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细血管成像技术(SMI)在多发性大动脉炎(TA)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20例,进行颈动脉的常规超声、SMI及超声造影(CEUS)检查,按照ITAS2010评分标准分为病变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比较SMI技术与CEUS技术检测颈总动脉增厚管壁内新生血管增强程度的一致性。结果 CEUS技术显示活动期组颈总动脉增厚的管壁可见较多造影剂微气泡灌注,非活动期组可见少量或无造影剂微气泡灌注;SMI技术显示活动期组增厚的颈总动脉管壁见弥漫分布的点状或多条线样血流信号,非活动期组仅见星点状血流信号或无血流信号。活动期组SMI与CEUS具有很好的一致性(P0.01);非活动期组SMI与CEUS一致性不佳(P0.05)。结论 SMI技术可作为观察增厚管壁新生血管情况的重要筛查手段,对大动脉炎的临床分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MI技术在颈动脉受累的大动脉炎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颈动脉受累的大动脉炎患者27例,共51处病变区域,将其分为活动期与非活动期两组。采用常规超声、SMI检查及实验室血沉(ESR)与C反应蛋白(CRP)的测定;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受累管壁处的新生血管情况以及与临床活动性判断的比较。结果活动期组颈动脉受累管壁厚度明显高于非活动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4,P0.01);活动期组患者ESR与CRP结果明显高于非活动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37,P0.01;t=3.21,P0.01)。SMI条件下活动期组与非活动期组患者颈动脉管壁增厚处新生血管构成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0,P0.01)。活动期组患者动脉管壁增厚处新生血管的不同分级对应的ESR、CRP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2.38,P0.05;t=-2.52,P0.05)。结论根据动脉管壁增厚处SMI显示血流信号的有无可判断大动脉炎的活动性;SMI显示血流量的分级可判断活动期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颈动脉多发性大动脉炎(TA)病变活动期的评估价值。 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临床诊断为颈动脉TA的患者37例,将患者分为临床活动期17例与非活动期20例。2组均采用二维灰阶超声与超声造影联合检查,比较TA患者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并分析超声造影各相关参数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 结果37例患者共计62支颈动脉出现TA病变,其中活动期组28支,非活动期组34支。活动期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Z=-2.12,P=0.03;t=2.54,P=0.02)。2组患者颈动脉病变管壁厚度及狭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0,P=0.55;χ2=0.63,P=0.43)。超声造影示活动期动脉血管壁内新生血管明显多于非活动期颈动脉病变组(χ2=10.42,P<0.01),活动期组与非活动期组相比,增强曲线斜率(Z=1.75,P<0.01)、达峰时间(t=-4.24,P<0.01)、峰值增强强度(Z=1.62,P=0.03)、曲线下面积(Z=2.01,P<0.01)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CRP与增强曲线斜率(r=0.51,P<0.01)、峰值增强强度(r=0.49,P<0.01)及曲线下面积(r=0.49,P<0.01)均呈正相关关系,但是CRP与达峰时间之间呈负相关性(r=-0.63,P<0.01);ESR与增强曲线斜率(r=0.51,P<0.01)、峰值增强强度(r=0.47,P<0.01)及曲线下面积(r=0.55,P<0.01)存在正相关性,而ESR与达峰时间(r=-0.72,P<0.01)存在负相关性。 结论新生血管可以有效反映TA活动性,且管壁增强强度与炎性因子水平明显相关。应用颈动脉超声造影动态观察TA患者病变活动情况,可为临床医师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arteritis,TA)颈动脉受累的声像图特点并评价超声在‘rA诊断及活动性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58例TA患者的颈动脉进行常规超声检查,测量受累颈总动脉管壁厚度。将TA患者分为活动期和非活动期两组,以58名正常人作为对照,比较各组问颈动脉管壁厚度的差异,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管壁厚度对‘rA活动性的评估效果。结果58例TA患者共106条颈动脉受累,其中76条(71.7%)管壁超声表现为弥漫性、均匀性增厚,增厚管壁呈中等或中低回声。35条(33.0%)管壁呈通心粉征,67条(63.2%)呈靶环征。TA活动期组管壁厚度大于非活动期组,且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以管壁厚度来判断TA活动状态,最佳诊断阈值为2.25ram,敏感性为71.4%,特异性66.0%。按照有无管腔狭窄进一步分组,分别确立诊断阈值后,非狭窄组中特异性提高为81.5%,狭窄组中敏感性提高为90.0%。结论靶环征是TA受累颈动脉除通心粉征外的另一超声新征象,有助于TA的超声诊断。管壁厚度对于评估TA活动性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CEUS)及超微血管成像(SMI)评估多发性大动脉炎(TA)活动性的价值。方法 纳入47例TA患者、共87支受累颈动脉,根据TA活动性将其分为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分别包括21例、38支受累颈动脉和26例、49支受累颈动脉。比较组间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常规超声参数差异,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CEUS与SMI增厚颈动脉管壁分级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超声指标评估TA活动性的效能。结果 活动期组与稳定期组受累颈动脉管壁厚度、管壁厚度变化值、管腔内径及内外径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MI与CEUS分级标准呈中度相关(r=0.702,P<0.001)。以颈动脉管壁厚度评估TA活动性的AUC为0.680,截断值取2.75 mm时,敏感度为46.67%,特异度为87.23%;以颈动脉管壁增厚幅度评估活动性的AUC为0.680,截断值取0.15 mm时,敏感度为63.33%,特异度为89.36%。以CEUS分级评估TA活动性的AUC为0.773,根据颈动脉CEUS Ⅱ级判断活动期TA的敏感度为60.52%、特异度为95.92%,以CEUS 0级判断TA稳定期的敏感度为28.57%、特异度为86.84%。以SMI分级评估TA活动性的AUC为0.712,SMI Ⅱ级判断活动期TA的敏感度为23.68%、特异度为100%,SMI 0级判断稳定期的TA敏感度为53.06%、特异度为78.95%。结论 CEUS及SMI均可用于评估TA活动性;SMI更为便捷且价廉,适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6.
陈勇 《上海医学影像》2003,12(2):116-117
目的 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外周血管病变的超声表现。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VIVID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对1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行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大动脉炎患受累血管分布为头臂动脉9例,其中锁骨下动脉9例,颈总动脉8例;腹主动脉5例,肾动脉3例,肺动脉1例,病变血管壁厚度2.0~5.0mm,管腔不同程度狭窄、闭塞及出现盗血现象。结论 超声诊断可较全面显示多发性大动脉炎形态学改变并可了解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应作为临床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7.
林玲  罗燕  文晓蓉 《华西医学》2006,21(2):283-284
目的研究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周围血管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多支大血管,以头臂动脉最多。受累血管声像图表现为对称的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彩色多普勒显示相应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血管造影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敏感性79.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较准确、直观地显示多发性大动脉炎血管受累的性质和范围,是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超声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外周动脉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外周动脉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 采用Aeuson 128 XP 1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0~7.5MHz,对33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外周血管进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病变动脉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指标。结果 33例大动脉炎患者受累血管分布为:颈总动脉21例,锁骨下动脉14例,腹主动脉5例,肾动脉11例,股动脉1例,髂外动脉1例。病变血管壁厚度2.0~5.2mm。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并出现盗血现象。结论 超声检查可全面显示多发性大动脉炎形态学改变,并可了解其血流动力学改变,是诊断大动脉炎的有力手段,可作为临床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血管病变的超声表现。方法 使用Sonos 55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0MHz,对8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行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大动脉炎患受累血管分布为头臂动脉7例,其中颌骨下动脉7例,颈总动脉6例,腹主动脉1例,肾动脉1例。病变血管壁内膜-中层厚度1.8-3.6cm,管腔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及闭塞。结论 大动脉炎超声声像图特征是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弥漫性增厚,回声偏低,管腔狭窄或闭塞,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0.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多发性大动脉炎血管病变检查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22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经彩超检查并经临床及血管造影确诊。结果1.大动脉炎最易累及颈动脉和锁骨下动脉;2.TA超声特征:血管壁节段性环状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结论彩超可以显示动脉管壁增厚这一主要的病理特征,在TA病变的检出、测量、分型及复查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赵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3):1758-1760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在治疗大动脉炎肾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经实验室检查和血管造影诊断为大动脉炎肾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150例,分为介入治疗(A组)和外科手术(B组)两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院时间分别为(45.2±2.1)min、(51.4±3.5)mL、(5.70±0.45)d,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经治疗6个月后,其收缩压、舒张压、肾小球滤过率以及血肌酐分别为(145.6±11.3)mm Hg、(75.6±7.2)mm Hg、(127.8±6.7)mL/min、(85.7±9.1)μmol/L,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在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患者的成功率、再狭窄率以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3%、12.0%、17.3%,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大动脉炎肾动脉狭窄或闭塞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点及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5例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外周血管超声及心脏和外周血管超声造影的表现。 结果5例患者中主要的常规超声表现:三尖瓣反流(4/5)、肺动脉瓣反流(2/5)、肺动脉高压(3/5)、左或右肺动脉主干管腔细小(3/5)、左或右肺动脉主干管壁增厚回声减低(3/5),肺动脉以外的外周动脉受累(5/5);超声造影表现:左或右肺动脉主干管腔呈低或无增强(4/4),外周动脉增厚管壁明显增强或少量增强(4/5),无增强(1/5)。 结论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的超声表现有其特征性,肺动脉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及外周动脉的病变情况将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及MRI在肝门部胆管癌(HHC)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以期提高HHC手术切除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HHC,分析术前MDCT及MRI改变,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26例HHC中,肿块型8例,浸润型16例,管内结节乳头型2例,增强后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表现为边缘轻中度强化,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与手术病理对照,MDCT及MRI分型符合率分别为76.9%及84.6%;MDCT正确评价胆管侵犯范围20例,MRI正确评价胆管侵犯范围22例;MDCT正确评价血管侵犯8例,MRI正确评价血管侵犯7例;淋巴结转移及肝脏侵犯13例,MDCT正确评价10例,MRI正确评价11例。结论 MDCT及MRI对HHC的分型及手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36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1月—2014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PGIL患者资料,总结其CT特征表现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36例PGIL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8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8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病变位于胃20例,空、回肠10例,十二指肠3例,回盲部2例,直肠1例。CT检查示32例胃肠道管壁呈弥漫增厚伴均匀强化,周围常有肿大淋巴结影;4例胃壁局限性增厚呈结节、肿块影。动脉瘤样扩张是肠道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病灶周围增粗血管或增粗血管穿行于病灶是胃肠道淋巴瘤的重要表现。结论 PGIL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有望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活动期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经临床确诊为克罗恩病活动期的20例患者,观察其腹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测量病变段肠壁全层、内侧及外侧肠壁厚度、内外侧肠壁厚度之比;对肠壁能量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Limberg分型;测量肠壁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流入时间。不同Limberg分型克罗恩病患者肠壁厚度、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流入时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应用LSD.t检验。结果20例克罗恩病患者肠壁全层厚度均大于4mm,为5.5~12.0mm,平均(8.8±0.4)mm;内外侧肠壁厚度之比均大于1。20例克罗恩病患者LimbergII型2例、III型8例、Ⅳ型10例。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2种增强模式:13例(13/20,65.0%)表现为内外侧肠壁同时开始的全肠壁增强;7例(7/20,35.0%)表现为从内侧肠壁开始的以内侧肠壁为主的增强。LimbergII型、III型、Ⅳ型克罗恩病患者肠壁全层厚度分别为(6.6±0.1)、(7.5±0.4)、(10.2±0.4)mm,内侧肠壁厚度分别为(3.6±0.6)、(5.0±0.2)、(7.3±0.3)mm,超声造影达峰时间分别为(30.5±2.1)、(26.9±2.4)、(21,0±1.6)S,流入时间分别为(18.0±5.7)、(10.6±1.0)、(8.7±1.2)S。随着Limberg分型增加,克罗恩病患者肠壁全层厚度、内侧肠壁厚度均增加,超声造影达峰时间及流入时间亦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Limberg分型增加,克罗恩病患者内外侧肠壁厚度比也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Limberg分型克罗恩病患者外侧肠壁厚度、肠壁造影剂到达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克罗恩活动期患者常规超声主要表现为肠壁增厚,能量多普勒Limberg分型增加: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肠壁全层均匀增强或以内侧肠壁增强为主:各表现之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The usefulness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for aortic diseases is discussed, with special attention given to the MRI features of aortic dissection and Takayasu arteritis.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MRI provide excellent visualization of vessel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surrounding structures; however, CT depicts the vessel lumen optimally only when contrast enhancement is used. MRI, with its inherent multiplanar imaging capability, is well suited for evaluation of the thoracic and abdominal aorta and can be used with or without contrast enhancement. Basic technical considerations in cardiac imaging, which include conventional spin-echo, fast spin-echo, cine gradient, and echo-planar imaging, with time-of-flight and phase-contrast methods, are discussed and applied to aortic aneurysm, aortic dissection, and Takayasu arteritis. The diagnostic capacity of spin-echo MRI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aortic dissection is enhanced when it is combined with cine MRI. Despite the ability of CT and MRI to demonstrate luminal and mural changes of aortic abnormalities, conventional angiography still may be necessary at first admission for selected patients in the late occlusive phase to provid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n the degree and extent of the arteritis. CT angiography and MR angiography are promising imaging techniques that will overcome difficulties in visualizing distal branch vessel lesions and obviate the need for conventional angiography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身动脉血管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多发性大动脉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的27例患者进行全身动脉血管MRA检查,在病变处再行SE序列T1加权像(T1 WI)、T2加权像(T2 WI)加脂肪抑制技术横断位或冠状位平扫,以显示受累血管的部位、范围及程度。结果:27例全身动脉血管MRA成像共显示血管狭窄、闭塞74段,假性动脉瘤5个,其中头臂动脉型12例,胸、腹主动脉型7例,广泛型8例。在T1 WI横断位或冠状位均可见到受累动脉的血管壁有不同程度增厚、有或无强化,管腔闭塞或向心性狭窄,部分病例伴狭窄后扩张。T2 WI扫描则清晰显示大多数的受累血管壁表现为多环状影,纤维化或者钙化的血管中膜,其中有一部分血管处于外层的环形低信号影比较厚,有一部分厚薄表现不均匀。最外层的受累血管壁则显示为环状高信号影,外膜显著增厚。结论:全身动脉增强MRA有助于显示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血管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可以作为该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患者的临床疾病谱、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分析67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4.6,平均年龄为35岁(15-74岁),病程0-32年。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乏力(56.7%)、头晕或头痛(44.8%)、胸闷或胸痛(41.8%)、上肢血压不对称(35.8%),其次为肢体发冷(11.9%)、肢端麻木(13.4%)、间歇性跛行(9.0%)等。影像学检查发现,IV型最多(31.3%),其次为I型(19.4%),且患者的疾病活动性与影像学表现存在相关性。所有患者中,3例患者病情稳定,未予特殊治疗;45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46例接受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治疗,有效36例(78%),平均CTX累积剂量为3.43 g;CTX治疗无效者改用硫唑嘌呤(5例,其中1例同时合用来氟米特)、甲氨蝶呤(2例)、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2例),1例患者改用秋水仙碱加来氟米特,治疗后患者病情均得到缓解;7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5例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维持期治疗以口服泼尼松2.5-15 mg/d,多数患者合用羟基氯喹200 mg/d或沙利度胺50-100 mg/d或甲氨蝶呤10-15 mg/周或硫唑嘌呤50 mg/d,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TA女性多发,临床表现异质,以IV型常见,ESR或CRP与疾病活动度并不平行;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使多数TA患者病情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口服高渗甘露醇盐水对比剂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81例消化道病变和有小肠疾患症状的病例纳入研究(男47例,女34例,年龄26~81岁),在90 min内口服约1500~3000 ml 高渗甘露醇盐水(2.5%甘露醇,1.5% NaCl)后,肌注20 mg山莨菪碱20 min后行CT三期扫描,并在工作站行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斜面重组、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将胃、小肠和结肠充盈程度分为满意、较好、不满意;按小肠长短和重叠分布程度分为密集型、均匀型和离散型.测量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各段小肠的最大管外径和肠壁强化程度,在动、静脉期将肠壁强化分为明显强化(>90 HU)、中度强化(60~89 HU)和轻度强化(<60 HU).分析不同小肠病变的MSCTE表现.结果 除5例检查完成后出现腹泻外,其余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现相关并发症.胃、小肠和结肠充盈满意46例,较好23例,不满意12例,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充盈度经统计分析分别为(24±4.5)mm、(24±3.9)mm、(23±3.3)mm;小肠分布:小肠分布密集型7例,均匀型58例,离散型16例.小肠壁明显强化9例(动脉期明显强化有3例),中度强化60例(动脉期明显强化17例),轻度强化11例(动脉期明显强化3例).MSCTE清楚地显示了肿瘤、Crohn病、粘连性肠梗阻等多种消化道疾患的肠内、肠壁、肠外血管、系膜及腹内脏器情况.结论 高渗甘露醇盐水MSCTE是一种简便、全方位显示小肠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