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奥曲肽)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肠黏膜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UC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奥曲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7只。模型组、治疗组大鼠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复制UC模型。观察各组实验大鼠体质量变化、大体及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奥曲肽可以缓解大鼠体质量的减轻,减少腹泻及便血的发生;并且能够显著改善结肠组织大体和组织学评分,降低IL-6、TNF-α的表达,同时使IL-10的表达增加。结论奥曲肽对TNBS诱导的大鼠UC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促炎细胞因子及上调抗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和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姜黄素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制备大鼠UC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NBS模型组、5-氨基水杨酸组、Cur组4组。观察各组大鼠肠组织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改变,分别测定血清和肠组织中IL-1β、IL-6和IL-4浓度。结果 UC大鼠血清和肠组织中IL-1β、IL-6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L-4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ur组UC大鼠IL-1β、IL-6浓度明显减少,IL-4浓度明显升高(P〈0.01),结肠组织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明显好转。结论 Cur可能通过抗炎作用使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IL-6浓度减少,抗炎性细胞因子IL-4浓度增加,对溃疡性结肠炎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研究芪倍合剂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产生和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备大鼠UC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大鼠血清中TNFα、IL-8水平。[结果]芪倍合剂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TNF-α、IL-8明显低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芪倍合剂可显著降低UC大鼠血清TNF-α、IL-8的水平,有治疗UC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灌肠方对UC大鼠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作用.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备UC大鼠模型,将6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灌肠方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分别检测肠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IL-6量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灌肠方低剂量组TNF-α、IL-1、IL-6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灌肠方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IL-1、IL-6含量低于模型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灌肠方能够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含量,这可能是其治疗UC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Lef)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5-ASA100mg/kg,ig,qd×14d)及Lef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1.0、2.0、4.0mg/kg,ig,qd×14d)。每天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AI),2周后处死大鼠,并取出结肠组织进行大体形态及组织学评分。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肠组织核因子NF-κBp65、TNF-α的表达,Elisa法测外周血IL-10的含量。结果与TNBS模型组相比,Lef组大鼠的DAI、大体形态、组织学评分及肠黏膜组织内NF-κBp65和TNF-α表达显著降低(P<0.01);大鼠结肠黏膜组织NF-κBp65在模型组以胞核表达为主,相反正常对照组及治疗组NF-κBp65以胞质表达为主;外周血中IL-10含量显著增加(均P<0.01)。结论Lef对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抗炎细胞因子的水平,抑制NF-κB核结合活性,进而降低致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完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表达水平的检测, 探讨它们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 乙醇灌肠建立脾肾阳虚型UC动物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脾肾阳虚型UC模型7、14d及21d组,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 脾肾阳虚型UC模型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5);尤以模型21d组最为明显。结论 促炎性细胞因子IL-1、IL-6、TNF-α及IFN-γ在脾肾阳虚型UC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灌肠方对UC大鼠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lβ、IL-6的作用。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备UC大鼠模型,将6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灌肠方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分别检测肠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lβ、IL-6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IL-6量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灌肠方低剂量组TNF-α、IL-1、IL-6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灌肠方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IL-1、IL-6含量低于模型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灌肠方能够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lβ、IL-6的含量,这可能是其治疗UC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制备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三硝基苯磺酸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5-ASA group,100 mg/kg),银杏叶提取物(EGB)组(200 mg/kg)4组。评估大鼠结肠黏膜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免疫组化检测肠组织环氧合酶-2(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EGB组结肠组织COX-2表达明显减少,EGB能明显减轻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组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结论EGB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NF-κBp65,IL-6)的表达,从而抑制COX-2生成,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化瘀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的影响,探讨益气解毒化瘀方治疗UC的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e,SASP)组、益气解毒化瘀方低剂量组和益气解毒化瘀方高剂量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三硝基苯磺酸联合无水乙醇灌肠法复制UC模型。药物干预4周后,肉眼下观察各组大鼠结肠大体病理损伤指数(chief morphology damage index,CMDI),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指数(tissue damage index,TD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IL-23和IL-10水平。结果各治疗组大鼠结肠CMDI和TDI评分及血清IL-23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IL-10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益气解毒化瘀方高剂量组在改善上述指标方面显著优于益气化瘀解毒方低剂量组和SASP组(P0.05,或P0.01)。结论益气解毒化瘀方通过调节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抑炎性细胞因子平衡,达到治疗UC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九味白术汤(JWBZ)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清TNF-α及IL-4水平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九味白术汤高、中、低剂量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连续给药10 d后,观察UC大鼠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血清TNF-α及IL-4水平的变化。结果:CMDI评分:模型组大鼠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JWBZ低、中、高剂量组及SASP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JWBZ中剂量组显著低于SASP组(P〈0.05);血清TNF-α水平: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JWBZ低、中、高剂量组及SASP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JWBZ中剂量组显著低于SASP组;血清IL-4水平:模型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JWBZ低、中、高剂量组及SASP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中剂量组显著高于SASP组(P〈0.01),而低剂量组显著低于SASP组(P〈0.05)。结论:JWBZ对UC大鼠结肠损伤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促炎因子TNF-α与抗炎因子IL-4的平衡实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白头翁复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制备 UC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 组)、TNBS 造模组(TNBS 组)、中药白头翁复方治疗组(ZY组)和柳氮磺砒啶肠溶片治疗组(SASP组).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肠黏膜大体形态学和组织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 IL-6、IL-10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 IL-6、IL-10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 MUC2表达情况.结果 与 TNBS组相比,ZY组与 SASP 组均可减轻 UC 模型大鼠的炎症程度,DAI评分、CMDI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改善,血清及组织 IL-6水平下降,IL-10水平升高,结肠黏膜 MUC2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头翁复方灌肠对 TNBS 复制的大鼠UC模型有治疗作用效果,可能通过降低促炎因子 IL-6的表达、升高抑炎因子 IL-10的表达和上调黏蛋白 MUC2表达量,进而增强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和抗炎能力,对 UC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白介素4和17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4 (IL 4)和白细胞介素 17 (IL 17)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40例UC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IL 4和 IL 17 的含量。结果 40 例 UC患者和 30 例健康人血浆 IL 4 (pg/ml) 4.57±1.36 vs 18.67±4.22或IL 17浓度(pg/ ml) 29.4±2.8 vs 19.1±2.1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 0. 01) 。活动期(29例)和静止期(11例) UC患者血浆IL 4 (pg/ ml) 9.4±1.6 vs 12.03±3.72或IL 17浓度(pg/ ml)32.63±3.58 vs 19.23±2.37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 0. 01)。轻、中、重度活动期血浆IL 4 (pg/ ml) 分别为13.35±2.98,8.12±1.56,4.4±1.0或 IL 17浓度(pg/ ml) 分别为13.36±1.15,19.31±1.78,32.6±3.01相互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1)。结论 IL 4和 IL 17参与了UC的炎症过程。Th1/Th2细胞免疫的失衡与UC的肠道炎症启动和慢性化相关。  相似文献   

13.
【】 目的 观察白术黄连方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的NO/INOS /MPO/IL-6指标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TNBS灌肠法制作大鼠UC模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模型组(14只)、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阳性药(柳氮磺胺吡啶组)各12只,雌雄各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成人用药剂量的1倍、2倍、4倍换算成大鼠剂量给大鼠用药,2次/d,2ml/次。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大鼠溃疡CMDI评分;评估结肠病理评分以及NO/INOS /MPO/IL-6表达情况。结果 中药治疗高剂量组结肠病理损伤明显改善,结肠长度、CMDI评分以及结肠病理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发现高剂量组NO/INOS /MPO/IL-6指标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白术黄连方能显著改善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形成及NO/INOS /MPO/IL-6表达水平,减轻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旋毛虫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实验性小鼠肠炎模型Th1/Th2类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0%乙醇对照组、旋毛虫(T. spiralis)应用组、 TNBS诱导肠炎模型组、预先感染T. spiralis后诱导TNBS模型组,(每组小鼠取材时保证6只以上)。采用RT-PCR方法观察感染旋毛虫和未感染旋毛虫小鼠于TNBS诱导肠炎后3 d和7 d时不同基因的表达变化,包括小鼠脾脏中IFN-γ、IL-4、IL-10 mRNA和结肠中IL-10 mRNA的表达量。结果:预先感染T. spiralis后诱导TNBS模型组小鼠在造模后3 d脾脏中IFN-γ mRNA的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造模后7 d脾脏中IFN-γ mRNA的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 IL-4 mRNA的表达量于3 d和7 d时均高于模型组(P<0.05)。预先感染T. spiralis后诱导TNBS模型组小鼠在造模后3 d和7 d脾脏和结肠中IL-10 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旋毛虫对TNBS诱导的实验性小鼠肠炎外周免疫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下调炎症性肠病过度的Th1型免疫反应、上调Th2型免疫反应而实现;IL-10既作为Th2类细胞因子又作为Tr1型细胞因子对实验性小鼠的肠道局部和外周免疫均产生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盐酸青藤碱(SH)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将24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H低、高剂量组(SH 20 mg/kg、60 mg/kg)4组,每组6只;记录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检测Shh mRNA及相关蛋白和细胞因子的表达。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DAI评分[(3.44±0.27)分vs. 0分, P<0.001]升高,组织病理学评分升高[(7.67±0.52)分vs. 0分,P<0.001],Shh mRNA降低(P<0.05),Shh、Smo、Ptch1、Gli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1),TNF-α、IL-1β、IL-6升高(均P<0.001);与模型组相比, SH低、高剂量组DAI评分[(2.50±0.18)分、(1.89±0.17)分vs. (3.44±0.27)分, P < 0.001]降低, 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5.17±0.75)分、(3.33±0.52)分vs. (7.67±0.52)分, P < 0.001],Shh、Smo、Ptch1、Gli1蛋白升高(均P<0.001),TNF-α、IL-1β、IL-6降低(均P<0.01)。   结论  SH可治疗小鼠UC,其机制可能是SH上调了Hedgehog信号通路活性,从而降低了TNF-α、IL-1β、IL-6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DPP-4抑制剂Alogliptin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结肠的MPO值,血清IL-8、TNF-α和GLP-2水平的影响,并探讨Alogliptin对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机制。方法雄性BALB/c小鼠48只,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治疗组(520 mg/kg),Alogliptin高、中、低剂量组(1、0.3、0.1mg/kg)。模型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对BALB/c小鼠进行灌肠,制作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经灌胃给予药物治疗后,观察DPP-4酶抑制剂Alogliptin对肠炎小鼠腹泻,组织形态损伤,结肠组织MPO酶活力,血清IL-8、TNF-α和GLP-2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Alogliptin高、中剂量组能够改善肠炎小鼠临床症状,减轻结肠黏膜损伤,显著降低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DAI评分(P<0.01),并且治疗组小鼠结肠组织MPO酶活性、血清IL-8和TNF-α的浓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而Alogliptin治疗组小鼠血清GLP-2的含量较模型组和正常组都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 DPP-4酶抑制剂Alogliptin能够有效抑制小鼠肠道炎性细胞的浸润,减轻肠黏膜的病理性损伤,对TNBS诱导的肠炎小鼠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热瘀散对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IL-13)的影响,探讨热瘀散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热瘀散高剂量组及热瘀散低剂量组。采用高脂饮食、白酒加湿热环境干预法复制胃肠湿热证模型,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法复制UC模型,模型复制后给药15 d,再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3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热瘀散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IL-13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热瘀散治疗胃肠湿热型UC的作用机制之一是下调促炎性细胞因子和上调抑炎性细胞因子,从而减轻炎性反应,促进溃疡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热瘀散治疗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e,SASP)组、热瘀散低剂量组、热瘀散高剂量组。采用复合因素(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复制胃肠湿热证模型,再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与500ml/L乙醇复合溶液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模型复制后各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连续15d,第16天处死动物,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8和IL-10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大体评分、病理组织学变化表明模型复制成功,热瘀散明显改善结肠组织的病理损伤,热瘀散高、低剂量及SASP均可降低血清IL-8水平,提高血清IL-10水平。结论:热瘀散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生成,发挥对UC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