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脑脊液方法和单纯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66例脑室出血患者分别采用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联合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脑脊液方法(A组,34例),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B组,32例),比较2组的存活率、死亡率和脑积水发生率.结果 A组死亡4例(11.76%),B组死亡11例(34.38%),2者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A组中无交通性脑积水,B组则为5例.结论 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优于单纯侧脑室外引流.  相似文献   

2.
张入丹  蒋敏  余政  王剑波  田劲  邓超  耿宝伟  吴小波  张轶行  廖鹏 《重庆医学》2021,50(22):3850-3852,3856
目的 对比分析侧脑室外引流术与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脑室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侧脑室外引流组(67例)和腰大池引流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与腰大池引流组比较,侧脑室外引流组术后3、7d脑脊液蛋白水平均较低[(3.95±0.42)g/L vs.(6.23±0.31)g/L,t=1.698,P=0.029;(0.98±0.41)g/L vs.(3.38±0.39)g/L,t=1.985,P=0.027],术后1、3 d血肿清除率均较高(t=6.130,P=0.032;t=7.690,P=0.019).与腰大池引流组比较,侧脑室外引流组再出血、颅内感染、脑积水、预后不良发生率更高(χ2=0.013,P=0.035;χ2=0.048,P=0.021;χ2=0.061,P=0.017;χ2=2.458,P=0.025).结论 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脑室出血与侧脑室外引流比较,早期血肿清除较慢,但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患者行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78例脑室出血患者,其均并发脑积水,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行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对照组行常规脑室外引流治疗,分析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26%)低于对照组(28.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并发症发生,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4.
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重型脑室出血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2例脑室出血病人随机分成两组。采用单侧或双侧侧脑室置管引流,脑室外引流术后3~5 d行腰大池引流,复查CT环池出现后拔除脑室外引流管,继腰大池脑脊液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22例,与单纯延长脑室外引流时间治疗组20例对照。结果:治疗组病死率及脑积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GOS评定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室置管外引流辅助腰大池引流序贯应用,能尽早消除脑室梗阻,改善脑脊液循环,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脑室出血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双侧脑室外引流并使用尿激酶灌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死亡病例、完全正常和明显功能障碍的病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颅内感染、脑积水、脑疝发生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4.35%)与对照组(43.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吴俊 《当代医学》2022,28(8):77-79
目的 观察脑室外引流结合Ommaya囊及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接收的88例脑室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取双侧侧脑室常规引流的同时每日开展腰穿放血性脑脊液治疗,观察组于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在有较多出血量的一侧进行引流;对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为其治疗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60例脑室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脑室外引流,观察组患者给予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后3、7 d脑室内出血清除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3、7 d脑室出血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室出血清除时间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颅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7 d,2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有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后3、7 d 2组血清铁蛋白(SF)水平均较手术前高(P<0.05),但观察组患者血清S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可以更好地清除脑室出血,并对脑损伤指标NSE及SF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室内持续泵入尿激酶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9月在该院就诊的104例脑室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治疗组(n=52)。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脑室外引流并使用尿激酶灌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行腰大池引流治疗。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血肿清除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第2、7天血肿清除率分别为(33.2±4.8)%、(69.1±5.3)%,明显低于治疗组患者的(71.7±5.0)%、(91.4±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出院时ADL评分,出院时治疗组生活能力正常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生活能力明显下降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15%(11/52),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的7.69%(4/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内持续泵入尿激酶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李松年 《微创医学》2006,1(3):155-158
目的比较联合双侧脑室外引流和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脑脊液方法与单纯采用双侧脑室外引流方法治疗全脑室出血铸形的疗效,探讨全脑室出血铸形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经头颅CT确诊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4例采用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脑脊液方法治疗,B组32例单纯采用双侧脑室外引流方法治疗,均分别于术后4d、7d、10d、14d和21d,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复查头颅CT,了解近期脑室系统内的积血和梗阻性脑积水情况。结果A、B两组患者的脑室积血分别于术后4~10d、10~21d完全引流,平均分别为6.3d、13.6d;A组无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B组5例;A组中完全恢复日常生活和部分恢复日常工作或生活自理者占73.53%,B组占37.5%,A组死亡率为11.76%,B组为34.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脑脊液治疗全脑室出血铸形较单纯采用双侧脑室外引流方法治疗能明显缩短血肿引流清除的时间,后期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得以有效防止,死亡率明显降低,生活能力得到更大改善。  相似文献   

10.
脑室出血96例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原发性及继发性脑室出血治疗经验,并探讨其适宜治疗方法。方法 对96例原发性及继发性脑室出血病人,分别采用单纯内科治疗(A组)、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B组)、行侧脑室穿刺引流及尿激酶注入并冲洗治疗(C组)及行上述B、C两组治疗相结合(D组)的方法,观察其疾病转归、脑积水、颅内感染及再出血的发生率、积血清除时间加以统计分析。结果 C组较A、B组积血清除时间缩短、脑积水发生率减低(P〈0.05);D组较A、B组有效率提高、积血清除时间缩短、脑积水发生率减低(P〈0.05),较A组病死率降低(P〈0.05)。结论 行侧脑室穿刺引流冲洗治疗及侧脑室穿刺引流冲洗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内科治疗及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且以侧脑室穿刺冲洗引流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稳定的、符合生理的门静脉回流、空肠内引流术式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方法 20头四川本地杂种猪分为供、受体2组(n=10)。采用UW液低温灌注的方法,整块切取供体全胰十二指肠,保留腹主动脉段和门静脉。完整切除受体胰腺而建立Ⅰ型糖尿病模型。修整后的胰腺十二指肠移植物用腹主动脉膈下端与受体腹主动脉段端.侧吻合;门静脉与受体肠系膜上静脉端-侧吻合;十二指肠与受体空肠侧-侧吻合。结果 实验共完成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手术10例。1例移植胰腺术后第六天血栓形成。平均生存14.6d。结论 此新型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门静脉回流、空肠内引流术式大动物模型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2.
崔玉光  陈冰  吕成林 《中国厂矿医学》2013,(12):1296-1297,1300
目的探讨脑室内积血的不同治疗方法,以期降低脑室内感染率,达到脑室内积血更有效的引流。方法对164例脑室内积血的患者,分别采用单纯脑室外引流(EVD)术(75例)及EVD+腰大池持续引流术(89例)治疗,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30d时,EVD+腰大池持续引流组感染率2.2%,明显低于单纯EVD组的12.0%(P〈0.05);脑积水发生率4.5%,明显低于单纯EVD组的13,3%(P〈0.05);生活自理率68.5%,明显高于单纯EVD组的50.7%(P〈0.01)。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对脑室内积血患者,采用EVD+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优于单纯EVD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根治性切开引流与单纯切开引流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行根治性切开引流术,对照组行单纯切开引流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感染控制时间、疗程、复发。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例症状或体征无改变,1例出现肛瘘。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后5例症状或体征无改变,3例出现肛瘘,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4.74%,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时间(3.1±0.8)d,总疗程达(19.2±1.3)d,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复发5例,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复发11例,两组复发率分别为13.2%、28.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根治性切开引流治疗肛周脓肿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切开引流术,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复发率低,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两种引流方式负压吸引术与传统引流在口底多间隙感染切开引流中的应用的比较研究,观察负压吸引术是否优于传统引流。方法51例行口底多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术患者分成两组,分别应用负压吸引术,传统引流,通过临床观察的主客观评价标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应用负压吸引术的患者自觉疼痛轻,痛苦小,引流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结论在口底多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术中,应用负压吸引术优于传统引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钻孔手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最常见的治疗方式,通过比较钻单孔和钻双孔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钻孔冲洗加密闭引流手术治疗的152例CSDH患者的资料,统计两种钻孔方式治疗患者各自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天数、气颅发生率、复发率等指标。结果:78例钻单孔的患者中,复发6例(7.69%);74例钻双孔的患者中,复发5例(6.76%),P>0.05。单、双孔手术各自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6.31±3.12)min、(53.20±4.58)min,P<0.01;术后拔管时间分别为(3.21±1.02)d、(2.90±1.53)d,P>0.05;住院天数分别为(5.02±1.25)d、(7.21±2.17)d,P<0.05;两者气颅发生各为18例(23.1%)、39例(52.70%),P<0.05。结论:钻单、双孔引流治疗CSDH的复发率较低,在减少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气颅发生率方面,钻单孔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硅胶引流管内置管持续冲洗引流治疗吻合口瘘的效果,促进其临床推广应用。方法:普外科复杂手术中预先放置32#硅胶引流管,当术后发现吻合口瘘后,及时在硅胶引流管中置入冲洗管、引流管和进气管来进行持续冲洗引流,观察冲洗引流液的性质和进出平衡等,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如腹痛、发热等,记录瘘的愈合时间。结果:腹腔引流管内置管持续冲洗引流后,所有7例患者可在自然住院日内出院,明显缩短吻合口瘘愈合时间,保证重大外科手术患者顺利痊愈。结论:引流管内置管持续冲洗引流是治疗吻合口瘘的一种有效方法,简单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景龙  朱晓波 《吉林医学》2007,28(3):339-340
目的:应用负压引流与常规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研究两者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2年内入组合格患者42例,随机分成2组,即负压引流组(NPDG)和常规引流组(CPDG),术后1d、3d(拔管前)复查头部CT,从头部CT影像改善率对照疗效。结果:CT影像改善率:NPDG为75%,CPDG为18.2%,P<0.001。结论:负压引流比常规引流疗效确切,可以更好的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侧脑置管外引流持续脑室灌注给药加腰大池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评价其效果。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颅内感染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如体温、外周血象、脑脊液生化指标进行整理分析;采用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量表(CNS)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进行评价;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60例患者中患者死亡1例,植物生存3例,1例患者出现脑积水。患者体温由治疗前的(38.0±0.5)℃降至(3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外周血WBC及脑脊液WBC各比例分布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分布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患者治疗后CNS评分为(33.46±4.20)分,明显高于治疗前(17.40±3.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⑧治疗后患者满意率结果:非常满意45份,基本满意10份,未见不满意者。结论侧脑置管外引流持续脑室灌注给药加腰大池引流可有效地治疗患者颅内感染,促进患者恢复,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田正丰  芦明 《浙江医学》2017,39(1):46-48
目的探讨丘脑血肿穿刺引流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丘脑血肿穿刺引流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21例(观察组),仅采用脑室外引流术治疗29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脑室外引流时间、中线移位复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丘脑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可减少脑室外引流时间和中线复位时间,有利于改善预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数量侧孔的胸腔引流管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引流效果。方法将360例患者分成三组:A组用单侧孔引流管;B组用双侧孔引流管;C组用三侧孔引流管;术后观察三组的引流时间、引流量、引流液性状、引流管阻塞、引流管顶压肺脏、引流管侧孔外露或侧孑L脱至胸壁内、有否包裹性液气胸。结果三组患者的引流量和引流带管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单侧孔组为22.5%,双侧孔组为10.0%,三侧孔组为20.O%。A组与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B组与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A-B<O.05,P_B-C〈O.05)。结论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用双侧孔引流管并发症少,较适合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术。但气胸患者锁中线第二肋间置管用单侧孔胸引管较好,可以减少顶压肺脏,侧孔外露或脱至胸壁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