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目的]探讨轮叶党参总皂苷的抗突变作用。[方法]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Ames试验及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在体内和体外研究了轮叶党参总皂苷对直接或间接诱变剂遗传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轮叶党参总皂苷可以明显抑制由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并呈剂量-效应关系。体外培养的大鼠淋巴细胞同时用轮叶党参总皂苷和环磷酰胺处理时,DNA损伤细胞明显减少,且随着总皂苷浓度的升高,DNA损伤细胞逐渐减少。在未加S9时,3种浓度的轮叶党参总皂苷均明显抑制1FA98和TA100回复突变,其作用强度随浓度增高而逐渐增强。在加S9后,抗突变作用大于未加S9。[结论]轮叶党参总皂苷是抗突变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五氯酚钠诱导小鼠遗传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五氯酚钠(Na-PCP)在不同处理后引发小鼠体内免疫细胞的DNA链断裂损伤和微核形成作用。方法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CGE)分别测定ICR小鼠灌胃染毒0,25,50和100mg/ks后3和24h脾细胞、胸腺细胞和巨噬细胞的DNA链断裂损伤。同时观察了连续灌胃染毒1个月,剂量分别为0,6.25,12.5和25mg/kg时脾细胞DNA链断裂损伤情况;微核试验观察染毒24和48h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形成。结果在不同剂量五氯酚钠染毒3h后,脾细胞出现DNA链断裂损伤的频率以及迁移距离在50和100mg/kg组明显高于对照;巨噬细胞在100mg/kg时出现明显的DNA损伤;但胸腺细胞在研究剂量范围内未见明显变化;染毒24和48h后,所有观察细胞均未出现明显的DNA链断裂损伤。五氯酚钠处理1个月未诱发脾细胞明显的DNA链断裂损伤。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在研究剂量范围内未明显增高。结论 100mg/kgNa-PCP可诱发小鼠体内脾脏细胞和巨噬细胞的DNA链断裂损伤,50mg/kgNa-PCP可诱导脾脏细胞DNA链断裂损伤,Na-PCP对胸腺细胞DNA损伤作用不明显:Na-PCP连续1个月作用未诱导脾细胞出现明显的DNA链断裂损伤。25~100mg/kgNa-PCP未诱导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装潢居室空气中挥发性化合物对小鼠的遗传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性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测定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单链的损伤.结果 装潢居室空气中挥发性化合物对小鼠呼吸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单链断裂增加.高、中、低剂量组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精子畸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居室装潢后室内空气中挥发性化合物具有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国产甲基叔丁基醚的遗传毒性作用,方法:对小鼠经呼吸道染毒20天,染毒剂量分别为108,1440,968mg/m^3,分别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DNA交联试验和微核试验。结果:甲基叔丁基醚可引起整体染毒小鼠肝、肾、肺细胞的DNA单链断裂,可引起4968mg/m^3剂量组动物微核率的增加,不引起肝细胞DNA的交联,结论:甲基叔丁基醚在DNA水平和染色体水平有一定的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氟对小鼠睾丸细胞DNA损伤与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氟的生殖遗传毒性。方法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SCGE)研究了氟化钠对离体小鼠睾丸细胞的DNA损伤与修复效应。结果 :氟化钠在 (0 .6 2~ 5 ) mm ol/ L 之间可引起小鼠睾丸细胞 DNA单链断裂 ,出现拖尾的彗星细胞。无论是拖尾细胞百分率 ,还是 DNA迁移长度都随氟化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表现出明显的计量反应关系。此外 ,氟化钠所致的睾丸细胞 DNA损伤基本在 2 h内完全修复。结论 :在一定浓度下 ,氟化钠可引起离体小鼠睾丸细胞的 DNA损伤 ,可能是一种潜在的雄性生殖毒物。  相似文献   

6.
周丽华  王婷 《药物与人》2014,(12):35-36
本文回顾了微囊藻毒素-LR细胞毒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介绍了微囊藻毒素-LR通过抑制PP2A 活性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毒性机制,简述了其与DNA 损伤、细胞骨架破坏的关系,印证了微囊藻毒素-LR的强细胞毒性.开展微囊藻毒素-LR毒性的研究对人类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二甲基甲酰胺(DMF)的遗传毒性,选择85名作业工人和75名非暴露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甲基纤维素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分析其微核发生率和DNA断裂损伤,研究显示作业工人微核发生率和DNA断裂损伤的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提示DMF暴露可致工人遗传损伤,DNA断裂可作为暴露人群的早期效应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饮水摄入微囊藻毒素在大鼠实验性肝癌形成模型中对遗传物质的损伤作用。[方法]建立微囊藻毒素促大鼠肝癌前病变的短期实验模型,检测饮水摄入低剂量微囊藻毒素在促肝癌作用的同时诱导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作用。[结果]染毒组大鼹 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升高。分别为:饮藻水 二乙基亚硝胺(DEN)启动组11.67‰,腹腔内注射微囊藻纯毒素 DEN启动组14.57‰,与DEN启动组6.8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饮用受微囊藻毒素污染的水,可增强DEN对遗传物质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饮用水源水中典型有机污染物健康风险与遗传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评价饮用水源水中有机污染物健康风险及遗传毒性。方法Z省对水源中176种有机物例行监测,监测结果采用美国国家环保局(USEPA)推荐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水源水中有机物经饮水途径导致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s)和草甘膦农药分布广、检出率高,是水中典型的有机污染物。饮用水源中有机物引起的健康风险相对较小,远低于国际权威机构推荐的可接受水平。同时,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进行DNA损伤分析结果表明,水源水中MCLR、MCRR均可以造成淋巴细胞DNA链明显损伤,草甘膦也可导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不同程度的损伤,而且DNA损伤效应可能受到水源水中其他组分的影响。结论显示了水中有机物遗传毒性作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杨凡  庞亮  杨世强 《职业与健康》2010,26(2):154-155
目的探讨镉的雄性小鼠生殖遗传毒性。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SCGE)研究镉对离体小鼠睾丸生殖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氯化镉各染毒组尾部DNA百分率及尾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小鼠睾丸细胞DNA损伤程度也逐渐增加,存在着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氯化镉可引起离体小鼠睾丸生殖细胞DNA损伤,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具有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若干湖泊中蓝藻毒素的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SHE细胞体外微核试验和Ames试验对从淀山湖、太湖、巢湖水华中提取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所测微囊藻毒素可明显增强SHE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并呈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但3个采样点年品均不能诱导TA98和TA100菌株的回复突变。提示:微囊藻毒素可能是在染色体水平或基因调控过程中影响细胞的分裂繁殖,对DNA无直接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氯化钕对小鼠骨髓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注射氯化钕染毒,采用微核测[试技术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率和彗星细胞DNA拖尾率。微核试验设置20、40、80、160mg/kg4个剂量组,彗星试验设置20、40、80mg/kg3个剂量组。[结果]在20~160mg/kg剂量范围内,随着氯化钕剂量的增加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FMN)升高(rFMN=0.956);在20~80mg/kg剂量范围内,彗星细胞DNA拖尾率(PTC)和尾长(TL)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存在剂量-效应关系(rPTC=0.946,rTL=0.997)。[结论]氯化钕对小鼠骨髓细胞具有一定的遗传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低剂量重离子辐射(LDR)对小鼠造血系统的适应性反应特征。方法对小鼠给予大剂量(2.0 Gy)12C+6射线照射前预先采用0.050,0.075 Gy 12C+6离子束全身照射,其中一批小鼠24 h处死,测定外周血指标、脏器系数、骨髓细胞微核率、骨髓DNA含量;第二批小鼠接受大剂量(2.0 Gy)全身辐照后观察其30 d存活情况。结果与大剂量直接照射组相比,0.050Gy低剂量照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骨髓DNA含量升高,小鼠骨髓细胞的微核率降低(均P〈0.05~0.01),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0.075 Gy低剂量照射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与照射对照组比较有一定下降,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低剂量碳离子束照射能拮抗大剂量照射后引起的骨髓细胞损伤,对造血组织产生适应性反应,对重离子治疗肿瘤及放射防护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Radaway抗辐射胶囊对小鼠γ射线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2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I(外周血白细胞计数)、Ⅱ(骨髓细胞微核检测)、Ⅲ(骨髓DNA含量测定)3大组,每大组又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和辐射对照组。各组根据不同指标选择不同的照射时间均以同一剂量γ射线全身照射1次。结果 以3Gy剂量照射后第14天各剂量组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辐射对照组(P < 0.01);照射后第3天,中、低剂量组的骨髓细胞微核率显著低于辐射对照组(P < 0.01),低剂量组的骨髓DNA含量显著高于辐射对照组(P < 0.01)。结论 Radaway抗辐射胶囊对小鼠γ射线辐射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微核试验对东湖水中有机物遗传毒性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了解武汉东湖水源水及自来水中非挥发性有机物遗传毒性状况。方法 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 无论是自来水还是水源水均可不同程度地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升高 ,并且有剂量反应关系。平水期、丰水期的有机提取物细胞微核率高于枯水期。结论 东湖水中非挥发性有机提取物对小鼠骨髓微核细胞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6.
山慈菇抑制镉诱发遗传损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活体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试验(MNT),观察中草药山慈菇(BulbusIphigeniae)水溶性提取物的诱变作用及对镉(Cd)、环磷酰胺(cp)的抗诱变作用。结果表明:山慈菇可以诱发微核(MN)产生,但其诱变作用不强;山慈菇对Cd及cp的诱变作用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并对Cd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对cp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观察氯化锂的遗传毒性特征并对其毒作用机制做一初步探讨。以氯化锂为受试物,昆明种小鼠为受试对象,分低(22.5mg/kg)、中(75.0mg/kg)、高(225.0mg/kg)3个不同剂量组进行小鼠体细胞遗传毒性试验。氯化锂经口灌胃染毒后,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高(P〈0.05);骨髓细胞微核率、胎肝细胞微核率增高(P〈0.05,P〈0.01)。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氯化锂对昆明种小鼠体细胞具有遗  相似文献   

18.
醋酸铅染毒小鼠DNA损伤及体内抗氧化酶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醋酸铅对动物体内DNA的损伤作用、机制以及抗氧化酶的变化情况。方法小鼠经自由饮水,分别给予0,0.196,0.296,0.496醋酸铅染毒6周。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对肝细胞DNA损伤进行检测,测定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同时检测血中血红蛋白(Hb)、肝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醋酸铅可引起小鼠肝细胞DNA损伤率升高,彗星尾长增加,尾长与头部直径比值(Olive尾矩)增大,同时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增高,均呈明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同时Hb和肝组织GSH含量降低,全血SOD和GSH—Px活性降低。结论醋酸铅染毒可致小鼠肝细胞和骨髓细胞DNA损伤,体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9.
氯化消毒是城市饮水消毒常用的标准方法,然而氯化水中的有机物反应可生成一系列氯化副产物。许多研究表明,某些氯化副产物能诱发细菌突变,对哺乳动物有遗传毒性作用;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饮水氯化与人类某些癌症的发病率增加有关。D湖是武汉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自六十年代起,D湖就因为严重的有机物污染而变为“富营养化”湖。已有研究表明,D湖湖水及其氯化自来水的提取物具有致突变性[1],饮用D湖自来水人群的肝、胃和肠癌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2]。本文研究了D湖氯化饮水提取物诱发体内和体外DNA损伤的毒性作用以及对…  相似文献   

20.
鲁文清  越飞 《卫生研究》1999,28(6):326-328
应用体内,体外微核分析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慧星分析,comet分析)探讨氯化饮水的有机提取物对人肝肿瘤细胞和大鼠肝细胞,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遗传损伤作用,并观察其对大鼠组织脂质过氧化物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饮水低浓度提限物能诱导大鼠PCEs微核的增加,而高浓度提取物则能增加HepG2微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