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置管冲洗引流治疗腰椎非特异性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9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5例腰椎非特异性感染患者资料,男9例,女6例;年龄72~81岁,平均(75.87±2.86)岁。其中单节段椎间隙感染共13例,L_(2~3)2例,L_(3~4)4例,L_(4~5)5例,L_5S_12例;双节段椎间隙感染共2例,L_(4~5)和L_5S_11例,L_(3~4)和L_(4~5)1例。所有患者均行局麻下经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置管冲洗引流术。术后根据细菌培养给予敏感药物治疗。监测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评估疾病控制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VAS术前(7.867±0.743)分,术后1周(3.877±0.792)分,末次随访(1.333±0.723)分;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术前(84.296±8.292)%,术后1周(56.592±9.196)%,末次随访(17.330±4.839)%,术前ODI与术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术前(5.400±4.205)分,术后1周(17.000±3.742)分,末次随访(24.400±1.765)分,术前JOA评分与术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优10例(66.7%),良5例(33.3%)。结论椎间孔镜下置管冲洗引流操作简单、创伤小,对无法耐受其他治疗的高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背景: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因其病理的特殊性,对治疗要求更高,传统的髓核摘除及刚性固定融合存在相应的并发症,临床满意率不高。Waveflex是一种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半刚性固定系统,结合纤维环修复技术,可维持节段间正常运动,提高临床满意率。 目的:对后路Waveflex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弹性固定小开窗髓核摘除结合纤维环修复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短期疗效评价。 方法:纳入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例,其中弹性固定组18例行腰椎后路小开窗髓核摘除纤维环修复结合Waveflex弹性固定,髓核摘除组20例行单纯髓核摘除。随访分析患者疗效和并发症,定期进行腰痛目测类比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并复查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测量相关指标。 结果与结论:患者治疗后随访12-20个月。两组末次随访时腰痛目测类比评分、下腰痛JOA评分、腰痛ODI均优于治疗前(P < 0.05);动态固定组末次随访腰痛目测类比评分、下腰痛JOA评分、腰痛ODI评分优于髓核摘除组(P < 0.05)。末次随访中,弹性固定组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大于治疗前,而手术节段活动范围较治疗前减小(P < 0.05)。提示与传统髓核摘除相比,Waveflex系统结合髓核摘除纤维环修复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腰椎功能恢复更为满意,且对手术节段稳定性有积极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氟尿嘧啶联合顺铂对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生长抑制作用,探讨其对瞬时性受体电位通道5(TRPV5)和瞬时性受体电位通道6(TRPV6)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常规培养MG-63细胞,以5×104mL-1的细胞密度种植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氟尿嘧啶组、顺铂组及氟尿嘧啶联合顺铂组4组。CCK-8法检测不同时间MG-63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分别于24、48和72 h采用细胞凋亡-Hoechst染色试剂盒检测MG-63细胞加入不同药物后的凋亡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MG-63细胞在加药前后TRPV5和TRPV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氟尿嘧啶和顺铂对MG-63细胞的抑制作用均显著,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中黑色颗粒增多,胞体回缩,细胞老化或死亡。与两药单独或是联用作用于MG-63细胞24 h比较,随着时间的延长,48 h 和72 h两者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5)。与对照组比较,氟尿嘧啶组和顺铂组24、48和72h后凋亡率逐渐增加(P<0.01),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亦呈升高的趋势。当加入氟尿嘧啶和顺铂72 h后,MG-63细胞表达TRPV5和TRPV6含量较加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氟尿嘧啶与顺铂联用可以提高MG-63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作用,同时对MG-63细胞TRPV5和TRPV6表达水平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桥型椎间融合器(ROI-C)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中应用的价值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6—2015-02采用桥型椎间融合器(ROI-C)进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24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比较术前、术后7 d、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临床及影像学指标。结果本组手术时间75~110 min,平均93 min;术中出血量80~200 ml,平均110 ml。24例均获得随访10~29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2例出现暂时性吞咽困难,Bazaz分级均为轻度吞咽困难,对症处理1周后缓解。术后7 d、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VAS评分、NDI指数、Cobb角、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VAS评分、NDI指数较术后7 d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维持良好,与术后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椎间融合器ROI-C具有零切迹及自稳定的特性,在融合节段获得骨性融合的同时,减少了颈前路内固定系统的相关并发症,其应用于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组合性手术致下肢瘫的经验教训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221009)戴维享多关节畸形在小儿麻痹后遗症中比较多见,其治疗相当复杂。临床上,根据其后遗畸形的程度、性质、范围,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按传统的手术治疗原则,是将软组织手术和骨性手术分期进行的,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体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后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矫形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后凸畸形病人16例,观察后凸Cobb角矫正角度、内固定稳定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无松动、脱落、断裂.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矫正22.1°,疼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8分降至术后平均2.1分,ODI评分由术前平均86.5%改善至术后平均31.2%.[结论]应用骨水泥强化椎体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后凸畸形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王兆红  吴德慧  马超  戴维享 《中国骨伤》2012,25(11):928-930
目的:探讨下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PLIF)术后急性切口深部感染的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例下腰椎PLIF术后急性切口深部感染治疗资料,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34~70岁,平均52.8岁。所有患者采用病灶清除、冲洗引流加抗生素应用治疗,比较手术前后VAS,ESR,CRP及下腰痛JOA评分变化,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9~28个月,平均24个月。1例椎间隙感染者取出椎体间融合器,保留内固定螺钉,1例清创术后感染进行性加重,出现中枢感染猝死,其余8例术后恢复良好,下腰痛VAS评分由术前8.0±0.4下降至术后2.8±0.3;JOA评分由术前10.30±3.02改善至术后24.10±2.85。ESR由术前(85.0±17.0)mm/h下降至术后(14.0±6.0)mm/h;CRP由术前(73.5±14.3)mg/L下降至术后(5.1±1.1)mg/L;WBC由术前(11.1±1.8)×109/L下降至(7.4±0.5)×109/L。结论:腰椎管狭窄症PLIF术后切口深部感染早期行伤口切开、清创、病灶清除冲洗引流,保留内固定物,敏感抗生素应用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术前对高危因素的预防处理尤为重要,对于确诊的腰椎后路深部感染患者,保守治疗无效,需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背景:脊柱后路手术是胸腰段椎体骨折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传统后路手术显露过程中,大范围椎旁肌的剥离和牵拉,容易发生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的复位情况及稳定性。 方法:对62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并GSS内固定系统治疗22例,传统正中入路并GSS内固定系统治疗21例,传统正中入路并AF内固定系统治疗19例。通过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毕切口内残腔体积、腰背痛目测类比评分、切口并发症、伤椎高度、Cobb角等各项临床指标,对比3种内固定方案的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毕切口内残腔体积、内固定后引流量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并GSS内固定组优于传统正中入路并GSS内固定组及传统正中入路并AF内固定组(P〈0.05)。3组内固定后3 d椎体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内固定后1周3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后3,6个月椎旁肌间隙入路并GSS内固定组明显低于传统正中入路并GSS内固定组及传统正中入路并AF内固定组。3组患者均未见切口感染。提示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方式与传统后入路显露方式比较,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等优势,GSS内固定系统与AF内固定系统修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效果相近,但GSS内固定系统操作简单,具有省时、出血量少、固定牢靠和复位良好的优点,结合椎旁肌入路,是目前修复胸腰段脊柱骨折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胫骨平台骨折是影响膝关节功能的常见损伤,其治疗方法有多种,自1988年以来,作者采用持续牵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3例,获得良好效果。现将23例治疗方法及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胫骨平台骨折按骨折部位分类〔1〕: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