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PCI治疗中发生无复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62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32)和对照组(n=30)。两组手术方法相同,出现无复流现象后分别经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观察两组注射药物后首次和PCI中末次造影图像,评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同时观察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6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2次冠状动脉造影TIMI 3级血流获得率、CTF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LVEF、出血并发症高于对照组,PCI术后60d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不增加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前提下可明显降低和改善ACS患者PCI后无复流现象,是一种有效的PCI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CS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PCI术中病变血管内注射替罗非班。观察2组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1周心脏超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及术后出血并发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PCI术后TIMI分级和TMPG分级Ⅲ级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及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急诊PCI治疗ACS中可有效改善梗死相关血管血流灌注,减少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并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注射国产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介入术后无复流患者冠状动脉TIMI血流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判定无复流者48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冠状动脉内注射维拉帕米及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25例和维拉帕米组(冠状动脉内注射维拉帕米200μg)23例。观察给药后30min 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7天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出血并发症及30天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介入术后无复流患者TIMIⅢ级血流获得率(64.0%)高于维拉帕米组(34.8%)(P<0.05);CTFC显示替罗非班组血流快于维拉帕米组(P<0.01);替罗非班组7天后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维拉帕米组(P<0.01);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和30天内MACE发生率与维拉帕米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国产盐酸替罗非班治疗ACS介入术后无复流患者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周金锋  邹华伟  刘月宾  程自平 《重庆医学》2021,50(17):2981-2984,298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收治住院的行PCI治疗的85例老年(≥65岁)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治疗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规范的双联抗血小板及肝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比分析两组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发生率,术后1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1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TIMI血流3级比例更高,无复流较低,CKMB峰值较低,LVEDD和LVEF改善更优且MACE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和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血栓抽吸导管在ACS急诊PCI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在ACS常规急诊PC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5月我院住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9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高危、极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随机分为联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为A组(51例),同期未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为B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校正TIMI帧数(CTFC)、术后心肌呈色分级(BMG)、术后ST段抬高回落幅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有无差异。结果 A组TIMI血流3级、CTFC、BMG、术后ST段抬高回落幅度及LVEF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院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S常规急诊PCI中联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TIMI血流、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及术后心功能,但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心内科收住的AMI行PCI术且术中出现无复流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A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的患者46例为替罗非班组;A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维拉帕米为患者49例为对照组。评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矫正的TIMI帧数(cTFC)、PCI术后7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和PCI术后60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后首次及PCI术结束前末次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替罗非班组TIMI3级血流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TMPG3级血流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cTFC帧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替罗非班组术后7dLVEF高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7):616-619
目的观察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方法将行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10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无复流发生后冠状动脉内立即推注硝普钠(100μg)和替罗非班(400μg),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内立即推注硝酸甘油200μg。2组患者均于给药4 min后观察其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心肌灌注分级及TIMI血流分级,观察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3个月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3个月后比较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及舒张和收缩功能参数。结果观察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灌注分级达3级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峰射血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峰射血率时间等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峰充盈率、左心室峰充盈率时间、左心室舒张末压力等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也优于对照组(P<0.05);反映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参数,如峰相位、峰相位半高宽、相角程,观察组患者也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PCI术中发生无复流后冠状动脉的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分级,增加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提高左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中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STEMI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患者6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在出现无复流现象后注射硝酸甘油,观察组加用注射替罗非班。结果观察组首次注射药物后5 min冠脉造影及PCI术结束前末次冠脉造影的TIMI 血流分级3级和心肌灌注分级( TMPG)3级的左室射血分数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矫正的TIMI帧数(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T段完全回落率、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肌钙蛋白I峰值、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STEMI患者PCI术中出现无复流后的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组织灌注,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PCI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68例,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TIMI 0-1级。其中37例行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血栓抽吸组),另外31例经传统方法完成PCI术(传统PCI组)。比较两组患者IRA的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传统PCI组相比,血栓抽吸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出血、血肿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并没有减少(P〉0.05)。但血栓抽吸组IRA术后TIMI血流分级明显高于传统PCI组(P〈0.05),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球囊使用例数及术后30 d部分MACE发生率低于传统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能够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IRA血流,降低无复流/慢血流现象及近期MACE的发生率,显著改善STEMI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林丛  马骏  童宗安  官学强 《浙江医学》2011,33(5):666-668,672
目的 观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疗效.方法 选择因STEMI行直接PCI并于术中应用Thrombuster Ⅱ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的患者65例作为治疗组,以基础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影像特征相似并单纯行直接PCI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TIMI 3级血流、校正TIMI帧数、术后2 h ST段回落程度、酶峰值和峰值时间以及梗死相关血管(IRA)无复流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 0.01).治疗组术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径(LVESd)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周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TEMI患者行直接PCI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可减少无复流的发生,改善心肌再灌注水平及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1.
陈瑜  凌政  陈丽芬  吕海权 《当代医学》2009,15(23):391-39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脉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入我院行PCI治疗患者380例,PCI支架置入即刻,冠状动脉造影前向血流TIMI≤2级为无复流,TIMI3级为正常血流,利用Excel随机函数表,从380例急诊PCI冠状动脉前向血流恢复正常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为对照组。结果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35例,无复流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复流组和对照组在PCI术后的造影结果中观察到在发生以下结果的例数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几乎完全闭塞、血栓、钙化、长病变,而在其它评价指标的例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白细胞水平以及冠状动脉特殊病变形态(几乎完全闭塞、血栓、钙化、长病变)与无复流现象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出现无复流(no-reflow)现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0年7月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68例,观察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情况、可能原因、处理结果和出院转归。结果68例患者中,发生无复流现象6例(8.82%),其中1例于术后24h死于心源性休克;其余5例出现不同程度胸痛、胸闷,TIMI血流1~2级,经冠状动脉内单独或联合注射硝酸甘油、维拉帕米、替罗非班处理后,TIMI血流恢复到3级,症状缓解,住院期间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最终好转出院。结论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可明显增加术中处理难度和风险,预后差、病死率高,提高对无复流现象的认识,及时恰当的处理,可显著改善冠脉血流,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苟华良  李毅  张皓  李孟玲  郭勇 《四川医学》2013,(10):1526-1528
目的 评价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 选择PCI治疗中存在无复流现象者56例,并分为3组.选择组(A)20例患者采用经微导管选择性冠状动脉靶病变远端注射法,普通组(B)19例患者及对照组(C)17例患者采用常规指引导管内注射法.A,B组药物均采用硝普钠100μg,C组采用硝酸甘油100μg,2s内"弹丸式"快速注射完毕.10min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评定冠状动脉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TIMI)分级及校正的TIMI血流记帧法(CTFC).结果 3组均可改善PCI后的无复流现象,选择组85%患者血流均恢复TIMI 3级,CTFC帧数由用药前的(84.0±7.3)帧降至(26.0±6.2)帧,与常规组及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选择性冠状动脉内快速注射硝普钠能更有效地改善PCI中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4.
陈玉红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75-76,79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急诊或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盐酸替罗非班组在以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欣维宁(国产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对冠状动脉再灌注的分级(TIMI 0~3级)及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血小板减少、其他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TIMI 3级血流获得率盐酸替罗非班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盐酸替罗非班组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围术期出血并发症较对照组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S介入治疗中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PCI术后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和欣维宁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硝普钠与欣维宁联合用药组(A组,n=32)和欣维宁组(B组,n=31)。2组患者使用相同的PCI手术方法,对术中判断为无复流的患者,A组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和欣维宁,B组注射欣维宁。观察2组患者用药后即刻及用药后5min的造影图像,分析TIMI血流分级和校正的TIMI帧计数(CTFC),同时观察术中血压变化,术后1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半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和再次住院率。结果:A组患者TIMI3级获得率、CTFC值均优于B组(P〈0.05),术后1周A组患者NT-proBNP低于B组而LVEF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再次住院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联合欣维宁能明显改善PCI术中的无复流现象,并可能部分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