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张林  曹文华  马军  黄永军 《宁夏医学杂志》2012,34(11):1133-1134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失效的原因。方法对21例应用钢板固定失败的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钢板断裂者均采用钢板螺钉取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同时取自体髂骨移植植骨治疗;非感染性骨不连病例内置物取出,取自体髂骨移植植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结果 21例中钢板断裂6例,钢板螺钉松动4例,非感染性骨不连11例。术后随访9~24个月,平均(14±5.5)个月,均达骨性愈合,患侧髋膝关节功能均恢复到正常范围。结论根据骨折的特异性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及内固定物,注重Ⅰ期植骨、加强术后康复指导、避免过早负重可有效预防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股骨干骨不连的原因,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骨不连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对37例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加取自体髂骨治疗,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结果:37例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5个月,平均10个月,愈合率100%。结论:带锁髓内钉加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疗效确切,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
樊世峰 《广西医学》2003,25(11):2217-2218
自 1996年以来 ,我们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带血供的骨膜瓣、骨瓣移植治疗四肢骨不连、骨缺损患者2 1例 ,术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 ,男 16例 ,女 5例。年龄18~ 5 0岁 ,平均 34岁。受损部位 :肱骨 4例 ,股骨 3例 ,胫骨 14例。其中肱骨骨不连 2例伴有桡神经损伤 ,胫骨骨不连 2例伴有局部皮肤瘢痕。1 2 手术方法 :(一 )带血管骨瓣、骨膜瓣 :本组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 12例 ,其中腓骨皮瓣 2例 ;带血管蒂腓骨转移 2例 ;带血管髂骨瓣 2例 ;带血管股骨内髁骨瓣移植 1例 ;带血管腓骨骨膜移植 3例 ;带血管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髂骨瓣移植合并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外伤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应用吻合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移植合并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四肢外伤性骨不连17例。结果最长随访5年,全部髂骨瓣成活,骨折预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移植带旋髂深血管的游离髂骨瓣,合并采用简便可靠的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四肢外伤性骨不连,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种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动力压钢板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骨折愈合情况及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疗效优于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是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带血运骨瓣移植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方法 1989年-1999年我院应用带血运骨瓣移植及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其中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11例,带股方肌大转子骨瓣7例,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9例。应用带股方肌骨瓣或旋髂深血管蒂骨瓣移植加截骨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5例。结果 经2-10年随访,1例股骨头进一步塌陷,1例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而改行全宽关节置换术,其他病例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带血运骨瓣移植是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缺血坏死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32例带腓动脉腓骨移植治疗胫骨中下段骨不连骨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本组32例病人,由于固定不完善而致骨不连的15例,治疗不当骨折端存在间隙或骨缺损8例,局部感染的9例。32例中由于胫前皮肤缺损骨外露的5例,32例患者,12例采用了带腓动脉腓骨移植术,5例采用了带腓动脉腓骨皮瓣移植。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32例胫骨骨不连均骨性愈合,3例皮瓣移植均愈合良好,并有了弹性、色泽稍暗。无伸长肌瘫痪、踝关节不稳、肢体短缩等并病发症。结论:应用带腓动脉腓骨皮瓣移植治疗胫骨骨不连,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张全旺  狄子孝  石克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5):1075-1076
目的探讨改良植骨治疗胫骨干股骨干骨缺损骨不连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1998年3月-2008年3月我院共收治骨缺损、骨不连81例。其中采用改良植骨2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36.5岁;男18例,女5例;新鲜骨折16例,陈旧骨折7例。具体方法是:骨缺损在3cm以下采用改良传统植骨,采用自体髂骨内外板重建股骨胫骨的管状结构,保持原有的生理功能和桥梁作用,松质骨或异体骨髓内填充。骨缺损在3cm.以上首先采用带蒂腓骨骨瓣或带蒂髂骨骨瓣髓内移植,自体髂骨内外板重建股骨胫骨的管状结构,保持原有的生理功能和桥梁作用。结果23例中优18例,良2例,可3例,优良率88.1%。结论改良植骨治疗骨缺损骨不连能有效恢复其生理结构和桥梁作用,促进骨质早期牢固愈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谢峰  秦敏 《安徽医学》2021,42(1):67-69,70
目的 探讨附加钢板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武汉市江夏区中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附加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记录患者股骨干骨折愈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HSS功能评分和Harris功能评分分别对患侧膝、髋关节的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10~24个月随访,平均(13.25±2.72)个月.23例股骨干骨折一期行髓内钉固定出现骨不连患者经翻修最终均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时间为4~6个月,平均(4.77±0.55)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对骨不连翻修术后临床疗效均表示满意,无患肢短缩、畸形愈合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达100%.结论 附加钢板联合自体髂骨植骨二期翻修手术为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治疗提供了一种策略,该方法 临床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报告应用单臂式外固定器治疗胫骨粉碎骨折和陈旧骨折42例。对于胫骨粉碎骨折中粉碎段较长,骨碎块较多者同时采用同侧腓骨带血管转位的方法,对于胫骨陈旧性骨折中骨不连接和骨缺损者采取髂肌移植和吻合血管腓骨移植等方法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分叉状髓内钉和环抱片治疗肱骨大段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 通过肱骨大段粉碎骨折采用分叉状髓骨钉加环抱片联合应用固定后的临床疗效分析评价该手术方式的优越性。结果 20例26侧肱骨粉碎骨折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骨折均愈合,优良19例25侧,1例延迟愈合,优良率为98%。结论 既往的肱骨大段粉碎骨折是手术的相对禁忌证,然而通过应用分叉状髓内钉和环抱片,肱骨大段粉碎骨折可以达到牢固和满意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应用跟骨重建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治疗的38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Sanders分型分为,Ⅱ型12例,Ⅲ型15例,Ⅳ型11例。术中根据情况部分病例采用内外侧联合切口,骨缺损严重者行自体或同种异体骨移植,所有骨折均使用重建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38例经治疗后,所有切口Ⅰ期愈合,无钢板外露,距下关节面的解剖学关系和跟骨的高度、长度、宽度得到较好恢复,患者随访时间平均26个月(12~48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MarylandFootScore,MFS),从患者对疼痛主观感觉、功能恢复、运动情况和手术局部外观等方面进行评分,38例中,优28例,良7例,一般3例,优良率92%,整体治疗效果及功能评价满意。结论应用跟骨重建板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在恢复跟骨形态的同时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大鼠胫骨标准骨折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探讨大鼠标准胫骨骨折模型的制作,首先将62只雌性SD大鼠的双侧胫骨髓腔插入9mm直径的医用克氏针,然后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骨折造模支架造成胫骨中段闭合骨折,术后通过X线、组织学检查了解骨折类型、移位程度以及骨折的愈合情况。结果术后X线证实横断或短斜型骨折,移位不明显的92例,占总例数的74.4%。组织学检查骨折呈典型的二期愈合过程。通过自制骨折造模支架制作的大鼠径骨横断骨折模型重复性好,外在因素对骨折的影响小,制作简便,符合标准骨折模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单边球柱式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新型单边球柱式外固定器的研制与应用.方法采用金属与尼龙制作单边球柱式外固定器,并进行力学测试和临床应用.结果根据力学测试达到临床使用要求,临床应用治疗胫腓骨骨折30例,全部愈合.结论设计的单边球柱式外固定器适合治疗胫腓骨骨折,能方便准确地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固定,操作简单、固定牢靠、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15.
【】 目的 探讨应用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区的胫骨平台骨折的短期疗效。 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应用前外侧入路联合排筏螺钉技术治疗累及后外侧区的胫骨平台骨折的11例患者资料,男7例,女4例;年龄32~61岁,平均45岁。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评估;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结果 1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71~240分钟,平均131分钟;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3周。术后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为12~18分,平均15.2分,其中优7例,良4例,优良率100%。末次随访HSS膝关节评分平均为89分(83~97分),功能评分均为优。 结论 前外侧入路联合排筏螺钉技术能够处理大部分的累及后外侧的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固定牢靠、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的优点,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从药物类研究、内固定研究、针灸治疗研究、电磁治疗研究和激光治疗研究等五个方面,对促进术后骨折愈合的效果作出总结和概述。同时讨论了放射学检查、血液测定、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生物力学测定和基因测定在评价骨折愈合中的应用。最后针对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还未阐明这一问题,提出将先进科技手段(如拉曼光谱技术)应用于骨折愈合研究。  相似文献   

17.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37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Ⅰ型4例,Ⅱ型10例,Ⅲ型9例,Ⅳ型5例,Ⅴ型6例,Ⅵ型3例。Ⅰ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Ⅲ型有4例患者在关节镜下复位植骨石膏外固定。其余病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有骨缺损者自体植骨。术后3个月开始部分负重,5个月完全负重。结果37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时间1.7年:采用Rasmussen临床和放射评分方法,优良率分别为88.9%和85.2%。结论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稳定的内固定,尽可能减少对骨折块的血运干扰,保护关节附属结构,正确关节功能康复治疗,对提高疗效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海波  吴华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333-3335
目的:探讨钢丝环扎辅助内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提高骨折治疗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2000年至2007年我院共收治有77例钢丝环扎辅助内固定患者。男48例,女29例,年龄1.5岁~78岁。股骨干骨折26例,胫骨30例,肱骨干12例,尺骨6例,桡骨3例,粉碎性骨折行钢板或髓内针内固定辅以钢丝环扎固定65例,大螺旋形或长斜形骨折行螺丝钉辅以钢丝环扎内固定12例;同期行钢板或髓内针固定205例。结果:采用AO组织骨折愈合标准术后6个月进行骨折愈合评定。用钢丝环扎辅助内固定出现骨折不愈合或迟缓愈合14例,对照组不愈合6例,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钢丝环扎辅助内固定可能加大骨折术后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片钉内固定治疗手部片状骨折和关节内骨折的技术和疗效。方法对30例38处手部片状骨折和关节内骨折采用骨片钉进行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骨折完全愈合,伤手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应用骨片钉治疗手部片状骨折和关节内骨折使用方便,疗效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GSH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股骨远端骨折12例,AO分型,A1型8例,A2型2例,A3型1例,C1型1例。切开复位行GSH倒打钉内固定术。结果:全部病例手术顺利,骨折端复位良好,GSH钉固定牢固,术后2-3周,可扶拐下地活动,术后12-14周骨折已达临床愈合,膝关节活动无受限。结论:GSH钉是治疗股骨远端9cm以内骨折的一种崭新方法,其操作简单,固定可靠,膝关节功能可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