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NRS2002评分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武汉市第四医院肾内科住院的146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与慢性肾脏病患者压力性损伤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压力性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对NRS2002评分压力性损伤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入选的146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压力性损伤93例(63.7%)。未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NRS2002评分为(3.22±1.49)分,显著低于压力性损伤组的(5.29±1.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患者NRS2002评分1-2分、3-4分以及5-7分设为三组,随着NRS2002评分的增加,压力性损伤的风险亦越高,三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2.7%、53.5%和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RS2002评分每增加1分,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增加4.52倍;其预测压力性损伤的AUC为0.829,95%CI为0.762-0.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血清白蛋白每增加1g/L,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可降低16.1%(OR=0.839,95%CI:0.704-0.998)。结论:高NRS2002评分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是否发生压力性损伤有较准确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数学流行病学理论实现实验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中最小抽样规模。方法根据二项分布公式推导出最小样本抽样公式(n=log(a)/log(1-p),a=0.05,p=检出率,n=样本规模),用浙江省2007~2008年四个兔场四次调查的数据来验证该公式的可行性。结果利用该公式计算所得的最小抽样量,采用计算机模拟抽样的方法在四次调查的数据库中模拟抽样,得出的估计感染率与实际感染率基本相符。结论该公式可以用来指导抽样。  相似文献   
3.
手足口病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小儿急性传染病,以手、足、口腔、肛周出现皮疹为特征。现将我科近年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介绍在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认证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结果,探讨提高手卫生依从率的途径。【方法】在JCI认证期间,采取以下措施:①培训;②问卷了解员工在手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认识误区,制定针对性的措施;③调查:对全院医护员工定期进行手卫生执行情况的调查;④检查:以检查促改进,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数据分析,制成图表,向全院公示,听取临床反馈以及科室在整改中碰到的问题,尽可能帮助解决;⑤追踪:对各类数据进行追踪,观察考核有无改进。对JCI认证前、认证中、认证后及JCI复评审前全院手卫生依从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JCI认证,本院的手卫生依从率呈现出长期、显著的持续提高,认证前、认证中、认证后各时段洗手率呈环比升高,且各阶段之间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医院加大对院内感染控制的投入、强化与完善制度建设、关注细节、及时反馈与持续改进,将切实提高手卫生依从率。在具体工作中,不盲目追求过高的依从率统计数字,而着眼于帮助医护人员形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是把手卫生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日本血吸虫热休克蛋白40 k Da(Sj HSP40)免疫学功能。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Sj HSP40蛋白序列同源性,并预测其B细胞及T细胞表位。应用PCR技术扩增全长Sj HSP40基因,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 GEX-6P-1,再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中;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再经亲和柱分离纯化获得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Sj HSP40融合蛋白,分别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进行鉴定。以GST-Sj HSP40免疫BALB/c小鼠后,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Sj HSP40特异性Ig G抗体及其亚型Ig G1、Ig G2a抗体,采用流式检测术观察Sj HSP40对CD4+T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结果 Sj HSP40含有7个潜在B细胞表位及多个T细胞表位(CTL表位和Th表位)。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 GEX-6P-1-Sj HSP40,并通过诱导表达和蛋白纯化获得GST-Sj HSP40融合蛋白。与其他组相比,GST-Sj HSP40免疫小鼠血清中抗Sj HSP40特异性Ig G抗体及其亚型Ig G1和Ig G2a水平均显著升高,但Sj HSP40对CD4+T淋巴细胞分化无显著影响。结论 Sj HSP40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但不影响小鼠体内各类Th免疫反应平衡,可作为潜在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银屑病患者中瘙痒发生率、瘙痒程度等临床特征及其影响瘙痒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112例银屑病患者,评价其瘙痒特征及影响瘙痒的相关因素。结果 112例银屑病患者中83%存在不同程度瘙痒,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瘙痒与否与年龄、疾病活动度呈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病程、家族史、吸烟、饮酒及身体质量指数(BMI)无相关性,瘙痒程度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浸润程度呈显著相关(P0.05),而与红斑、鳞屑无相关性。结论大多数银屑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瘙痒症状,年纪越大、皮损越广泛、浸润程度越高以及处在进展期的银屑病患者瘙痒越剧烈。  相似文献   
7.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旨在发展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人体寄生虫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密切联系的临界学科,又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础学科.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合理地使用PBL可促进教学相长.通过分析和总结近年来中国医科大学等22所高等医学院校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应用PBL的经验和体会,为即将开展或开展收效不佳的医学院校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避免形式化和盲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吗丁啉混悬液对小儿厌食症胃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病例选用27例厌食症患儿,具备中度或以上厌食、不思饮食症状,年龄2.5~13岁,平均5.7岁,病程1个月至4年不等,平均22.7个月.所有患儿给予吗丁啉混悬液0.3mg/kg/dose,用法为每日3次,总疗程3周.观察用药前、服药后有关厌食、早饱、腹胀症状的改善情况,超声扫描服用吗丁啉混悬液前后的胃内液体排空状况(以单切面胃窦前后径与1/2左右径之和,代替多个切面胃窦容积D),所有病例同时测定血H.Pylori-IgG 、胃泌素、胃动素.结果随着吗丁啉治疗时间的延长,厌食症患儿厌食、腹胀、早饱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积分改善率明显提高,3周总疗程的有效率分别高达85.19%和80.95%.B型超声显示D空腹时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但D餐后、D15min、D30min、D60min在服用吗丁啉治疗后切面胃窦容积较治疗前减小,说明吗丁啉有增加胃动力,促进胃排空作用,对治疗小儿厌食症有明显疗效.结论吗丁啉混悬液作为胃动力药可用于治疗儿童胃肠道功能性消化不良所致的厌食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弄清饮食诱发的高脂血症长爪沙鼠模型的关键基因及代谢性炎症通路调控网络。方法 利用RNA-Seq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正常组与模型组两个RNA池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 De novo拼接后获得有效长爪沙鼠基因47522个(即>=100bp的unigene),大小26.9Mb,与GenBank上现在的基因比对结果表明,约82.53%的序列与基因组上的外显子序列同源;诱发高脂血症与正常动物之间共获得21,125 差异基因,其中16087个下调 ,5038个上调,总体上模型组相对于正常组存在较显著的趋势性下调关系(p<0.01)。其中与长爪沙鼠高脂血症代谢性炎症密切相关的通路有8个(p<0.01),这8个通路所表达的基因中有15个与免疫和炎症相关的基因均显著下调(p<0.01)。结论 RNA-Seq测序和生物信息技术可以作为研究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整体基因转录情况的有力工具,本实验筛选出的关键基因和通路可作为下一步研究的候选基因或操作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饮食诱发的高脂血症长爪沙鼠模型的关键基因及代谢性炎症通路调控网络。方法利用RNA-Seq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正常组与模型组两个RNA池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 De novo拼接后获得有效长爪沙鼠基因47 522个(即≥100 bp的unigene),大小26.9 Mb,与GenBank中现有的基因比对结果表明,约82.53%的序列与基因组上的外显子序列同源;诱发高脂血症动物与正常动物之间共获得21 125个差异基因,其中16 087个下调,5 038个上调,模型组相对于正常组存在显著的下调关系(P0.01)。其中与长爪沙鼠高脂血症代谢性炎症密切相关的通路有8个(P0.01),这8个通路所表达的基因中有15个与免疫和炎症相关的基因显著下调(P0.01)。结论 RNA-Seq测序和生物信息技术可作为研究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整体基因转录的工具,筛选出的关键基因和通路可作为研究的候选基因或操作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