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汉字心理旋转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以汉字为刺激图片进行心理旋转时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波幅和潜伏期的变化.方法: 8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完成以汉字为刺激的心理旋转任务时,记录反应时,错误率和事件相关电位波形. 结果: 随着刺激图片0°旋转至180°,脑部顶点Pz点P300波幅从(15.01±2.56) μV变化为(11.91±2.01) μV;潜伏期从(450±38) ms变化为(566±54) ms.结论: 以汉字为刺激图片进行心理旋转时,P300波幅随旋转角度的增加而负向漂移,潜伏期随旋转角度增加而延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颅脑损伤患者事件相关电位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颅脑损伤认知障碍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无认知障碍的64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N200潜伏期及波幅)及观察组中不同认知障碍程度者的事件相关电位指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上述事件相关电位指标与颅脑损伤患者认知障碍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P300及N200潜伏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300及N200波幅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认知障碍较重者的P300及N200潜伏期显著长于认知障碍较轻者;P300及N200波幅显著低于认知障碍较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P300及N200潜伏期与颅脑损伤认知障碍呈正相关,P300及N200波幅与颅脑损伤认知障碍呈负相关(P<0.05)。结论:颅脑损伤认知障碍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显著异常,且与认知障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苏太清  邓俊  顾欣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302-1303
目的:探讨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其中60例实施新型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式的健康教育。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时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两组在健康教育治疗前事件相关电位P300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健康教育治疗后两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P3波幅增高,而研究组改变更为明显,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新型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证实其更有助于患者的认知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4.
正常人听觉P300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年龄因素对正常人听觉事件相关电位中P300的影响。方法对100名不同年龄组正常人进行听觉P300测试,靶刺激叠加500次,分析时间1000m s,记录其潜伏期(Lat)和波幅(Amp)。结果P300潜伏期:20-39岁组为(328.29±18.77)m s,40-59岁组为(351.32±26.71)m s,60-74岁组为(407.67±12.28)m s,全部受试者为(345.84±28.44)m s。上述相应年龄组P300波幅分别为(8.86±5.43)uV、(6.74±5.52)uV、(4.59±0.50)uV,全部受试者为(7.40±5.52)uV。直线相关分析提示:P300潜伏期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495,P<0.01),波幅与年龄呈负相关(r=-0.081,P<0.05)。结论年龄对P300的潜伏期及波幅均有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Lat延长,Amp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常人脱落刺激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各成份变化。方法:42例正常人,采用阴性刺激,听觉“oddball”刺激序列诱发事件相关电位成份并进行分析。结果:在全部受试者中,P300潜伏期与年龄呈正相关;P300波幅与年龄呈负相关。中青年组与老年组相比,P300潜伏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阴性刺激,即脱落刺激,是诱发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一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刺激方式。  相似文献   

6.
脑动脉硬化认知功能与P300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动脉硬化患者的认知功能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的变化特点.方法 对60例脑动脉硬化患者进行长谷川量表(HDS)评分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的测定,结果与同龄正常人作比较.结果 脑动脉硬化患者的P300潜伏期比同龄正常人明显延长,认知功能测试得分比同龄正常人低(P<0.001).结论 脑动脉硬化患者有认知功能受损,P300潜伏期延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将11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时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两组在治疗前事件相关电位P300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P3波幅增高,而研究组改变更为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证实其更有助于患者的认知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非注意和注意条件下事件相关电位听觉P300的特点。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 Viking Quest诱发电位仪对44例正常健康人进行事件相关电位听觉P300实验研究,比较在非注意和注意条件下P300的特征。结果事件相关电位听觉P300出现率在注意条件下为100%,在非注意条件下为出现率为79.5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非注意条件下出现P300与未出现者在注意条件下相比较,其P300/N2波潜伏期更长,波幅更低(P<0.05);同一受试者分别在非注意和注意条件下的事件相关电位听觉P300各指标比较,发现靶刺激中P2波潜伏期、N2波潜伏期和波幅、P3波潜伏期和波幅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非靶刺激中N1波潜伏期和P2波波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非注意与注意条件下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有其不同的心理表达内容,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变异及其恢复期的变化。方法 应用美国Nicolet Bravo大脑电生理仪,检测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17例健康对照的P300成分,并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治疗4周后P300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精神分裂症组在四个记录区(C3、C4、Cz、Pz),靶波幅P300均显著下降,P300潜伏期均未见明显差异。患者用药治疗4周后尽管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与用药前比较P300波幅、潜伏期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P300成分各脑区的广泛变异,P300波幅降低可能是一稳定的素质标记。  相似文献   

10.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是大脑对刺激进行认知加工时在头皮所记录到的电位变化,目前已成为测谎的新兴技术.全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事件相关电位在测谎中的应用:用于测谎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主要包括P300、关联负波、反馈负波、记忆编码相关脑电反应和P900;测谎指标包括波幅、潜伏期、波面积和头皮分布剖面图等.并探讨了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研究现状及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焦虑症患者客体旋转的脑电生理机制.方法 对来自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20例焦虑症患者和24例健康被试进行客体旋转任务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测定.测量P300的潜伏期、波幅及其错误数和反应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焦虑症患者组正像和镜像潜伏期延迟[正像:(320.15±32.14) ms vs (362.66±33.62)ms;镜像:(329.18±30.25)ms vs (364.43±35.37) ms]、波幅降低[正像:(13.36±2.23)μV vs (6.49±3.56) μV;镜像:(9.62±2.84)μV vs (5.46±2.51)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潜伏期正像与镜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波幅正像与镜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正像波幅高于镜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焦虑症患者心理旋转能力明显受损,其正镜像差异性消失,可为其早期临床诊断提供客观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IAD)者人格特征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关系.方法 对42例青少年IAD者及40例非IAD者分别进行了艾森克个性问卷和事件相关电位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 事件相关电位测定青少年IAD组N2及P3波潜伏期[分别为(267.2±24.2) ms、(374.5±22.0) ms]较非IAD组[分别为(235.7±21.8) ms、(332.3±23.5) ms]延长,P3波幅[(3.9±2.5) μV、(7.8±2.4)μ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森克个性问卷调查显示,青少年IAD组的精神质(P)及神经质(N)2个维度分[分别为(56.2±9.4)分、(49.8±7.4)分]均明显高于非IAD组[分别为(51.9±9.7)分、(42.4±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青少年IAD组内外向(E)和掩饰(L)维度分[分别为(45.7±9.0)分、(44.3±7.9)分]明显低于非IAD组[分别为(51.2±9.4)分、(50.9±8.3)分],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森克个性问卷与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中P300波的相关分析显示,青少年IAD组P300波潜伏期与P、N维度分呈正相关(r=0.49和r=0.54,P<0.01),与E、L维度分呈负相关(r=-0.43和r=-0.46,P<0.01);P300波幅与P、N维度分呈负相关(r=-0.41和r=-0.50,P<0.01),与E、L维度分呈正相关(r=0.45和r=0.47,P<0.01).结论 青少年IAD存在一定的人格特征和认知异常,且人格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与正常儿童数学计算事件相关电位(ERP)及行为学特征的比较,探讨ADHD儿童计算能力的神经机制。方法ADHD组34例及正常组34名,采用20以内加减乘法计算任务,记录ERP及行为学数据。结果①ERP:ADHD和正常组正确计算N2波幅[(-6.7±2.7)μV,(-5.8±2.5)μ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错误计算ADHD组N2波幅(-7.31±2.4)μV明显低于正常组(-8.9±2.1)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确及错误计算N2潜伏期,ADHD组均长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行为学:ADHD组反应时间、正确及错误计算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894±165)ms、(762±166)ms;(1052±157)ms、(931±19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D组正确率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HD在决策错误计算时存在对不相容刺激的心理冲突信息加工处理能力显著下降,导致正确判断能力低下反应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磷酸肌醇3-激酶(PI3-K)途径中蛋白激酶B1(PKB1)基因多态性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CNV检测指标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重性抑郁障碍患者91例和与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65例.2组均于入组当日检测其P300及CNV数据.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样本的PKB1基因多态性.分析重性抑郁障碍及正常对照组间P300、CNV均数差异.比较PKB1 SNP基因型间P300及CNV指标均数的差异.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P300为P2潜伏期延长(P<0.05);P3a、P3b及P3波幅均明显减低(P<0.01);CNV则为B波幅明显减低(P<0.01)、RT反应时间明显延长(P<0.01).②重性抑郁障碍患者P300指标在PKB1基因rs3001371含C等位基因的C/C及C/T合并组与TT组间有统计学差别.C/C及C/T合并组P3a、P3b及P3波幅[分别为(5.93±2.35)μV,(6.51±3.00)μV,(6.27±2.43)μV],低于TT基因型组[(分别为(7.45±2.19)μV,(8.63±3.57)μV,(8.04±2.57)μV],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发现rs3001371基因型间CNV的指标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PKB1基因rs3001371多态性与P300主成分波幅相关联,提示遗传因素对重性抑郁障碍记忆及认知功能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治疗脑梗死患者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具有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但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分为治疗组(使用TMS治疗)和对照组(未使用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评分和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MMSE的提高分率总有效率(80%)较对照组(43.33%)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后 P300潜伏期[(312.78±4.53)ms]与治疗前[(356.24±23.12)ms]明显缩短,治疗前后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P300波幅[(10.65±0.87)μV]与治疗前[(10.58±1.21)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P300潜伏期[(367.83±23.38)ms]和波幅[(10.61±0.74)μV]与治疗前P300潜伏期[(360.18±22.17)ms]和波幅[(10.53±0.83)μ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且经颅磁刺激具有疗效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技术探讨高血压患者视觉注意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神经机制.方法 采用视觉Oddball范式,分析1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的ERPs成分,并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测评.结果 ①新异刺激:高血压患者N2波幅[(1.56±1.15)μV]较正常对照者[(-2.19±1.15)μV]显著减小(P<0.05),其中以额-中央下降更明显(P<0.05);高血压组[(6.27±1.01)μV]较正常对照组[(7.09±1.01) μV] P3a波幅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P3a潜伏期[(432.83±8.22) ms]较正常对照组[(403.10±8.22) ms]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靶刺激:高血压组视觉P3b波幅[(4.08±0.90)μV]较正常对照组[(6.75±0.90)μV]显著降低(P<0.05),且在顶区最明显(P=0.01);高血压组[(440.70±6.42) ms]较正常对照组[(436.91±6.42)ms]的视觉P300的潜伏期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正常对照组(27.31±1.22)相比,高血压患者的MMSE评分(24.55±2.42)明显减小(P<0.05).视觉P3b的波幅与MMSE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51,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非随意注意及随意注意能力均受到损害,且高血压病对两种注意影响的程度及神经机制不同.视觉P3b能为临床更早的评估高血压患者的注意功能提供更加客观的神经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人类外周血hPer1基因节律性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生物节律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工作中,为研究正常人节律基因表达特点,定量检测正常年轻人外周血中节律基因Per1(humanPeriod1,hPer1)的表达。方法实验对象为7名大学生(H1-H7),年龄24 ̄30岁,男性3名,女性4名。其中H7于实验前1天晚上值夜班。分别在09:00,15:00,21:00,03:00,09:00点抽取肘静脉血6mL,抽提全血总RNA。应用竞争性RT-PCR方法定量检测实验对象外周血中每人每个时间点hPer1基因的表达。结果人类外周血中hPer1基因的表达有显著节律性。表达高峰在09:00而低峰在21:00,两者之间的差异达2.29±0.9倍(P<0.01),第2天09:00hPer1基因表达水平又回到最高峰。结论hPer1基因的表达在外周血中存在节律性。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简称血灌)、血液透析(简称血透)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50例须行维持性透析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将其分为血灌组(26例)和血透组(24例),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6个月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简称P300)的潜伏期、波幅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血灌组和血透组P300潜伏期和波幅,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P300潜伏期和波幅分别为(315.6±31.9)ms、(8.9±1.15)μV和(341.8±33.5)ms、(8.03±1.01)μV,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血灌组和血透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MMSE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MMSE评分分别为(27.9±2.3)分和(25.6±1.9)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远期认知功能有明显影响,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持续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认知功能可能较常规血液透析好。  相似文献   

19.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汉语认知过程中N400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XS  Tang YX  Xu YF  Xiao ZP  Wang JJ  Zhang MD  Lou FY  Chen C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9):2026-2029
目的 探讨在匹配和非匹配结尾词汉语句子认知过程中,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N400的改变.方法 在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应用中国润杰WJ-1型ERP仪,采用汉语正常句子结尾词(匹配)与句子结尾歧义词(非匹配)的刺激范式,对5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2名健康成人的N400作了比较.结果 (1)潜伏期:患者组的N400潜伏期在5个脑区明显延迟于健康对照组.患者组在Cz脑区,匹配指标上(健康对照组:358ms±32ms,患者组:394ms±45ms,P<0.01)、非匹配指标上(446ms±35 ms)均延迟于健康对照组(410ms±29ms,P<0.01).患者组在Fz、Pz、C3和C4脑区也有类似变化.(2)波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者组的N400波幅在5个脑区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患者组在Cz脑区,匹配指标上(健康对照组:8.6 μV±5.1 μV,患者组:5.2μV±4.6μV,P<0.01)、非匹配指标上(8.5 μV±5.9μV)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3.4 μV±6.7 μV,P<0.01).患者组在Fz、Pz、C3和C4脑区也有类似变化.(3)N400潜伏期延迟和波幅下降与阳性症状分和PANSS总分呈负相关.结论 句子结尾词是引起N400的良好刺激材料,具有良好的N400启动效应,可为进一步探索精神分裂症发病的脑机制及其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记忆测验中的故意答错行为的事件相关电位(ERP)变化.方法 用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程序编制ERP范式,20名在校学生在主动答对、故意答错和被动答错三种情况下完成试验任务.结果 ①三种试验条件下的反应时由短至长依次为:主动答对(681±21)ms、故意答错(741±25)ms和被动答错(946±31)ms,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F=115.73,P=0.000).②所采集的ERP波形中,N2(160~200ms)和P2(200~300ms)成分在故意答错及被动答错条件下的波幅高于主动答对情况;其中N2成分的波幅在三种条件下差异有显著性(F=6.896,P<0.01),分别为:主动答对(-0.376±0.58)μV、故意答错(4.31±0.58)μV及被动答错(1.77±0.82)μV.结论 事件相关电位的某些指标对识别记忆测验中的故意答错行为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