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目的:观察恒磁场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泌与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与人单核细胞株THP1黏附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第3代的HUVECs,实验分为6组:对照组、AngⅡ(1×10-6mol/L)组及AngⅡ 不同磁感应强度(1Gs,5Gs,10Gs,20Gs)的恒磁场组.各组细胞于单纯培养或磁场作用24h后收集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液中ICAM-1,VCAM-1的分泌量,免疫细胞化学检测ICAM-1,VCAM-1的蛋白表达,计数法观察HUVECs与THP-1的黏附率.结果:AngⅡ1×10-6mol/L使HUVECs的ICAM-1和VCAM-1分泌及表达量显著增高(P<0.05vs对照组),而1,5,10和20Gs恒磁场组细胞ICAM-1的分泌和表达量显著低于AngⅡ组(P<0.05).AngⅡ1×10-6mol/L使HUVECs与THP-1的黏附率显著增加(P<0.05vs对照组),而1,5,10和20Gs恒磁场组HUVECs与THP-1的黏附率显著低于AngⅡ组(P<0.05).结论:恒磁场可拮抗AngⅡ的作用,抑制HUVECs的ICAM-1和VCAM-1分泌与表达及与HUVECs单核细胞的黏附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致凋亡效应及黄芪含药血清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的 ECV-304分为以下3组:(1)空白对照组;(2)AngⅡ诱导组,使培养基中 AngⅡ终浓度为0、1×10-6、1×10-5、1×10-4 mol/L,与细胞共孵育18 h。MTT 法检测 AngⅡ对 HUVECs 生长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 AngⅡ作用后内皮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电子显微镜观察 AngⅡ诱导后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3)黄芪含药血清干预组,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黄芪含药血清培养24 h 后,加入 AngⅡ(1×10-4 mol/L)孵育18 h,检测内皮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 AngⅡ均能抑制内皮细胞生长增殖。不同浓度的 AngⅡ均可显著诱导内皮细胞凋亡。透射电镜下可见 AngⅡ诱导后内皮细胞的凋亡形态。黄芪含药血清抑制 AngⅡ所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结论黄芪含药血清具有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促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对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 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HUVECs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Ghrelin组、AngⅡ组、AngⅡ+Ghrelin不同浓度组(Ghrelin 10-8、10-7、10-6mol/L3个浓度组),每组6个复孔,分别用AngⅡ及Ghrelin干预18 h后,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HUVECs的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ngⅡ组HUVECs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Ghrelin呈浓度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的细胞存活率下降及促细胞凋亡;单用Ghrelin对HUVECs无明显影响.结论 Ghrelin可抑制AngⅡ诱导HUVECs 凋亡作用,对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Ⅱ对内皮细胞致凋亡效应及血脂康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血脂康对AngⅡ此效应的干预作用,探讨AngⅡ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血脂康调脂之外的内皮保护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内皮细胞株ECV304进行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AngⅡ诱导组,培养基中AngⅡ终浓度分别为10-8、10-7、10-6、10-5、10-4mol/L,与细胞共孵育18h。利用三磷酸腺苷生物素发光法(ATP法)检测AngⅡ对HU VECs生长增殖的影响,用电子显微镜观察AngⅡ(10-4mol/L)诱导后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ngⅡ作用后内皮细胞凋亡率的变化,采用比色法检验AngⅡ(10-4mol/L)诱导后内皮细胞Caspase3活性的改变;血脂康干预组,培养基中AngⅡ浓度为10-4mol/L,同时加入血脂康500ng/ml与细胞共培养18h,检测该组内皮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10-8~10-4mol/L)的AngⅡ均能抑制内皮细胞生长增殖(P<0.05),且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10-7~10-4mol/L)的AngⅡ均可显著诱导内皮细胞凋亡(P<0.05),同时Caspase3的活性在AngⅡ(10-4mol/L)作用后明显增加(P<0.01);透射电镜下可见AngⅡ诱导后内皮细胞呈明显凋亡改变;血脂康(500ng/ml)可抑制AngⅡ(10-4mol/L)所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P<0.05)。结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AngⅡ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Ⅱ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用不同浓度AngⅡ及神经酰胺合成酶抑制剂烟曲霉素B1(fumonisin B1,FB1)处理细胞,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Western blot技术对bax mRNA及蛋白进行表达分析.结果 AngⅡ处理组内皮细胞的凋亡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对照组和10-7、10-6、10-5mol/L AngⅡ处理24 h后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2±1.1)%、(6.0±1.2)%、(17.5±2.3)%、(27.4±4.5)%;终浓度10-6mol/L的AngⅡ处理6、24、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2±2.3)%、(15.5±3.1)%、(21.6±2.5)%;FB1能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P<0.05),AngⅡ处理组bax 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FB1组bax 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 AngⅡ通过神经酰胺及bax诱导细胞凋亡,其中bax作为神经酰胺的下游基因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人内皮细胞凋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能否诱导人内皮细胞凋亡,将健康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至第3代,用不同浓度Ang Ⅱ培养不同时间,用TUNEL和ELISA检测细胞凋亡,并检验Caspase-3酶性变化,用RT-PCR检测Ang Ⅱ受体AT1和AT2的mRNA表达。发现Ang Ⅱ可以诱导出典型的凋亡,凋亡细胞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凋亡强度与Ang Ⅱ呈现剂量依赖关系。Caspase-3酶活性在Ang Ⅱ作用后有极显著的增加。内皮细胞同时表达AT1和AT2的mRNA。结果表明:Ang Ⅱ经AT1或(和)AT2可以诱导人内皮细胞凋亡,并且是Caspase-3依赖性的。这一结果有助于阐明Ang Ⅱ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能否诱导人内皮细胞凋亡,将健康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至第3代,用不同浓度AngⅡ培养不同时间,用TUNEL和ELISA检测细胞凋亡,并检验Caspase-3酶活性变化.用RT-PCR检测AngⅡ受体AT1和AT2的mRNA表达.发现AngⅡ可以诱导出典型的凋亡,凋亡细胞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凋亡强度与AngⅡ呈现剂量依赖关系.Caspase-3酶活性在AngⅡ作用后有极显著的增加.内皮细胞同时表达AT1和AT2的mR-NA.结果表明AngⅡ经AT1或(和)AT2可以诱导人内皮细胞凋亡,并且是Caspase-3依赖性的.这一结果有助于阐明AngⅡ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和猪血管内皮细胞的活性氧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和PAE,用不同浓度AngⅡ处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内活性氧、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凋亡。结果血管内皮细胞内的ROS水平随AngⅡ浓度增加而增加,AngⅡ导致线粒体功能损伤和凋亡。结论血管紧张素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导致内皮细胞活性氧水平增加,并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血管紧张素Ⅱ调控bax mRNA表达诱导内皮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AngⅡ诱导凋亡细胞内机制。方法 健康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至第三代,用不同浓度AngⅡ作用不同时间,用TUNEL和ELISA检测AngⅡ能否诱导凋亡及有否剂量依赖性;用RT—PCR检测bax的mRNA表达。结果 AngⅡ同AT2 受体激动剂CGP42 1 1 2A一样可以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并且凋亡强度与AngⅡ成典型的剂量依赖关系。在AngⅡ与CGP42 1 1A作用1 8小时后,baxmRNA显著增加。结论 AngⅡ在转录水平上诱导baxmRNA高表达,使得Bax蛋白高表达,致Bax Bcl- 2比值极显著地增加,细胞内促凋亡因素占优势地位而诱发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 1(MCP - 1)和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变化 ,并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方法 分别用ELISA和放射免疫法测定 32名高血压病患者和 30名正常人外周血MCP - 1和AngⅡ的浓度。 结果 同正常人组相比 ,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MCP - 1浓度明显增高 (P<0 .0 0 1) ,但两组AngⅡ浓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887) ,血MCP - 1浓度同血压、AngⅡ浓度无相关性。 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炎症因子MCP - 1浓度增加 ,但与血压升高的程度以及外周血AngⅡ浓度无关。  相似文献   

11.
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规律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MTT、细胞计数和^3H-TdR掺入法研究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下AngⅡ对VSMCs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技术研究AngⅡ对VSMCs周期与凋亡的影响;用透射电镜观察AngⅡ作用下VSMCs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AngⅡ能促进VSMCs增殖,在一定范围内,其作用强度与AngⅡ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AngⅡ在高浓度(10^-4mol/L)时,使VSMCs凋亡率增加:AngⅡ促使细胞周期由G0/G1向S/G2-M期转变,使细胞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变。结论:AngⅡ对VSMCs的促增殖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大剂量AngⅡ有诱导VSMCs凋亡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CP)和氯沙坦(LT)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Wistar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P、LT及CP与LT联合应用对在AngⅡ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体外培养的大鼠主动脉VSMC凋亡相关基因Bcl 2及Fas的表达量。结果随着AngⅡ作用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 Bcl 2基因表达量增加且呈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P<0.01);AngⅡ可使Fas 的表达量增加(P<0.05),但无明显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一定浓度的CP(5×10-6mol/L)和LT(5×10-6mol/L)可抑制AngⅡ对2个基因表达的影响。(P均<0.05或P均<0.01)。 结论CP和LT可以通过拮抗VSMC凋亡基因Bcl 2和Fas的表达促进异常增殖的VSMC凋亡,且这一作用与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厄贝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THP-1细胞经0.16μmoL/L佛波酯诱导分化后,将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AngⅡ组、厄贝沙坦干预组,干预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厄贝沙坦孵育2 h后,再加入AngⅡ1×10-6moL/L孵育24 h,用荧光定量PCR和细胞酶联免疫法检测(LOX-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 II可明显上调THP1细胞(LOX-1)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厄贝沙坦均能抑制(LOX-1)蛋白表达(P<0.05),并且随着厄贝沙坦浓度降低,抑制作用减低,即两者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厄贝沙坦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AngⅡ诱导的THP1细胞(LOX-1)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巨噬细胞通过(LOX-1)途径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摄入,影响泡沫细胞的发生、发展,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1~2 d Wistar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ngⅡ组(加入AngⅡ)、HO-1诱导组(加入AngⅡ和HO-1 诱导剂氯化血红素hemin)和HO-1抑制组(加入AngⅡ和HO-1抑制剂锌原卟啉-9 ZnppIX).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细胞HO-1蛋白的表达,Hoechst及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AngⅡ组较对照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 <0.05);HO-1诱导组较AngⅡ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HO-1抑制组较AngⅡ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及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HO-1对AngⅡ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对人单核细胞株THP 1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CR1mRNA的影响。方法 在THP 1单核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 ,孵育 8h ;或加入终浓度 0 1mmol/L的同型半胱氨酸 ,分别孵育 4、8、 16h ,再分别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和原位杂交检测各组THP 1单核细胞CCR1mRNA。结果 对照组THP 1单核细胞表达较低水平的CCR1mRNA ,加同型半胱氨酸后各实验组CCR1mRNA表达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强 ,且PCR产物经测序证实。原位杂交显示 ,THP 1单核细胞表达CCR1mRNA为胞质内紫蓝色颗粒。图像分析显示 ,经同型半胱氨酸处理后 ,各组细胞胞质内CCR1mRNA表达明显增加 ,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差分析表明 ,组间差异极为显著(P <0 0 1)。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能诱导THP 1单核细胞表达CCR1mRNA ,且与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 ,并可能通过促进招募单核细胞进入内皮下间隙 ,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血管紧张素Ⅱ上调Bax表达诱导人内皮细胞凋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凋亡的机制,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至第3代,用不同浓度Ang Ⅱ培养不同时间,用TUNEL检测细胞凋亡。Bax和Bcl-2蛋白表达用Western Blot和图像分析法测定。结果发现:Ang Ⅱ组的凋亡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Bax的表达极显著地升高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Bcl-2无显著变化,Bax/Bcl-2比值极显著地增加。提示:Ang Ⅱ通过诱导Bax的高表达,致Bax/Bcl-2比值极显著地增加而诱发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对内皮细胞凋亡率及凋亡调控基因的作用及脉平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在血管紧张素Ⅱ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内皮细胞凋亡率及凋亡基因Fas和Bcl-2表达的变化和应用脉平后对其的影响.结果 血管紧张素Ⅱ可明显促进凋亡率及凋亡基因的表达,且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经脉平处理后的内皮细胞对AngⅡ的反应完全不同,凋亡率明显降低,同时Fas的表达量随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降低,Bcl-2则增高.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具有明显的促进细胞凋亡和凋亡基因表达的作用,脉平对细胞凋亡和凋亡基因表达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凋亡的机制,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至第3代,用不同浓度Ang Ⅱ培养不同时间,用TUNEL检测细胞凋亡.Bax和Bcl-2蛋白表达用Western Blot和图像分析法测定.结果发现Ang Ⅱ组的凋亡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Bax的表达极显著地升高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Bcl-2无显著变化,Bax/Bcl-2比值极显著地增加.提示AngⅡ通过诱导Bax的高表达,致Bax/Bcl-2比值极显著地增加而诱发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PTC),分别观察不同浓度(0、10-9、10-7、10-5mol*L-1)Ang Ⅱ处理48 h,或用Ang Ⅱ(浓度为10-7mol*L-1)处理不同时间(0、12、24、48、72 h)对HPTC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的影响,CTGF mRNA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结果:Ang Ⅱ(10-7mol*L-1)作用于HPTC 12 h后,细胞CTGF mRNA的表达开始增加,72 h达最高水平,与对照组相比,Ang Ⅱ作用48 h后显著增加[(0.097±0.015)vs(0.632±0.041),P<0.01];无Ang Ⅱ的DMEM培养HPTC,72 h内细胞CTGF mRNA水平未见明显改变(P>0.05).不同浓度(10-9、10-7、10-5mol*L-1)Ang Ⅱ作用于HPTC 48 h,CTGF mRNA的表达均有增加,分别是对照组(0 mol*L-1)的1.5、5.5和7.4倍(P<0.01),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证实与基因库中人CTGF的cDNA序列一致.结论:Ang Ⅱ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刺激HPTC CTGF mRNA表达,此结果提示Ang Ⅱ可能通过促进CTGF表达而参与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1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逆转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UVECs,采用台盼蓝染色方法筛选人参皂苷Rg1最适浓度,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台盼蓝染色显示人参皂苷Rg1的最适浓度为40 μg/mL.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对照组和Rg1组未见凋亡条带,AngⅡ组可见清楚的细胞凋亡的"梯状"条带,而AngⅡ+Rg1组可见不明显的细胞凋亡的"梯状"DNA断裂条带.TUNEL染色显示,与对照组和Rg1组相比,AngⅡ组细胞凋亡数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ngⅡ组相比,AngⅡ+Rg1组细胞凋亡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凋亡百分比由38.667%下降到10.667%,但仍高于对照组和Rg1组(P<0.01).结论 40 μg/mL人参皂苷Rg1可一定程度逆转AngⅡ诱导的HUVECs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