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陈旭娇  王志军  凌锋 《浙江医学》2011,33(3):316-318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双心室同步化起搏(CRT)前后血清I型前胶原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端肽(PⅢNP)的变化以及CRT植入与前胶原端肽的相关性.方法 将行CRT植入的4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根据随访半年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分为CRT应答组(20例)和CRT无应答组(20例).分别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半年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PⅠCP、PⅢNP的浓度.结果 与术前比较,CRT应答组患者术后半年LVEF明显升高(P<0.05),LVEDd及PⅠCP、PⅢNP均明显下降(均P<0.05);而CRT无应答组手术前后各观察指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 >0.05).结论 CRT植入能明显降低应答者PⅠCP、PⅢNP浓度,可能可以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是此类患者药物治疗外改善预后的强有力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不同程度左室肥厚患者的血浆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和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ⅠCP)含量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根据左室重复指数(LVMI)将41例高血压病人分成3组,应用放免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浆PⅢNP、PⅠCP含量。结果 3组之间PⅢNP、PⅠCP含量均有差别;只有组Ⅰ与对照组无差异,其余两组与对照组各参数均有差别;PⅢNP、PⅠCP含量和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PⅢNP、PⅠCP含量可以反映高血压肥厚心肌间质胶原的合成与代谢,并可能受循环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Ccr)、血浆内皮素-1(ET-1)与血清前胶原肽(PⅠCP、PⅢNP)水平的变化及ET-1、PⅠCP与PⅢN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慢性肾衰竭(CRF)患者为CRF组,另选择同期住院的35例无肾功能损伤(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为非CRF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ET-1、PⅠCP、PⅢN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Scr。再将CRF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血浆内皮素受体拮抗剂,6个月后对比分析服药前后ET-1、PⅠCP、PⅢNP水平变化。结果 CRF组Scr水平为(184.23±43.10)μmol/L,高于非CRF组的(87.25±40.56)μmol/L;CRF组Ccr为(25.66±8.37)ml/min,低于非CRF组的(83.89±17.35)ml/min;CRF组ET-1为(633±10.24)ng/L、(70.35±36.70)μg/L、(4.14±2.20)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F组患者血浆9.99±12.10)ng/L、PⅠCP为(130.44±39.27)μg/L、PⅢNP为(7.54±2.65)μg/L均高于非CRF组的(41.ET-1与血清PⅠCP、PⅢNP浓度均呈正相关(r=0.602;r=0.513);血清PⅠCP与PⅢNP含量呈正相关(r=0.645);服用血浆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后,患者血浆ET-1、血清PⅠCP、PⅢNP水平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RF患者Scr、ET-1、PⅠCP、PⅢNP水平高于无肾功能损伤者,而Ccr水平低于无肾功能损伤者,血浆内皮素与血清前胶原肽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 Ⅰ,PCⅠ)含量检测在早期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羊Ⅰ型前胶原放射免疫试剂联合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type Ⅰ amino terminal peptide,PⅠNP)和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 Ⅰ carboxyl terminalpeptide,PⅠ CP)对262例样本(包括50例正常人、62例前列腺增生症、67例前列腺癌以及83例前列腺骨转移患者的血清)进行含量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 前列腺癌骨转移组PC Ⅰ、PⅠNP、PⅠCP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 <0.001);前列腺癌组PC Ⅰ、PⅠNP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前列腺增生组(P<0.05),PⅠ CP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列腺增生组的PCⅠ、PⅠ NP、PⅠCP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列腺癌骨转移组PC Ⅰ、PⅠNP、PⅠCP含量升高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癌组(P<0.01).PC Ⅰ、PⅠ NP、PⅠCP含量检测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0.4%、88.0%、84.3%,特异度分别为94.4%、96.1%、95.5%,Youden指数分别为84.8%、84.0%、79.9%,诊断正确率均在92%以上;PC Ⅰ与PⅠNP、PⅠCP间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自主研制的羊eCⅠ放射免疫试剂有望替代进口PⅠNP、PⅠCP放射免疫试剂进行血清PC Ⅰ含量检测,应用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和病程监测.  相似文献   

5.
刘宝鹏 《当代医学》2021,27(10):100-102
目的 观察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结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室胶原重塑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急诊PCI治疗的40例作为对照组,接受急诊PCI结合rh-BNP治疗的4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与心室胶原重塑相关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LVEF提高,LVEDD、LVESD均降低,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CⅢ、PⅠCP水平降低,TIMP-1水平升高,且观察组PCⅢ、PⅠCP水平低于对照组,TIMP-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PCI结合rh-BNP可改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室胶原重塑相关指标,提高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 (PⅢNP)、Ⅳ型胶原 (CⅣ )、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 (LN)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73例慢性乙型肝炎、1 8例肝硬化患者及 2 0例健康人血清PⅢNP、CⅣ、HA、LN含量 ,对其中 64例进行肝活检并进行肝组织学纤维化程度分期 ,分析患者血清PⅢNP、CⅣ、HA、LN水平与慢性肝炎分型及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的关系。结果 :血清PⅢNP、CⅣ、HA、LN水平与慢性肝炎发展阶段相一致 ,随肝脏损伤程度呈上升趋势 ,其中慢性肝炎中度、重度、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肝病理组织学分期 (S0~S4)中 ,血清PⅢNP、CⅣ、HA、LN水平随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 ,S2~S4与S0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检测血清PⅢNP、CⅣ、HA、LN含量 ,是判断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增生程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Hs-CRP、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与心室重构和预后的关系.方法:100例STEMI患者入选,ELISA法测定入CCU即刻血清中Hs-CRP,PⅢNP和发病第7天血清中PⅢNP含量.于发病第(7±2)天和6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6个月复查超声ALVEDVI增加≥20%为重构组,ALVEDVI增加<20%为非重构组.结果:STEMI患者第7天血清PⅢNP浓度明显高于入院水平(P<0.001).第7天血清PⅢNP浓度与入院即刻Hs-CRP浓度之间呈正相关,r=0.364,P<0.001.6个月随访时左心室重构发生率为27.96%,Logistic回归分析,Hs-CRP和第7天血清PⅢNP浓度为左心室重构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STEMI患者入院Hs-CRP和第7天血清PⅢNP水平与半年时心室重构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后1个月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8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d2、d7、d14及d28血清PⅠCP和PⅢNP的水平.结果AMI患者发病后d7、d14和d28血清PⅠCP和PⅢNP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01).结论AMI患者血清PⅠCP和PⅢNP含量明显升高并持续1个月以上,反映AMI后心肌间质胶原的合成增加,降解相对不足而致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46例肝硬化患者,其中23例为肝硬化静止期,23例为肝硬化活动期。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和Ⅳ型胶原(CⅣ),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肝硬化活动期患者血清HA和LN均明显高于肝硬化静止期患者(P0.01),血清PⅢNP和CⅣ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A、LN、PⅢNP及CⅣ与ALT、AST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血清HA、LN、PⅢNP及CⅣ可以作为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之一,动态监测其变化很重要。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硬化静止期较活动期明显下降。肝纤维化指标联合肝功能检测有利于临床对疾病演变的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防治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纤维化、逆转心室重塑的作用.方法:入选CHF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ACE Ⅰ、利尿剂、地高辛和β-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加用普伐他汀20mg 口服,每晚1次,共服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分别检溯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瑞肽(PⅢNP)并评价左审功能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PⅢNP、LVEF、LVMI、LVEDVI、LVESV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PⅢNP、LVEDVI、LVESVI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LVEF、LVMI改善不明最(P>0.05).治疗12周后普伐汀治疗组PⅢNP、LVEF、LVMI、LVEDVI、LVESVI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短期小剂量普伐他汀治疗有改善CHF患者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改善患者的左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铁调素、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Ⅰ型原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在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82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50例健康围绝经期女性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铁调素、PⅠNP、β-CTX水平,并对其水平差异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ⅠNP、β-CT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铁调素、PⅠNP和β-CTX联合诊断的AUC最高为0.932,诊断效能最高。结论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降低,PⅠNP、β-CTX水平增高,血清铁调素、PⅠNP和β-CTX在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且三者联合的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以及咪哒普利、厄贝沙坦的影响。方法:选用13周龄的SHR3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设SHR组、厄贝沙坦组和咪哒普利组。另选同源同系WKY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指标:血压、左室重量,体(LVW/BW)、左室厚度,体重;心肌Ⅰ、Ⅲ型胶原蛋白水平。结果:SHR组血压、LVW/BW与左室厚度,体重均增高.心肌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咪哒普利组、厄贝沙坦组血压均比SHR组低,心肌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降低.咪哒普利组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降低更明显。结论:咪哒普利、厄贝沙坦可以良好地控制血压、降低LVW/BW、左室厚度,体重以及SHR左心室肌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二者都有抗心肌纤维化作用,因而都可以逆转SHR心肌的左室肥厚:在抗心肌纤维化方面.咪哒普利的作用优于厄贝沙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诊断卵巢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5例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确诊为骨转移患者35例作为骨转移组,将未发生骨转移患者40例作为非骨转移组,另选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的P1NP、β-CTx表达水平。结果:骨转移组的P1NP及β-CTx水平显著高于非骨转移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骨转移组与对照组的P1NP及β-CT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β-CTx与P1NP在诊断卵巢癌骨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1);P1NP诊断的灵敏度为82.86%,特异度为100.00%,β-CTx诊断的灵敏度为71.43%,特异度为90.00%,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7.14%,特异度为85.00%。结论:β-CTx及P1NP可作为卵巢癌骨转移重要的血清诊断标志物,且两者联合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羟基末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的改变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钾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39例前壁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空白对照组(19例),同时选择同期住院非心脏病患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PⅠCP及PⅢNP含量,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左室结构及舒缩功能参数。结果 AMI患者血清PⅠCP及PⅢNP水平分别为(136.7±31.4)μg/L,(5.4±1.9)μg/L,较正常对照组(72.8±17.9)μg/L,(2.3±1.1)μg/L显著升高(P<0.01);左室重塑(LVRM)组PⅠCP及PⅢNP为(149.5±42.6)μg/L,(6.9±2.2)μg/L,较非左室重塑(NLVRM)组(121.3±35.5)μg/L,(4.5±1.7)μg/L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用氯沙坦钾治疗8周后PⅠCP,PⅢNP,LVED,LVRM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0.05),而EF及VE/VA显著升高(P<0.01,0.05)。结论 PⅠCP及PⅢNP能反映AMI后心肌胶原合成活跃程度。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钾能有效地降低AMI后心肌胶原的合成,减少心室重塑,有效地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骨转换标志物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和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rosslaps)及组合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上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40例Ⅳ期NSCLC患者,包括骨扫描阳性患者49例,可疑阳性患者43例,阴性患者48例,对其血清BAP,TRAP5b,PⅠNP和β-Crosslaps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骨转移可疑组、阴性组相比,阳性组的骨形成标志物PⅠNP和BAP及骨吸收标志物β-Crosslaps和TRAP5b的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阴性组和可疑阳性组间的4种骨转换标志物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项血清骨转换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NSCLC骨转移的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16.
蔡洁毅  吴一平  邓芝禾 《河北医学》2006,12(11):1128-113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Ⅲ型前胶原的氨基末端前肽(PⅢNP)、Ⅳ型胶原(CIV)、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69例肝病患者的PⅢNP、CIV、LN、HA,同时与2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四项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慢性肝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在慢性肝炎重型组和肝硬化组中表达最高,以PⅢNP和HA升高最为显著。结论:PⅢNP、CIV、LN、HA联合检测对诊断肝纤维化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不能用慢性肝炎重型和肝硬化的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的降压疗效和对高血压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的影响。方法 :应用厄贝沙坦 15 0m d ,治疗高血压患者 40例 4周 ,治疗前后采血测定PCⅢ、AngⅡ、Ald、ET、CGRP并 (PCⅢ )和正常对照 ,治疗前后各测量一次动态血压 ,分析参数 :2 4小时平均收缩压 (2 4hMSBP)、2 4h平均舒张压 (2 4hMDBP)、白天平均收缩压 (dMSBP) ,夜间平均收缩压 (nMSBP) ,白天平均舒张压 (dMDBP)、夜间平均舒张压 (nMDBP)。结果 :①厄贝沙坦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5 ) ;②PCⅢ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5 ) ,PCⅢ与nMSBP、2 4h MDBP、dMDBP、nMDBP呈正相关 (P <0 .0 5 ) ,PCⅢ水平与血浆AngⅡ、Ald水平呈正相关 (r =0 .6 96 8,0 .5 5 0 4,均P <0 .0 5 )与CGRP水平呈负相关 (r=0 .415 6 ,P <0 .0 5 )而与ET无明显相关。结论 :厄贝沙坦能有效降压 ,并通过降低血压 ,改善部分血管物质的活性等作用而达到抗心肌纤维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N-terminal peptide of type Ⅲ procollagen,PⅢNP)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的相关性,评价两者在慢性心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衰患者122例作为CHF组,非心衰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PⅢNP、Gal-3和NT-proBNP水平.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CHF患者血清PⅢNP、Gal-3水平变化,探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分别与NT-proBNP、LVEDD、LVEF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CHF的因素.结果 CHF组患者血清PⅢNP和Gal-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CHF组患者PⅢNP和Gal-3水平与NT-proBNP水平正相关(分别为r=0.372,P<0.01;r=0.418,P<0.01),与LVEDD水平正相关(分别为r=0.338,P<0.01;r=0.339,P<0.01),与LVEF水平负相关(分别为r=-0.392,P<0.01;r=-0.349,P<0.01).CHF组患者血清PⅢNP水平与Gal-3水平正相关(r=0.373,P<0.01).多元线性回归中,Gal-3、NT-proBNP、PⅢNP是LVEF独立的影响因素(P=0.024;P<0.001;P<0.001);PⅢNP是LVED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2).结论 PⅢNP、Gal-3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CHF的严重程度及心肌纤维化情况,对评估CHF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国产化学发光(CL)试剂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L法检测123例有病理诊断的慢性肝炎患者(病例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HA、LN、PⅢNP、CⅣ,病例组按纤维化程度分为S0~S4期,评价4项指标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HA、LN、CⅣ明显高于对照组[(4.47±0.86)vs.(2.02±0.23),P=0.000;(4.15±0.81)vs.(3.57±0.67),P=0.002;(3.49±0.89)vs.(2.15±0.81),P=0.000]。4项指标均呈现对照组S0,S1S2,S2S3,S4期HA与CⅣ下降、LN与PⅢNP升高。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患者中4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项指标的S0与S1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0与S2期、S1与S2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N、PⅢNP、CⅣ3项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有正相关性(P均0.01)。诊断肝纤维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CⅣ(0.790)HA(0.775)LN(0.725)PⅢNP(0.644)。HA、HA+LN+CⅣ3项联合、4项联合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率较高;综合诊断效能CⅣLNPⅢNP;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阳性似然比为1~3。结论 4项指标对肝纤维化诊断均有一定价值,但对早期肝纤维化诊断的意义有限,当纤维化程度为S2期时,其意义最明显。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HA与CⅣ反呈下降趋势,可能与细胞外基质的分解降低有关。多指标联合适合在排除肝纤维化时应用;所有单项及联合检测对诊断肝纤维化的阳性似然比均较低,说明其诊断价值有限,不能替代肝组织活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对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9年1—6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120例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六味地黄丸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1年。检测治疗前后骨转换标志物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的表达水平和腰髋部骨密度。应用SF-36量表评估,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P1NP、β-CTX及腰椎、髋部骨密度均较入组时明显改变,2组组间血清P1NP、β-CTX及腰椎、髋部骨密度的平均百分比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NP:t=-12.902,P<0.001;β-CTX:t=-3.646,P<0.001;腰椎:t=13.814,P<0.001;髋部:t=21.606,P<0.001),六味地黄丸组优于对照组。入组时,六味地黄丸组和对照组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F-36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01),六味地黄丸组SF-36量表评分[(122.60±3.25)分]高于对照组[(115.62±2.96)分,t=11.743,P<0.001]。  结论  六味地黄丸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骨转换标志物水平,提升腰髋部骨密度,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