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目的:探讨各型肝病患者外周血TNF-α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130例肝病患者(包括急性黄疸型肝炎20例,轻型慢性乙型肝炎29例,慢性重型肝炎22例,肝炎肝硬化32例及原发性肝癌27例)入院时血清(-30℃下保存)以RIA法作TNF-α检测。结果:急性黄疸型肝炎为17.61&;#177;7.90pg/ml,轻型慢性乙型肝炎为12.66&;#177;4.43/ml,慢性重型肝炎为10.754.80pg/ml,肝炎肝硬化为11.45&;#177;7.07pg/ml原发性肝癌为19.42&;#177;19.12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48&;#177;2.15pg/ml。而原发性肝癌组明显高于肝炎肝硬化组。急性黄疸肝炎组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原当性肝癌与急性黄疸型肝炎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及慢性重型肝炎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TNF-α在肝细胞急性炎症过程及肝细胞癌的形成中明显表达,并在 肝硬化向原发化性肝癌转化的过程中,TNF-α有可能成为临床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各种肝病患者血清TGFα含量与肝细胞损害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aplha ,TGFα)在各种肝病患者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肝细胞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非平衡竞争性放射免疫法测定 172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TGFα含量。结果 :慢性中度肝炎、急性黄疸肝炎、慢性重度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α含量分别为 12 .12± 7.35pg ml、14.19± 7.30 pg ml、15 74±9 6 5pg ml、16 .0 2± 9.18pg ml、19.89± 9.0 9pg ml,逐渐升高 ,明显高于对照组 6 .86± 0 .89pg ml(P <0 .0 5)。肝硬化失代偿期与代偿期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血清TGFα含量明显升高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帮助。TGFα与各种肝病肝细胞的再生、分化、增殖以及损害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对288例不同肝病及100名健康供血员,检测血清CHE水平.结果,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组血清CHE水平分别为251±94、231±88、221±85IU/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65±105IU/L,皆P<0.01),重型肝炎组(151±97IU/L)显著低于其他各型肝炎组及肝硬化组(皆P<0.01).结果表明,CHE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其升降的幅度反映了病情变化,是评价重型肝炎的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可靠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和总胆汁酸(TBA)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肝病患者157例和健康对照者50例的血清样本,肝病患者包含急性病毒性肝炎4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35例,肝硬化42例和原发性肝癌31例,检测各组PA、CHE和TBA浓度。结果:肝硬化组(96.6±20.8mg/L)、原发性肝癌组(114.6±42.1mg/L)PA水平明显低于急性病毒性肝炎组(169.5±31.9mg/L)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组(178.5±36.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与原发性肝癌组、急性病毒性肝炎组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结果肝硬化组(1.9±1.7kU/L)明显低于急性病毒性肝炎组(4.6±2.6kU/L)(P<0.05),急性病毒性肝炎组明显高于慢性活动性肝炎组(4.6±2.6kU/L)(P<0.05),肝硬化组与原发性肝癌组(2.2±1.6k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A肝硬化组(71.6±19.2μmol/L)升高最为明显,而各肝病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肝病组间PA、CHE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A、CHE和TBA对全面了解患者肝脏功能是否受损及其严重程度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性肝炎和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分析探讨IGF-1与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受检对象包括慢性轻度、中度、重度肝炎各30例,肝硬化30例,慢性重型肝炎30例以及正常对照20例,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游离IGF-1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患者的血清游离IGF-1水平分别为222.77±49.61ng/ml、206.27±56.33ng/ml和176.37±76.07ng/ml,乙肝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别为106.58±72.77ng/ml和114.99±70.21ng/ml,对照组为251.05±41.53ng/ml,各实验组血清游离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乙肝肝硬化组及重型肝炎组血清游离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慢乙肝轻、中、重度组.结论血清IGF-1检测可用于评估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IGF-1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各种肝病患者血浆内皮素-l(ET-1)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清ET-l的含量.结果血浆ET-l水平在急性肝炎为(87.3士41.5)pg/ml,慢性肝炎组为(115.4士48.6)pg/ml,重症肝炎组为(63.4士40.4)pg/ml,肝硬化组为(78.8士45.0)pg/ml,肝癌患者血为(81.5±46.0)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4.32±19.38)pg/ml,P均<0.01.结论血浆ET-1水平升高在各型肝病发生以及肝病的病理、生理改变过程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GF-α和TGF-β1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放免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测定104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的TGF-α和TGF-β1。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的TGF-α和TGF-β1含量均显著升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TGF-α明显高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的TGF-α和TGF-β1在各组患者中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检测血清TGF-α和TGF-β1,对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病情判断及肝硬化癌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6、IL-12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IL-6、IL-12值分别为(199.7±26.9)、(24.6±13.4)pg/m1;急性乙型肝炎组分别为(129.5±22.8)、(135.3±60.8)pg/ml;重型乙型肝炎组分别为(286.1±56.7)、(19.7±9.0)pg/m1;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6.4±12.9)、(34.7±11.8)pg/ml.结论IL-6的变化与乙型肝炎肝细胞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而IL-12则在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其值升高可能预示肝病向良好转归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在肝炎、肝硬化、肝癌中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在肝病、肝癌发病中的意义。测定了12例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25例慢性乙型肝炎、16例肝硬化、12例肝癌、7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及31例正常时照者血中NO含量;结果表明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NO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肝癌重症乙型肝炎患者显著降低;结论为NO含量升高;与肝脏的损害有关,但升高的程度与损害的程度并不一致,NO降低可能与肝细胞大量坏死、癌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肝脏疾病中趋化因子CXCL12α和CXCL12β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检测72例肝癌、72例癌旁、20例肝纤维化及8例正常新鲜肝组织标本CXCL12α、12βmRNA的表达;ELISA检测71例慢性肝炎、24例肝硬化、26例肝癌患者及34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XCL12α、β的水平。结果肝癌、癌旁及肝纤维化组织中CXCL12αmRNA表达均高于CXCL12βmRNA,肝癌和癌旁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P 〈0.001);肝癌、癌旁、肝纤维化组CXCL12α、12βmRNA水平均高于正常组。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正常组血清 CXCL12α水平分别为(497.44±216.54)、(675.17±565.43)、(812.54±446.69)、(282.47±220.78)pg/ml;CX-CL12β水平为(1619.72±730.22)、(1177.12±541.78)、(2487.96±1192.79)、(281.69±217.08)pg/ml;肝炎、肝硬化、肝癌组血清CXCL12α、12β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肝硬化及肝癌组血清CXCL12α水平明显高于肝炎组(P 〈0.05);肝硬化组血清CXCL12β含量低于肝炎和肝癌组(P 〈0.05)。在肝炎患者中,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S1~S4期),血清CX-CL12β含量升高,组间尚无明显差异(P=0.28);血清CXCL12α水平无显著变化(P =0.686)。结论慢性肝脏疾病进展过程中CXCL12α、12β的表达差异显著,可成为慢性肝病辅助诊断和疾病监测的候选指标。  相似文献   

11.
肝病患者的TGF-α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报春 《华夏医学》2005,18(3):359-360
目的: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是肝内正性生长因子,能与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结合而激发肝细胞增生,深入研究TGF-α在肝脏疾病中的表达有助于阐明肝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并为肝脏疾病的基因治疗开拓新的途径。方法:选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重症肝炎、酒精性肝病、肝细胞癌(HCC)、肝硬化、慢性肝炎TGF-α的改变,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各组之间差别明显(F值为8.904,P<0.01)。各种肝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酒精性肝病的TGF-α血清水平最高,与其他肝病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均<0.01)。肝硬化组TGF-α血清水平最低,但与慢肝组、重肝组、肝癌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均>0.05)。结论:TGF-α在不同类型肝病患者中血清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血清水平,提示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时,TGF-α分泌增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与分析肝病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定量测定特征与问题。方法我院接收并进行治疗的492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抽取的492例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各项相关指标,包括血清AFP含量等。结果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组AFP阳性率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组、慢性肝炎中重度组、重型肝炎组、肝炎后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肝炎轻度组AFP阳性率与慢肝中重度组、肝炎后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重型肝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肝病患者采用血清甲胎蛋白定量测定有助于判定患者血清AFP含量以及阳性率等指标,为后期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变异(HBVBCP)与IL-10、IL-12、TNF-α及IFN-γ关系。方法176例HBV慢性感染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度,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HCC)]。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HBV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0、IL-12、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HBVBCP变异在HCC组的阳性率为70.0%(14/20)显著高于慢性肝病组的阳性率37.8%(59/156)(P=0.008);HCC组的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肝病组(P=0.000),而HCC组的血清IL-10、IL-12和IFN-γ水平与慢性肝病组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BCP变异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且血清TNF-α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IL - 18水平与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早期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本院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2年 5月住院的 3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期患者血清IL - 18进行检测 ,比较其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及治疗前后有效组及无效组中的水平差异。结果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早期患者血清IL - 18水平为 2 6 9 84± 18 91pg/ml,明显高于健康献血组 84 93± 2 5 9pg/ml(P <0 0 1) ;有效组血清IL - 18水平由治疗前 188 5 7± 2 3 99pg/m1下降到治疗后的 14 3 0 2± 13 81pg/ml(p<0 0 1) ,而无效组血清IL - 18水平由治疗前 2 17 77± 2 6 5 2pg/ml上升至治疗后的 30 9 91± 2 9 36pg/ml(P <0 0 1) ;治疗前后无效组血清IL - 18水平分别为 2 17 77± 2 6 5 2pg/m1和 30 9 91±2 9 36pg/ml较有效组分别为 188 5 7± 2 3 99pg/ml和 14 3 0 2± 13 81pg/ml明显高 (P <0 0 1)。结论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早期患者血清IL - 1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献血组 ;血清IL - 18水平较低者及经治疗后IL - 18水平下降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重型肝炎患者经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NF α、IL 6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 4 3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上述指标。结果患者血清TNF α、IL 6治疗前分别为 ( 70 .32± 2 0 .31) pg/ml、( 6 3.0 2± 15 .19) pg/ml,较正常值均有明显升高 (P <0 .0 0 1) ;治疗后分别为 ( 4 1.8± 18.4 2 ) pg/ml、( 35 .37±13.0 8) pg/ml,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0 1)。治疗后患者存活率为 6 7.5 %。 结论 ALSS治疗后能降低外周血TNF α、IL 6含量 ,从而减轻重型肝炎时免疫反应对肝细胞的损伤 ,提高重型肝炎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肝炎、原发性肝癌、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PT、APTT、TT、FIB水平,探讨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肝硬化23例,原发性肝癌10例,重型肝炎15例,慢性肝炎12例,观察各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值、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凝血酶凝结时间(TT)值、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及原发性肝癌各组患者的PT、APTT、TT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FIB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随着肝病的加重,慢性肝炎、原发性肝癌、重型肝炎、肝硬化各组患者的PT、APTT、TT均呈逐渐升高趋势,FIB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原发性肝癌、重型肝炎、肝硬化各组患者的PT、APTT、TT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FIB明显低于慢性肝炎组(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是反映肝脏合成、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检测肝病患者的凝血指标,能够预测肝病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对100例原发性肝癌、49例肝硬化、36例急性肝炎及60例正常人血清前白蛋白(PA)、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α_1-酸性糖蛋白(α_1-AG)及结合珠蛋白(HP)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α_1-AT及α_1-AG非常显著地高于肝硬化、急性肝炎及正常人(P<0.001);肝癌患者血清HP明显高于肝硬化及正常人(P<0.001及P<0.05)。33例AFP阴性肝癌患者血清α_1-AT、α_1-AG及HP均显著地高于良性肝病患者及正常人,这AFP阴性肝癌患者的鉴别诊断是非常有意义的。如将这三种糖蛋白再与AFP联合检测,则可大大地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作者采用火箭免疫电泳方法(ELA)分别对200例正常健康人、32例原发性肝癌及105例肝炎,肝硬化病例作了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定量测定。正常健康人及肝癌病人含量分别为2.510±0.280g/L(250.96±28.02mg/dl)、3.210±0.403g/L(321.01±40.26mg/dl),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3例αFP阴性的肝癌病例,α_1AT含量均高于正常,提示α_1A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尤其是α_1FP阴性病例。  相似文献   

19.
血清GGT、GGT/ALT及AFP检测对肝脏良恶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GGT、GGT/ALT以及AFP对肝脏良恶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114例肝脏良、恶性疾病患者GGT、ALT活性,采用酶标仪检测AFP活性。结果:原发性肝癌组GGT活性高于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P<0.05);胆道梗阻组GGT活性显著高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组(P<0·01)、肝硬化组(P<0.01)及肝癌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GGT/ALT比值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5)、急性黄疸型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组(P<0.01)。原发性肝癌病例进行AFP和GGT联检可提高阳性率。结论:血清GGT、GGT/ALT比值以及AFP联合检测可有效辅助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20.
近年国内曾报告慢性肝病患者血清无机磷含量增高,其增高程度与肝功损伤的严重度呈正相关[1],而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清钙、磷、镁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报告尚少。现将我院收治的37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钙、磷、镁含量检测,并与52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进行对照,结果报道如下。表1 两组患者血清Ca2+、P2、Mg2+含量测定结果(x±s)nCa2+mmol/LP2mmol/LMg2+mmol/L重型肝炎3721011±0304715949±0566609154±03715急性黄疸型肝炎5221202±0255510277±0390811298±04930P值<00001<005t值560223DF87871 临床资料11 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