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90)Sr-~(90)Y敷贴器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90Sr-90Y敷贴器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病例选择、剂量安排、治疗反应及效果,评价90Sr-90Y敷贴器治疗的意义。材料与方法:50例病人,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21岁~67岁,病程3个月~28a。采用90Sr-90Y敷贴器对神经性皮炎进行β射线外照射治疗,一次大剂量法5Gy~15Gy,酌情间隔4周~8周进行下一次治疗。结果:经1次~6次治疗后,治愈6例,治愈率为12%。显效28例,显效率56%。有效16例,有效率32%。无效0例。总有效34例,总有效率68%。结论:对局限性神经性皮炎,90Sr-90Y敷贴器治疗具有疗效确切、简单易行、患者无痛苦、皮肤清洁等特点,可作为顽固性神经性皮炎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水癌胚抗原(CEA)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发光法(MEIA)测定39例良性胸腔积液和29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的CEA含量。结果良性胸水CEA检测值为0~5.9μg/L,恶性胸水CEA检测值为3.9~50000μg/L,恶性组和良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胸水CEA检测诊断恶性胸积液的敏感度为93.1%(27/29),特异性为94.9%(37/39),准确度为95.6%(65/68)。结论微粒子酶免发光法检测胸水CEA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90Sr-^90Y敷贴器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病例选择、剂量安排、治疗反应及效果。评价^90Sr-^90Y敷贴器治疗的意义。材料与方法:50例病人,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21岁~67岁,痛程3个月~28a。采用^90Sr-^90Y敷贴器对神经性皮炎进行p射线外照射治疗,一次大剂量法5Gy~15Gy,酌情间隔4周~8周进行下一次治疗。结果:经1次~6次治疗后,治愈6例,治愈率为12%。显效28例,显效率56%。有效16例,有效率32%。无效0例。总有效34例,总有效率68%。结论:对局限性神经性皮炎,^90Sr-^90Y敷贴器治疗具有疗效确切、简单易行、患者无痛苦、皮肤清洁等特点,可作为顽固性神经性皮炎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后1个月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8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d2、d7、d14及d28血清PⅠCP和PⅢNP的水平.结果AMI患者发病后d7、d14和d28血清PⅠCP和PⅢNP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01).结论AMI患者血清PⅠCP和PⅢNP含量明显升高并持续1个月以上,反映AMI后心肌间质胶原的合成增加,降解相对不足而致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90)Sr-~(90)Y敷贴器治疗婴幼儿皮肤毛细血管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90Sr-90Y敷贴器治疗皮肤毛细血管瘤的病例选择、剂量安排、治疗反应及效果,以求在治疗小儿毛细血管瘤时获得最佳效果。方法:采用90Sr-90Y敷贴器对位于112例病人体表部位的皮肤血管瘤进行β射线外照射治疗。剂量安排:一次大剂量法5Gy~15Gy,酌情间隔4周~8周进行下一次治疗。结果:经1次~4次治疗后,治愈64例,治愈率为57.1%;显效38例,显效率33.9%;有效10例,有效率8.9%;无效0例。结论:对婴幼儿毛细血管瘤,90Sr-90Y敷贴器治疗具有疗效确切、简单易行、患儿无痛苦、皮肤无损伤、不留瘢痕等特点,可作为治疗毛细血管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的水平变化对肝癌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正常35例,肝硬化患者30例,肝癌患者6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血清TG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IGF-Ⅱ值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肝癌患者的TGF-α和IGF-Ⅱ两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肝硬化组(P<0.01),结论:血清TGF-α和IGF-Ⅱ可作为鉴别论断肝癌和肝硬化 辅佐性指标,联合检测AFP可提高肝癌阳性检出率。αⅡ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IGF-1含量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定量检测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 (IGF - 1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PSA)的含量并探讨其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和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对 4 1例前列腺癌 (PCa) ,6 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和4 8例健康男性 (正常对照组 )血清中IGF - 1、PSA和fPS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IGF - 1、PSA、fPSA的含量明显高于BPH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IGF - 1在前列腺癌的发展过程中有增高趋势 ,但各分期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BPH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IGF - 1水平随前列腺增生体积 (PV)的增加而有所升高。结论 :IGF - 1的高低与前列腺增生程度有关 ;IGF - 1水平的升高可能增加前列腺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核素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随访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随访中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对97例肿瘤患者静脉注射99Tcm-MDP925MBq~1110MBq行271人次SPECT全身骨显像,观察转移瘤在全身骨骼的放射性分布情况并对结果分析。结果:在接受2次~9次骨显像随访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最终发现49例骨转移瘤,占50.5%。第1次、2次、3次被确诊为骨转移瘤分别为23例(23.7%);16例(16.5%);7例(7.2%);第4次~6次被确诊骨转移瘤各有1例(1.03%)。结论:肿瘤病人核素骨显像的定期随访,对骨转移的早期发现、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效果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核素骨显像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千 《河北医学》2007,13(1):35-37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骨髓穿刺证实的MM患者的骨显像表现,并与近期X线检查结果比较.结果:①25例患者中,骨显像异常17例,阳性率68.0%,肋骨、脊柱最常受累,162处病灶表现为异常放射性聚集,其中,肋骨病灶呈串珠样,胸骨及椎体病变呈扁平状或线状,4处表现为异常放射性减低;②X线片阳性率68.0%(17/25例),与骨显像相同,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骨破坏或呈混合性改变,共同检测的部位中,X线片检出的病灶总数较骨显像多(162和144),但骨显像检出肋骨和胸骨病灶较X线片多.结论:核素骨显像对MM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肋骨及胸骨病灶,其检出率优于X线检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