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7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病率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卫生经济的负担正逐年加重。在过去的50年中,AF的发病率增加了350%。综述《全球疾病负担研究》[1]显示,全球女性每10万人中,约有596.2人患有AF,男性每10万人中,约有373.1人患AF。随着年龄的增长,AF的发生率显著增加[2]。临床上,射频导管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已成为治疗AF的有效手段,它针对心房肌局部解剖的电活动异常,采取热能或冷冻方式使局部心肌坏死,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铁缺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结构的影响。方法入选3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铁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将患者分为铁缺乏组201例和非缺铁组105例。检测患者铁代谢指标(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铁蛋白、转铁蛋白),并计算转铁蛋白饱和度。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左心结构,探讨铁缺乏对左心结构的影响。结果 2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年龄、心率、血压、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等影响因素,铁蛋白与左心房内径(r=-0.502,P=0.002)、室间隔厚度(r=-0.318,P=0.040)、左心室后壁厚度(r=-0.534,P=0.001)、左心室质量指数(r=-0.365,P=0.044)呈显著负相关,血清铁与左心房内经(r=-0.538,P=0.000)、左心室质量指数(r=-0.422,P=0.033)、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0.336,P=0.042)、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0.321,P=0.048)呈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左心室质量指数与铁代谢水平显著相关,纳入铁代谢指标构建的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2699.382,P=0.000)。结论铁缺乏有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重构的不利作用。有必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铁缺乏情况的检测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经导管射频消融(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药物控制效果不佳的房颤患者接受了消融治疗。目前,适应证已经拓展到包括高龄、左心房明显增大、有器质性心脏病、甚至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消融作为房颤治疗的常规方法之一,已成为专家共识。ESC/ACCF 2011指南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内皮功能及血尿酸(UA)的检测,探讨血管内皮功能与血尿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2例临床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利用Endo-PAT 2000仪器采用外周动脉张力测定(PAT)技术评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并计算血管反应性充血指数(RHI)。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尿酸水平,根据血尿酸水平将入选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及尿酸正常组。结果高尿酸血症组男性性别比例高于尿酸正常组(73.17%vs.56.67%,P=0.018),尿酸正常组及高尿酸血症组间RHI值无统计学差异(Z=-0.811,P=0.417),血尿酸与RHI值无直线性相关关系(r=-0.097,P=0.169)。结论血尿酸指标不能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特发性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特点,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导管射频消融的RVOT起源室性心律失常(PVCs/VT)患者38例,借助三维标测系统于PVCs/VT时建立右室流出道三维构图,分析有效消融靶点的电生理特点。结果所有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三维激动/电压标测显示,最早心室激动点/消融靶点均位于RVOT肺动脉瓣附近的电压移行区上(0.5~1.5 m V),即电压移行区与正常电压区的交界处;其中有4例造影及三维图像与CT融合证实于肺动脉瓣上标测消融成功,并在肺动脉瓣上可以记录到大于1.5 m V的电压电位(心肌组织)。结论电压移行区很可能是成功消融特发性RVOT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靶点区域;部分于肺动脉瓣上成功消融的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束延伸有关。  相似文献   
8.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与房颤等心房病变相关。心房心机病为近几年提出的新概念,评估方法有限。合理评估OSA患者心房功能,明确OSA与心房心机病的相关性,并积极探究OSA相关治疗与改善患者心房功能的关系,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1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老年女性因室性心动过速(VT)而植入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围术期为避免出血风险,未予抗凝治疗,术后7d出现发热、腹痛,完善检查后诊断为肾梗死,立即开始规律抗凝治疗。目前针对AF患者植入心脏节律装置(CRD)围术期不同抗凝策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仍有争议。AF患者合并肾梗死相对少见,且该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增加了早期诊断的难度。该病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1)对于卒中高危的AF患者,在植入CRD的围术期,抗凝治疗是必要的,但是采用何种抗凝策略尚有争议;(2)对于卒中高危的AF患者,在无抗凝的情况下,出现急腹症等表现时,应考虑腹腔脏器急性栓塞梗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69例结果,根据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检查进行RFCA.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76例,总成功率97.7%,复发率3.4%,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93例,总成功率98.9%,复发率4.4%.术中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无1例因为并发症死亡.结论:RFCA是治疗PSVT的有效方法.并发症和术者的熟练程度、消融靶点的位置、患者全身情况和解剖变异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