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5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临床护理工时量性的影响情况。方法 2017年7月我院骨髓移植病区仍采用传统静脉药物配置模式,2017年8月骨髓移植进入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相关药物。记录2017年7月、2017年8月骨髓移植病区护理人员日平均配液所需时间、每瓶静脉药物配置所需时间,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后给予相应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经不同静脉药物配置流程后,2017年8月我院骨髓移植病区护理人员日平均配液所需时间、每瓶静脉药物配置所需时间均较2017年7月显著减少(P0.05);2017年8月我院入选科室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82.25%)显著高于2017年7月(37.67%)(P0.05)。结论应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可显著缩短临床护理工时,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对保障护理服务质量及维持良好护患关系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探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实施皮肤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2008年6月起,针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以往皮肤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皮肤护理基础上,实施皮肤护理风险管理:成立皮肤护理质控小组,建立完善的皮肤护理安全制度;分析皮肤损伤原因,总结护理经验,注重护理技巧,实施预见性护理;加强风险管理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加强护患沟通并让患者及家属参与其中,加强患者及家属对皮肤损伤的防范意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从而改善护患关系,共同维护患者的皮肤护理安全;加强护理法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实施风险管理前(2006年6月-2008年5月)收治2 401例患者,发生42例皮肤损伤事件,皮肤损伤发生率为1.75%,其中5例转化为护理纠纷.实施风险管理后(2008年6月-2010年5月)收治2 415例患者,发生16例皮肤损伤事件,皮肤损伤发生率为0.66%,经积极治疗和护理,皮肤损伤得到及时修复,无护理纠纷发生.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实施皮肤护理风险管理能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增强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意识,从而降低皮肤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心率和血压的变化,为明确晕厥病因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0年1月~2009年4月住院的49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的心率和血压的变化进行分析.检查前禁食4小时,开放静脉通道,输注普通生理盐水,同步监测心率与血压,每2~3分钟测血压1次.倾斜床常用角度为70°,基础倾斜试验30分钟,若未取得诊断结论,予硝酸甘油0.3mg舌下含服继续70°30分钟或异丙肾上腺素静脉点滴1-3ug/min,仍无症状心率增加10-30%倾斜70°30分钟.倾斜试验全过程必须专人在场监护,包括有心肺复苏经验的医师.另备有急救药物,包括除颤仪等设备.结果 49例晕厥患者中,男性12例,女37例,年龄17~77(41.4±12.1)岁.直立倾斜试验阳性患者34例,占69.4%;其中基础试验阳性8例,占 23.5%; 行异丙肾上腺素试验18例,诱发10例,占55.6 %; 行硝酸甘油试验23例,诱发16例,占69.6%.34例阳性患者中混合抑制型15例,占44.1%;血管抑制型13例,占38.2%;心脏抑制型6例,占17.7%;其中出现阿斯综合征2例,经紧急胸外心脏按压等抢救成功.其中1例心脏停搏9秒.结论 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加用药物诱发可提高阳性率.硝酸甘油含化与异丙肾上腺素相比,其敏感性及特异性相近,但节省时间,方便可靠,可作为常规试验诱发用药.  相似文献   
4.
汪靖  张抗美 《安徽医药》2011,15(4):443-446
目的 对转化生长因子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与中耳胆脂瘤相关性研究的国内文献进行Meta分析,探讨TGF与中耳胆脂瘤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收集 1989~2009年国内公开发表论文,且为TGF在中耳胆脂瘤中表达...  相似文献   
5.
唐运香  汪靖  曾静 《护理学杂志》2011,26(24):28-30
分析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发生皮肤损伤的原因包括护理工作缺乏监督与激励机制、执行护理操作不能预见风险、细节护理不到位、法律意识较差,以及护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护理对策包括建立完善的皮肤护理安全制度、实施预见性护理、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制意识,以及加强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等.结果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皮肤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出现无复流(no-reflow)现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0年7月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68例,观察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情况、可能原因、处理结果和出院转归。结果 68例患者中,发生无复流现象6例(8.82%),其中1例于术后24 h死于心源性休克;其余5例出现不同程度胸痛、胸闷,TIMI血流1~2级,经冠状动脉内单独或联合注射硝酸甘油、维拉帕米、替罗非班处理后,TIMI血流恢复到3级,症状缓解,住院期间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最终好转出院。结论 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可明显增加术中处理难度和风险,预后差、病死率高,提高对无复流现象的认识,及时恰当的处理,可显著改善冠脉血流,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肾损害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尿常规检查结果正常的过敏性紫癜患儿(设为A组)和同期收治的60例尿常规检查结果异常的过敏性紫癜患儿(设为B组)作为观察对象,另选择同期尿常规检查结果正常的60例非肾脏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尿微量蛋白、尿酶、肾功能等相关指标检测,并进行对比。结果 A组与B组间尿微量蛋白、尿酶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A组、B组间尿微量蛋白、尿酶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过敏性紫癜患儿尿微量蛋白、尿酶与肾功能检查的阳性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尿微量蛋白与尿酶检查,有利于该疾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与治疗,只有随时把握患儿的尿酶与尿微量蛋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才能早期积极有效的进行干预治疗,更有效保证患儿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8.
背景:帕金森病患者第1次手术后肢体症状有所缓解,随病程进展或病情复发,肢体症状会加重,药物不能控制时需要行第2次手术来缓解症状。目的:探讨第2次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单项症状改善率及其并发症的差异。设计: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和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对象:选择1997—10/2002—12到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和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387例,两次均在同一医院治疗350例,第1次在外院手术,第2次来本院治疗37例。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半年以内36例,0.5-0.9年72例,1.0~1.9年108例,2.0-5.0年171例。方法:所有患者均在立体定向微电极引导下,采用靶点的影像学定位、微电极记录、微电极刺激探测靶点、射频电极刺激验证靶点,行分期双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或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术前及术后1周在药物“开”状态下(药物开始起作用时,息者活动自如,处于“开”状态);“关”状态下(当药物失去作用时,患者的活动变得困难,处于“关”状态)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主要观察指标:①帕金森病患者第2次手术单项症状改善率。②帕金森病患者第2次手术后并发症与第1次比较。结果:387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④两次单项症状改善率:第2次手术单项症状改善率低于第1次(震颤954%,96.9%;僵直94.6%,95.1%;运动迟缓88.9%,9213%;步态62.3%,67.1%;平衡65.1%,69.4%;异动症和痛性痉挛95.8%,98.0%),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次手术后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均低于术前(P〈0.01)。第2次手术开状态下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平均改善率为46.8%,关状态下平均改善率为53.5%,低于第一次手术(51.5%,61.6%)。⑧帕金森病患者两次手术后并发症比较:第2次手术的特异性并发症,包括乏力感,流涎,音量降低,假性球麻痹,嗜睡,呃逆,尿失禁,尿潴留等明显高于第1次手术(P〈0.05)。脑出血发生率低于第1次手术。结论:①第2次手术的单项症状改善率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较低,可能是第2次手术时患者病情较第1次重,多处于帕金森病晚期的原因。②第2次手术的特异性并发症明显增高,可能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体质、手术方式、时间间隔有关。两次手术非特异性并发症发生率基本相同(脑出血、感染),说明第2次手术的出血风险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心衰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心衰的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骨髓及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200例纳入研究,依据患者术后1个月N末端B利钠肽前体值(NT-proBNP)及心衰症状分为心衰组(患者有心衰症状且NT-proBNP>125 pg/mL,45例)和非心衰组(155例),对2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可能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心衰发生率为22.50%;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心衰组患者的移植前NT-proBNP值、合并肺部感染率、脐带血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率、非全相合的配型率、是否为复发难治、环磷酰胺或蒽环类联合环磷酰胺的预处理方案率及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环孢素的抗排斥方案选择率均高于非心衰组,血红蛋白值低于非心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前高NT-proBNP值、移植后1个月高NT-proBNP、合并肺部感染及脐带血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心衰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84、1.154、1.091、0.217)。  结论  移植前高NT-proBNP值、移植后1个月高NT-proBNP、合并肺部感染及脐带血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心衰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对此类患者给予特殊关注,早期干预,减少心衰发生,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0.
动脉搭桥术治疗外伤性脑梗塞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塞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外伤性脑梗塞锁骨下动脉-静脉-颈内动脉搭桥术治疗的患者,并结合文献分析脑梗塞手术治疗的时机、方式、适应证。结果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肢体肌力由术前的0~1级逐渐恢复至3~4级。彩超复查示移植血管通畅良好。结论动脉搭桥术是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方法,但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