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新型外固定器在无神经功能障碍相邻双节段胸腰椎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28例无神经功能障碍相邻双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19~55岁,平均(37.5±10.3)岁。依据骨折AO分型,均为A型骨折,其中T_(10,11)2例,T_(11,12)_3例,T_(12)L_1 9例,L_(1,2)4例,L_(2,3)5例,L_(3,4)4例,L(4,5)1例。28例均行脊柱新型外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植骨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并发症情况,影像学观察手术前后﹑外固定拆除前和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变化、骨愈合情况,依据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8例手术顺利,均获得随访,时间13~32个月,平均(24.5±3.5)个月。术前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VAS评分与术后3 d、外固定器拆除前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与术后3 d及外固定器拆除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则呈现逐降下降的趋势。术后2例出现螺钉松动,1例钉道感染,余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采用脊柱新型外固定器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相邻双节段胸腰椎骨折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三种椎体填充材料在胸腰椎骨折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三种椎体填充材料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PMMA,CPC和自体骨作为椎体填充材料,对随访各组的骨性愈合情况、复位椎体高度丢失情况和不良情况发生率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骨性愈合情况为PMMA组为0%,CPC组8.83%,自体骨组100%;术后12个月三组患者复位椎体高度丢失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不良情况发生率:PMMA>CPC>自体骨.[结论]在胸腰椎骨折微创治疗中:自体骨具有骨性愈合快等优点,适用于无骨质疏松患者;PMMA有良好的生物力学强度,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而CPC也主要适用于无骨质疏松患者,但仍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外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影像学变化结果。方法 2007年1月~2008年12月,对39例采用外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植骨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临床随访观察。测量并计算术前、术后、拆外固定前及末次随访时的局部后凸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及椎管狭窄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该术式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结果 39例患者平均随访37.6个月,骨折节段分布为T9~L4。神经功能按美国脊柱创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分级:D级8例,E级31例;8例D级患者于术后3周~3个月均恢复为E级,随访无神经功能损伤加重病例出现。术后的局部后凸角、椎体前缘高度及椎管狭窄率均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局部后凸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均有少量丢失,但与术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管狭窄率无丢失。结论采用外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是一种胸腰椎骨折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新型上颈椎前路钩状钛板的研制及应用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解剖测量C1~3获得形态学参数为研制上颈椎前路钩状钛板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40套正常成人干燥寰枢椎骨标本及50例正常成人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C1~3的相关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据此设计上颈椎前路钩状钛板,并在3具成人尸体标本上模拟钩状钛板置入并植骨术.结果:寰椎前弓宽度(AW)为(20.06±1.16)mm、前弓高度(AH)(10.61±1.04)him、前弓厚度(AT)(4.09±0.66)mnl;齿突横径(DW)(9.80±0.83)mm、齿突前后径(DD)(10.13±0.63)mm;寰枢椎体前缘高(VAH)(22.03±1.99)nHn、前缘横径(TD)(16.80±1.26)mm、前后径(AP)(16.14±1.06)mm;寰枢椎前缘总高度(AAOH)(37.44±3.2)mm、C2/3椎间盘前缘高(C2/3IVDHA)(4.55±0.64)mm、C3椎体前缘高(C3BHA)(13.31±1.39)mm.前路钩状钛板由一对钩形钛板和配套螺钉构成,其中钛板分为C1~2和C1~3两种型号.结论:颈椎前路钩状钛板的设计在形态学上具有可行性,各部件参数有一定的选取范围,其能在颈前侧咽后入路下安装,既能够避免进口咽入路的并发症又能重建寰枢关节的稳定性,具有牢靠安全、操作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Halo-骨盆架分期牵引联合手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10年5月治疗50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男23例,女27例;年龄4~16岁,平均10.8岁;先天性脊柱侧凸24例(分节不良11例,形成障碍7例,混合型6例),特发性脊柱侧凸26例。采用改良Halo-骨盆架分期牵引联合手术治疗:Ⅰ期术前牵引,Ⅱ期松解牵引,Ⅲ期牵引矫形内固定。对治疗前后患者身高、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及矫正率进行观察。结果:患者身高由治疗前平均(152.1±11.1)cm矫正至(158.5±10.5)cm,侧凸Cobb角由平均(91.8±14.5)°矫正至(30.8±7.9)°,后凸Cobb角由平均(69.5±14.0)°矫正至(31.6±10.1)°。Ⅰ期术前牵引后侧凸、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30.4±6.6)%、(22.3±5.2)%;Ⅱ期松解牵引后侧凸、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26.7±5.1)%、(21.2±6.0)%;Ⅲ期牵引矫形内固定后侧凸、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33.7±7.2)%、(27.1±5.3)%(矫正率参照的基准Cobb角是上一期治疗的Cobb角);分期牵引联合手术治疗的侧凸、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66.5±7.2)%、(55.1±6.4)%。各期治疗前后患者身高、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及矫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Halo-骨盆架分期牵引联合手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可获得良好的畸形矫正和躯干平衡,并能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具有临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颌下咽后上颈椎前路钩状钛板(retropharyngeal cervical vertebra hook-plate,RCHP)内固定重建术治疗枢椎椎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RCHP内固定结合植骨或骨水泥手术治疗枢椎肿瘤9例,其中恶性肿瘤7例,良性肿瘤2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伴活动受限,均未发现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结果随访时间5~22个月,平均13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术中无脊髓、重要神经及血管损伤。术后1例患者出现喝水呛咳、吞咽困难等喉上神经牵拉症状,予以神经康复治疗后1周内好转,2周内恢复正常进食。2例进行植骨的良性肿瘤患者术后3~6个月内获得植骨融合,平均4个月。所有病例均未见内固定松动。结论应用RCHP内固定治疗枢椎椎体肿瘤,可以Ⅰ期处理肿瘤病灶并进行稳定性重建,具有简便易行、安全性高、固定可靠、疗效优良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多节变形固定板,应用于上肢创伤外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216例上肢创伤患者,其中男138例,女78例;年龄7~81岁,平均61岁。随机分成多节变形固定板治疗组110例,高分子树脂固定治疗组106例,疗效按HospitalforSpecialistSurgeon(HSS)肘关节计分法对两种不同固定方法进行比较,并分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率。结果多节变形固定板治疗组骨折愈合期并发症发生率低(4.5%,5/110),患者满意率高(95.5%,105/110);而高分子树脂固定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高(35.8%,38/106),患者满意率低(64.2%,68/10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肘关节计分,多节变形固定板治疗组平均97.4,高分子树脂固定治疗组平均74.9(P<0.05)。结论多节变形固定板适应于上肢创伤的外固定治疗,与高分子树脂固定相比,除对患部具有相同的外固定作用外,还具有随时调节变形的功能,而且操作简便、重量轻、透气好,患者骨折愈合期并发症发生率低、满意率高,是临床骨科创伤中较理想的外固定物。  相似文献   
8.
9.
探讨一种自行研制的可控应力器轴向压缩诱导山羊腰椎间盘退变的可行性,并观察山羊腰椎间盘的影像学变化。选取山羊16只,随机分为加压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用自行研制的可控应力器经皮固定于两组山羊的L4、5椎体,对山羊L4/5椎间盘进行轴向加压诱导,加压组轴向压缩应力设定为40N,对照组为0N,两组分别于术后第4周、第8周进行X线、磁共振检查。Pfirrmann 分级结果显示,第4周时,加压组山羊椎间盘Ⅲ级6只,Ⅱ级2只,对照组8只均为I级;第8周时,加压组椎间隙高度指数(DHI)小于对照组(P<0.05);加压组山羊椎间盘Pfirrmann 分级Ⅳ级5只,Ⅲ级3只,对照组8只仍均为I级。本实验结果说明,可控应力器轴向压缩诱导山羊腰椎间盘退变是可行的,相同可控应力轴向压缩诱导山羊椎间盘的时间越长,影像学的变化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易新  宋西正  王文军  易国良 《骨科》2013,4(3):161-164
目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外固定矫正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相关文献,总结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外固定矫形技术的最新进展。结果各种支具有效性得到评估和三维模拟设计个性化的支具的应用;Halo-重力牵应用增多;牵引结合各种其他手术方法得到更多应用。结论各种外固定矫形技术的发展可显著提高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矫形效果,目前治疗方案多种多样,未来可期待更显著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