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总结经口内镜下食管环行肌切开术(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POEM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后第3天、1个月、6个月和1年评估吞咽困难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术后吞咽梗阻的改善情况和食管扩张情况进行自身对照比较.结果 15例患者中14例患者均1次手术成功,1例患者因手术过程中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衰竭,手术终止.14例患者术后吞咽困难消失或明显改善.随访1个月及1年的有效率分别为100%、87%,吞咽梗阻情况改善明显.术前l5例患者食管直径(8.3±2.8)cm;POEM术后1个月,食管直径(3.2±0.8)cm;术后6个月,食管直径(3.7±1.2)cm;术后1年,食管直径(3.8±1.2)cm.术前与术后各期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后1年相比,食管直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OEM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方法,其短期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对贲门失弛缓症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并接受POEM手术患者15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客观指标:食管腔扩张直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长度和松弛率,及主观指标包括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症状评分系统(Eckardt评分)、胃食管反流问卷调查表(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GERD Q)、吞咽困难评分量表、汉化版生活质量评分表(SF-36)。结果:15例患者顺利完成POEM,1例(6.7%)并发穿孔,3例(20%)见不同程度的纵膈气肿,2例(13.3%)发现轻微肺部感染,经保守治疗后恢复。术后1个月、及12个月主观指标及客观指标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结论:POME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困难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接受POEM治疗的25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前后AC临床症状评分系统(Eckardt)评分、食管内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5例AC患者均完成POEM,术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术后1、3、6个月Eckardt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患者Eckardt评分略较前升高,术后3、6个月Eckardt评分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查胃镜,13例患者食管腔内无潴留物,12例食管内潴留量明显减少,管腔内见典型环形收缩及贲门间歇性开放,镜身通过阻力较术前减小。术后6个月患者食管直径[(3.72±1.06)cm]小于术前[(6.04±1.76)cm],术后贲门直径[(3.56±0.70)cm]大于术前[(1.64±0.5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现2例皮下气肿,局部皮下切开引流后气肿消失;术后出现1例穿孔,1例少量纵膈气体,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3例并发肺部感染、少量胸腔积液,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结论 POEM能快速缓解AC患者临床症状,短期内疗效明显,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与全层肌切开术及切开长度≤5 cm与切开长度>5 c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诊断贲门失弛缓症并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患者行环形肌切开为环形肌切开组,32例患者行全层切开为全层切开组;28例患者切开长度≤5 cm为短切组,28例患者切开长度>5 cm为长切组.分别比较4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术前、术后食管最大直径变化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组术前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术前食管最大直径、术前Eckardt评分、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形肌切开、全层切开、长切、短切4组术前Eckardt评分分别与术后1、6、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层切开组与环形肌切开组相比,术后Eckardt评分1个月[(0.50±1.07)vs(0.71±1.04)]、6个月[(0.53±1.10)vs(0.50±0.78)]、12个月[(0.37 ±0.75) vs(0.42±0.82)],术后6个月食管最大直径[(26.44 ±7.88)vs(24.00 ±5.82) mm]以及气体并发症[(5/24)vs(13/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切组与长切组相比,术后Eckardt评分1个月[(0.46±0.83)vs(0.71±1.42)]、6个月[(0.39 ±0.68) vs(0.64 ±1.19)]、12个月[(0.32±0.72)vs(0.46±0.84)],术后6个月食管最大直径[(24.81 ±7.87) vs(25.98 ±6.37)mm]以及气体并发症[(9/28)vs(9/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建议采用经口内镜下食管环行肌切开术,且以切开长度≤5 cm为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并分析两种介入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方法:25例食管贲门失弛缓患者,其中Boston专用球囊导管扩张术组(A组)15例;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组(B组)10例。结果:A组15例共进行17次球囊扩张,平均1.1次。其中2例2次扩张。B组10例内镜下于贲门齿状线上0.5cm,分4点各注射BTXA20U至下食管括约肌。A组贲门管腔直径术前为(2.4±1.2)mm,术后为(9.7±3.0)mm;吞咽困难评分术前为(2.4±1.2)级,术后为(1.0±0.3)级;主要并发症为疼痛、反流和出血。随访6个月的患者中6.7%(1/15)复发吞咽困难。B组贲门管腔直径术前为(1.5±1.8)mm,术后为(4.4±2.4)mm;吞咽困难评分术前为(2.4±1.1)级,术后为(0.4±0.2)级;无明显副作用。随访6个月的患者中10%(1/10)复发吞咽困难。两组介入治疗前后贲门管腔直径、吞咽困难评分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Boston专用球囊导管扩张术和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是贲门失弛缓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方法,在贲门失弛缓介入治疗近期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风险。方法对2例结合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诊为贲门失弛缓患者行POEM术,观察术中、术后情况并处理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患者临床症状,评估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2例行POEM术均顺利完成,6个月内随访效果满意,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POEM可能成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王刚  张逊  卢喜科 《重庆医学》2013,42(14):1632-1635
目的探讨经腹行改良Heller+Do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远期疗效。方法自2001年6月至2009年8月,对2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经腹改良Heller+Dor术,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8例患者术后随访3~9年,平均5.12年,89.29%(25/28)的患者达到满意的疗效。术后反酸率为10.71%(3/28),其中1例在术后6年出现较为严重的胃灼热症状。术后远期随访示患者吞咽困难评分由术前6.50分降至1.18分;钡餐造影示食管最大直径由术前(3.46±1.16)cm减少至(1.88±0.93)cm;食管测压示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平均下降了10.07mm Hg,上诉3项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Heller+Dor术可以有效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和减少术后反酸的发生,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口内镜下肌肉切开术(POEM)、球囊扩张(PD)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收治贲门失弛缓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OEM组和PD组各45例比较2组患行者手术一般情况,治疗前后食管下括约肌压(LESP)、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LESRR)、4s整合松弛压(4s-IRP)、症状缓解程度及食管扩张情况,并记录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OEM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PD组(t=9.895、6.130,P=0.000、0.000);治疗3个月后,POEM组LESP、4s-IRP明显低于PD组,LESRR显著高于PD组(t=4.783、4.068、4.742,P=0.000、0.000、0.000);POEM组治疗3个月、1年后Eckardt评分、食管扩张程度均显著低于PD组(t_(3个月)=7.829、5.975、t_(1年)=6.718、7.488,P均=0.000)。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穿孔、出血、感染、胸痛、皮下气肿、气胸、食物反流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性较好,而POEM术较PD术能有效改善贲门失弛缓症食管功能,降低LES压力,减轻吞咽障碍,有利于临床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9.
全覆膜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覆膜防反流食管支架对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作用。方法3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胃镜置入全覆膜防反流食管支架,术后2~6周回收支架,观察症状,进行胃镜及胃肠X线检查,了解贲门通畅和胃食管反流情况,并随访观察3~3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支架置入均一次成功,其中14.7%(5/34)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支架移位,经过2~4次复位,分别在置入2~6周后,顺利取出支架。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吞咽困难均明显缓解,由术前的2.91(2~4)分降至0.47(0~1)分;治疗后所有患者贲门畅通,贲门开放直径由术前的0.212(0.1~0.5)cm增至1.432(0.9~1.8)cm;随访期间3例患者(8.82%)分别在第13、15和18个月复发,其余患者食管保持通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全覆膜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好、并发症少、回收方便等优点,但其在体内最佳置入时间和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该院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记录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POEM术,手术时间120~240 min,黏膜下隧道长度8~12 cm,肌切开长度6~10 cm.术后随访时间2~5个月.10名患者吞咽困难明显改善,未出现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少许出血,1例术后并发肺炎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于术后3月复查胃镜提示反流性食管炎.结论 POEM可以迅速解除AC患者吞咽困难,短期疗效肯定,但其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仍有待随访和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运用随机抽签法从我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观察对象,给予所有患者 POEM 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4 d 即可食用流质食物,临床症状显著缓解;术后3 d 食管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术前;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可取得理想的短期疗效,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症状,且术后并发症少,但远期疗效及并发症还有待考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大样本临床资料,筛选出的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因 素。方法分析2010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成功接受POEM治疗的439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 情况、手术时长、隧道开口方式、肌切开方式、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等资料。结果439例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28.7%(126/ 439)。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1月~48月),症状缓解率94.5%(344/364),术前Eckardt评分vs术后Eckardt评分6.7±1.5(2~10)vs 1.2±1.1(0~5)(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年度(以2015年为参照,2011年之前OR=9.454,95% CI 为2.499~35.76; 2012 年OR=2.177,95% CI 为0.794~5.974;2013 年OR=3.975,95% CI 为1.904~8.298;2014 年OR=1.079,95% CI 为0.601~ 1.940)、隧道开口方式(以纵行开口为参照,倒T 型开口OR=0.369,95% CI 为0.165~0.824;横行开口OR=0.456,95% CI 为 0.242~0.859)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肌切开方式(以眼镜式为参照,渐进全层肌切开OR=0.363,95% CI为0.059~2.250;内环 肌切开OR=2.137,95% CI为0.440~10.378;内环肌切开+球囊塑形OR=4.385,95% CI为0.820~23.438;全层肌切开复发率为0) 是复发的影响因素。结论随年度推移并发症发生风险逐渐减小,在3种隧道开口方式中倒T型开口对并发症的控制作用最 优。综合复发、手术时长等因素,渐进全层肌切开较其他肌切开方式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软式内镜外科技术在胸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行软式内镜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手汗症35例(均行超细胃镜下经脐胸交感神经切断术),食管疾病43例[26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9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4例行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4例行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 7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软式内镜下胸部疾病手术,术后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未见明显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随访1年,所有食管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均未见病变残留或复发;所有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吞咽梗阻感消失,可正常进食;所有手汗症患者,手部多汗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软式内镜外科技术对胸部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有效、微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贲门失迟缓症及食管肿瘤的手术室外麻醉方法及术中并发症处理.方法 对2008年12月-2013年3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82例行POEM及214例行食管ESD患者的术中麻醉记录整理并回顾分析,提取患者不同时点各项麻醉检测指标数值、术中严重并发症及治疗措施.结果 296例均行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全麻,术中麻醉维持采用静脉输注丙泊酚并间断静注芬太尼,ESD手术时间平均(62.8±12.51) min,POEM手术时间平均(78.6±15.42) min,术毕均于内镜室内顺利拔管.32例(10.91%,32/296)于插管成功后单次注射丙泊酚时出现一过性血压降低,收缩压<80 mmHg(1 mmHg=0.133 kPa),8例(2.7%,8/296)术中收缩压下降幅度大于其基础值的20%,给予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处理;两组患者术中1例(0.3%,1/296)发生支气管痉挛,3例(1%,3/296)气胸,12例(4%,12/296)皮下气肿,1例(0.3%,1/296)气腹,26例(8.78%,26/296)术中出现各类心律失常.结论 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全麻可为此类手术提供安全的手术条件及确切的麻醉效果,术中若出现严重气胸等手术并发症应及时明确诊断并果断处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成年家猪4只,镇静麻醉后内镜下食管中上段至贲门下1 cm行肌层纵行电刀切开,钛夹夹闭黏膜。结果:4例术中,1例黏膜小切口隧道成形后,黏膜下切开肌层;2例隧道成形困难,行黏膜纵行切开后切断肌层;1例于上端切口处食管穿孔,钛夹夹闭裂孔后继续纵行切开肌层成功。术后4例动物全部存活。结论:内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术式可行,远期效果有待研究,穿孔等合并症发生风险较高,但经及时处理可获成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在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cardia,AC)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期间62例确诊为AC行POEM治疗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62例患者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14~68 (43.2±5.6)岁,Eckardt评分II级(4~6分)25例,III级(≥7分)37例(其中Eckardt评分12分者20例),有13例曾行贲门球囊扩张2~3次。1例因黏膜下层严重粘连改行经胸贲门肌层切开术。POEM操作时间为(60.8±15.1)min,术后有14例出现轻微皮下气肿,5例气腹经腹腔穿刺排气好转,2例支气管痉挛致低氧血症,经正压给氧1h后好转。术后住院时间为(4.3±1.2) d,随访时间为(11.4±5.4)个月,治疗有效率100%。结论:POEM是治疗AC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7.
邓敏  陈晓东  汪建超  朱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4):461-463, 468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短隧道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和标准隧道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疗效及安全性,为POEM手术方案的个体化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POEM术的40例AC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隧道开口位置距胃食管连接部(GEJ)的距离,分为短隧道组和标准隧道组,对比分析2组的术后疗效、手术时间、隧道长度、肌切开长度及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短隧道组隧道总长度、肌切开长度、手术时间均短于标准隧道组(P<0.05~P<0.01),而GEJ以下平均隧道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黏膜穿孔率、气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发热率、术后随访时间、术后Eckardt评分、术后3个月体质量增长、术后GERD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C病人实施短隧道POEM术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且短期随访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经内镜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内镜球囊扩张治疗AC的临床效益。方法共56例AC患者,36例经内镜球囊扩张治疗,20例手术治疗。术后1,3,6,9,12个月各随访1次,此后每年1次。对2组的疗效、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扩张组术后随访(64.4±32.7)个月,手术组术后随访(74±26)个月。扩张组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83.3%,13.9%与手术组的100%,15.0%相似(P>0.05);扩张组累积复发率25.0%高于手术组的0%(P<0.05);2组均无食管穿孔及死亡病例发生。每例次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扩张组分别为7.5d和4661.8元,手术组为18.7d和12812.8元(P<0.05)。结论经内镜球囊扩张是AC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住院时间和费用明显低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腹Heller手术附加Dor部分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比较不同胃壁肌层切开长度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年12月-2010年1月间经腹Heller手术附加部分胃底折卺术治疗的5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按照胃壁肌层的切开长度分为A组(胃壁肌层切开长度〈2cm组)和B组(胃壁肌层长度≥2cm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症状评分、胃食管返流情况及食管末端直径变化。结果56例随访6个月~5年,无同手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术后6~18个月评分优良者53例,症状改善者3例。术后5例m现反流症状。两组的疗效评分和胃食管返流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腹Heller手术附加Do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时,胃壁肌层切开长度可以〉2cm。减少经腹Heller手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关键在于附加合适的抗反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