高于未接受者(P0.05)。③调查对象认为自己有感染艾滋病风险的比例非常低(5.4%)。④风险意识高者,与固定性伴近1次安全套使用率高于风险意识低者(63.5%VS 38.2%,P0.05)。调整性别和年龄等因素后,风险意识是提高安全套使用率的保护性因素(OR=2.43,95%CI 1.36~4.35)。结论调查对象具有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低,风险意识差,安全套使用率不高等特点。宣传教育是提高知识知晓率的有效手段,风险意识对提高安全套使用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的策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山东省济南市流动人口进行抽样,通过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利用健康素养综合指数进行评价,采用相关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2065人,有效问卷204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2%。流动人口的知识性、行为性、信念性、功能性健康素养分指数及综合指数分别为5.21±1.28、5.74±1.99、5.16±1.01、5.00±1.02和5.25±0.94。不同性别和职业人群的健康素养分指数和综合指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相关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流动人口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是文化程度和性别。结论此次调查的流动人口的健康素养状况处于我国城乡居民之间,其影响因素主要为文化程度和性别,应根据此特点制定相关人群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以提高流动人口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2.
全国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情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全国流动人口结核病知识核心信息知晓情况,为有效地开展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提供方向和重点。方法采取5阶段分层系统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抽取19个省60个县/区共1598名城乡流动务工人员,使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入户面对面询问式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46.3%。12~19岁组、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知晓率较低。调查对象对肺结核病的传染性、传播途径和知晓率较高,而只有46.O%的调查对象知道当地有检查和治疗结核病的专门机构、52.7%的调查对象知道结核病可治愈、31.7%的调查对象知道国家有免费检查治疗政策,31.3%的调查对象知道不应该歧视结核病人,尤其是对“咳嗽3周以上或咯血、血痰症状者应怀疑得了肺结核病”这条信息的知晓率只有13.9%,只有43.9%的结核病人知道应到专门机构检查治疗结核病。结论应根据各地流动人口知晓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并及时评估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我国七省流动人口的健康素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素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问卷数据,共纳入2 335名流动人口进行分析。t检验和SymbolcA@2检验用于组间比较。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分析流动人口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6年七省流动人口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36.7%,其中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较低(36.5%),传染病防治(33.0%)、基本医疗(27.8%)、慢性病防治素养(22.8%)水平较低。受教育程度更高(初中OR=1.625,P=0.001,高中OR=1.621,P=0.004,大专及以上OR=2.066,P<0.001)、流动次数较少(OR=0.919,P=0.049)、城市地区(OR=1.677,P<0.001)的流动人口健康素养水平更高。结论 流动人口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升。应针对受教育程度低、流动次数多的重点人群以及农村重点地区开展干预措施,加强传染病、慢性病防治等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对大连市流动人口健康素养进行调查,并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策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大连市979名流动人口。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Epidata3.0建立数据库,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去年得到过健康方面宣传教育的流动人口仅占29.70%,健康生活方式认知水平较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欠缺,健康素养较差。流动人口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市流动人口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P<0.01)、文化程度(两项P=0.01,P=0.02)、职业类别(P<0.01),年龄和收入水平也有一定影响。结论 应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和管理工作,根据大连市流动人口的特点采取适当措施提高流动人口的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5.
何英淑  黄治兰  郭进  郝翔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464-4467
目的 了解重庆市南岸区居民健康养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703名15 ~69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对象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4.6%,92.2%的人赞成洗手有助干预防流行性感冒,12.4%的人知道被动吸烟会引发的疾病;健康行为形成率为52.7%,96.7%的人知道骑摩托车必须戴头盔,13.1%人知道妇女怀孕后至少做几次孕期检查;健康技能掌握率为48.0%,被调查者对医疗救助电话和一些危险标识代表的意义的掌握率分别为98.2%和12.0%.居民健康素养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区、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结论 南岸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知识掌握不平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顺义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析影响居民健康素养的各种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在顺义农村地区抽取两个村,每村随机抽取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样本总量共670人。结果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三方面健康素养知晓率分别为74.68%、69.82%、63.97%,均呈现45岁以下年龄组高于45岁以上年龄组的特点。同时受教育程度越高,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越高。结论顺义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知晓水平总体不高,未达到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80%的指标,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特点,采用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影响居民健康素养的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健康促进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5~69岁常住人口2946名,采用入户调查方式进行数据收集。结果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1.99%;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的具备率分别为25.05%、16.13%和10.2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居民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具备率越高(OR=1.582);医务人员的健康素养具备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OR=3.598)。结论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与2009年相比有一定的提高,3个方面素养的具备率符合"知信行"模式;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应根据行为干预理论和不同人群的特征,开展居民健康素养干预工作,以提高省内全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宝安区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为后期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匿名自填问卷调查方式,从2015年1-9月随机抽取深圳市宝安区下属6个街道的流动人口集中的大型工厂工人为调查对象,每个街道各2个工厂,共调查3 165人,分析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影响因素。 结果 流动人口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1.4%;对于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关于“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这一问题的知晓率为32.8%、“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一起吃饭会得艾滋病吗”这一问题的知晓率为60.0%,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是艾滋病知晓率的影响因素,与男性相比,女性对于艾滋病知晓率较低(OR=0.78,95%CI:0.67~0.91)。 结论 应该加强对宝安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AIDS非传播途径知识的宣传,针对不同特征的流动人口需要采取合适的宣传方式及宣传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常州市流动儿童家长健康素养状况,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健康教育干预提供方向和依据。方法从流动人口学校抽取916位学生家长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流动儿童家长健康素养水平为8.19%,知识知晓率为59.32%,低于江苏省人群的平均水平;文化程度、生活状态、工作状态和社会支持与健康素养知识知晓呈正相关。结论流动儿童家长的健康素养水平偏低,应根据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政府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个盟市3600名15-69岁城乡常住人口。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编制的《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评价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内蒙古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6.8%,平均得分为(56.50±16.60)分。其中调查对象对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中的法规政策、健康的理解和环境与职业的素养水平较高,分别为79.4%、73.5%和55.1%。对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中的生理卫生常识、基本知识中的安全与急救和慢性病防治的素养水平较低,分别为3.0%、0.9%和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和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健康素养得分影响因素,其中文化程度是主要影响因素(β=3.849,95%CI:3.252-4.218)。结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活动,从而促进内蒙古地区居民形成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