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了解贵州省高中生性相关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贵州省6所中学2 523名高中生进行现场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的单因素分析使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贵州省高中生边缘性性行为报告率为36.7%,性行为报告率为4.7%;农村地区性行为报告率(6.0%)高于城市(3.5%)(x2=8.876,P<0.01);男生边缘性性行为报告率(43.2%)及性行为报告率(8.2%)均高于女生(31.6%,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5.444,54.021,P值均<0.05);看色情书籍/音像制品、吸烟、饮酒是边缘性性行为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319,1.985,2.569,P值均<0.01);男生、看色情书籍/音像制品、吸烟是高中生性行为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295,4.720,2.021,P值均<0.01).结论 贵州省高中生边缘性性行为及性行为报告率均较高,男生、农村地区、看色情书籍/音像制品及有吸烟习惯的高中生是健康宣教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高中生性行为及艾滋病认知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玲  居文  陈丽萍  卢翠英  王恺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5):536-537,540
目的了解福建省高中生性行为发生状况和影响因素以及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情况,为制定适宜的性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福建省27所高中(职高)7 848名学生,使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福建省高中生性行为的报告率为3.7%,男、女生分别为6.3%和1.5%(P<0.01),职业高中学生性行为的报告率明显高于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年级、看过色情书刊和影像制品、在职业高中就读、母亲为高中以上学历、非住校是高中生发生性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职业高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正确态度报告率明显低于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的学生。福建省高中生性行为发生率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3.
了解南昌市高中生性行为现状并探索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模式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江西省南昌市2所重点高中、2所普通高中和1所艺术高中88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性相关部分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南昌市高中生性行为报告率为4.86%,男、女生分别为7.82%和2.32% (x2=11.41,P<0.01),艺术高中生性行为报告率(9.09%)高于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学生(3.66%,0.77%) (x2=15.3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和有打架、自杀倾向、吸烟行为的高中生更易发生性行为(P值均<0.05).结论 南昌市高中生发生性行为的报告率高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其他城市.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早干预,减少性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高中生性行为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状况,为学校开展艾滋病和性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少/学校中心编制的问卷,对以简单随机法抽取的西城区5所高中共976名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性行为等调查.结果 高中生性行为和被迫性行为报告率分别为6.3%和1.2%,男生高于女生(P值均<0.01),职业高中学生高于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学生(P值均<0.01).学生对艾滋病病原体的知晓率为73.2%,重点高中学生高于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学生(P<0.01).部分学生对待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感染者持负面态度.结论 应积极开展学校性行为和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促进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及正确态度和技能的形成,减少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5.
探讨高职院校学生性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江苏省1 525名高职院校低年级学生进行性健康状况网络问卷调查.结果 高职院校学生性行为报告率为22.82%.不同性别、专业、学校所处地域、家庭教养方式等方面学生性行为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6.11,34.11,6.00,31.10,P值均<0.01).高职院校学生发生性行为时采取安全措施的报告率为68.68%,使用安全套的报告率为57.47%,采用其他避孕方式的报告率为11.21%.在性行为中采用安全措施的报告率方面,不同性别、生源地、专业以及不同家庭教养方式的学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3.32,14.60,43.78,34.98,P值均<0.01).在曾经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中,多性伴侣报告率为29.02%.多性伴侣在不同专业、性别、生源地和家庭教养方式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6.62,64.54,14.02,34.17,P值均<0.01).结论 应多角度开展性健康教育,重点关注高职男生和特殊家庭高职生的性健康.  相似文献   

6.
胡春梅  王蕾  王亚欣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1):1644-1646
了解大学生性行为与相关健康危险行为间的关系,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性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重庆文理学院1 585名大学生对性行为和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6.1%,能量饮料饮用率为39.2%,吸烟率为18.0%,饮酒率为34.8%,赌博率为9.2%.不同性别、生源地、年级、能量饮料饮用、吸烟、饮酒、赌博学生的性行为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84,31.11,40.12,18.96,53.66,70.17,42.50,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能量饮料饮用(OR=0.71,95%CI=0.53~0.96)、吸烟(OR=0.47,95% CI=0.33~0.66)、饮酒(OR=0.50,95%CI=0.37~0.69)、赌博(OR=0.52,95% CI=0.35~0.79)与大学生性行为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性行为会和能量饮料饮用、吸烟、饮酒、赌博聚集出现.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性教育时,要引导大学生远离健康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江苏省高中生性行为及艾滋病知识态度的现状,为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和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江苏省南京、苏州、扬州、徐州、盐城5个城市的17 911名高中生,使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进行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结果 江苏省高中生性行为的报告率为3.8%,男生(6.4%)显著高于女生(1.5%);职业高中学生性行为的报告率(6.2%)高于普通高中学生(2.9%)和重点高中学生(2.2%);重组家庭学生边缘性行为报告率较高(7.1%);女生被迫发生过性行为的报告率(31.4%)高于男生(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P<0.01).学生对艾滋病病原体的知晓率为66.4%,男生(68.0%)高于女生(64.9%),重点高中学生(84.3%)高于普通高中(74.7%)和职业高中学生(42.3%).结论 对高中生进行科学的、适宜的性行为和艾滋病预防教育非常必要,要针对不同的人群特别是职业高中学生和重组家庭学生,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了解不同专业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为制定相关行为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南京市5所高校不同专业大学生共3 183名,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健康危险行为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理工科专业大学生饮酒、过量饮酒、登录色情网站、阅读色情杂志、观看色情影碟行为的报告率较高(P值均<0.01),艺术专业大学生吸烟、网络成瘾行为的报告率较高(P值均<0.01),艺术专业、文科专业大学生共用牙刷、纹身隆鼻美容手术行为报告率较高(P值均<0.01);在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32.7%有多个性伴,69.3%的大学生性行为时不是每次使用安全套.结论 应重视大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现状,针对不同专业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薄弱环节开展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9.
对江西省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比较,以期为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提供防控依据.方法 以江西省3所中学的7 129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Olweus欺负问卷、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长处与困难问卷(Strength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等进行信息收集.结果 中学生欺凌报告率为7.80%,被欺凌报告率为18.80%,欺凌—被欺凌报告率为5.10%;初中生欺凌(8.72%)、被欺凌(23.91%)行为报告率均高于高中生(6.73%,12.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73,140.17,P值均<0.01).欺凌、被欺凌行为实施方式中,初中生躯体(被)欺凌、语言(被)欺凌、关系(被)欺凌分别为19.9%(22.8%),68.9%(63.7%),11.2%(13.6%);高中生分别为19.7%(18.3%),67.7%(65.1%),12.5%(1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长辈体罚、多动注意缺陷等是初中生欺凌行为危险因素,男生是高中生欺凌行为危险因素(OR值均>1);男生、县域中学、同伴关系问题等是初中生被欺凌行为危险因素,长辈体罚等是高中生被欺凌行为危险因素(OR值均>1).结论 江西省初高中学生校园欺凌特征及影响因素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应从个体、家庭、学校三方面预防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了解北京市职业高中生离家出走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社会及家庭采取干预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31所职业高中共5 44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社会人口学资料和故意伤害行为、情绪反应、离家出走意念及行为等.结果 女生离家出走意念报告率为36.1%,高于男生的27.9%,但曾经离家出走行为报告率则为9.3%,低于男生的13.8%(x2值分别为42.22,27.46,P值均<0.01);高一学生离家出走意念及曾经离家出走行为报告率分别为35.4%和14.1%,均高于高二和高三学生(x2值分别为28.47,37.69,P值均<0.01);核心家庭学生离家出走意念及曾经离家出走报告率为31.0%和9.2%,明显低于隔代家庭及重组家庭学生(x2值分别为38.75,158.09,P值均<0.01).离家出走行为报告率具有随家庭人均月收入增高而降低的倾向(x2=27.08,P<0.01).学习成绩差、过去30 d里被同学欺侮过、感到安全没保障、参与打架2次及以上以及常感到孤独、担心失眠等不良情绪反应的学生离家出走意念及行为报告率均高于无此行为或相应体验的学生(P值均<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生、低年级、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学习成绩差、隔代家庭、被同学欺侮过、参与打架2次及以上、常感到孤独及失眠等为离家出走行为及意念的可能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高职学生离家出走行为现象严重,学校应针对离家出走的原因开展有效干预.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可能为减少离家出走行为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青少年性相关行为发生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性相关行为现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广州市66所大中学校1193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5.22%的中学生看过色情书籍和音像制品,农村(16.46%)高于城市(14.44%);男生(25.07%)高于女生(6.23%);职中生最高(25.41%),普通中学(13.93%)高于重点中学(1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看过色情书籍、音像制品的学生中,曾发生性行为率高达22.35%.在高中、职中学生中,35.82%曾单独约会异性朋友,34.95%有亲密行为,7.26%曾经发生过性行为,2.10%学生有被迫性行为,73.97%从学校接受过有关艾滋病知识教育,63.44%知道艾滋病病原体是病毒,31.76%对艾滋病感染者持正确态度.8.87%大学生有过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占68.52%.结论 广州市青少年性相关行为频发但预防教育不足,要加强对青少年性观念及行为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2.
长沙市中学生性知识性观念及相关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长沙市中学生青春期性知识掌握水平以及性观念和性行为,为中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长沙市1 302名中学生进行性知识、性观念和性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男生与高中男生对遗精的认识分别为15.5%和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中女生与高中女生对月经的认识分别为53.0%和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多数性观念和性行为的项目中,男生和女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中学生已掌握一定的性知识。在中学生中适时开展性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中学生接触媒体中性相关信息的情况, 与父母、同伴、老师开展交流的状况以及他们所感知到的父母对其接触各类媒体的关注状况。方法 在上海市某区6所学校抽取1 403名中学生进行匿名电子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1 390份, 其中初中生668名, 高中生722名。结果 调查对象从各类媒体中接触到性相关内容较多的为恋爱/约会/结婚、异性间的亲密行为、生长发育和不使用避孕措施的后果等(37.4%~88.2%), 而接触到避孕和性病/艾滋病等内容的比例相对较低(13.5%~37.3%), 高中生从各类媒体中接触性相关内容的比例高于初中生, 除在谈恋爱/约会/结婚和不使用避孕措施的后果上, 男生接触的比例低于女生外, 对其余性相关内容的接触, 男生均高于女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学生在接触到上述性相关内容后, 主要选择与同学/同伴交流, 且高中生交流的比例(61.6%~74.7%)高于初中生(33.2%~48.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生父母对其子女接触媒体的关注低于初中生父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父亲对子女接触媒体的关注低于母亲。结论 中学生从各类媒体中接触到相当比例的性相关内容, 学校和家庭应积极开展素养教育, 帮助青少年认知媒体中传播的性信息, 特别是在高中生中。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市县乡中学生健康相关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京市县乡中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现状,为制定相关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县乡15所中学4124名中学生,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124名中学生每天喝牛奶的报告率为39.2,每天吃早餐的报告率为77.0,偏食报告率为34.6,每天锻炼报告率为14.5,曾尝试吸烟的报告率为22.2,饮酒报告率为52.8,吸毒报告率为0.9,网络成瘾报告率为4.8,参与赌博报告率为20.0;30d内骑车经常或总是违规报告率为51.3,受到欺侮报告率为54.7,12个月里考虑自杀报告率为15.6,想过离家出走报告率为22.2。高中生不良饮食习惯、缺乏锻炼、尝试吸烟、饮酒、吸毒、网络成瘾、参与赌博、30d内骑车经常或总是违规、12个月里考虑自杀、想过离家出走的报告率均高于初中生(P值均<0.01)。高中男生吸烟、饮酒、吸毒、网络成瘾、参与赌博、30d内骑车经常或总是违规、受到欺侮、性行为报告率高于女生,而高中女生考虑自杀报告率高于男生(P值均<0.05)。结论南京市县乡中学生不良健康相关行为发生率较高,多种不良健康相关行为在初、高中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京市高中生网络成瘾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防控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在2014年4-5月抽取北京市18个区县35所重点高中、36所普通高中和31所职业技术学校,并对18 154名学生进行了分析。结果 4.7%的学生报告有网络成瘾行为,其中男生网络成瘾报告率为5.5%,明显高于女生的4.0%(P<0.001);年级越高、母亲文化程度越高的学生网络成瘾报告率越低(χ2=41.00、23.49,P均<0.01);学习成绩自我评价低、职业高中、非核心家庭的学生更易发生网络成瘾(χ2=22.54、66.16和χ2=11.52,P均<0.01)。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男性、学习成绩自我评价低、单亲、重组及隔代家庭、有过受欺侮行为、常感到孤独及有过性行为是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是网络成瘾的保护因素(OR=0.49~0.92)。结论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学习成绩、受欺侮行为、情绪问题、身体锻炼和性行为密切相关,应联合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进行干预,并建立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中职青少年性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该地区开展青少年性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云南省西双版纳州6所中职院校的1 1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的《青少年性健康知识问卷》对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生殖健康知识、性态度、性行为进行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对中职青少年性行为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共有205名(17.8%)中职学生发生过性行为,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 [OR=3.75,95%CI(2.54,5.54),P<0.001]、傣族[OR=1.94,95%CI(1.30,2.88),P<0.001]、高年级(二年级OR=1.94,三年级OR=2.02)、有过恋爱经历[OR=8.84,95%CI(5.33,14.65),P<0.001]、性态度开放[OR=5.78,95%CI(2.26,14.74),P<0.001]的中职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可能性较高。 该地区中职青少年性行为发生比例较高,男性、傣族、高年级、有过恋爱经历及性态度开放均为其性行为发生的诱导因素,学校、家庭、社会应尽快完善全面性教育干预措施,保护青少年,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州区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通州区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其态度和行为,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2237名大、中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大中学生的回答正确率均达到86%以上;有25.2%的中学生及36.7%的大学生知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对艾滋病感染者大中学生选择同情和关怀的居首位,占70%左右;39.5%的中学生及38.4%的大学生认为对艾滋病感染者应严格隔离。2.6%的中学生和8.3%的大学生自我报告有过性行为,性行为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P〈0.01)。结论学校应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宜的健康教育策略,使大中学生对艾滋病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上海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变化趋势,为青少年网络成瘾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04—2019年上海市92 17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中学生网络成瘾、孤独感、学习压力感和抑郁情绪。  结果  2004—2019年上海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4.3%,呈稳定状态(t=1.8,P>0.05)。网络成瘾检出率男生(5.3%)高于女生(3.4%)(χ2=186.8,P < 0.01),中职校(7.7%)>普通高中(4.6%)>初中学生(2.8%)(χ2=746.5,P < 0.01)。女生、普通高中生、中职校学生、16~20岁学生、有孤独感和有学习压力感的学生网络成瘾率呈增长趋势,年均百分比变化率(APC)分别为6.62%,5.45%,2.13%,3.36%,4.09%,3.60%(P值均 < 0.05)。  结论  2004—2019年上海市青少年网络成瘾检出率总体呈稳定状态,部分群体中呈增长趋势。应重点关注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但仍需综合有效的防控方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9.
了解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和减肥行为的流行现状,为探索体重认知与减肥行为的关联提供参考.方法 在2012年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全国7个示范基地共选取53 890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收集儿童青少年减肥行为与体重认知相关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体重认知相关变量与减肥行为的关联.结果 6~18岁儿童青少年消瘦检出率为6.9%,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4.3%.采取过减肥行为的小学生检出率为58.5%,初中生为65.9%,高中生为60.4%.在消瘦学生群体中,体重不满不会增加减肥行为的发生(P=0.29);而认为自己偏胖会增加减肥行为的发生(OR=5.28,95%CI=2.76~ 10.12,P<0.01).在体重正常学生群体中,对自己体重不满或认为自己体重偏胖的学生更容易采取减肥行为(OR=1.09,95%CI=1.03~ 1.16,P<0.01;OR=1.57,95%CI=1.44~1.71,P<0.01).在超重肥胖的学生中,对自己体重不满和认为自己偏胖均会增加减肥行为的发生(P值均<0.01).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和减肥行为发生率较高.体重不满是正常体重和超重肥胖学生采取减肥行为的危险因素,且认为自己偏胖是儿童青少年采取减肥行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