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研究方法分析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TCMSP数据库,筛选瓜蒌、薤白、半夏3味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并检索其作用靶点,根据GeneCards数据库查询与冠心病有关的靶点。Cytoscape3.7.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运用STRING绘制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网络,分析相关生物功能注释和通路,用SYBYL-X 2.0软件完成靶基因与有效成分的分子对接。结果 筛选得到瓜蒌薤白半夏汤有效活性成分46个,药物相应靶点277个,疾病靶点450个,获取交集靶点82个,PTGS2、ADRB2、SCN5A、CASP3、NR3C2、AR等靶点处于网络图的核心位置。富集分析显示,主要通过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转录正调控,DNA模板、药物反应、基因表达的正调控、信号转导、缺氧反应、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干预冠心病;细胞组分主要涉及细胞外间隙、质膜、胞外区、胞质、细胞外泌体等;具有蛋白质结合、酶结合、蛋白质同源二聚体活性、细胞因子活性、受体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等分子功能。瓜蒌薤白半夏汤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作用;分子对接显示瓜蒌薤白半夏汤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本研究系统筛选了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靶点和生物学机制,为后续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药物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威灵仙-牛膝药对有效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及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 TCMSP数据库检索威灵仙-牛膝药对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检索RA相关靶点,得出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疾病-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构建PPI网络并进行GO和KEGG分析,并运用Auto 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得到威灵仙-牛膝药对有效活性成分19个,对应靶点94个,RA相关靶点5589个,交集靶点72个;主要作用靶标有CAS P3、TP 53、CCND1等;涉及PI3K-Akt、MAPK及p53通路等。结论 本研究以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为基础,阐明了威灵仙-牛膝药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RA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二妙散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结合文献报道,获取二妙散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借助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蛋白名称进行规范;通过GeneCards、Disgenet收集湿疹相关靶点;运用在线Venny作图平台,得到二妙散治疗湿疹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STRING平台构建潜在靶点PPI网络,并将其导入Cytoscape 3.7.1进行图像优化及提取核心基因;通过DAVID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7.1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湿疹”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使用Autodock软件对核心活性成分和潜在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二妙散治疗湿疹可能与槲皮素、汉黄芩素、豆甾醇等29个活性成分有关,AKT1、IL6、TNF等为关键靶点;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651条,KEGG通路120条,主要涉及TNF信号通路、利什曼病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上述活性成分与相关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二妙散中多种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AKT1、IL6、TNF等关键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湿疹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复方芩兰口服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及科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和Swiss数据库筛选复方芩兰口服液中活性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COVID-19相关靶点;成分靶点与COVID-19靶点映射后应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herb-component-target, H-C-T)调控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并筛选出核心靶点;采用Omicshare软件进行GO和KEGG分析,进一步挖掘复方芩兰口服液对COVID-19的多维药理作用机制;采用SYBYL-X 2.1.1软件将关键活性成分与治疗COVID-19的潜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最后,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复方芩兰口服液对肺损伤小鼠肺组织TP53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证实网络药理学分析的结果。结果 从复方芩兰口服液中筛选出82个活性成分和309个靶点,获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靶点259个,复方芩兰口服液与COVID-19有20个共表达靶点,主要核心靶点为TP53、CCND1、JUN、EGFR、MAPK3。GO富集分析得到886个生物过程(P value<0.01且FDR<0.01),KEGG分析得到112条信号通路(P value<0.01且Q value<0.01)。分子对接表明,复方芩兰口服液中汉黄芩素为degree最高的活性成分与5个主要核心靶点均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复方芩兰口服液能显著降低肺损伤小鼠TP53的表达(P<0.05)。结论 复方芩兰口服液可能作用于病毒感染、抑制细胞因子风暴和炎症反应相关靶点及通路,以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对COVID-19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清幽养胃胶囊治疗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STITCH数据库获得药物的有效成分以及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得疾病靶点。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用软件Cytoscape 3.7.2构建活性成分-靶点-药物-疾病网络关系,用R语言进行生物功能和通路分析。运用PDB 数据库、PubChem数据库、AutoDuck软件等工具进行关键靶蛋白与相关化合物的分子对接,以验证其治疗作用。结果 预测得到清幽养胃胶囊治疗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206个成分,涉及119个靶点,跟PI3K/Akt、IL-17、TLR等信号通路有关,并发现AKT1、IL6、ALB、CASP3、VEGFA等关键靶点。分子对接表明关键靶蛋白与相关活性成分结合程度较好,且绝大多数优于阳性对照药。结论 清幽养胃胶囊通过多成分、多靶点的形式治疗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进一步探究其机制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当归补血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依托TCMSP和TCMID数据库筛选出当归补血汤的活性成分和蛋白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搜集动脉粥样硬化发病靶点,将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筛选出关键靶点;再通过STRING 11.0平台、Omicshare分析平台进行蛋白互作(PPI)网络、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找出核心成分及枢纽基因,通过分子对接,进一步明确其发挥治疗效用的分子机制。结果 筛选得到当归补血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14个化合物成分,36个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前20条信号通路,主要集中在炎症、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等相关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3种度值较高的活性化合物与四类枢纽靶点蛋白均存在较强的结合作用,异鼠李素和AKT1蛋白结合性最强。结论 当归补血汤中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等核心活性成分可通过作用于TNF、IL1B、IL6、AKT1等相关枢纽靶点,调节与炎症、氧化应激、脂质代谢相关的通路,达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计算机网络药理学方法虚拟筛选尿毒灵复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可能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探讨尿毒灵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治疗靶点数据库(TTD),比较毒性遗传学数据库(CTD),基因疾病关联数据库(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等收集与疾病相关的作用靶点;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得尿毒灵中可能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利用Bioinformatics & Evolutionary Genomics平台筛选出药物与疾病共有靶点,借助Cytoscape3.7.1软件构建“成分-作用靶点”网络。运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数据库(String)构建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网络(PPI)。最后通过功能注释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DAVID 6.8)进行尿毒灵与糖尿病肾病相关靶基因的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将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 通过筛选得到67个药物活性成分,共涉及152个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相关的化学成分有39个,得到尿毒灵-糖尿病肾病共同靶点46个,这些共同靶点主要富集于130个生物过程和78条信号通路上,表明尿毒灵的多个成分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发挥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结论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可以体现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该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新香冲剂治疗流感的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基于SymMap、PubChem、FAF-Drugs4、TargetNet等网站工具,筛选新香冲剂中的活性成分,预测其靶点。通过GEO数据库获得人类流感疾病靶点。利用Cytosacpe3.6.0软件构建中药-成分、成分-靶点、药物-疾病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对网络进行拓扑结构分析,筛选出关键化合物和关键靶点。提取核心子网络,利用DAVID6.8在线工具对核心子网络的靶点做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和京东基因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方法分析关键化合物和关键靶点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 成分-靶点网络分析得到9种重要的活性化合物,关键化合物为芹菜素(Apigenin)。药物、疾病网络的共同靶点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是关键靶点。GO分析显示核心子网络与抗炎、调节免疫等多个生物学过程相关。KEGG富集分析得到甲型流感疾病通路。分子对接显示,芹菜素与MMP9可通过氢键结合形成稳定的构象。结论 新香冲剂通过抗病毒、抗炎、调节免疫等机制治疗流感,调控宿主细胞MMP9的表达是其发挥作用的途径之一,以上结论有待进一步开展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研究苦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物质基础与分子机制。方法 依据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苦参有效化学成分及靶点基因。检索GeneCards数据库及OMIM数据库获取慢性乙型肝炎(CHB)相关靶点基因。采用Cytoscape3.7.2构建苦参治疗CHB的“相关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网络并进行拓扑结构分析,利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PPI网络,通过R 3.6.2进行基因富集分析。依据AutoDock vina将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获得苦参治疗CHB的相关活性成分23个,潜在作用靶点97个。网络分析结果提示苦参可能通过作用于IL-6、ESR1、AR、RELA、PPARG和CASP3 6个核心靶点及相关通路以达到治疗CHB的目的。分子对接预测结果提示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稳定结合。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苦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苦参的临床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的潜在作用靶点及可能干预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CNKI、Elsevier、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有生物活性的2-(2-苯乙基)色酮化合物,基于SwissADME平台进行ADME筛选;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获得化合物的作用靶点;运用Metascape平台分析靶点富集的疾病类型、生物过程及通路;使用Cytoscape 3.8构建“活性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图;通过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最终获得72个活性化合物,对应292个靶点,可能作用于抑郁、肿瘤、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主要富集通路有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神经活性配体-受体互作、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能突触等;与肿瘤相关的癌症通路、细胞周期等;与炎症免疫相关的TRP通道的炎症介质调节、IL-17信号通路等。核心靶点有HTR2B、HTR3A、ABCG2、PTGS2、DRD2、COMT等,分子对接验证显示结合能均小于-7.0 kJ·mol-1,化合物与靶点的结合活性较好。结论 本研究表明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可能对神经精神类疾病、肿瘤、炎症等有干预治疗作用,体现了该类化合物多靶点、多通路、多功效的特点,为系统开展其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复制大鼠慢性胃炎的基础上 ,使其感染幽门螺杆菌 ,分别给予辛开剂、苦降剂、辛开苦降剂、半夏泻心汤 ,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和西药 (“三联”)对照组 ,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及胃粘膜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各治疗组血清SOD均有所升高 ,其中三联组、苦降组、半夏小剂量组 (半小组 )差异显著 (P<0.05)。半夏大剂量组 (半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 ;半小组、半大组胃粘膜SOD升高显著(P<0.05,P<0.01)。各治疗组血清MDA均有所下降 ,其中苦降组、辛开苦降组、半大组差异显著 (P<0.05);各治疗组胃粘膜MDA亦有下降 ,其中辛开组、苦降组、辛开苦降组、半小组差异显著 (P<0.05) ;半大组差异非常显著 (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可增强SOD活力 ,减轻或阻断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从而减少自由基对胃粘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方法:回顾我院中医内科门诊2007年7月~2010年7月收治漫性胃炎80例,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痊愈50例,占62.5%;显效18例,占22.5%;好转8例,占10.0%;无效4例,占5%;总有效率为9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半夏泻心汤为仲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功在和中降逆,补脾助运,其主要适应证为"心下痞",其病因有偏寒、偏热的不同,但挟湿是其共性,舌苔以白腻、黄腻居多。现代医家运用其治疗胃肠疾病,如胃肠功能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慢性结肠炎,胰腺炎等,取其和阴阳,顺升降,调虚实,寒热并调之功,为治痞之良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定标活检技术评价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错杂证)的疗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半夏泻心汤组)和对照组(胃复春组),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并在定标活检下观察胃镜下病理改变情况。结果:临床症状:两组在改善症状方面均有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内镜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可显著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半夏泻心汤治疗湿热气滞型慢性胃炎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湿热气滞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48例患者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胃胀、胃痛等临床主要症状的变化。结果:显效7例(14.58%),有效41例(85.42%);治疗后胃痛、胃胀、纳呆、嗳气、泛酸嘈杂等临床主要症状都明显好转(P<0.01)。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主要症状及胃镜征象的改变,比较加味半夏泻心汤与传统西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治疗的6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症状及胃镜征象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痞满、胃脘痛、纳呆、嗳气、口苦以及乏力等主要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镜下糜烂征象差异不明显(P〉0.05),均未见中或重度糜烂,提示加味半夏泻心汤或者传统西医治疗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均有效;但观察组患者胃镜征象中充血、水肿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半夏泻心汤在慢性胃炎患者中改善各临床症状的效果更为显著,可显著降低胃组织粘膜表面的充血及水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筛选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炎的药效物质基础,并建立药效物质基础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洗脱溶剂分别为水,30%乙醇,70%乙醇)获得半夏泻心汤水煎液的3个分离部位;取健康Wistar大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水煎液组(半夏泻心汤水煎液),水洗脱液组(以下简称蒸馏水组),30%乙醇洗脱液组(以下简称30%组),70%乙醇洗脱液组(以下简称70%组),除正常组外,按5 m L·kg-1的剂量以无水乙醇ig建立急性胃炎的实验动物模型,另取健康的成年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组同上,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采用综合造模法来建立大鼠慢性胃炎的模型,对比各分离部位对实验性急、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结果:70%乙醇洗脱液对胃炎的疗效较好,胃黏膜表面呈淡粉色且较光滑,无明显的溃疡点,溃疡抑制率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HPLC法对70%乙醇分离部位中的盐酸小檗碱、黄芩苷进行了含量测定。结论:半夏泻心汤的药效活性物质大多存在于大孔吸附树脂70%乙醇洗脱部位,其治疗胃炎的活性成分与生物碱、黄酮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经方方证运用体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方证对应原则指导下,运用四逆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溃疡,桂枝加白术附子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桃核承气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混合痔。认为应不拘泥于现代医学病名诊断,有是证则用是方,无不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9.
根据方证对应原则,临证运用五苓散治疗脂肪肝,半夏泻心汤治疗乙型肝炎,大柴胡汤治疗胆囊息肉均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