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肺动脉栓塞不同分型栓子溶栓治疗前后CT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对比分析肺动脉栓塞(PE)不同分型栓子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0例187支肺动脉栓塞,将栓子分为四型:中心型(79支)、附壁凸起型(34支)、附壁凹陷型(18支)和完全充盈型(56支)。观察溶栓治疗前后相对应受累肺动脉分支,对比不同栓子分型的溶栓治疗效果。结果附壁凹陷型溶栓治疗效果有效率为(27.8%)较中心型、附壁凸起型和完全充盈型差(有效率分别为84.8%、79.4%、66.1%)(均P〈0.05)。结论明确不同分型栓子与溶栓治疗效果的关系,能为PE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鉴别诊断中的效用,总结诊断经验。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医院采用CTPA技术,对疑似PE的患者20例,进行系统的检查诊断、图像重建。结果 20例患者,肺动脉及分支阳性76处,右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主干、肺叶动脉各占10、18、28段,另肺段动脉处/亚段动脉20处;PE的CTPA征象包括直接以及间接征象。结论 64排CTPA诊断PE的效果较好,可定位、定性诊断,速度快,可获得较丰富的直接或间接改变,是针对PE的重要技术,若无禁忌症,对于表现为急性PE的患者,需及早进行C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PE患者的MSCTPA的临床表现。结果17例PE共检出亚段以上肺动脉栓塞85支。直接征象为栓子形成的各种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内实变影,胸膜腔积液,肺动脉扩张,支气管动脉扩张,右心增大。结论MSCTPA能清楚地显示PE的直接及间接征象,是正确诊断PE且具有安全、快捷、无创的首选诊断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CT在肺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复查在肺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临床拟诊肺动脉栓塞的26例病人行CTPA检查,并于溶栓治疗后复查1~4次,观察肺动脉栓塞的数目及类型变化。结果 CTPA检查示,发病10 d内给予溶栓治疗病人治疗2周后,肺动脉复通率为55.8%;发病10 d以上给予溶栓治疗病人治疗2周后,肺动脉复通率为19.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4.27,P<0.01)。溶栓、抗凝治疗1 d、2周、1个月、3个月后,肺动脉复通率分别为30.2%、46.7%、72.2%、92.6%,差异有显著意义(χ2=24.93,P<0.01)。各级支气管动脉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A检查是无创、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肺动脉栓塞的疗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640层宽体CT肺血管减影成像(DSCTPA)碘灌注分布图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朝阳市中心医院临床怀疑肺栓塞的患者共64例,所有患者均先进行CT平扫,后立即行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检查,并将所得的平扫图像和CTPA图像加载到Sure-Subtraction Lung软件进行后处理,得到两组视图模式图像:Tissue模式:碘分布融合肺动脉血管像(CTPA+碘图),Vessels模式:减影后肺动脉血管图像(CTPA+血管像)。由2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2组模式图像和CTPA图像进行诊断分析。肺动脉血管按肺动脉主干、叶、段、亚段及以下进行分类,分别记录各患者栓子的位置与数目。研究图像显示方法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和漏诊率。结果 64例患者中,经CTPA检查后诊断有30例患者存在肺动脉栓塞,按标准测得的栓子共计223个,其中栓塞位于主干28个,叶肺动脉76个,段肺动脉83个,亚段及以下36个。CTPA图像、CTPA+碘图、CTPA+血管像3组显示肺动脉栓塞栓子总数的灵敏度为83.9%/91.9%/87....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双源双能CT在周围型肺阻塞(P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01~2018.01间收治94的疑似PE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其均行flash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扫描图像在后处理工作站中进行LungPBV及LungVessels处理,观察CTPA、CTPA+LungPBV、CTPA+LungVessels对全部栓子的检出效果,并计算LungPBV、LungVessels与CTPA在周围型PE诊断中的一致性。结果分析94例研究对象CTPA、LunPBV、LungVessels图像,并结合其临床症状共确诊32例患者为周围型PE,检出率为34.04%,分析32例周围型PE患者1920支血管,发现172支栓塞肺动脉,其中55支为段动脉、89支为亚段动脉,28支为亚段以下动脉;单纯CTPA共检出152支(88.37%)栓塞肺动脉,CTPA+LungPBV共检出162支(94.19%),CTPA+LungVessels共检出167支(97.09%);LungPBV检查与CTPA在诊断PE中的一致性为84.74%;LungVessels检查与CTPA在诊断PE中的一致性为80.23%。结论LungPBV能有效显示肺组织血流灌注情况,LungVessels可通过碘含量有效显示肺动脉栓子,LungPBV与Lung Vessels软件结合CTPA均能有效提高周围型肺栓塞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CT定量分析肺动脉栓塞病情严重等级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CTPA证实的APE患者,均行CT检查,总结患者CT征象、明确PE患者病情严重等级并以临床及CTPA结果为基准计算分级准确率。结果 PE患者平扫征象以局限性密度增高、局限性密度减低、肺动脉异常扩张、两肺后部胸膜下斑片、索条影等为主,大部分患者栓塞区碘基值显著低于对照区,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准确性为93.0%(40/43)。结论平扫结合相关病史可及时确定PE发生风险,CT定量分析可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准确性高,CT检查在PE中应用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判断肺动脉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发现多数患者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危险因素有高龄、慢性心肺疾病、近期手术、糖尿病等,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典型的“三联征”症状少见(6.1%),D-二聚体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症(PrE)敏感度达100%,CT肺动脉造影(CTPA)阳性率为95.7%。结论溶栓、抗凝治疗肺动脉栓塞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行CTPA检查确诊肺栓塞病人49例,进行容积再现(VRT)、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处理并计算CT肺动脉阻塞指数。结果 CTPA扫描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及叶、段、亚段动脉显示良好,显示受累肺动脉240条,其直接征象为肺动脉血管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肺野少血征、胸腔积液等。CT肺动脉阻塞指数为0.375~0.825。结论 CTPA能清楚地显示肺栓塞的部位、范围、局部管腔狭窄程度及其他间接征象,并可以此判断肺栓塞的严重程度,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观察疗效及判定预后提供必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肺通气/灌注显像(ventilation/perfusion scan,V/Q)与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肺段动脉及亚段动脉栓子的检出效能。方法选取经临床Wells评分、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X线肺动脉造影综合确诊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39例患者,其中男28例,女11例,平均年龄(51.0±16.1)岁,合并近期手术者4例、心力衰竭者7例、既往存在急性肺栓塞12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26例。临床Wells评分,高度可能性者17例,中度可能性者2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V/Q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T,SPECT)断层显像、CTPA及X线肺动脉造影(pulmonary artery angiography,PAG)检查,检查于3~7 d内完成并由放射科及核医学科有经验医师进行独立、双盲法阅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V/Q SPECT及CTPA与PAG段及亚段的检查结果进行χ2检验及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对于肺段动脉栓子,V/Q SPECT与CTPA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7%、77.7%,94.6%、98.2%,90.9%、91.2%;亚段肺动脉栓子,V/Q SPECT与CTPA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3.2%、50.4%,94.8%、94.8%,93.8%、83.9%。结论 V/Q显像对段及亚段病变定位的敏感性较高,临床中V/Q显像正常即可排除CTEPH,若存在异常须进一步行CTPA、PAG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检查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1.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对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急性肺动脉栓塞的72例患者行CTPA检查,并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技术(VR)。结果72例共累及476处肺动脉及分支,其中右肺动脉主干36处,左肺动脉主干42处,肺叶动脉157处,肺段动脉203处,亚段动脉38处,CTPA征象分为直接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内混合性、附壁性、中心性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胸腔积液等。结论64排CTPA具有准确、快速、无创伤等优点,可立体、直观地观察到肺动脉血栓的大小、分布及范围并可观察肺内间接改变,是临床诊断及观察疗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梁爽  梁立华  吴菊芳  夏俊 《海南医学》2010,21(24):98-10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SCTP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并对溶栓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作出评价。方法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患者30例,经64层SCTPA检查确诊20例;回顾性分析其成像条件及各种后处理方法对肺动脉及其栓子的显示情况,并对20例治疗前后图像对比的病例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30例SCTPA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需要;薄层容积图像及后处理图像均可清晰显示肺动脉及其各级分支,显示率为100%;病变共累及79支肺动脉,其中,左右肺动脉9支、肺叶及中间动脉36支、肺段动脉25支、亚段动脉9支。15例治疗后复查,急性肺栓塞12例,药物治疗及导管法溶栓效果均良好;3例慢性肺栓塞,药物及导管法治疗效果较差。结论 64层螺旋SCTPA是目前诊断肺动脉栓塞最为快捷、安全、可靠的影像方法,对急慢性肺栓塞的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其急性肺栓塞应及早抗凝和溶栓,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沈栋 《实用医技杂志》2009,16(9):684-68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诊断和治疗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螺旋CT检查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均使用西门子SOMATOMSPIRIT多层螺旋CT行平扫及增强容积扫描。观察血栓累及的部位、程度及范围,并对部分溶栓治疗后患者进行螺旋CT复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35例肺动脉栓塞累及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共187支,主干2支;左右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均累及96支,仪肺动脉分支累及89支;增强后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为不同程度的肺动脉主干及分支的充盈缺损,有4种表现形式:部分充盈缺损67支,完全闭塞47支,附壁充盈缺损38支,轨道征35支。间接征象表现为肺灌注期马赛克征6例,肺梗死灶8例,肺动脉高压4例,胸腔积液27例。16例溶栓治疗后患者复查见肺动脉主干及分支栓子部分和完全吸收。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无创伤的诊断方法,在栓塞的定性和定量诊断及临床治疗后观察上,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沈起钧  单嫣娜  彭志毅  陈文辉  杨斌 《浙江医学》2013,(24):2176-2179,I0018
目的探讨双源CT肺灌注血池容积技术对于肺分支小血管栓塞的量化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临床诊断为肺栓塞患者进行CT肺动脉造影(CTPA)及肺灌注血池容积(PBV)成像,所得图像以肺段为评价单位,分别对CTPA血管内栓子数量、位置、栓塞程度、PBV灌注减低区范围、平均CT值及碘含量值进行比较,分析其统计学差异。结果55例患者除3例有不同程度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或胸腔积液,双肺表现为弥漫性灌注降低,未纳入统计,其余共有832个肺段和肺段动脉纳入分析。其中197个肺段内有栓子存在。以肺段为评价单位,PBV共检出179个肺段有灌注减低,与CTPA检出197个栓子的符合率为90。8%。肺栓塞与无肺栓塞病变区域的CT值及PBV碘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完全性肺栓塞与不完全肺栓塞上述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8.9%(16/179)肺段远端肺实质内出现与栓塞程度不符的灌注减低,3.9%(7/179)肺段出现CTPA初期漏诊的情况。结论双源CT肺灌注血池容积技术避免了CTPA假阴性的可能,明显提高肺分支小血管栓塞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应用瑞替普酶(r—PA)溶栓治疗前后高危肺栓塞患者的右心功能的变化,以此评价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高危肺栓塞患者35例,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1、14天患者右心功能的变化,住院期间出血副作用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溶栓治疗后第1、14天患者的右室左右径(RVD)、右室与左室左右径之比(RVD/LVD)、主肺动脉内径(PAD)、肺动脉收缩压(SPA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1、14天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后第1、14天时有效率分别为85.7%、91.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出血发生率为17.1%,治疗期间出血发生率为20%,住院期间病死率8.6%。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可以迅速有效的改善高危肺栓塞患者的右心功能,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刘影  么刚  陈秀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4,(16):2113-2114
目的:探讨256排CT应用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256排CT对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102例患者进行肺动脉成像,总对比剂量为25 mL(370 mgI/mL),对比剂跟踪技术启动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RP)技术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评价成像质量能否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果肺动脉增强后左右肺动脉干CT值均≥260 Hu,占93.1%,检出肺动脉栓塞17例。结论256排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检查,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对确诊肺动脉栓塞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肺泡死腔分数(ADSF)测定对急性肺栓塞病情评估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选39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栓塞面积将患者分为大范围栓塞组(LPE)和小范围栓塞组(SPE),分别接受溶栓和抗凝治疗或单纯抗凝治疗。30 d后进行CT肺血管造影(CTPA)或核素通气/灌注(.V/.Q)显像,确定阻塞血管的再通程度。治疗前和治疗后30 d,测定患者呼气末CO2(PETCO2)和动脉血气,根据PETCO2和PaCO2计算ADSF。结果 39例APE患者中,18例(46.2%)为LPE组,21例(53.8%)为SPE组。治疗前LPE组的ADSF明显高于SPE组(0.34±0.078比0.18±0.027,P〈0.05)。治疗后30 d,21例患者阻塞血管完全再通,再通后ADSF较治疗前明显下降(0.09±0.04比0.28±0.11,P〈0.01)。结论床旁ADSF监测能够反映血栓范围和再通情况,有助于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经我院初步诊断为PE的患者43例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检查,将所获原始图片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图片后处理,重建的方法分别为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29例患者发现PE,病灶部位位于两侧21例,位于右侧5例,位于左侧3例。病变共累及324支肺动脉,其中肺动脉干7支,左、右肺动脉26支,叶动脉68支,段动脉178支,亚段动脉45支。直接征象为充盈缺损和血管截断征,间接征象为肺梗死、胸腔积液、肺动脉高压等。结论MSCTPA在PE的诊断中能清楚地显示PE的特点和受累部位,具有无创、安全和方便的特点,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怀疑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CT进行双能量扫描,所得数据采用Dua1Energy软件处理得到肺灌注图像,同时得到肺动脉cTA图像,将肺组织灌注状态按肺叶、肺段、肺亚段与cTA上所示肺动脉栓塞进行记录,对比分析肺灌注与肺动脉栓塞之间的关系。结果CTA共检出21个肺叶、47个肺段、37个亚段内有血栓存在。DEPI检出肺叶灌注稀疏或缺失20个,符合率为95.2%;肺段灌注稀疏或缺失42个,符合率为89.4%:亚段灌注稀疏或缺失33个,符合率89.2%。当肺段、亚段动脉栓塞完全栓塞时,相应DEPI的灌注缺失主要是以肺段或亚段分布:当肺动脉部分栓塞时,DEPI以灌注稀疏为主,少数表现为无灌注缺失;7个肺段区显示灌注缺失,而CTPA未见到血栓。结论DEPI能够显示肺动脉栓塞导致肺血流改变的肺灌注异常,与CTPA联合起来有助于提高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肺栓塞临床表现与诊疗体会,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减少临床漏诊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比较。结果21例患者中1例临床诊断,20例由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其中7例接受溶栓+抗凝治疗,13例仅接受抗凝治疗,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D-二聚体阴性可以基本除外急性肺栓塞,CT肺动脉造影(CTPA)是首选的确诊手段。提高对PE患者的诊断意识,及时有效的规范化治疗,是临床提高PE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