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系统在肝泡型包虫病(HAE)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系统对2011年2月至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例HAE患者的肝脏CT检查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及智能分析,术前评估可切除性,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完成术前个体化虚拟手术,并与术中实际情况作比较.结果 13例患者CT检查数据三维重建结果满意,肝内病灶及相关管道关系显示清晰.l例患者行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10例行肝切除术,2例行PTCD,与虚拟手术设计方案一致.术前通过三维重建系统对11例拟行手术的患者进行虚拟手术设计,测得预切除肝脏平均体积为920 ml(339~2678ml);切除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平均为45%(23%~68%).患者实际切除肝脏平均体积为834 ml(315 ~2250 ml);术中切除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平均为42% (22% ~70%),与术前三维重建结果基本一致.术后随访2~8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肝功能衰竭、出血、胆汁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数字化三维重建系统有助于确定HAE合理的手术方式,有效降低了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acute renal dysfuncton,AR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2000年11月~2006年8月实施的107例次原位肝移植临床资料,对可能导致术后ARD的围手术期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筛选相关临床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MELD评分、术前RD、术中低血压累计时间、术中输血量与术后早期ARD成正相关,而与术中总尿量呈负相关。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肝功能MELD评分(P=0.30)和术中输血量(P=0.40)是术后早期AR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早期ARD是一种后果严重的肝移植并发症,常导致受体死亡。影响术后早期ARD的危险因素较多,其中术前肝功能MELD评分和术中输血量是术后早期AR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门脉高压症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方法。方法 :用L ogistic多元回归法分析了 80例门脉高压症断流患者术后出现肝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 ,从中筛选与肝功不全关系最密切的危险因子。结果 :排除手术操作本身的影响后 ,术后发生肝功不全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 :肝性脑病 ( ENC)、血浆吲哚氰绿潴留试验 ( ICGR15)及门静脉充血指数 ( PCI)等 ,而术前的血清总胆红素 ( TBIL)、白蛋白 ( A)、A/G比值、总胆汁酸( TBA)、透明质酸 ( HA)、凝血酶原时间 ( PT)、门静脉内径 ( dp)、门静脉流速 ( Vp)及门静脉流量 ( Qp)等因素 ,在多元回归中所占比例不大。结论 :综合分析术前患者临床指标和肝功能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 ,预测手术风险及术后转归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胆道灌洗方法对供肝胆道冷保存的影响。方法 将经历相同热缺血时间的SD大鼠肝脏用 4℃UW液 (solutionofuniversityofsiscolnsin)门静脉灌注后 ,分为胆道非灌洗组、4℃生理盐水灌洗组、4℃UW液灌洗组、4℃生理盐水 +UW液灌洗组 ,分别置于 4℃UW液中保存 ,光镜观察胆道粘膜。结果 非灌洗组胆道损伤明显 ,生理盐水组存在一定程度的胆道损伤 ,4℃生理盐水 +UW液组胆道保护效果理想 ,4℃UW液逆行灌洗组次之。结论 ①肝脏冷保存前必须进行胆道灌洗 ,避免残留胆汁对胆道损伤 ;②冷保存前胆道灌洗可以明显减轻胆道损伤 ;③不同胆道灌洗方法中采用 4℃生理盐水灌洗 +UW液灌注保存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肝癌是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癌症之一,传统医学影像设备因成像机制导致成像分辨率不足,对肝癌的检查和诊断具有较大的影响。基于同步辐射的X射线相衬显微CT成像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结合机器学习方法建立肝癌分类模型,为肝癌辅助诊断提供参考。收集弥漫型和溃疡型肝肿瘤X射线相衬图像各500幅,归一化和中值滤波后提取灰度直方图、灰度共生矩阵、灰度-梯度共生矩阵和灰度差分统计等灰度及纹理特征,并组合成融合特征,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法进行机器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分类。使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神经网络等3种分类算法对肝癌图像进行分类,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和神经网络分类算法下分类准确率最高,达到99.5%,取得较好的分类效果,有望帮助医生准确完成肝肿瘤类型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再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10/2006-05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肝移植的患者35例,均为东亚人种,术前检查乙肝表面抗原和(或)乙肝病毒DNA定量阳性,且术后能按照肝移植术后预防乙肝复发的方案进行预防性治疗。①所有病例术后均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方案预防术后乙肝再感染。拉米夫定口服100mg/d,术前服用至少2周,术后第1天开始继续服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术中无肝期给予4000U,术后1周内每天肌注2000U,之后通过检测血液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来决定是否给药,使抗体浓度保持术后3个月内≥500U/L,术后3个月至半年≥300U/L,术后半年以上≥100U/L。长期随访,观察患者肝功、乙肝系列、乙肝病毒DNA定量等血清学指标变化。对于术后乙肝再感染者则加大乙肝免疫球蛋白用量并联用恩替卡维。②选择文献中同为亚洲人种的日本人数据进行对照,其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再感染方案为拉米夫定联合静注型乙肝免疫球蛋白。结果:7例患者因死亡而失访。①35例患者平均随访(15.09±6.50)个月,其中随访7~12个月13例,13~18个月8例,19~24个月12例,24个月以上2例。②患者的乙肝再感染率为5.71%(2/35),日本研究数据中患者的乙肝再感染率为0(0/30),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7)。结论:应用拉米夫定联合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通过血液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给药的方案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再感染,效果与国外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静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1.5T磁共振(MR)多序列检查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影像科收治的48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48例患者共52个病灶,均经CT扫描、1.5T MR常规扫描及增强扫描,MR常规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DWI,比较不同方法的小肝癌检出率,分析1.5T MR扫描各序列的信号特征及强化方式。结果CT平扫及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小肝癌检出率分别为67.31%、90.38%、73.08%、75.00%,1.5T MR扫描T1WI、T2WI、DWI序列及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小肝癌检出率分别为75.00%、84.62%、100.00%,92.31%、79.08%、80.77%,MR平扫小肝癌检出率显著高于CT平扫(P<0.05),两种检查方式增强扫描小肝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T MR较CT平扫具有更高小肝癌检出率,1.5T MR多序列检查中DWI序列想肝癌检出率最高,1.5T MR多序列检查可明显提高小肝癌检出率,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前列地尔促进移植肝功能早期恢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术后早期移植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 6例肝移植患者从术中开始通过中心深静脉用微量泵给予前列地尔 (治疗组 ) ,术后同法持续 2 4h给予 ,拔除中心静脉插管后通过外周静脉缓慢输注 ,直至术后 2 0d ;另有 4例除不用前列地尔外 (对照组 ) ,其余处理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 2 1d内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总胆红素 (TBil)和直接胆红素 (DBil)水平 ,记录胆汁引流量 ;记录各例术后在重症监护病房的留置时间。结果 术后第 1d两组患者的ALT和AST水平均显著升高 ,但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3~ 5d后前述指标均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 ;两个组术后血清TBil和DBil均开始缓慢升高 ,但治疗组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升高持续时间也短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组的胆汁引流量显著多于对照组 (P <0 .0 5 ) ,需要重症监护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术后早期应用前列地尔对促进移植肝功能的早期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各分泌物内细菌和真菌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率高达 5 0~80 % ,严重者可直接导致病人的死亡。这主要是因为肝移植病人术前肝功能严重失代偿 ,且术中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加之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各种引流管的放置 ,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以及各种检查引起的污染有关。美国匹兹堡大学移植中心发现 ,肝移植术后 83%的病人可感染细菌或真菌 ,其中 2 / 3的病人病情严重 [1 ]。在肝移植病人中 ,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感染多发生在移植术后两周内 [2 ,3] ,且起病隐匿、进展快、病情重、死亡率高 ,这与多因素引起的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受到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