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介绍膈肌整块切除在肝细胞癌合并膈肌侵犯手术中的应用,评估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08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3例肝细胞癌合并膈肌侵犯患者,行手术切除整块受累膈肌及癌组织,膈肌缺损处采用鼓肺排气一期缝合。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80~220 min,术中出血量85~450ml,术后病理均提示手术切缘阴性,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11例术后出现少量胸腔积液,2例中等量积液,经B超引导胸腔穿刺引流术后治愈,术后平均住院10.1 d。所有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平均随访15.2(4~30)个月,其中6例于术后复发死亡,4例术后复发但仍在治疗中,余3例至今未复发。结论膈肌整块切除在肝癌合并膈肌侵犯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其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及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手术方法,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06年3月,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及全肺切除治疗肺癌46例。上肺叶切除取第4肋间切口,中下肺叶或全肺切除取第5肋间,切口在腋前后线间,长7~12cm。第6或7肋间腋中线处做2cm切口进镜,在胸腔镜辅助下,配合使用常规开胸器械,经小切口完成肺叶或全肺切除,并清扫淋巴结。结果全组46例无中转开胸,无输血。术后并发心房颤动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余肺不张1例,术后出血2次开胸止血1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46例均治愈出院。28例术后接受放化疗治疗。随访6~66个月,2年内死亡5例,3年内死亡7例,5年内死亡15例。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及全肺切除术适合于大部分周围型和部分中央型肺癌,该手术方式对病人创伤小、痛苦轻,术后并发症少,病人易于接受,效果与常规开胸术相同。  相似文献   

3.
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 所有病人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切除胸腺及前纵隔脂肪组织,手术范围上至颈部甲状腺下极,下至膈肌,两侧达肺门膈神经前缘.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 术后症状缓解16例,无效4例,术后2 d死于肌无力危像1例.有效率为71.4%.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根治性扩大肺切除手术辅以多学科综合治疗在Ⅲ期局部晚期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988年2月至2002年12月本院89例Ⅲ期局部晚期肺癌病例的治疗资料。其中胸壁、膈肌部分切除术29例,跨叶侵犯肺叶部分切除10例,跨叶侵犯肺癌全肺切除5例,胸主动脉壁切线切除、胸主动脉成形术3例,胸主动脉部分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2例,左心房部分切除术16例,上腔静脉部分切除、上腔静脉心包片成形术9例,上腔静脉切除、上腔静脉人造血管重建术3例,肺动脉袖式切除或成形术16例;56例患者接受过术前新辅助化疗,其中5例为3周期,余均为2周期,术后均行化疗和(或)放疗。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急性肺水肿2例,肺部感染10例,心律紊乱3例,呼吸衰竭3例;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死亡率为2.24%;术后随访时间为7个月~18年,1、3、5年生存率为75.6%、50.3%、26.1%。结论根治性扩大肺切除手术辅以多学科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Ⅲ期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黄日茂  罗万俊  蒋海河  陈胜喜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4):345-346,350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43例病人均经外科手术冶疗,8例行肺楔形切除,31例行肺叶切除,4例行肺肿块切除术,术后标本常规行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43例病人无手术死亡,1例术后发生肺不张,2例并发肺部感染,均治愈出院。本组病人随访6个月~9年,无转移和复发病例。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虽是一种良性病变,临床发现后应积极手术治疗,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70年1月-2002年5月我科手术治疗的41例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中有6例误诊为肺大疱、脓气胸、包虫破裂感染和支气管扩张症。行肺叶切除31例,左全肺切除3例.右肺中下叶切除1例,肺叶加楔型切除2例,肺楔形切除及肺段切除各2例。本组无死亡病例,1例病人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随访2个月~3年无复发,32例症状消失.9例好转。结论:肺叶切除是主要术式,部分病例可行全肺切除、楔型切除和囊肿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临床体会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4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8例均采用四孔法完成手术,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和解剖性肺叶切除,其中行左上肺叶切除14例,左下肺叶切除6例,右肺上叶切除17例,右肺中叶切除1例,右肺下叶切除10例。无围手术期死亡,中转开胸1例。手术时间90~250 min,术中出血量40~1 000 ml,术后拔管时间3~11 d,清扫淋巴结数目7~24枚。术后住院时间6~14 d。术后病理结果: 腺癌35例,鳞癌8例,小细胞肺癌1例,肺泡细胞癌2例,腺鳞癌2例。术后随访6~19个月,无复发转移病例。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曲菌球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2例肺曲菌球患者资料,行肺叶切除术16例,楔形肺切除3例,复合切除(肺叶加肺楔形切除)2例,病灶清除肌瓣填塞1例。结果 22例均治愈,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45.46%),包括肺炎、肺复张不全4例,支气管胸膜瘘6例,术后随访17例,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外科手术为肺曲菌球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膈肌上移术在肺切除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3 6例患者肺切除后膈肌上移重建 ,其中右肺癌 6例 ,左肺癌 4例 ,右侧支气管扩张 15例 ,左侧支气管扩张 9例 ,右中下肺挫裂伤 2例。结果 :全组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胸腔引流量 3 0 0± 173 ml,术后住院时间 11.2± 1.3天。术后胸部 X线透视提示膈肌运动正常 ,无肺气肿、胸内残腔 ,余肺支气管位置正常。结论 :肺切除术后患侧膈肌上移重建简捷、安全 ,有利于消灭胸内残腔 ,减轻代偿性肺气肿 ,维护循环、呼吸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诊疗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断、治疗的51例孤立性肺结节病人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通过术中病理检查均快速获得病理诊断,诊断率100%;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良性病变23例,其中21例行全胸腔镜肿块楔形切除,2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随访2~48个月,均无复发。恶性病变28例,均为非小细胞型,行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23例全胸腔镜操作;5例辅加小切口手术,其中有2例中转开胸完成手术。术后2例失访,余26例随访3~45个月。24例无瘤生存;1例手术24月后发现肿瘤复发,目前存活;1例术后2~3年间死亡,死亡原因为肿瘤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治肺部小结节创伤小,易接受,不但能明确病理诊断、同时对其进行正规治疗,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膀胱憩室癌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膀胱憩室癌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法,以期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 膀胱憩室癌患者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59~86岁,平均年龄为(69.2±4.1)岁.13例患者均行膀胱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CT和膀胱镜检查,CT检查均发现膀胱憩室和憩室腔内软组织块.均行手术治疗,2例憩室内巨大肿瘤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其中1例行右侧输尿管膀胱移植术;切除膀胱憩室7例.术后,腺癌者仅予化疗.混合性癌者辅以放疗加化疗.结果 术后随访8~7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2.2±3.1)个月.4例移行细胞癌患者于术后6~10个月局部复发,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术后1例死于肿瘤转移;另4例移行细胞癌患者随访6年无瘤存在.1例鳞癌患者术后18个月死于多脏器转移.1例腺癌患者术后13个月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另2例腺癌患者随访6年无瘤存在.1例混合性癌患者术后10个月无瘤存活.结论 CT和膀胱镜检查是确诊膀胱憩室癌的重要方法,膀胱憩窜癌的数目及大小、部位和形态诊断主要依靠膀胱镜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应采取外科手术,对癌症广泛转移者应以根治性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系统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自1978年至2003年收治的7例神经系统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外科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4例体表有黑色素痣,其余临床表现无特异性。6例患者均全部切除病灶。病理检查确诊转移性黑色素瘤6例,原发性黑色素瘤1例。对4例患者随访,3例患者术后3~11个月复发,其中1例行二次手术,4例均在术后3~14个月死亡。结论 神经系统黑色素瘤发病率低,术前误诊率高,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本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Management of intracranial invasive olfactory neuroblastom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ckground Olfactory neuroblastoma (ONB) is a rare tumor that often arise from the nasal cavit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s of intracranial invasive ONB. Methods Between July 2001 and August 2005, 5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invasive ONB were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Their clinical features, rad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rgical treatments were analyzed. Among the 5 patients, 1 received transnasal biopsy, and 4 were operated through the transfrontal or extended bifrontal approaches to reconstruct the skull base. After the operation, all the patients received radiotherapy, and one received chemotherapy. They were followed up for 6 to 45 months. Results The ONB was resected totally in the 4 patients. In all the patients, nasal obstruction was alleviated without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The visual acuity was improved in 3 patients, who had a decreased visual acuity before the operation. Two patients had metastasis into the lumbosacral spinal canal 6 and 8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one of them received a second operation and the other died. Conclusion ONB has no specific symptoms. Intracranial ONB should be resected as far as possible, and treated by radiotherapy after the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汽化术(TVBt)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对31例膀胱肿瘤患行TVBt术,其中8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TVP)。结果:31例膀胱肿瘤一次切除。平均手术时间TVBt为35分钟,TVBt TVP为85分钟。全组无输血,术中无膀胱穿孔。术后平均留置尿管72小时,31例均随访6-42个月,复发3例(9.68%)。结论:TVBt具有操作简便、止血效果好、汽化深度可靠、膀胱穿孔少及术后合并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查正江  陈新生  方晖 《右江医学》2001,29(6):467-468
目的 :探索手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方法。方法 :15例侧脑室肿瘤分别为室管膜瘤、脑膜瘤、室管膜下瘤、胶样囊肿、胶质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脑血管畸形 ,其中 7例侧脑室额角肿瘤经额中回皮质入路 ,2例侧脑室体部肿瘤经胼胝体前部入路 ,5例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经顶枕部皮质入路 ,1例侧脑室颞角肿瘤经颞叶皮质入路。结果 :除 1例侧脑室额角胶质细胞瘤次全切除术后行放疗和化疗外 ,其余肿瘤均手术全切 ,所有病人术后随访 6个月至 1年 ,术后恢复良好 ,参加日常工作。结论 :侧脑室肿瘤绝大多数可行全切除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呼吸衰竭是肺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呼吸肌疲劳是促使呼吸衰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达到诊断膈肌疲劳和改善膈肌功能的目的,我们研制了胸腹壁运动图的记录装置,是一种简单的测定膈肌疲劳的方法之一。发现住院的慢性肺心病患者中,出现膈肌疲劳的占有相当高的比率。作者对27例住院的肺心病患者,通过胸腹壁运动图的描记,发现有11例患者呈现胸腹壁运动曲线的矛盾运动,说明存在膈肌疲劳。对这11例患者给予氨茶碱的负荷剂量6mg/kg,于30min内静脉滴注完毕,立即进行胸腹壁运动曲线的描记,以便与滴药前的图形进行比较。11例中有7例滴药后其胸腹壁运动曲线已由滴注前的矛盾运动转为同步运动,说明膈肌收缩功能有明显改善。另有16例滴注前呈同步运动(无膈肌疲劳),也有14例在滴注完毕时腹壁吸气时曲线幅度较用药前平均提高39.22%,说明对膈肌收缩性能也有一定改善。文中对胸腹壁运动记录装置的制作、正常及异常曲线的产生机理和临床意义,以及氨茶碱改善膈肌收缩性能的机制做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无机骨骨髓复合物修复骨肿瘤术后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无机骨骨髓复合物修复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无机骨(自制)复合自体骨髓作为移植材料修复骨肿瘤术后骨缺损13例(联合应用内或外固定),其中骨巨细胞瘤7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5例,骨肉瘤1例.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除1例肿瘤复发外,其余患者移植骨均与宿主骨融合.结论:无机骨骨髓复合物是一种较好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38例损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993年8月—2004年5月本科收治的损伤性膈肌破裂38例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中开放性损伤16例,闭合性损伤22例,合并膈疝28例,经X线检查,26例有阳性发现;22例行CT检查,结果均为阳性;合并胸腹腔及全身多器官损伤35例(92.1%),术前确诊31例(81.6%),治愈32例,死亡6例,病死率为15.78%。【结论】损伤性膈肌破裂是临床上少见而危险性较大的损伤,术前确诊率较低,病死率高。CT和X线检查是诊断膈肌破裂和创伤性膈疝的主要依据。一经怀疑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加深对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认识,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7年我院病理确诊的13例外周PNET的临床特点。结果 肿瘤位于胸壁6例、输尿管1例,后颈1例,纵隔2例, 左臀部1例,左下肢1例,肾脏1例。11例均被不同程度误诊。所有患者均行手术,2例行术前新辅助化疗; 6例胸内PNET患者,完全摘除4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6例行化疗,4例放化疗,3例未行任何辅助治疗。术后均行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确定诊断,13例患者CD99均为阳性(+-+++)。随访1-70个月,死亡6例,失访3例,生存最长33个月,最短6个月,4例仍在随访中。结论 PNET易误诊,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及周围受累组织和术后放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