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汉中金银花基地忍冬多茬开花在产量、品质方面的差异,为金银花的适时采收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测定金银花4茬花产量指标,并利用HPLC、比色法分别测定第1,2茬花各阶段样品中绿原酸、总黄酮含量,利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GC-MS测定金银花挥发油组成.结果:在4茬花中,第1,2茬花占总产量的80%以上,第1茬花单株花蕾个数几乎是其他3茬花的总和.第1茬花折干率以三青期为最高,第2茬花折干率以二白期最高.在品质指标上,第1茬花的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第2茬花的,其中以二白期的最高,分别达到3.5%,13.2%.第2茬花则以三青期的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达到2.7%,11.6%.对第1茬花5个生长发育阶段花蕾样品的挥发油均检出了19种成分,主要为3大类,即正构烷烃类、脂肪酸类和甾醇类,含量最高的是正二十九烷和正三十一烷,5个发育阶段的相对质量分数分别在40%,20%以上,维生素E的含量也比较高,为8.15%~10.43%,并检测到γ-5-谷甾烯-3-醇、5,2-豆甾二烯-3-醇和菜籽甾醇,其中前2种在挥发油中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4.90%~6.9%,1.06%~4.10%.结论:第1,2茬金银花对产量贡献最大,二白、大白期综合品质最好,挥发油中维生素E和甾体组分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花锚中齐墩果酸不同产地和物候期的变化。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栽培和野生)和物候期(栽培)花锚样品中齐墩果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齐墩果酸的含量随海拔和物候期的变化明显。结论随海拔的增加,花锚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有一定的升高;栽培植物的含量低于野生植物;随物候生长有一定的规律变化,花期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采收期金银花的产量和质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研究不同采收期对金银花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金银花的合理采收、批号划分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在金银花不同的发育时期、采收时间,采集不同部位的样品,测定其生长指标、产量和绿原酸、木犀草苷量。结果 金银花不同采收期和忍冬不同采收部位的各项生长指标、产量和绿原酸、木犀草苷量差异显著。结论 金银花宜在“二白”至“大白”期采摘;第一茬花产量高、质量好,其次为第二茬花;忍冬枝叶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量较高,可以进行有效成分提取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4.
忍冬的生长特性与金银花药材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张重义  李萍  许小方  宋越  陈君  王丰青 《中药材》2004,27(3):157-159
通过对忍冬植株生长、开花习性与金银花药材质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金银花药材质量与忍冬植株的生长节律密切相关.金银花的最佳采收期为花蕾发育的大白期,不同株龄、不同采收期金银花产量与质量差异较大.第1、2茬花产量高、质量好,可为金银花的质量标准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5年生忍冬大树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移栽施肥量对金银花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移栽施肥有助于提高单株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单株产量也随之增加,但施肥量达到一定量后单株产量随即下降,以每株施有机肥8 kg/株产量表现最高,移栽第1年每公顷产干花761.70 kg,比不施肥的对照增产38.54%,增产效果极显著。金银花千蕾干重表现为第3茬花>第1茬花>第2茬花,施肥处理对金银花千蕾干重影响不大。各处理下金银花绿原酸含量和木樨草苷含量均表现为第1茬和第3茬普遍高于第2茬。因此,生产中进入丰产期的忍冬大树移栽时,推荐采用8 kg/株的移栽施肥量,以提高金银花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播种期对板蓝根形态学特征、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期对板蓝根形态学特征、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以期为菘蓝适宜播种期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调查菘蓝各物候期进程情况,收获时随机采集样品,测定板蓝根形态学指标、小区根产量及活性成分含量,并进行方差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各播种期明显影响菘蓝的物候期进程;播种期与菘蓝根部性状、产量及质量呈负相关;不同播期对板蓝根形态学特征、产量及内在质量形成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安徽阜阳地区菘蓝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适宜播种期;如采用麦药轮作的复种制度,也可将播种期适当延迟至5月下旬至6月上旬.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定植时期、不同定植密度以及不同次数摘心处理对滁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为滁菊的产业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5个定植期、3个定植密度共15个处理以及3种摘心方案进行滁菊的栽培试验,定植期分别为5月4日(A1)、5月17日(A2)、5月31日(A3)、6月9日(A4)、6月24日(A5);定植密度株行距分别为40 cm×40 cm(B1)、50 cm×50 cm(B2)、60 cm×60 cm(B3);摘心方案分别为自然生长、摘心1次、摘心2次。分别于现蕾期、盛花期测量株高、冠幅、茎粗、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及植株老化程度,于收获期统计一茬花数、二茬花数、三茬花数、无效花蕾数并进行单株计产以比较不同栽培措施对滁菊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定植期的推移,株高和冠幅有下降趋势,A4和A5两个定植期的株高和冠幅显著小于A1、A2和A3定植期,A1、A2和A3之间株丛的冠幅差异不显著;定植期为A2和A3,定植密度为B2时单株产量、花的品质最高,而定植密度为B1时亩产量最高。经过2次摘心的滁菊,二级分枝数显著增加,株型更加紧凑,单株产量最高。结论:定植时期在5月17日至5月31日之间,定植密度株行距为40 cm×40 cm,摘心2次,滁菊的亩产量最高;定植期不变,定植密度株行距为50 cm×50cm时,单株产量最大,总体品质最佳。两种栽培方案可在滁菊的生产上供选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益母草合适的播种期。方法益母草种子在不同时间进行播种,考察生物学特性、物候期、产量及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播种期不同,各项观察指标均有一定差异。结论不同播种期种植的益母草总生物碱含量均较高,但春播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不同物候期苦豆子中无机元素的分布及动态积累规律。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别测定不同物候期苦豆子中不同器官中Ca、K、B、Na、P、Sn等29种无机元素的含量。结果:无机元素在苦豆子植物中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Ca、Cu、Mn主要分布在叶中,Na主要分布在茎中,Zn、P、K主要分布在种子中;各元素在不同物候期中呈现一定的动态积累规律:Ca含量在果荚中伴随物候期有升高的趋势,Zn含量在叶中伴随物候期有下降的趋势。结论:不同物候期苦豆子中皆含有丰富的常量与微量元素,其不同部位所含的优势无机元素有较大差别,并且随物候期的变化呈现一定规律。本研究为苦豆子药材的生产、质量控制及开发利用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金荞麦的引种栽培与类型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荞麦的地区栽培变型中,存在着物候期和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可以为选种所利用;植株的不同器官和不同生育期其缩合原花色甙元含量不同,地下部以主根含量最高,茎、叶含量则比根高4~5倍;商品加工时温度过高,缩合原花色甙元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1.
杜仲雄花HPLC指纹图谱及成分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杜仲雄花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杜仲雄花中成分的积累规律.方法 采用Ameritech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甲醇-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38 nm.结果 对不同日期采集的杜仲雄花的指纹图谱进行评价,生成对照指纹图谱,确定了22个共有峰.杜仲雄花的成分积累规律为京尼平苷酸含有量花蕾期最低,至盛花期最高.绿原酸含有量花蕾期最高,始花期最低,末花期上升.京尼平甘含有量始花期最低,盛花期最高.结论 杜仲雄花的盛花期是兼顾质量和产量的最佳采摘期.  相似文献   

12.
马淼  骆世洪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624-2626
目的对沙生类短命植物异翅独尾草在苗期、营养生长期、初花期、盛花期、果期的各器官中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含量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叶中4种蒽醌类物质在苗期、营养生长期、初花期含量较高,盛花期最低,且叶上部位明显高于叶中和叶下部位。根中苗期4种蒽醌类物质含量都较低,营养生长期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含量较高,初花期和盛花期大黄素含量较高,果期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较高。花中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含量要比花葶高,花葶中大黄酸含量比花高。花葶中4种蒽醌类物质在盛花期含量高于初花期和果期时的含量。同时期各器官蒽醌总量相比:叶>根>花>花葶。结论若选取异翅独尾草作为蒽醌类药材利用,建议最佳采集部位是初花期的叶先端部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田间栽培长春花不同发育阶段各器官文多灵、长春质碱和长春碱的含量动态以及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动态,以确定人工种植长春花的最佳采收期。方法:以人工培植长春花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长季内长春花根、茎、叶、花和果实中的文多灵、长春质碱和长春碱的含量进行动态检测。结果:这些生物碱含量受季节和组织部位的影响,叶片中文多灵和长春质碱含量最高,根中没有文多灵,花中长春碱含量最高;8-9月文多灵和长春质碱含量最高,9月以后长春碱含量最高;生物量9月初最高。结论:9月初为长春花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4.
化州柚花不同花期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化州柚不同花期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UV法测定花的总黄酮含量;HPLC法测定花中柚皮苷、野漆树苷含量。结果谢花期、幼果期、盛花期、现蕾期花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06.90mg.g-1、277.93mg.g-1、215.55mg.g-1、162.74mg.g-1,柚皮苷含量分别为246.31mg.g-1、213.93mg.g-1、175.94mg.g-1、130.90mg.g-1;野漆树苷含量在4个花期中基本一致。结论化州柚花期总黄酮和柚皮苷含量以谢花期为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灰毡毛忍冬为材料,克隆对-香豆酸3-羟化酶(LmC3H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结合绿原酸含量,研究推测灰毡毛忍冬LmC3H1基因的功能。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RACE技术克隆LmC3H1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HPLC分别测定灰毡毛忍冬茎、叶及不同花期花中LmC3H1的相对表达量及绿原酸含量。结果:克隆得LmC3H1(Gen Bank:MN177695)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533 bp,编码510个氨基酸,推测其分子式为C_(2618)H_(4134)N_(718)O_(727)S_(22),相对分子质量为58 005.32,等电点8.92,为亲水性蛋白,定位于叶绿体中,具有跨膜区域LLLIPAVLFLISLVYPLI,含有细胞色素P450的保守结构域CYTOCHROME_P450(422-433 aa);Real-time PCR结果显示,LmC3H1在灰毡毛忍冬茎、叶及不同花期花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花发育阶段,白色花蕾期相对表达量最高,花蕾初期及白色开花期次之;白色花蕾期花与茎、叶比,花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叶的最低;HPLC结果显示,从绿白色花蕾期到金黄色开花期绿原酸含量呈上升趋势,金黄色开花期含量最高,不同器官中,花中绿原酸最高,茎最低。结论:克隆得到灰毡毛忍冬LmC3H1基因,推测LmC3H1可能参与灰毡毛忍冬花绿原酸的生物合成。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及探究灰毡毛忍冬绿原酸生物合成和调节机制提供了依据,同时为遗传改良灰毡毛忍冬品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广西青蒿种植气候适宜性等级区划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分析广西气候条件下青蒿中青蒿素含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以确定青蒿最佳种植区域。方法:测定广西各地青蒿中青蒿素含量和各地环境信息,并进行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用GIS进行地理空间分析和区划。结果和结论:温度和日照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最大,降雨量次之,湿度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较小,风速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此外,苗期和花期的气候因子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最大,其中花期时,日照时相对较短、温度相对较低、降雨量较小的区域内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桂东北和桂西南丘陵、山地海拔较高的区域最适宜种植青蒿;而桂中和桂东南平原地区则不适宜种植青蒿;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地带亦是青蒿人工种植的适宜区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9个不同引种柴胡地上部不同器官、不同生长期总黄酮含量变化规律,探讨最佳采收期及最优品种。方法 采用微波辅助优化提取条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含量。结果 最佳提取条件:乙醇浓度80%,每次微波时间40 s,微波10次;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呈上下波动趋势;花中含量最高,在4.65%~16.75%内,平均为7.59%,营养生长期总黄酮含量:叶>茎,花期含量:花>叶>茎;果期:甘肃陇西、辽宁沈阳、山东菏泽和河北安国柴胡:果>叶>茎,其他柴胡:叶>果>茎;9个引种柴胡在花期和果期总黄酮含量较高,以甘肃陇西柴胡(初花期)含量最高,可达27.41%。结论 柴胡地上部分含有较高黄酮,建议在花期或果期进行采收,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采收期紫锥菊产量及菊苣酸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荣  杨跃生  吴鸿 《中草药》2012,43(6):1186-1190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紫锥菊质量和产量的变化。方法通过对不同采收期的紫锥菊进行产量测定和物候期观察,并采用HPLC法对紫锥菊中的菊苣酸进行动态变化研究。结果一年生紫锥菊地上部分的产量以11月2日(果熟期)采收的最高,比盛花期产量高38.3%,地下部分产量以9月15日(盛花期)采收的最高,从9月15日到11月2日地下部分产量有少量的降低,但变化不大;地上部分菊苣酸量从7月10日(蕾前期)到9月27日(盛花期)变化不大,但从9月27日到10月20日(果期)有一个降低的过程,从10月20日到11月2日又有所回升,地下部分菊苣酸量变化趋势与地上相似;两年生紫锥菊产量及菊苣酸量变化与一年生相似,但地下部分产量在果熟期最高,其全株产量是一年生植株的2.7倍。结论广州产紫锥菊以果熟期为最佳采收期,栽种两年比栽种一年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粉花桔梗新品系是从紫花桔梗大田栽培群体中选择变异的粉花单株,经自交纯化系统培育而成。粉花桔梗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能高,粗纤维含量低,桔梗皂苷D含量高于2010版《中国药典》规定标准,抗病、抗旱,花色一致,花苞大,花期长,适于药用、食用和观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