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药学   73篇
中国医学   7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梓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奇志  梁敬钰 《中草药》2003,34(7):672-674
以国内外近期文献为依据,对梓属植物成分予以综述,介绍梓属化学成分研究概况,为进一步开展环烯醚萜和萘醌类的成分和药效研究提供参考。发现梓属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梓、黄金树、揪、紫薇楸4个物种上,成分类别主要为环烯醚萜和萘醌类,所发现的化合物分别为环烯醚萜23个,萘醌类15个,其他类别成分极少。生物活性显示有利尿、降血糖、抗诱变、抗痉挛、抗肿瘤和抗癌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梓白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宄梓白皮Catalpa Ovata G.Don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梓白皮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和理化数据,鉴定出其中的5个化合物分别为:梓苷(catalposide,I)、香草酸(vanillic acid,Ⅱ)、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Ⅲ)、十六碳酸(palmitic acid,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V)。结论 化合物I为首次从梓白皮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柳杉茎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柳杉Cryptomerica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茎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MCI,Sephadex LH-20柱层析,ODS反相柱层析分离化学成分,MS、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硅胶柱的氯仿洗脱部分分离得到并鉴定7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crocetin diethyl ester(1),crocetin monoethyl ester(2),5-hydroxy-6,7,3’,4’,5‘-pentamethoxyflavone(3),5-hydroxy-7,3’,4’,5‘-tetramethoxyflavone(4),tetracosanoic acid methyl ester(5),behenic acid(6),β-sitosterol(7)。结论:除β-sitosterol外,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舍物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4.
滨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韬  刘净  梁敬钰  余平  魏秀丽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7):1390-1391
滨蒿Artemisia scopariaWaldst·et kit·为菊科蒿属植物,是中药茵陈的植物来源之一,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黄疸、肝炎等疾病[1]。滨蒿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类型涉及香豆素、黄酮、有机酸、烯炔、三萜、甾体和醛酮[2],其中的6,7-二甲氧基香豆素等多种成分具有利胆保肝活性。本研究对菌陈带花蕾的干燥地上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三十二烷醇(n-dotriacontanol,1);棕榈酸....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毛鱼藤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通过多种层析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用波谱解析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毛鱼藤根中分离到4个脂质化合物,包含3个神经酰胺:(2S,3S,4R,8E)-2N-[(2′R,3′)-2′,3′-dihydroxy-hexacosanoyl]-1,3,4-trihydroxy-8-octadecene(1),(2S,3S,4R,8E)-2N-[(2′R)-2′-hydroxyhexacosanoyl]-1,3,4-trihydroxy-8-octadecene(2),1-O-β-D-glucopyranosyl-(2S,3S,4R,8E)-2N-[(2′R)-2′-hydroxytetracosanoyl]-3,4-dihydroxy-8-octadecene(3),和1个多羟基十八烷酸:12,13,15-trihydroxy-9-octadecenoicacid(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也是首个C-3′有羟基取代的新神经酰胺。化合物2-4为鱼藤属植物中首次发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梓实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奇志  梁敬钰 《中草药》2005,36(1):15-17
目的研究梓实Catalpaovat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LH-20柱、活性炭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梓实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和理化数据,鉴定出其中的6个化合物分别为:梓醇(catalpol,)、梓苷(catalposide,)、熊果酸(ursolicacid,)、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二十九烷(nonacosa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结论通过UV、IR、ESI-MS、HREI-MS、1H-NMR、13C-NMR、HMQC和HMBC分析,首次将化合物的碳氢NMR信号进行了全面的归属,另外化合物和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骆驼蒿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骆驼蒿(Peganum nigellastrumBge.)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运用萃取、结晶及各种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鉴别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骆驼蒿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O-amino-N-formylbenzyamine(1),butyl 1H-imidazole-4-carboxylate(2),liriodendrin(3),trans-Ferulic acidβ-D-glucopy-ranoside(4),(6S,7E,9R)-6,9-dihydroxymegastigma-4,7-dien-3-one-9-O-β-D-glucopy-ranoside(orroseoside)(5),(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3-O-β-D-glucopyranoside(6)。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化合物3-6首次从骆驼蓬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从人工栽培的南方红豆杉全株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位通过反复硅胶和凝胶柱层析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采用波谱解析(IR,ESI-MS,1HNMR和13C NMR)等方法确定了其结构,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axamairin K(1),2α,4α-dideacetoxy-7β-benzoyloxy-5β,20-epoxy-9α,10β,13α,15-tetrahydroxy-11(15→1)abeotaxa-11-ene(2),7β-xylosyl-taxol(3),10-deacetoxy-7-xylosyl-taxol(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风轮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类型涉及黄酮、三萜及其苷类、甾体、苯丙素类等.该属植物具有包括止血活血、抗炎、免疫抑制、降血糖、收缩子宫、中枢抑制、抗菌等广泛的药理活性,极具药用价值.本文对近20年来风轮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奠定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10.
矮慈姑中新的对映贝壳杉烷二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矮慈姑(Sagittaria pygmaea Miq)全草中的二萜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化学成分,结合化学方法和渡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矮慈姑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5个二萜类化合物,包括一个对映贝壳杉烷,为19-β-L-3′-acetoxyarabinofuranosyl-eru-kaur-16-ene(1),3个半日花烷,分别为13-epi-manoyloxide-18-ol(2),13-epi-manoyloxide-18-oic acid(3)和13-epi-manoyl oxide-18-O-α-L-2′,5′-diacetoxyarabinofuranoside(4),一个玫瑰烷为5α-hydroxy-ent-rosa-15-en-19-oic acid(5)。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