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失代偿期肝硬化常发生低氧血症和酸碱失衡。本文对32例明确诊断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和同步电解质监测,并讨论其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根据症状、体征、肝功能、B 型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2例。按 Lord记分法,<13分者23例,为甲组;≥13分者9  相似文献   

2.
吕毅  白纪刚  刘昌  于良  仵正  季学闻  马锋 《医学争鸣》2006,27(4):343-343
1临床资料2001-10/2005-06共进行肝肾联合移植5例. 例1男,47岁. 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慢性肾功能不全. 2001-10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术,肾联移植术,供受体ABO血型均为A型. 例2男,31岁. 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肾移植术后5 a于2003-06在静脉转流下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供受体ABO血型均为B型. 例3女,49岁. 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失代偿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感染等并发症,但发生大面积皮下血肿在临床上少见.1978-1999年本院共发现10例肝硬化并发大面积皮下血肿的病例,现将有关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0例均根据病史、体征、肝功能、B型超声或CT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住院病人,男7例,女3例,年龄42~61岁,平均55岁.  相似文献   

4.
赵琴  刘兰 《海南医学》2011,22(12):86-87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与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及明确两者超声鉴别诊断。方法对74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及65例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生化和相关超声资料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与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相比,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谷丙转氨酶(ALT)的增高、白蛋白(A)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的减少、球蛋白(G)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相比,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在超声描述方面,肝大、腹水、门静脉增宽的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者肝弥漫性病变、脾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化指标及超声检测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曾毓究 《海南医学》2004,15(10):71-72
自发性腹膜炎 (简称SBP)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病死率高 ,由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易造成漏诊延诊而影响预后。我院 1997- 2 0 0 3年共收治肝硬化失代偿期并SBP 6 8例 ,本文就此作简要分析。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 8例SBP患者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男 4 9例 ,女  相似文献   

6.
探讨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发病的相关因素。观察258例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发病情况并结合临床有关资料进行分析,与308例无肝病常规体检者对照,发现其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失代偿期患病率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是胆囊结石的高发人群,其发病率与肝功能失代偿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7.
张芹  耿敏 《中原医刊》2003,30(8):60-61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 ,多起病急骤 ,病情重 ,胸片早期不易发现 ,导致诊治延迟。因病人及家属对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基本知识认识不足 ,给治疗及护理带来一定困难。我科自 1999~ 2 0 0 1年 9月共收治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病人 2 0例 ,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的基础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中 ,女 13例 ,男 7例 ,年龄 6~ 48岁 ,平均年龄2 1岁 ,治愈 17例 ,好转 2例 (出院后不遵医嘱而间断服药而复发 )。死亡 1例 (伴发结核性脑膜炎 )。2 护理体会2 .1 心理护理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起病急骤 …  相似文献   

8.
曾洪兰  李晖  王南 《海南医学》2003,14(11):115-116
我院 2 0 0 2年 10月至 2 0 0 3年 3月使用MARS人工肝系统对 2 8例重型肝炎治疗常见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8例 ,均为男性 ,年龄 37- 81岁 ,平均年龄 4 8.3岁 ,其中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11例 ,占 39.3% ;亚急性重肝、肝性脑病 5例 ,占 17.9% ;亚急性重肝、急性肾衰 4例 ,占 14 .3%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3例 ,占 10 .7% ;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 3例 ,占 10 .7% ;肝硬化失代偿期 2例 ,占 7.1%。患者采取平卧位或半卧位 (腹水回输 )常规穿刺周围大静脉或桡动脉 ,血管条件差取股A、V穿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硬化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临床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正常对照组(20例),代偿期肝硬化组(22例)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8例)患者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横截面积和血流速度分别进行检测。结果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组间的门静脉主干内径、门脉截面积、门脉充血指数是逐渐增加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组间的门脉血流速度是逐渐减少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组间以及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组间的门脉血流量是下降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失代偿期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肝硬化组门静脉与脾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参数,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小串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672-4673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7年8月6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根据血钠值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结果:轻度低钠血症纠正率为100%,中度70.8%,重度20%。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低钠血症纠正率与低钠血症程度有关,血钠值越低。其病死率越高,临床医师要重视低钠血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96例儿童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的临床资料。儿童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临床特征如下:(1)在农村儿童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所占比例及病死率高:(2)有活动性肺结核接触史:(3)一些儿童临床表现不典型;(4)少数儿童胸部X线表现不典型;(4)病因、病理诊断率低;(5)并发症高。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失代偿期自发性腹膜炎51例临床分析(摘要)吕少彬李培征1983~1993年,我们共收治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腹膜炎5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1例,男36例,女15例,年龄24~78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49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51例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干细胞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采用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大部分病例的临床症状2个月完全消失,肝功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基本恢复正常,彩超肝脏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干细胞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收集衢州市人民医院1987年12月至1996年9月收住的有完整心电图记录的肝硬化失代偿期146例,其中心电图异常改变93例,占637%。说明肝硬化失代偿期心脏损害较常见。有关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心电图异常改变的资料很少。现就我院肝硬化失代偿期心电...  相似文献   

15.
我们测定了3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空腹血清胃泌素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4例均确诊为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男25例,女9例。年龄男47岁,女46岁。乙型肝炎后肝硬化30例,原发肝癌并肝硬化4  相似文献   

16.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的测定对肝硬化及其恶变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肝硬化、肝硬化并肝癌患者血清TGF-α的变化,研究TGF-α检测对肝硬化恶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放免法检测肝硬化代偿期2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17例、肝硬化并肝癌18例的血清TGF-α水平。结果血清TGF-α水平在肝硬化代偿期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别(P>0.05),肝硬化失代偿期者明显高于代偿期者(P<0.05),肝硬化并肝癌者明显高于肝硬化失代偿期者(P<0.01)。结论血清TGF-α测定对诊断肝硬化恶变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常见诱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其诱因以感染居首位,其次为上消化道出血、放腹水、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等。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和控制各种诱因,可明显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并发低钙血症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紊乱 ,临床以低钾、低钠较多 ,对低钙血症报道极少。我院自 1999年1月~ 2 0 0 0年 8月期间 ,对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血钙进行监测 ,发现低钙血症并不少见。现就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低钙血症 45例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病例选择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8月期间住院的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 113例 ,采用日本产 70 6 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肝功能及血钙值 ,其中反复两次查血钙≤ 2 .0mmol/L(本院正常值 2 .10~ 3.0mmol/L)为诊断标准。肝功能分级采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中肠内营养支持+谷氨酰胺联合治疗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肝功能以及肠屏障功能效果。方法:选择6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对失代偿期肝硬化行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对失代偿期肝硬化通过肠内营养支持+谷氨酰胺联合疗法治疗。最终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人体参数相比,观察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改善程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PT)水平、总胆红素(TBIL)水平以及Child Paugh评分结果比较,观察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改善程度显著(P<0.05)。结论:临床在开展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工作期间,合理选择肠内营养支持+谷氨酰胺加以联合施治,对于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肝功能改善以及肠道屏障功能改善均可以做出保证,从而优化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失代偿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普通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组)30例。结果:观察组失代偿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ALT、AST、ALB、TBIL、child pugh评分、HA、PCⅢ、LN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失代偿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抗纤维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