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射频消融治疗无明显跳跃现象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无明显跳跃现象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本质特点及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的手术终点。 方法:对11 例无明显跳跃现象的AVNRT进行常规的慢径路RFCA治疗,并比较分析手术前后各项心电生理参数。 结果:慢径消融后,代表慢径的平滑的房室结功能曲线的“尾部”消失;房室结有效不应期从(269±37)m s增至(338±31)m s(P< 0.01)。A-Hm ax从(267±26)缩短至(201±67)m s(P< 0.01)。 结论:手术后,平滑的房室结功能曲线的尾部消失,是慢径阻断的可靠指标,可作为RFCA手术终点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房室结慢径终点、快径前向传导功能与心动 过速复发率的关系。方法:对76例经系统电生理检查、RFCA证实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tachy- cardia,AVNRT)的患者根据消融终点分为三组:①A组,为44例慢径消融后慢径完全消失病人;②B组,为17例慢 径消融后慢径尚残存,但无心房回波病人;③C组,为15例慢径消融后慢径残存且有心房回波病人。对以上三组 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慢径消融终点、房室结快径传导功能及复发率三者关系。结果:①A组和B组,慢径 消融后其快径前传功能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随访期间无心动过速发作;②C组,慢径消融后其快径前 传功能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缩短不明显,随访期间有5例复发心动过速。结论:房室结双径路是彼此关联的两 条径路,功能慢径的存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快径的传导功能;AVNRT慢径消融最好达到慢径消失,若慢径残 存,亦应消融到无心房回波和快径传导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通过结扎免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分析缺血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和心电图ST段变化的方法,观察了山莨菪碱对缺血心肌电生理的影响。结果心肌缺血5min时,单相动作电位幅度(AMAP)、动作电位时程(MAP90和MAP50)分别降低15. 6±3.6mV,28.7±12.4ms和40.1±13.4ms;给予莨菪碱静脉注射后,缺血5min时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分别为9.3±3.4mV,22.0±5.1ms和23.1±7.5ms,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1)。缺血5min时,单纯缺血组和加用山莨菪碱组的ST段偏移分别为0.37±0.17mV和0.24±0.10mV(P<0.01)。结果说明山莨菪碱可增加心肌对缺血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微电极电压钳制术研究3,6-(二甲氨基)-二苯骈碘杂环依地酸盐(IHC-72)对家兔心室浦肯野纤维慢内向电流(Isi)的电压和频率依赖性阻滞效应。将控制电位(Ec)置于-5mV,维持电位(Eh)分别置于-35,-30,-20mV时,101.6μmol/LIHC-72灌流20min前后的峰值Isi分别从78.75±14.33,40.63±5.63,18.8±3.54nA降至49.38±10.84,19.38±5.63,2.5±2.67nA,抑制率分别为37.3%,52.3%,86.7%(P均<0.01)。用0.125,0.2,0.5Hz频率分别刺激101.6μmol/LΙΗC-72灌流20min前后的标本,峰值Isi从灌流前的75.38±14.02,75.64±13.86,74.98±13.12nA降至58.75±9.54,34.38±10.16,21.25±11.26nA,抑制率分别为22.1%,54.5%,71.7%,P均<0.01。结果提示:IHC-72对心肌细胞慢钙通道具有电压和频率依赖性阻滞效应。  相似文献   

5.
采用经食道心房调搏法检测89例病人,检出窦房结有效不应期(SNERP)者21例(23.60%)。病窦组者SNERP平均值为525±53.02ms,显著高于窦缓组(427±18.19ms)和正常组(367.14±18.37ms)者(P〈0.01);SNERP的延长(〉520ms)在病窦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敏感性与特异性远较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与窦房传导时间(SACT)为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34例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AVNRT)患者施行射频消融术(RFCA)。方法 采用解剖定位和标测定位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下位法和(或)后位消融慢径。结果 32例AVNRT被根治,成功率94.1%,。随访0.5 ̄5年,1例复发,再次RFCA成功,结论 RFCA是治疗AVNRT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对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分析,并与37例正常人比较,结果:UAP组SDNN,HRVI较正常组显著缩小(分别为73.54±17.62ms,22.17±6.27,对126.78±21.62ms,40.27±8.40,(P〈0.01)。认为:UAP患者心脏迷走神经功能减退及或交感神经功能亢进,HRV变小。HRV分析对UAP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依据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冠状窦口向上扩张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探讨于冠状窦口 周围射频消融治疗AVNRT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5例AVNRT患者在进行系统心内电生理检查后,进行 射频消融。此15例病人靶点均选在冠状窦口附近,其中窦口上缘12例,偏侧缘2例,近下缘1例。电位示小A大 V,功率 15~ 30W,平均放电时间为(72.0± 16.8)s。结果 12例一次放电成功,2例放电两次成功, 1例三次就位放 电成功。其中9例出现交界性早搏,3例出现短暂交界性心律,3例无任何心律异常改变,无1例出现一过性或永久 性房室传导阻滞。随访3个月~1.5年均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选择冠状窦口上缘行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对 AVNRT患者具有较佳的临床效果和较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心脏电生理指标在普通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慢径消融前,预测消融后房室传导阻滞(A-BV)发生的可能性。方法 109例普通型AVNRT病人依消融过程中出现交界性心动过速(JT)、无室房传导的JT及随后A-VB发生与否分为3组;(1)无室房传导JT和随后A-VB组(组:1.16例次);(2)无室房传导JT而无A-VB组(组2.26例次);(3)单纯JT组(组3.38例次);比较  相似文献   

10.
完全性房室阻滞(Completeatrioventricularblock,CAVB)是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nodalreen tranttachycardia,AVNRT)的严重并发症 ,发生率为0 %~3 % ,多发生于消融过程之中。本组报道3例AVNRT患者在慢径消融术后出现的晚期CAVB。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6年8月至1998年12月本院对60例AVNRT患者进行房室结慢径的射频消融治疗 ,其中3例于术后第2~3天发生CAVB。3例患者(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