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32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总结分析 132例胸腰椎骨折病例的手术时机及后路椎管减压方式、椎体内植骨的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椎管环形减压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技术 ,治疗 132例胸腰椎骨折。分析不同手术时机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关系 ,以选择合理手术时机。测量伤椎椎管狭窄率 ,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 ,确定椎管矢状径的恢复程度及伤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 ,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周左右手术的病例 ,其术中出血量与 8h以内和 1~ 7d组行t检验 ,结果P <0 .0 5 ,差异有显著意义。X片示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术后与术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而随访时与正常值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CT检查显示 ,术前伤椎椎管狭窄率平均 4 4 .7% ,伤椎椎管术后 1年左右出现椎管再塑形现象 ;再塑形的伤椎椎管管径与正常值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132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 33.5个月 ,其中 111例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 (ASIA)分级标准提高 1~ 3级 ;16例脊髓完全损伤患者部分神经功能有所恢复。结论 错过急诊手术时机的脊髓完全性损伤或无明显神经体征的病例 ,手术时机宜在伤后 2周左右 ;后路椎管减压应根据损伤情况采用不同方式 ,尽量保留脊柱的稳定性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椎管内脊髓造影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9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资料,术中脊髓造影判定是否椎管减压,术后评价矢状位后凸Cobb角,伤椎矢状位高度指数,椎体压缩比率,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结果 脊髓造影46例次,阴性率93.1%,假阴性率6.9%;伤椎高度、压缩比率、Cobb角均恢复良好,神经功能B到D级均有1~2级改善.结论 胸腰椎爆裂骨折术中采用脊髓造影可判定椎管内骨块复位情况,是否保留椎管后柱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应用Reclvse内固定、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探讨其适应证.[方法]2002年6月~2008年12月,对14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Reclvse内固定、经椎弓根植骨手术治疗.术前伤椎前缘平均高度49%、脊柱后凸角(Cobb角)平均28°、伤椎椎管正中矢状径平均68%.术后次日X线片、CT扫描,测量伤椎体高度、Cobb角和椎管矢状径.术后每隔2~3个月随访观察内固定物、骨折愈合、神经功能恢复等情况.术后12个月CT检查统计骨折骨性愈合率,取内固定术后3个月X线片统计伤椎体高度,术后18个月按Frankel标准统计神经功能.[结果]术后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恢复到98%、平均Cobb角4.6°、伤椎椎管正中矢状径恢复到平均92.5%,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有椎弓根螺钉折断3例、松动4例、断棒l例、螺丝帽松脱2例.术后12个月骨性愈合率93%,取出内固定后无伤椎体高度丢失,除了9例,神经功能有1~3级恢复.[结论]Reclvse内固定、经椎弓根植骨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术式之一.此术式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经济而疗效可靠,适用于无明显骨质疏松、伤椎椎管正中矢状径≥50%的新鲜胸腰椎爆裂骨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路脊柱前中柱次全切三柱重建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行此手术.采用ASIA分级对神经功能评估.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压缩率、脊柱局部Cobb角、椎管矢状径侵占率,评估复位、减压及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血气胸、脑脊液漏各1例,均治愈.平均随访17.8个月,无其他并发症.神经功能除A级外均有1~2级的恢复.伤椎前缘压缩率、脊柱局部Cobb角、椎管矢状径侵占率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较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该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减压彻底,能有效重建脊柱三柱结构,防止复位丢失及内固定失败,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治疗,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18~62岁.30例均为单一椎体损伤.术前伤椎前缘高度平均40%,脊柱后凸角(Cobb角)25°,椎管正中矢状径55%,神经功能按ASIA评定标准:A级3例,B级6例,C级8例,D级7例,E级6例.结果 术后随访6~30个月,术后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恢复到95%,脊柱后凸角(Cobb角)为50°椎管正中矢状径恢复到90%,手术前后差异显著(P<0.0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2例,B级1例,C级2例,D级7例,E级18例.术后骨折均获得复位,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矫正丢失等并发症.结论 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加经椎弓根植骨术能让骨折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提供脊柱的长期稳定,减少内固定并发症,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后路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对椎管减压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2月,胸腰段爆裂骨折应用后路撑开复位间接减压治疗45例,从影像学方面分析疗效。观察指标为手术前后的伤椎前后缘高度,腰椎后凸畸形(Cobb's角),椎管的正中矢状径的变化。并应用统计学分析。结果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51%恢复到术后92%;伤椎后缘高度由术前56%恢复到术后93%;Cobb's角由术前28.6恢复到术后5.8。椎管受压程度,删除椎管开放减压4例,余受压的椎管正中矢状径由术前58%恢复到89%。结论合理选择适应证,后路撑开复位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对椎管减压的疗效满意,术中C臂透视分析影像学椎体后缘骨块形态有助于提高椎管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自2010-01—2014-06对30例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5~120 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量150~310 ml,平均210 ml。30例术后获得平均10.5(6~20)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ASIA脊髓损伤分级:B级3例,C级5例,D级19例,E级3例;伤椎Cobb角9.2°~15.3°,平均11.4°;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10.2%~30.3%,平均21.4%。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可恢复并维持脊柱的力学稳定,可以有效解除骨折块对脊髓、神经的压迫,恢复椎管容积,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观察后路椎弓根螺钉间接复位术后椎管形态面积的变化,探讨间接复位效果及术后椎管重塑形现象。 方法 2003年5月~2010年9月,同组医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27例,其中L1 13例,L2 9例,L3 4例,T12 1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分级D级13例,E级14例。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取内固定行CT检查,测量伤椎平面的椎管面积及伤椎相邻上下椎管平均面积,计算伤椎椎管骨块占位率。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椎管骨块复位程度。 结果 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13例术前D级患者均恢复到E级。术后1周CT复查显示椎管骨块占位率由术前(30.9±13.8)%减至(10.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椎管骨块占位率减至(6.3±3.9)%,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能明显有效减少椎管内骨块占位率,经过术后1年重塑形椎管面积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螺钉间接复位术后椎管形态面积的变化,探讨间接复位效果及术后椎管重塑形现象。方法 2003年5月~2010年9月,同组医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27例,其中L113例,L29例,L34例,T121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D级13例,E级14例。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取内固定行CT检查,测量伤椎平面的椎管面积及伤椎相邻上下椎管平均面积,计算伤椎椎管骨块占位率。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椎管骨块复位程度。结果 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3例术前D级患者均恢复到E级。术后1周CT复查显示椎管骨块占位率由术前(30.9±13.8)%减至(10.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椎管骨块占位率减至(6.3±3.9)%,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能明显有效减少椎管内骨块占位率,经过术后1年重塑形椎管面积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髓造影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术中评估骨折复位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9—2016-11采用经皮长U形空心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39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术中进行椎管内脊髓造影判断骨折间接复位效果,造影剂流通受阻或延迟表明椎管内骨折块复位不满意,行单侧椎板开窗减压。结果4例造影液流通延迟,1例造影液流通受阻,均行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术。17例ASIA神经功能分级为D级者术后均恢复至E级。3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平均12(11~15)个月。术后2 d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由术前(63.5±6.3)%恢复至(92.6±3.5)%,末次随访时为(93.3±2.8)%。术后2 d矢状位后凸Cobb角由术前(15.6±5.3)°矫正至(4.23±1.13)°,末次随访时为(4.11±1.07)°。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或轻度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术中进行椎管内脊髓造影有助于评估骨折复位情况,可及早发现骨折复位不良及脊髓压迫情况,便于及时采取单侧开窗减压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外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影像学变化结果。方法 2007年1月~2008年12月,对39例采用外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植骨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临床随访观察。测量并计算术前、术后、拆外固定前及末次随访时的局部后凸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及椎管狭窄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该术式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结果 39例患者平均随访37.6个月,骨折节段分布为T9~L4。神经功能按美国脊柱创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分级:D级8例,E级31例;8例D级患者于术后3周~3个月均恢复为E级,随访无神经功能损伤加重病例出现。术后的局部后凸角、椎体前缘高度及椎管狭窄率均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局部后凸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均有少量丢失,但与术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管狭窄率无丢失。结论采用外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是一种胸腰椎骨折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76例新鲜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治疗病例。其中T113例,T1219例,L;40例,L214例。根据AO胸腰椎骨折分类,A型骨折34例,B型骨折7例,c型骨折35例。术前脊髓损伤(americanspinalinjuryassociation,ASIA)分级,A级14例,B级14例,C级38例,D级5例,E级5例。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injuryclassificationandseverityscore,TLICS)评分均大于4分。采用后路减压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66例,前路减压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10例,其中多节段固定31例,单节段固定45例。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D评分标准和脊髓损伤ASIA分级结合椎体压缩率、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变化进行术前和术后的疗效评价,并对术前和术后椎体压缩率、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6例患者获得12~48个月随访,平均32个月。ODI术后平均手术改善率为62.5%,优良率为69.8%;术后脊髓损伤ASIA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所有患者的椎体压缩率、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均有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病情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椎体骨折节段、损伤程度、AO分类及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等,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术中椎管彻底减压,恢复和重建椎体高度,坚强稳定的内固定和植骨融合,可避免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获得较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53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8~54个月,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术前平均37.2%(12%~51%)和平均78.3%(32%~87%),术后恢复至平均94.3%(92%~97%)和平均97.5%(92%~99%)。术前Cobb角平均23°(13°~38°),术后平均5.1°(0°~10°)。脊髓神经损伤者术后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均恢复1级以上。结论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有效恢复脊柱序列及椎管容积,矫正后凸畸形,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管次全环状减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伴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采用椎管次全环状减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爆裂骨折伴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21例。所有患者初次手术均为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伴或不伴相应节段椎板切除术。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28岁,平均(25.00±2.38)岁;椎体残留骨块椎管内占位>50%;均为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级)或马尾神经损伤;VAS评分6~10分,平均(7.14±0.91)分。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MRI、CT、X线检查,记录止痛药使用种类及用量,并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ASIA分级)及疼痛状况(VA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8~32个月,平均(17.29±6.02)个月。21例患者均经后路手术去除椎管内占位骨块,解除其对脊髓、神经根压迫;12例患者感觉平面下移,但ASIA分级没有变化;术后VAS评分0~8分,平均(2.43±2.4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1例停用镇痛剂,7例镇痛剂减量,3例无改善。结论: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术后伴严重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应尽早行MRI、CT、X线等影像学检查,如果椎管内存在明显占位骨块,椎管次全环状减压术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并有利于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伴有脊髓损伤的多节段胸腰椎骨折(multiple—level spinal fracture,MSF)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8月至2010年2月,收治18例伴有脊髓损伤的MSF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20~56岁,平均37岁。其中Ⅰ型(相邻型)10例,Ⅱ型(非相邻型)8例。脊髓损伤按AsIA分级,A级、B级各2例,C级5例,D级9例。18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经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椎板减压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内固定取出前、后拍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和CT片。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4~30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无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加重,脊髓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椎板减压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MSF并脊髓神经损伤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高杰  竺得洲  王浩  李连华  刘智  孙天胜 《中国骨伤》2020,33(12):1128-1133
目的:探讨后路经侧前方椎管减压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6例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侵占率>50%、椎体后缘存在翻转骨块)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9~57岁。高处坠落伤8例,车祸伤6例,其他伤2例。骨折部位:T11 4例,T12 5例,L1 5例,L2 2例。所有患者采用后路经侧前方椎管减压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的手术方式,通过测量伤椎前缘丢失高度、伤椎邻近节段Cobb角、椎管侵占率评价影像学效果,并通过Frankel脊髓损伤评级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6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1~28(15.9±5.4)个月。手术时间(234±41)min,术中出血量(431±93)ml。伤椎前缘高度丢失术前(52.25±10.10)%,术后3 d(8.93±3.61)%,末次随访(9.25±2.88)%;术后3 d、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恢复(P<0.01),末次随访时较术后3 d无明显变化(P>0.05)。伤椎邻近节段Cobb角术前(28.19±10.89)°,术后3 d(5.31±5.14)°,末次随访(6.81±4.59)°;椎管侵占率术前(67.68±12.45)%,术后3 d(7.69±4.46)%,末次随访(4.75±1.63)%,术后3 d、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恢复(P<0.01),末次随访时较术后3 d也有一定程度恢复(P<0.05)。末次随访时12例脊髓神经功能获得改善,4例未获得改善,未出现神经功能恶化者;VSA评分由术前的(7.8±0.9)分改善至末次随访的(1.8±0.7)分。结论:对于椎管侵占率> 50%、椎体后缘存在翻转骨块的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时,后路经侧前方椎管减压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具有复位精确、减压彻底、固定牢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间接减压内固定术治疗伴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共25例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接受后路经皮间接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神经功能等级,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背部疼痛程度。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矢状位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伤椎楔形角、椎管占位率等影像学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6~24(12.6±5.6)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改善,椎管得到有效减压,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椎体骨折复位愈合,随访无明显丢失,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经皮间接减压内固定术可避免椎管内直接减压,保护脊柱后方结构,减少手术创伤,临床疗效满意,对于伴有不完全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后外单侧入路椎体次全切融合钉棒固定与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钉板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5月行手术减压、融合、内固定的3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后路组16例,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37~62岁;坠落伤9例,车祸伤3例,重物砸伤4例;损伤节段:T122例,L15例,L27例,L32例;ASIA分级:A级3例,B级2例,C级2例,D级5例,E级4例;伤后距手术时间5~15 d。侧前方组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27~62岁;坠落伤12例,车祸伤4例,重物砸伤4例;损伤节段:T122例,L17例,L29例,L32例;ASIA分级:A级4例,B级2例,C级4例,D级6例,E级4例;伤后距手术时间4~12 d。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并对其神经功能ASIA等级变化、临床疗效、胸腰椎前凸角改善度数、骨性融合等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获到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8±3.3)个月。后路组和侧前方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ASIA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两组术后神经功能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两组JOA评分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两组均获得较好临床疗效。两组间ASIA分级结果、JOA评分、RIS临床疗效无差异。两组均获得融合。胸腰椎前凸角改善度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相对术后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种入路均能有效恢复脊柱序列。结论: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只需椎管前方减压和前中柱重建的病例,可根据术者对术式的熟练程度及患者的病情来选择,但对椎管前后均需减压、三柱重建而需前后联合入路的病例,后外单侧入路椎体次全切融合钉棒固定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