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漆坚  邓连瑞  周淑梅  梁林 《中国药房》2012,(42):3977-3979
目的:对我院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与耐药性进行分析,并检测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联用对其的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142株非重复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采用Micro Scan Walk Away 40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部分药物及联用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2011年我院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占鲍曼不动杆菌的80.7%,检出率最高的标本是痰(78.9%),其次为伤口分泌物(7.7%)。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广泛,ICU检出率最高(45.8%),其次为神经外科(14.1%)、呼吸科(12.0%)。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12.0%),其次为米诺环素(31.7%)。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联合对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以协同和相加作用为主,二者无拮抗作用。结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为多重耐药菌株。临床在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时,应慎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以免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产生及扩散;建议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特性,评价替加环素等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评价替加环素联合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作用,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3年581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琼脂纸片扩散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K-B琼脂纸片扩散法对替加环素不敏感的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验证.应用棋盘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替加环素联合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对30株ICU病房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结果 大多数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达到90%左右,只有头孢哌酮/舒巴坦为17.6%,左氧氟沙星为74.8%,经过微量肉汤稀释法验证,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28%.替加环素和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均表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协同率分别达到47%和20%,均没有发现拮抗现象.结论 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严重,对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等耐药率较低.替加环素与阿米卡星、美罗培南联合应用协同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替加环素分别联合5种临床常用抗不动杆菌属抗菌药物对57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琼脂棋盘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分别联合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粘菌素、舒巴坦对57株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米诺环素均耐药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 替加环素与5种抗菌药物联合后表现为协同或不相关作用,其中协同率较高的组合为替加环素+阿米卡星组,50.9%;其次为替加环素+美罗培南组,29.8%,未发现拮抗现象.结论 替加环素与5种抗菌药物联合对本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表现为不相关作用,但与阿米卡星联合具有相对较高的协同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鲍曼不动杆菌产AmpCβ-内酰胺酶的耐药表型及基因型分析,研究其耐药特征和流行趋势。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10月两所综合性医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63株,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mpC酶。结果 63株鲍曼不动杆菌耐头孢西丁61株(96.8%),而且对临床其他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也非常高,均在90%以上(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米诺环素,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棒酸),表现为多重耐药,其中对米诺环素的敏感率最高为56%,头孢哌酮/舒巴坦位列第二为41.3%。所测6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AmpC酶阳性率为67%。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有蔓延趋势,出现1株对临床现有抗生素全部耐药的菌株。AmpC酶在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携带率为67%。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是目前本地区最为有效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2:1,1:1)与米诺环素(四环素类抗生素)联合用药,对39株临床分离的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 将不同浓度2种抗菌药用棋盘法设计,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对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判定标准:HCI≤0.5为协同作用;0.54为拮抗作用.结果 2种不同配比的头孢哌酮/舒巴坦同米诺环素联用后,HCI均于0.5~4.0,未观察到协同作用,亦无拮抗作用;2种组合的HCI分布情况相当.结论 2种不同配比的头孢哌酮/舒巴坦同米诺环素联合对本组亚南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表现为无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6.
许英  陈友华 《江苏医药》2012,38(20):2458-2460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状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7-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361株,对其来源、科室分布及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鲍曼不动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情况.结果 分离出的36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菌株328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株278株(84.8%).临床常用的16种抗菌药物中对多粘菌素E耐药率8.4%,米诺环素耐药率47.5%,对其他14种抗生素耐药率均>60%.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升高主要是产碳青霉烯酶;多粘菌素对产碳青霉烯酶的鲍曼不动杆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索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病例,分析不同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PDRAB感染提供参考。方法:以"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为关键词,在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94-2011年发表的治疗PDRAB感染病例并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到5篇论文,共196例。目前临床治疗PDRAB常用的抗菌药物为多粘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单用或联用其他抗菌药物。选择的药物剂量大多为中等剂量,疗程为2周左右。多粘菌素的临床有效率最高,可达80%以上;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尤其是联用米诺环素时临床有效率达50%以上;美罗培南与其他抗菌药物联用的临床有效率达50%左右。结论:对于PDRAB引起的院内感染,首选多粘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美罗培南联用米诺环素等也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 2 Compact系统进行细菌鉴定,K-B法进行药敏试验,使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细菌的耐药性分析。结果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为6.62%,出现最多是痰标本,占81.16%;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主要以康复科、神经科及ICU最多,其次为呼吸内科。该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敏感性最高,均在80%以上,对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在60%以上,对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50%以上。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对抗生素耐药率高,且多重耐药,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是首选的经验性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最敏感的抗菌药物,对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MDR-AB)感染,可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12月医院临床各类标本培养中检出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来源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1月~12月医院临床各类标本共培养分离出291株鲍曼不动杆菌,检出CRAB 158株,占54.3%。158株CRAB中,呼吸道标本146株,占92.4%。CRAB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敏感外,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达98.6%,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也极高。结论 CRAB的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对于CRAB感染的治疗,应根据我院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的高危因素,研究体外联合药敏试验在临床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鲍曼不动杆菌(AB)检测为阳性的患儿,分为CRAB组和碳青霉烯类敏感AB(CSAB)组,分析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曾住ICU比例、手术比例、标本来源、下呼吸道感染比例、病死率、耐药性、培养前抗茵药物使用种类、时间等情况。留取16株PDR—AB,用微量肉汤棋盘法分别测定氨苄西林/舒巴坦与美罗培南或头孢哌酮/舒巴坦体外联合药敏情况,计算分级抑茵浓度指数(FIC)。结果:CRAB组下呼吸道感染比例、病死率、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率、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使用种类和使用时间均高于CSA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外联合药敏试验显示氨苄西林/舒巴坦联合美罗培南或头孢哌酮/舒巴坦,以相加作用为主,无协同和拮抗作用,关罗培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呈相加作用的患儿,使用该组合后有56.25%的治愈率。结论:临床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比例高、频繁更换抗茵药物和使用时间长可能是CRAB出现的高危因素。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的结果与临床治疗结果存在相关性,可用于筛选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磷霉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作为基础药物,二者联用及分别与亚胺培南、米诺环素的联合用药方案,用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对比。方法 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30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生素联用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 FICI)判定联合效应。将不同联合用药配伍方案进行对比,评价优劣。结果 磷霉素联合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亚胺培南、磷霉素联合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磷霉素,FIC指数分布分别为:FICI≤0.5占56.7%(17/30)、10%(3/30)、36.7%(11/30)、50%(15/30)、6.7%(2/30);0. 5<FICI≤1占43.3%(13/30)、83.3%(25/30)、63.3%(19/30)、40%(12/30)、50%(15/30);1<FIC<4占0、6.7%(2/30)、0、10%(3/30)、43.3%(13/30);FIC≥4均为0。磷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分别使联用后的亚胺培南MIC50降为单用时的1/16、1/2,MIC90降为单用时的1/8、1/2;均使联用后的米诺环素MIC50、MIC90降为单用时的1/8和1/4。结论 联合用药方案对比,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最具优势,协同作用最强,优于磷霉素联合米诺环素,但提高米诺环素抗菌活性的能力相当。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亚胺培南以相加、无关效应为主,试验结果可见联用后效果逊于磷霉素联合亚胺培南,且磷霉素提高亚胺培南抗菌活性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2.
Mohnarin 2006-2007年度报告: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目的了解2006~2007年度全国84家医院中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情况及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耐药性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分离株22983株,菌株数列前6位的菌种为假单胞菌属(48.2%)、不动杆菌属(31.4%)、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1.5%)、伯克霍尔德菌属(2.9%)、金黄杆菌属(2.1%)和产碱杆菌属(1.4%)。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敏感性范围从56.3%至73.8%;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77.3%和75.6%;头孢哌酮/舒巴坦69.9%,米诺环素69.4%。不动杆菌对本次研究中的其它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38.8%。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分别为96.8%、82.8%和82.2%;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头孢他啶和美罗培南的敏感性分别为89.3%、72.9%、65.4%和62.9%。结论非发酵菌在临床分离比重大,细菌耐药明显,临床应采取积极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究12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几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联合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提供联合用药的实验依据。方法: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分离自临床感染患者的40株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2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及异帕米星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吡肟、比阿培南两两联用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12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中除异帕米星对鲍曼不动杆菌显示一定的体外抗菌活性外,其余11种全部表现为强耐药;而联合用药的实验结果显示:异帕米星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后FIC均小于1,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比阿培南的联合抑菌指数(FIC)>1占40%,头孢吡肟的FIC>1占30%,表现为无关作用。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已经产生了很强的耐药性,临床可优先选择异帕米星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头孢吡肟、比阿培南的联合进行治疗,以防耐药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扩散,并注意消毒与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4.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in vitro activity of cefepime combined with sulbactam against carbapenem-resistant clinical isolates of Acinetobacter spp. The checkerboard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combinations act synergistically against these strains. Twenty-thre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nd one Acinetobacter junii found to be carbapenem resistant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susceptibility results for cefepime and sulbactam were interpreted according to the guidelines of 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27853 and Escherichia coli ATCC 25922 were used as quality control strains. The combination of cefepime and sulbactam demonstrated the following interactions: 33.3% (8/24) synergism; 58.3% (14/24) partial synergism; 4.2% (1/24) additive; 4.2% (1/24) indifference; and no antagonism (minimum and maximum 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 0.25 and 1.5,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our in vitro study results, combinations of cefepime with sulbactam have moderate synergistic activity against some carbapenem-resistant strains of Acinetobacter spp., which could be beneficial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ns due to multidrug-resistant strains of Acinetobacter spp.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离的358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对所得数据用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358株,91.62%分离自痰与咽拭子的标本,52.23%来自重症监护病房( 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17株占总数的60.61%。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耐药率最低(0.0%),其次为米诺环素(5.1%)、头孢哌酮/舒巴坦(9.8%)、奈替米星(21.1%)和美洛培南(41.5%)。结论 ICU病区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病区,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常见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汕头潮南民生医院2009年4月1日~2010年3月31日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细菌,采用微量稀释法和部分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判断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2007年版标准。结果:临床分离的156株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49株(31.4%),不动杆菌属74株(47.4%)以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3株(21.2%)。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较高的是多粘菌素E(10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3.9%)、美罗培南(91.8%)、头孢哌酮/舒巴坦(91.8%);对不动杆菌属敏感率较高的是多粘菌素E(100.0%)、头孢哌酮/舒巴坦(74.3%)、亚胺培南(29.7%)和美罗培南(41.9%),对其余1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70%以上;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率较高的是复方磺胺甲唑(100.0%)、左氧氟沙星(72.7%),对其余16种抗菌药物多数呈高度耐药。结论: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临床应密切监测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应加强对医院环境消毒和增强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分布情况及耐药率。方法:采用纸片扩散(K-B)法对药物进行敏感性实验,对809株鲍氏不动杆菌药物敏感性实验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鲍氏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痰液标本中,其次是咽拭子分泌物及脓液中,科室分布主要在ICU,其次为神经外科,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3.02%、50%,其次是哌拉西林(40.81%)、头孢吡肟(38%)、美洛培南(34.76%)、亚胺培南(31.25%),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较低,分别为24.25%、20.6%,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10.75%。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较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