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瓮安产冬凌草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及与标准品对照等方法鉴定化舍物的结构.结果:从冬凌草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结论:从冬凌草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到的5个化舍物,分别为熊果酸(1),β-谷甾醇(2),贵州冬凌草甲素(3),卢氏冬凌草甲素(4),卢氏冬凌草乙素(5).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裂叶羌活Notopterygium,incisum干燥根和根茎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溶性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核磁共振波谱法和质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裂叶羌活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溶性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镰叶芹二醇(1),O-甲基二氢镰叶芹酮醇(2),川白芷素(3),东莨菪素(4),O-甲基羌活醇(5).结论:化合物5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2~4为首次从裂叶羌活根和根茎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藏药小叶毛球莸中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确生  赵玉英  周勇  张庆英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2):1523-1526
目的:研究藏药小叶毛球莸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和色谱法提取分离化学成分,并用波谱方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构.结果:从藏药小叶毛球莸中分离得到2个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类化合物:冬凌草甲素(1)和nodosin(2),并首次报道了该两个化合物在甲醇(CD3OD)中的~1H和~(13)C-NMR数据.结论: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类化合物为首次从莸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药枳壳Citrus aurantium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中药枳壳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经硅胶、RP-18和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药枳壳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itrauranoside(1),limonexin(2),柠檬苦素(3).结论: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色原烷苷衍生物.  相似文献   

5.
甘肃黄芩抗氧化有效成分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离鉴定甘肃黄芩丙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有效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柱进行分离 ,以波谱及标准品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学成分 ,分别为千层纸素A(oroxylinA ,Ⅰ )、汉黄芩素 (wogonin ,Ⅱ )、黄芩素 (baicalein ,Ⅲ )、甘黄芩苷元 (ganhuangenin ,Ⅳ )、甘黄芩素 (ganhuangemin ,Ⅴ )。从甲醇提取物得到黄芩苷 (baicalin ,Ⅵ )。结论 :甘黄芩素 (ganhuangemin)为首次从甘肃黄芩中分离得到的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 ,黄芩素和甘黄芩苷元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明显的高于BHT(butylatedhydroxytoluene)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鄂西冬凌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鄂西冬凌草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正相、反相硅胶柱层析和HPLC分离冬凌草叶乙醇提取物,利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鄂西冬凌草乙醇提取物中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是冬凌草甲素①,Lasiokaurin②,对羟基苯甲醛③,邻苯二甲酸二丁酯④,5-羟基-3’,4’,6,7-四甲氧基黄酮⑤,5-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⑥,4’,5,7-三甲氧基黄酮⑦。结论 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鄂西地区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石见穿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开口ODS柱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石见穿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石见穿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包括大黄素(emodin 1),大黄酚(chrysophanol 2),五味子甲素(deoxyschizandrin 3),戈米辛N(gomisin N 4),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5),熊果酸(ursolic acid 6),β-谷甾醇(β-sitosterol 7),胡萝卜苷(daucosterol 8)。结论:化合物1,3,4为首次从唇形科Lamiaceae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鼠尾草属Salvia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丰城鸡血藤70%乙醇提取物中中等极性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利用硅胶柱、葡聚糖凝胶柱、反相硅胶柱、制备色谱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并鉴定为刺芒柄花素(1),8-甲雷杜辛(2),黄芪醌(3),水杨酸(4),毛蕊异黄酮(5),染料木素(6),wistin(7),3',4',7-三羟基黄酮(8),紫铆花素(9),印度黄檀苷(10),mncodianin F(11),芒柄花苷(12),牡荆苷(13),4',8-dimethoxyl-7-O-β-Dglucopyranosyl isoflavone(14),(2S)-1-O-heptatriacontanoyl glycerol(15)。结论:化合物2,11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3,8,9,13,14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冬凌草中寻找具有血浆复钙作用的活性成分。方法:对冬凌草乙酸乙酯部位和甲醇部位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以对体外血浆复钙时间的影响为活性指标,对冬凌草中活性成分进行筛选。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和甲醇部位共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其中,与维生素K1组相比,冬凌草甲素(1)和迷迭香酸(2)对血浆复钙时间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与空白组相比,咖啡酸(3)对血浆复钙时间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水杨酸(4)(214.77±5.8)s和阿魏酸(5)(233.43±6.88)s对血浆复钙时间小于空白组(252.23±2.6)s,大于维生素K1组(158.2±2.33)s;香草酸(6)(286.2±4.53)s对血浆复钙时间大于空白组,小于灯盏花素组(309.87±2.34)s。结论: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水杨酸和阿魏酸具有促凝血作用;香草酸具有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0.
藏药短管兔耳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对藏药短管兔耳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并用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藏药短管兔耳草石油醚提取物和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1),琥珀酸(2),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3),尿嘧啶(4),芹菜素(5),柯伊利素(6),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7)和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8)。结论: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7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产自湖北省建始县的冬凌草(1sodon rubescen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进行分离;通过IR,UVMS,NMR等波谱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结构式;对化合物1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其绝对构型;化合物1_9进行了对HL-60,SMMC-7721,A-549,MCF-7和SW-480细胞株的体外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对映-贝壳杉烷二萜和1个对映-赤霉烷二萜;结论:建始冬凌草庚素-壬素(1-3)为新化合物,其中2是一个少见的、3位为半缩酮结构的3,20-环氧-对映-贝壳杉烷二萜;所有受试化合物中,4和5对某些细胞株表现出一定的体外抗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溪黄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对溪黄草95%乙醇提取物进行色谱分离,根据色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nodosin(3),lasi-odonin(4),isodocarpin(5),α-葡萄糖(6)。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川藏香茶菜(Isodon pharicus)地上部分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利用IR,UV,MS和NMR等现代波谱技术手段鉴定了它们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对映坝壳杉烷二萜:pharicunins N—R(1~5);结论:这5个化合物均为新二萜。  相似文献   

14.
岩黄连中的一个新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岩黄连(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的方法分离和纯化化舍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技术(核磁共振、红外、紫外和质谱)鉴定结构。结果:从岩黄连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其中一个新生物碱命名为岩黄连灵碱cavidilinine(Ⅰ)。结论:1是新化合物,化合物4、5、10—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Five new ent-kaurane diterpenoids, ludongnins F-J (1-5), along with 10 known compounds, guidongnins A-C (6-8), angustifolin (9), 6-epiangustifolin (10), sculponeatin J (11), gardenin D, 5,3',4'-trihydroxy-6,7,8-trimethoxyflavone, pedalitin, and quercetin, were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Isodon rubescens var. lushiensis. The structures of 1-5 were determined by spectroscopic analysis, as well as X-ray crystallographic analysis of 1. Compounds 1-11 were evaluated against K562 leukemia cells for their cytotoxic effec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研究滇南狸尾豆叶乙酸乙酯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又从中分出5个化合物:5,7,4'-三羟基黄酮-7-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1),柚皮素(2),5,7-二羟基色原酮(3),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4),二十八烷(5)。结论:5个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从本草记载开始阐述了龙胆药材4种基源植物中质量最优的条叶龙胆资源的变化。条叶龙胆野生资源的开发是按由南到北的顺序进行的。我国东北地区条叶龙胆的开发较晚,但由于龙胆的生物学特性及草原破坏等多种原因,在几十年的时间内野生资源便遭到了严重破坏。目前野生资源接近枯竭,栽培严重滞后,致使这一优质龙胆药材市场占有率不断降低。条叶龙胆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栽培为主,而育种、栽培技术等与高产密切相关的措施的优化与推广等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薯蓣科植物黄药子(Dioscorea bulbiferaL.)块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95%乙醇提取物经系统溶剂萃取后,得到的氯仿萃取部分,应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鉴定为黄独乙素(diosbulbin-B,Ⅰ),β-扶桑甾醇(β-msasterol,Ⅱ),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Ⅲ),(S)5乙基-8,8-二甲基壬醛(《S)-5-Ethyl-8,8-dimethyl nonanal,Ⅳ),2,3-Dihydroxyicosanoic酸(2,3-Dihydroxyicosanoic acid,Ⅴ).结论:化合物(Ⅱ)、(Ⅳ)、(Ⅴ)为首次从黄药子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点地梅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点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以及反相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kaempferol,1)、芦丁(rutin,2)、槲皮素(quercetin,3)、pfimulanin(4)、saxifragifolin B(5)、saxi—fragifolin D(6)、胡萝卜串(daucosterol,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扭曲肉芝软珊瑚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利用各种层析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 并利用光谱学和理化性质来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brassicolide (1), emblide (2),methyl tortuoate A (3), methyl tortuoate B (4), (24S)-24-methylcholestane-1,3, 5, 6, 25-pentol 25-monoacetate (5)。结论:化合物1,2和5都是首次从该珊瑚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