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1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诊治经过,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对1例以不明原因发热收住入院、最终确诊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诊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早期发热,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后期出现鼻部症状,经过反复鼻窦组织活检确诊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结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不典型,对不明原因的发热尤其是出现面部中线破坏性病变者,应考虑到该病可能,免疫组化检查为重要确诊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鼻型NK/T细胞淋巴瘤诊断的准确性,降低误诊率,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19例近年来诊断或疑诊为鼻恶性肉芽肿或淋巴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LCA、CD3、CD20、CD56的表达,并按鼻型NK/T细胞淋巴瘤诊断标准重新判读。结果在19例中,组织形态特征及免疫表型符合NK/T细胞淋巴瘤的16例。16例中诊断恶性病变8例,疑似4例,未定诊2例,误诊2例。结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在早期诊断很困难,很容易误诊,误诊原因如下:(1)对其组织学形态特征认识不足,缺乏免疫组化检测手段;(2)活检组织取材不充分,肿瘤细胞过少;(3)对鼻外MMR认识不足;(4)未注意与其他易相混淆的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3.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最常发生于鼻腔,但也可发生于其他部位如皮肤、胃肠道、睾丸、肾和上呼吸道,以皮肤多见。病情发展较迅速,有时需要多次活检才能确诊,国内外学者目前对该型淋巴瘤的放化疗疗效、早期和晚期病变的治疗、新的治疗方案和药物筛选以及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由于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和病理形态的多样化,临床上容易导致误诊,从而延误了患者的治疗。因此,正确及时的诊断是提高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和预后的前提,因此,对于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和进展探讨等方面的研究凸显重要,从而提高对该型淋巴瘤的认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广州地区鼻咽及鼻腔鼻窦淋巴瘤的免疫表型。方法 复习及统计淋巴瘤临床病理资料,收集121例鼻咽及鼻腔鼻窦淋巴瘤标本,作一系列免疫组化及EB病毒(EBV)原位杂交检测进行研究。结果 鼻咽、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分别占结外NHL的9.93%(67/675)和7.70%(52/675)。67例鼻咽NHL中B细胞性淋巴瘤占68.66%,而80.77%(42/52)的鼻腔鼻窦NHL属于T细胞和NK细胞肿瘤。B细胞性NHL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见。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均有EBV感染,分别占鼻咽、鼻腔鼻窦T细胞和NK细胞肿瘤的61.90%(13/21)和95.24%(40/42)。82.50%(33/40)鼻腔鼻窦NK/T细胞淋巴瘤属于NK细胞肿瘤(EBV+CD56+),而61.54% (8/13) 鼻咽部的则为细胞毒性T细胞表型(EBV+CD56-)。结论 广州地区鼻咽及鼻腔鼻窦NHL较西方多见。鼻咽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 而鼻腔鼻窦则以T细胞和NK细胞肿瘤占绝大多数。NK/T细胞淋巴瘤100%EBV阳性。鼻腔鼻窦NK/T细胞淋巴瘤以NK细胞肿瘤占绝大多数,而鼻咽者则以细胞毒性T细胞表型稍多见。目的 比较广州地区鼻咽及鼻腔鼻窦淋巴瘤的免疫表型。方法 复习及统计淋巴瘤临床病理资料,收集121例鼻咽及鼻腔鼻窦淋巴瘤标本,作一系列免疫组化及EB病毒(EBV)原位杂交检测进行研究。结果 鼻咽、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分别占结外NHL的9.93%(67/675)和7.70%(52/675)。67例鼻咽NHL中B细胞性淋巴瘤占68.66%,而80.77%(42/52)的鼻腔鼻窦NHL属于T细胞和NK细胞肿瘤。B细胞性NHL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见。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均有EBV感染,分别占鼻咽、鼻腔鼻窦T细胞和NK细胞肿瘤的61.90%(13/21)和95.24%(40/42)。82.50%(33/40)鼻腔鼻窦NK/T细胞淋巴瘤属于NK细胞肿瘤(EBV+CD56+),而61.54% (8/13) 鼻咽部的则为细胞毒性T细胞表型(EBV+CD56-)。结论 广州地区鼻咽及鼻腔鼻窦NHL较西方多见。鼻咽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 而鼻腔鼻窦则以T细胞和NK细胞肿瘤占绝大多数。NK/T细胞淋巴瘤100%EBV阳性。鼻腔鼻窦NK/T细胞淋巴瘤以NK细胞肿瘤占绝大多数,而鼻咽者则以细胞毒性T细胞表型稍多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CA、CD3、UCHL1、CD20、CD79a、CD56,TIA-1、Granzyme B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ER在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3例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病理学组织学改变表现为淋巴结结构破坏,瘤细胞多形性,中等大小至大细胞弥漫浸润,其中2例有大片坏死。LEA、CD3、CD56、TIA-1、Granzyme B免疫标记及EBER原位杂交阳性表达率100%。结论: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根据特征性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表型特点及EBER原位杂交阳性能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鼻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鼻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等资料,男15例,女3例,年龄2878岁,中位年龄55岁。结果 18例患者主要症状为单侧鼻塞12例(66.7%),伴流脓涕7例(38.9%)。鼻内镜检查见肿瘤外观表现以表面糜烂、溃疡多见,并常伴表面坏死;CT显示肿瘤居于鼻腔前部外侧壁13例,鼻中隔4例,鼻小柱1例,其中1例出现鼻骨破坏;15例表现鼻腔、鼻窦软组织密度影或异常密度影,其中3例双侧鼻窦均出现软组织密度影;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瘤细胞表达CD3、CD56、CD43、TIAI及LCA阳性,CD20、CD79a、CK(-),8例Ki-67阳性指数大于50%。随访0.578岁,中位年龄55岁。结果 18例患者主要症状为单侧鼻塞12例(66.7%),伴流脓涕7例(38.9%)。鼻内镜检查见肿瘤外观表现以表面糜烂、溃疡多见,并常伴表面坏死;CT显示肿瘤居于鼻腔前部外侧壁13例,鼻中隔4例,鼻小柱1例,其中1例出现鼻骨破坏;15例表现鼻腔、鼻窦软组织密度影或异常密度影,其中3例双侧鼻窦均出现软组织密度影;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瘤细胞表达CD3、CD56、CD43、TIAI及LCA阳性,CD20、CD79a、CK(-),8例Ki-67阳性指数大于50%。随访0.53.0年,失访5例,1年内死亡2例,2年内死亡1例,9例控制良好。结论鼻NK/T细胞淋巴瘤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但其具有特殊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及临床生物学行为,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的活检方式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减少鼻NK/T细胞淋巴瘤误诊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赖燕  刘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9):1158-1160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淋巴瘤临床误诊的常见原因。方法:分析8例有多次误诊经历的鼻腔鼻窦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误诊时间2~12个月,误诊次数2~5次,误诊病种有鼻炎、鼻窦炎、坏死性肉芽肿、风湿热、霉菌性鼻窦炎、干燥性鼻炎、上颌窦癌、鼻窦神经内分泌肿瘤、鼻息肉、鼻前庭炎、鼻中隔偏曲。最终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K/T细胞型7例,B细胞型1例。误诊原因包括医生认识不足、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活检取材不当、病理表现缺乏特异性。结论:鼻腔鼻窦淋巴瘤临床易误诊,提高认识、恰当取材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减少误诊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鼻型NK/T恶性淋巴瘤的增生活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研究31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和12例鼻咽黏膜反应性病变的增生活性,并统计分析Ki67标记指数(Ki67LI).结果:免疫表型分析支持31例鼻型NK/T恶性淋巴瘤的诊断.31例NK/T细胞淋巴瘤的平均Ki67LI为0.37±0.03,12例反应性病变为0.07±0.02,两组间有差异显著(P〈0.01).若将31例NK/T细胞淋巴瘤按高于或低于平均Ki67LI分为2组,则高于平均Ki67LI者19例,占61%;低于平均Ki67LI者12例,占39%.将低于平均Ki67LI的12例NK/T细胞淋巴瘤(0.2±0.02)与12例反应性病变相比(0.07±0.02)相比,也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鼻型NK/T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增生活性异质性明显的恶性肿瘤.Ki67LI有助于鼻型NK/T恶性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是鼻腔的恶性肿瘤,发生于下鼻甲较少见,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本文回顾报道1例确诊的下鼻甲NK/T细胞淋巴瘤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提高对本病的认知,及时明确诊断,防止漏诊误诊而耽误病情。  相似文献   

10.
周航  邓飞  刘华庆 《广东医学》2006,27(11):1705-1706
目的 探讨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和病理组织特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分类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对既往诊断的64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s),进行HE染色和CD45RO,CD20,CD3,CD56,CD4,CD8,CD30,ALK的免疫表型测定,结合临床,根据新的WHO 2001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 确诊了64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包括29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性),占45.3%;13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占20.3%;11例(17.2%)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CL);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ITCL)和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SCPTCL)各5例,各占7.8%;1例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CL),占1.6%。临床上,男性多于女性,大于40岁多见(78%)。发生在淋巴结的有44例,其次鼻咽部10例,咽喉部5例,睾丸、腹部包决、左大腿、腰椎、甲状腺各1例,累及的部位较广。组织病理形态:瘤细胞大、中、小均可见,染色质细,胞浆浅染。免疫组织化学:64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70.3%,10.9%,98.4%分别表达CD45RO,CD20,CD3;13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11例表达CD30,11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100%表达CD56,阳性率和阴性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类异质性很强的肿瘤,必须结合临床、病理组织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分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鼻型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高度侵袭性的分子机制。方法 对17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病人的活检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20、CD43、CD45RO、CD3ε、CD44、CD56、细胞毒抗原TIA-1;原位杂交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EB病毒(EBV)。结果 17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12例CD3ε阳性,15例CD43/CD45RO、CD56阳性,17例TIA-1阳性,CD20均阴性,7例CD44阳性,11例VEGF弱阳性或阳性,3例bFGF弱阳性,15例EBV阳性。3例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者CD44均为阴性,7例死亡者中4例CD44阴性;VEGF在血管浸润4例中有2例阴性,7例死亡者中4例阴性;bFGF在血管浸润4例中2例阴性,7例死亡者中6例阴性。结论CD44与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不良预后无明显相关性;VEGF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表达明显高于bFGF,其生物学意义及临床预后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结外 NK/T细胞淋巴瘤是 WHO(2008年)对于淋巴和造血组织肿瘤分类中的一个独立类型,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少见类型,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2%~10%,亚洲和南美洲发病率较高,约占总发病人数的70%,欧美发病约占21%[1]。本病极少数病例发病初期即表现为全身播散,而无明显鼻腔受累。以胸腔积液和胃肠道受累为表现的结外 NK/T细胞淋巴瘤少见有报道。本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易误诊、漏诊。现报告1例曾在外院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后在广西医学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下胸膜活检病理确诊的以胸膜和消化道受累表现的结外 NK/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3.
袁珂  沈鹏臻 《四川医学》2013,(10):1535-1537
目的 提高对大肠原发性NK/T细胞淋巴瘤的认识,提高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大肠原发性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行20次肠镜,仅1例首次肠镜+活检确诊,3例3-4次肠镜+活检确诊,2例术后确诊,1例术后仍未确诊.首次诊断符合率仅14.29%.结论 大肠原发性NK/T淋巴瘤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临床医生应警惕该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王娟红  黄高昇  王哲  冯骥良  杨国嵘  郭英 《医学争鸣》2006,27(18):1708-1710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CD)和E-选择素(E-selectin)在鼻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鼻部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CD45RO,CD3ε,CD20,CD79α,CD56和TIA-1的表达;EBER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感染情况,根据最新WHO分类及诊断标准诊断鼻NK/T细胞淋巴瘤;对完全符合诊断标准的21例鼻NK/T细胞淋巴瘤和10例鼻咽增生淋巴组织活检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和E-选择素的表达.结果:鼻NK/T细胞淋巴瘤间质中组织细胞CD阳性信号的表达明显高于增生淋巴组织组(t=39.12,P=0.000);E-选择素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鼻NK/T细胞淋巴瘤与鼻咽增生淋巴组织中E-选择素平均血管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8,P=0.497).结论:鼻NK/T细胞淋巴瘤间质中CD的表达明显增高,与该肿瘤高度侵袭性相关;E-选择素与鼻NK/T细胞淋巴瘤恶性生物学行为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1资料与方法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对26例怀疑鼻腔内NK/T细胞型淋巴瘤患者进行病理活检检查.其中7例反复活检5次以上,并临床观察12个月以上,排除该病;19例确诊为NK/T细胞型淋巴瘤.19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21~73岁,平均53.3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咽喉头颈部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方法收集68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喉头颈部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CT和(或)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68例鼻咽喉头颈部淋巴瘤病例中,鼻腔鼻窦14例(20.6%),韦氏淋巴环13例(19.1%),咽旁间隙8例(11.8%),颈部淋巴结群33例(48.5%)。组织学分类中,非霍奇金淋巴瘤62例(91.2%),B细胞型41例(60.3%),其中以弥漫大B细胞型27例(39.7%)最为常见,其次为滤泡性淋巴瘤6例(8.8%);T细胞型21例(30.9%),其中结外NK/T细胞淋巴瘤16例(23.5%)。根据病变形态可分为5型。弥漫肿胀型15例(22.1%),单一肿块型3例(4.4%),多发淋巴结肿大27例(39.7%),溃疡型7例(10.3%),混合型16例(23.5%)。结论 CT和MRI能清楚显示鼻咽喉头颈部淋巴瘤的部位、形态、范围,并对组织学类型有一定提示作用,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肖海波  王淑华 《海南医学》2008,19(6):137-139
目的根据WHO(2001年)淋巴瘤的新分类标准,对湖南湘西地区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已病理诊断的200例恶性淋巴瘤(ML),复习其组织学、免疫组化标记和临床特点,按WHO新分类标准进行了重新评估。结果200例中有5例为误诊,确诊195例中霍奇金淋巴瘤(ML)12例(6.2%),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83例(93.8%),183例NHL中发生于淋巴结者40.4%,结外占59.6%。分型B细胞肿瘤63.9%,T和NK细胞肿瘤32.8%;前5位最常见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L)、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NK/T-L)、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滤泡性淋巴瘤,共占NHL的74.3%。结论我国湖南湘西地区,结外淋巴瘤的比率超过结内,NHL以DLBL和NK/T-L为最多见。NK/T-L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率较西方国家高,但滤泡性淋巴瘤和B小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率较西方国家低。  相似文献   

18.
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收集44例发生于鼻腔及口腔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用免疫组化染色(S-P二步法)标记CK、LCA、CD3、CD20、CD45RO、CD56和CD79a抗体。结果 20例为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占45.45%(20/44)。免疫标记瘤细胞LCA、CD3(胞浆)、CD45RO、CD56全部阳性表达;不表达CK、CD20、CD79a。结论 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发生于结外.具有独特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的淋巴瘤,免疫组化检查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细胞来源的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INHL)在临床特征、内镜表现、诊断及治疗、预后方面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0年12月间明确诊断的PINHL病例,分别统计B细胞来源与T细胞来源的PINHL在临床
表现、内镜表现、诊断治疗,并随访预后。结果共纳入PINHL 85 例,中位年龄52 岁,男女比例为3.05∶1,B细胞来源58 例
(68.2%),T细胞来源27例(31.8%)。T细胞淋巴瘤较B细胞淋巴瘤具有发病年龄小(32岁vs 56岁,P<0.01);发热、便血、腹泻、盗
汗多(P<0.05);病变以多部位弥漫性分布和肠镜下以溃疡及溃疡浸润性表现为主;确诊时间长(4月vs 2月,P<0.01);误诊率高
(16/27 vs 12/58,P<0.01);预后差等特点;且T细胞淋巴瘤以结外NK/T淋巴瘤为主。结论我院PINHL中,T细胞来源淋巴瘤比
例高,发病年龄更早,诊断困难,容易误诊,总体预后差,病理分型以结外NK/T淋巴瘤为主。
  相似文献   

20.
李家容  戚思国  蒋路云 《四川医学》2011,32(12):1902-1904
目的探讨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0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患者早期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单侧鼻塞及脓血涕;晚期表现为鼻腔恶臭、坏死及发热。经鼻内镜检查,早期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晚期粘膜坏死覆脓痂,质脆伴异味。CT显示13例肿瘤居于鼻腔前部,6例居于鼻中隔;14例病变累及上颌窦,3例累及筛窦,5例同时累及上颌窦与筛窦。病理学免疫组化染色表达NK相适抗原和T细胞分化抗原。结论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检查有利于确定病变范围及临床分期,取材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确诊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