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双开窗潜行减压治疗中央型椎管狭窄并椎间盘突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开窗潜行减压治疗43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其中腰4-5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26例,腰5骶1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17例,术后随访8个月 ̄5年,平均2年7个月,优37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7.67%(42例)。临床结果显示双开窗潜行减压达到了减压的目的,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优于传统全椎扳切除减压术。  相似文献   

2.
胸椎间盘突出伴黄韧带肥厚、骨化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一侧小关节突切除全椎板减压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合并黄韧带肥厚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我院从1998年11月至2003年11月间收治的胸椎间盘突出合并黄韧带肥厚的患者共计22例,获得随访18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及/或运动异常,病变的部位主要在下胸段。手术时均采用经一侧关节突切除,全椎板减压,肥厚黄韧带切除和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切除,手术中共计摘除椎间盘22个,6例患者行后路内固定。随访1.2-3.5年,平均1.8年。术后2周,采用Otanni评分系统评价其临床疗效。使用SPSS11.5对临床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一侧小关节突切除全椎板减压手术治疗合并黄韧带肥厚和/或骨化的胸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满意,根据Otanni评分标准,优7例,良9例,可1例,差1例,临床满意率为88.89%,临床总体效果良好。1例患者术后出现症状加重,感觉功能较术前无明显改变,但其运动障碍较术前稍有好转;效果可的患者为出现了术后大小便功能改善不明显,经过中医针灸治疗后痊愈。结论经一侧小关节突入路全椎板减压切除肥厚黄韧带和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的技术在治疗胸椎间盘突出伴黄韧带肥厚和/或骨化方面效果良好,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1年1月采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176例,男98例,女78例;平均年龄58.5岁.病史2~31年.既往腰椎有1次手术史者35例,2次或2次以上者19例,合并退变性Ⅰ度以上滑脱40例,合并腰椎侧凸,Cobb' s角大于20° 42例,术后伴有腰椎不稳21例,术后交界处椎管狭窄19例.术中对一个或两个节段者切除椎间盘,处理相邻椎板,行椎间植骨融合,部分保留小关节突者同时行小关节融合;两个节段以上者对不需要切除椎间盘或者切除小关节突小于1/2者行小关节突加横突间融合,切除椎间盘者行椎间融合;合并腰椎侧凸者对狭窄部位先行后方减压,植入椎弓根螺钉,安装连接棒,应用旋棒,结合压缩、撑开技术矫正侧凸,对椎间盘突出较重的间隙行椎间融合加小关节突融合,其余节段行后外侧融合.[结果]手术时间80~250 min,术中出血450~1 600 ml,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平均随访5.6年,JOA评定以改善率表示,椎间融合优良率87.4%,多间隙优良率为86.1%,合并腰椎侧凸者优良率为89.8%.合并腰椎侧凸Cobb' s角平均6.7°,矫正率73.8%.腰椎后外侧融合率92%(60/65),椎间融合组为97.9%(139/142).[结论]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神经根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手术方法。方法 对83例腰神经根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进行椎间盘切除并神经根管扩大术。结果 经1-6年的随访观察,优良率为92.9%。结论根据类型选择手术方法,减压必须彻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并非典型Scheuermann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提高对它的认识水平.[方法]2002年9月~2008年12月本院经影像学结果证实需要手术治疗的31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发现合并有非典型Seheuermann病共8例.男5例,女3例;年龄28~39岁,平均36.4岁.L<,2/3>1个间隙,L<,4/5>7个间隙,L<,5>S<,1>3个间隙.其中5例单纯采用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3例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间盘切除、CAGE置入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并发症2例次,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平均随访22个月,Oswestry评分从术前(57.16±9.65)分改善至(23.50±6.59)分.并获得较好的植骨融合,相邻节段无明显退变.[结论]非典型Scheuermann病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之一,通过正规后路减压间盘切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术可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并椎间孔减压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2000年4月-2004年1月间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盘切除及椎管前外侧的椎间孔切开减压松解颈神经根治疗共28例患者,并对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平均获得9个月(6-12个月)以上的随访,根据JOA评分标准,优11例、良13例、中4例,优良率为85.7%。结论颈椎间盘突出合并相应节段局限性椎间孔狭窄引起神经根受压时,在颈椎前路手术切除椎间盘的同时彻底减压椎间孔,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再手术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1996年1月~2005年12月间对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初次手术效果不佳原因有:(1)诊断及定位错误;(2)术中椎间盘切除不彻底,术后限制活动时间不足;(3)合并椎管和(或)神经根管、侧隐窝狭窄,未予彻底减压松解;(4)医源性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5)椎间盘感染。[结论]术前全面查体,完善的术前检查及手术方案;术中准确定位,仔细探查,彻底减压,必要时内固定;术后充分引流,正确的恢复期指导是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关健。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后路减压并椎体间融合及内固定治疗老年复杂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采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3例,男29例,女14例;平均年龄64.5岁.病史2~25年.合并退变性Ⅰ度以上滑脱21例,合并腰椎侧凸、Cobb角>20°12例.术中对一个或两个节段者切除椎间盘,处理相邻椎板,行椎间植骨融合.[结果]根据JOA评分标准,优良率88.3%,末次随访X线片观察:滑脱复位率96%,腰椎侧凸者Cobb角平均6.6°,矫正率88.5%,融合率91.3%.[结论]后路减压固定并椎体间融合是治疗老年复杂型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病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多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神经功能改善、椎间隙高度、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和矫形重建。[结果]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有改善,颈椎Cobb角、D值和椎间高度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X线片均显示融合节段融合。[结论]多节段颈椎病如果致压物来自前方,没有后纵韧带骨化,经前路多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嵌夹性颈脊髓病的临床特点及前后路联合减压的必要性.方法 2001年1月~2004年12月,对23例嵌夹性颈脊髓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选择性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其中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14例、巨大椎间盘突出6例、后纵韧带钙化3例.减压范围:后路单开门为3~5个椎板;前路则行单纯椎间盘、骨赘摘除或选择性1~2个椎体次全切除减压.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6月~2年以上随访,术后影像学检查示原细线或串珠样脊髓压迫解除,生理弧度基本存在,除2例术前脊髓信号改变明显术后恢复情况欠佳外,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按日本JOA评分标准:优5例、良11例、可5例、差2例.结论 一期先后路再前路联合减压术能对嵌夹性颈脊髓病进行较彻底减压,不仅降低了手术风险、治疗费用,更重要从根本上提高了手术疗效,是治疗嵌夹性颈脊髓病的可行性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双开窗潜行减压治疗中央型椎管狭窄并椎间盘突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斌  靳安民 《颈腰痛杂志》1997,18(3):167-168
中央型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传统采用全椎板、半椎板切除减压,近年来许多作者认为:广泛的腰椎后部结构切除可导致术后腰椎不稳;切除椎板部位疤痕组织粘连、增生、造成医源性椎管狭窄。由于腰椎后部结构对维持腰椎稳定和保护脊髓重要功能受到重视,我们对43例中央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施行双开窗潜行减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43例,男34岁,女9例;年龄38~79岁,平均53岁;病程最长18年,最短2年,平均3.8年;腰(4-5)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26例,腰5骶1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17例。1.2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2.
郜顺兴  刘红正  张楠 《骨科》2021,12(2):183-184
胸椎受胸廓固定,活动度差,因此症状性T1/2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上较为罕见。1945年,Svien等[1]首次报道了1例T1/2椎间盘突出症,国内至今未见此类病例报道。T1/2椎间盘突出根据神经受累情况可表现为神经根型或脊髓型,但极少数病人合并Horner综合征[2]和(或)Brown-Sequard综合征[3]。如果不能及时明确诊断,易造成漏诊、误诊,影响治疗及预后。我院于2019年12月收治1例T1/2椎间盘突出,表现为神经根性损害及Horner综合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纯开窗减压治疗合并Ⅰ度滑脱的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治疗效果.[方法]自1992年2月~2007年6月采用单纯开窗减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合并Ⅰ度滑脱的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结果]36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3.6年),JOA评估优良率为86.1%;影像学检查示滑脱节段椎间高度降低,滑脱轻度增加,椎体间活动度减少,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纯开窗减压椎间盘摘除术是治疗合并Ⅰ度滑脱的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手术方法,可最大限度地保护腰椎后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小切口侧前路显微减压治疗胸椎及胸腰段椎间盘突出钙化所致脊髓病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手术显微镜下小切口侧前路切除钙化的突出椎间盘,治疗胸椎及胸腰段椎间盘突出钙化所致脊髓病共6例.均有明显脊髓受压所致脊髓病表现.结果 6例手术减压彻底,脊髓压迫完全解除.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脑脊液漏、伤口感染病例.术后6例随访6~26个月,平均17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3.3%.结论 小切口显微减压治疗胸椎及胸腰段椎间盘突出钙化所致脊髓病具有创伤小、安全及疗效满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后路椎间盘镜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方法:2000年2月--2001年12月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42例行后路椎间盘镜下椎管有限减压、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减压、开窗减压术。结果:应用后路椎间盘镜行椎管有限减压87例,减压松解充分。82例随访平均18月,优良率92.7%(优58例,良18例)。无并发症。结论:单纯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和小关节增生引起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后路椎间盘镜下椎管有限减压的适应证。满意的手术效果取决于:病人选择适当,术中操作精细,减压彻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留脊椎后柱结构,有限椎板切除,腰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及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等后柱结构的手术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结果]经2~5年的临床随访,临床效果满意,未发现有继发性腰椎滑脱。[结论]保留脊椎后柱结构,有限椎板切除,腰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临床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方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求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的方式。方法:从1985年12月-1999年12月,共对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采用3种方式。分别是扩大开窗、椎间盘切除、神经根管减压18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器植入、螺丝钉关节突扣锁12例;以关节突为中心减压、RF-Ⅱ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器植入6例。结果:随访6月-14年,优良率8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应根据有关影像学检查,明确疼痛性质和部位选用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相邻节段退行性病变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1月-2004年12月本科共收治33例患相邻节段病变病例,将33例病例分成3型,并分别采用相应的方法:Ⅰ型(单纯椎间盘突出型)20例,行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Ⅱ型(黄韧带钙化皱褶型)5例,行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椎板切除减压术;Ⅲ型(混合型)8例,行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椎板切除减压+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结果]随访6个月~3年,平均1.2年,33例相邻节段病变受压脊髓获得有效减压,内置物无松动断裂,原前路内固定物位置良好、牢固,无血管、神经、气管、食管损伤并发症,骨性融合好,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JOA评分改善率77.8%。[结论]以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为主的3种手术方法是治疗3种类型的相邻节段病变简易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中央型腰椎间盘合并单侧侧隐窝狭窄引起临床症状的原因,确定广泛半椎板减压的范围及术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年来接受治疗的患者42例,约占同期腰椎间盘摘除手术病例的9.1%例,通过一侧椎板切除,凿除棘突前及神经通道,由外向中央逐步切除突出之椎间盘,松解了神经根,疗效满意。结果:42术后32例得到1年以上随访,优良率为90.1%。结论 广泛半椎板减压加侧隐窝扩大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侧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胸腰段或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伴椎体后缘骨软骨病(vertebral osteochondrosis,VO)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采用胸腔镜辅助下侧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胸腰段或高位LDH伴VO 1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37~65岁,平均49.2岁。手术节段均为单节段,累及T12L1节段5例、L1,2节段2例、L2,3节段3例。4例患者为单纯胸腰段或高位LDH伴VO;6例患者合并黄韧带增生、骨化致椎管狭窄或后凸畸形,联合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或矫形手术。主要观察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在胸腔镜辅助下能清晰显露并彻底去除突出的椎间盘和骨化物,脊髓、神经根和硬膜囊得到充分减压。手术时间(115.4±23.8)min(范围70~180 min);术中失血量(122.6±21.3)ml(范围40~310 ml)。术后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1.6个月。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VAS评分由术前(7.2±1.9)分降至(1.8±1.1)分,ODI由术前64.3%±13.9%降至16.3%±5.1%,椎间隙前缘高度由术前(7.8±1.5)mm改善至(11.9±2.3)mm,椎间隙后缘高度由术前(4.5±1.1)mm改善至(7.4±1.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为优9例、良1例。结论胸腔镜辅助下侧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胸腰段或高位LDH伴VO,可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能够充分显露、彻底去除突出的椎间盘及骨化物,术后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