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Notch1基因变异出现在半数以上的T-ALL 患者中,对T-ALL 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该试验在骨髓增殖异常综合症(MDS)患者中寻找Notch1基因变异.方法 20例MDS患者的骨髓细胞,应用nested-PCR法,银染色-SSCP,direct sequencing法分析.结果 在患者1的白血病细胞中发现,在第27号外显子的第5,097个对偶基因的G变异为A.然而该变异是在基因库中可查找的SNP.结论 在MDS患者中没有发现Notch1基因的变异.  相似文献   

2.
同源盒基因HoxA10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研究探讨HoxA10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10例对照者(7例正常人、3例ITP)中HoxA10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规律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HoxA1o在各型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均表达,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部分对照者中低表达.3例正常人不表达HoxA10.HoxA10 mRNA表达水平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明显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和对照组(P<0.0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M1型和M2型表达水平高于M4型和M5型,在M3型有显著高表达.骨髓中原、幼细胞比例和HoxA10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35,P<0.01).未缓解组9例患者HoxA10表达水平高于缓解组8例患者,但无显著差异(P=0.258).1例M2患者和1例M5患者缓解后HoxA10不表达.结论:HoxA10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有异常高表达,具有髓系特异性,可作为区别淋系和髓系的标志性基因,但不是肿瘤细胞特有的基因,而是一类调控造血的转录因子,能与多种协同因子共同影响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HoxA10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负荷有关,与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白细胞CD34抗原在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BAL)的表达情况,以明确其与BAL预后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相关抗原,所用单克隆抗体B淋巴细胞系列为CD10,CD19和CD34;T淋巴细胞系列为CD2,CD3和CD5;髓系为MPO,CD13和CD33,最终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1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9例(4.2%)被诊断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其中髓系和B淋巴细胞系共同表达6例(66.7%),髓系和T淋巴细胞系共同表达3例(33.3%).4例CD34表达阳性(44.4%)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比,双表型急性白血病患者表现出显着较高的CD34抗原阳性表达率(P<0.05).结论: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比,急性双表型白血病患者的预后较差,CD34阳性表达可能与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NPM1基因变异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一种特异性表现,在正常核型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NK)患者中的发生率大约为50%~60%.伴有NPM1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称之为NPM-cytoplasmic positive AML(NPMc+AML),其显示广泛的形态学谱,涉及多种细胞系,高频率发生CD34-.NPM1突变多见于女性患者,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多累及髓外,原始细胞及血小板计数较高,可以通过分子生物技术或免疫组化技术进行检测.伴有NPM1突变而缺乏FLT3-ITD基因的AML-NK患者显示出好的预后.将NPMc+AML从WHO的白血病分类中独立出来,通过对NPMc+AML的细胞来源及其形成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从而开发特异性的抗白血病药物将是未来研究的焦点.本文就NPMc+AML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ASXL1是Trithorax和Polycomb家族的增强子,在维持基因表达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多种髓系肿瘤患者的造血细胞中都发现了ASXL1突变,包括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4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4%)、骨髓增殖性肿瘤(10%)和急性髓系白血病(20%)等.ASXL1突变主要以移码突变和无义突变为主.ASXL1突变的广泛性表明它可能在髓系肿瘤的发病机制和恶性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ASXL1突变在髓系疾病发生及体内正常造血中的作用及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对ASXL1的结构与功能特点,ASXL1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和疾病进展的关系,ASXL1突变与其它基因突变的关系,及敲除或沉默ASXL1的体内外模型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核仁磷酸蛋白(NPM)是一类穿梭于核仁、核质和胞质的蛋白质。最近在核型正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和少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发现有NPM基因突变及其蛋白的胞浆移位,突变的NPM可能通过下调肿瘤抑制因子Arf启动p53活性和诱导细胞周期停止而促进细胞恶性增殖。临床研究提示,NPM突变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预后相关,并且可作为微量残留白血病的监测指标。这些发现提示NPM突变可能在髓系白血病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NPM突变在血液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急性白血病细胞SHIP基因的突变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评价SHIP基因突变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及DNA序列分析技术检测了 4 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5 0名正常人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8株白血病细胞系SHIP基因表达及突变情况。结果 RT PCR显示所有标本中都有SHIP基因表达 ,发现 3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患者中有 7例 (2 2 % )和 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者中有 1例 (12 % )存在SHIP基因的突变 ,其中 1例AML患者发病时标本同时存在 2个错义突变 ,而完全缓解后消失。发病时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在体外随着IL 3的刺激其Akt磷酸化明显增加。结论 首次发现急性白血病细胞中SHIP基因突变 ,提示SHIP基因的突变可能与白血病发病有关 ,在造血细胞中 ,很可能作为一个抑癌基因通过负性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NK细胞系白血病的的免疫表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297例急性白血病,并就发现的6例NK细胞系白血病病例分析其免疫表型特点。结果表明:297例急性白血病中CD56阳性43例,占14.5%,CD56阳性率21.4%~98.8%。43例中6例为NK细胞系白血病,其余37均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伴CD56表达;6例NK细胞系白血病中1例急性前髓系/NK细胞白血病(myeloid/NK cell precursor acute leukemia);1例伴有早幼粒细胞样形态的急性髓系/NK细胞白血病;2例原始NK细胞白血病(blastic NK cell leukemia),1例NK样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NK—like T—cell lymphoma/leukemia);1例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结论:伴CD56阳性急性白血病,绝大部分是急性髓系白血病伴CD56表达。NK细胞系白血病免疫表型各异,表现从多能造血干细胞经历髓系抗原阳性的T/NK双向祖细胞,分化为NK系祖细胞,再进一步分化为成熟NK细胞。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抗原表达特点.应仔细辨别,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类胰蛋白酶在急性白血病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了6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的类胰蛋白酶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M13例,M215例,M320例,M45例,M58例)有15例患者的白血病细胞类胰蛋白酶表达为阳性,阳性率为29.4%,其中包括M11例,M2 7例,M3 5例,M52例.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类胰蛋白酶表达均为阴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类胰蛋白酶阳性的细胞数与其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外周血和骨髓原始细胞数以及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之间没有相关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有41例VEGF表达阳性(80.4%);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有3例VEGF表达阳性(3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亚型的患者中,类胰蛋白酶与VEGF的表达均明显增高且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65,P<0.05).结论:类胰蛋白酶可以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特异性标记物,它可能参与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亚型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进一步阐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病机制,筛选新的肿瘤特异性突变。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1例初诊的部分分化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患者发病期及缓解期外周血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对初诊时和缓解后表达基因的比较,筛选可能与白血病发生相关的单核苷酸变异(SNV)。结果表明:Reads在基因上分布均匀,覆盖完整,检测到大部分基因的表达。通过对SNV的筛选,共检测到29881个基因突变,包括28113个种系突变和752个体突变,其中编码区获得性突变11个(P〈0.05),包括ZRSR1、MLXIP、TLN1、LAP3、HK3。结论:高通量测序作为一种无偏的检测基因突变的新方法,可以发现肿瘤相关新突变。MLXIP可能是AMLM2新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CAG(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诱导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以CAG方案作为诱导缓解方案治疗18例AML,18例AML中包括初治12例(其中>70岁7例,<70岁5例),难治4例,复发2例。结果 18例AML患者中8例(44.4%)获完全缓解,3例(16.6%)部分缓解,总有效率61.0%,中位生存期9个月。结论 CAG方案对初发老年AML和原发耐药AML有较高缓解率,并可为部分患者赢得实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DNA水平FLT3基因及其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联合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43例不同免疫分型AML患者DNA水平FLT3基因及FLT3/ITD基因突变。结果43例AML患者经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FLT3基因检测全部阳性,未发现FLT3/ITD基因突变;SSCP电泳FLT3基因检测全部阳性,43例AML患者中有15例(35%)出现FLT3/ITD基因突变。结论PCR-SSCP适用于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ITD基因突变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检测白血病患者maf-b mRNA的表达水平并评估其临床意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初治白血病患者maf-b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其在不同类型白血病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实验室指标、化疗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初治白血病患者maf-b mRNA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组分析的结果显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maf-b mRNA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maf-b mRNA的表达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D34表达呈正相关(p0.01)。AML(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maf-b mRNA的表达水平与AML患者的化疗反应无明显相关(p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maf-b mRNA的表达亦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ML患者maf-b基因表达降低,而maf-b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AML细胞的异常增殖有关,并可能成为AML新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4.
酪氨酸激酶突变与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c—KIT、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Janus激酶2(JAK2)在伴t(8;21)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突变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表现和预后的相关性。采用普通PCR扩增技术、等位基因PCR技术、酶切及序列测定等方法,分别检测8例初发、6例复发t(8;21)AML患者FLT3、JAK2、c—KIT突变。结果表明:在2/14例(14.3%)伴t(8;21)的AML患者中检测到c—KIT突变,其中1例为c—KITD816V,另1例为c—KITD816Y突变;在1/14例(7.1%)患者中检测到FLT3-ITD突变。在14例标本中均未检测到JAK2突变。结论:酪氨酸激酶突变与t(8;21)AML具有相关性,可能提示有较高复发率及髓外浸润,预后不良。筛查c—KIT、FLT3突变等对t(8;21)AML预后判断和治疗指导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突变是一种新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突变,其可能参加了白血病的发生.IDH突变在成人AML,尤其是正常核型AML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其不同亚型对成人AML预后存在不同的影响,同时受其他分子生物学的的影响.该突变与AML的治疗反应、白血病残留、复发等相关,可以作为AML的一种检验标志,并可作为其MRD的监测手段.IDH突变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判断AML预后和指导治疗的指标.本文就IDH基因突变与AML,尤其是与AML临床特征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c-kit突变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法检测31例AML1-ETO阳性AML患者c-kit基因17外显子突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c-kit基因突变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特征以及疗效的关系。结果表明:31例患者中14例检测到c-kit突变,突变率为45.16%,突变组男性患者的比例为71.43%、初诊时白细胞计数>10×109/L患者的比例为78.57%和伴有髓外浸润患者的比例为21.43%,均明显高于无突变组(29.41%、41.18%、0%,P=0.020,0.036,0.045),两组患者的年龄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437和0.510)。c-kit突变和无突变组化疗完全缓解(CR)率(64.29%∶80%)和复发率(58.33%∶21.4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4和0.054),而死亡率(57.14%)在c-kit突变组明显高于无突变组(20%,P=0.039)。结论:AML1-ETO阳性AML患者c-kit突变常见,突变患者预后差,常规检测c-kit突变对患者的危险度分层、预后评估和选择有效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检测27例确诊白血病患者april mRNA的表达水平,为april分子靶向治疗在白血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初治白血病患者april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其在各型白血病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AL)患者april mRNA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april mRNA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pril mRNA的表达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20.0×109/L)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的髓外侵犯及CD34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病例,april mRNA的表达水平与AML患者的化疗敏感性呈负相关(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april m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L患者存在着april mRNA的过表达。AML细胞产生的APRIL蛋白可能在AML细胞的异常增殖及化疗耐药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总结分析t(8;21)复杂变异易位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酪氨酸激酶相关基因突变和临床特点。对我院收治的20例初诊t(8;21)复杂变异易位AML进行了总结分析和随访,了解临床一般情况、形态学、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及治疗、生存情况,分析这一类疾病的基本特征。采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后桑格测序,对13例患者进行了酪氨酸激酶相关基因突变(C-KIT、FLT3-ITD、FLT3-TKD、JAK2V617F)的检测。结果表明:①本组20例t(8;21)复杂变异易位AML占同期t(8;21)AML的2.4%,其中M1 1例、M2 17例、M4 2例。13例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发现,10例为髓系表达,3例为髓系伴淋系表达。细胞遗传学检测显示额外受累的染色体断裂位点有16种:(lp22、1p32、2q35、2q14、3p25、5q13、6p22、7q21、llq11、1lql3、12q14、12q24、12p12、14q32、15p13、20q12)。②13例患者中4例检测出C-KIT基因突变,且均为17号外显子突变,1例检测出JAK2V617F基因突变,13例均未检测出FLT3基因突变。突变组患者经1个疗程诱导化疗后仅1例获得完全缓解(CR),CR率为20%,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RFS)为6.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8.9个月;未突变组患者经1个疗程诱导化疗后6例获得CR,CR率为75%,中位RFS为26.6个月,中位OS为27.7个月。结论:t(8;21)复杂变异易位AML与典型t(8;21)AM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是相似的,但酪氨酸激酶相关基因突变的存在对患者的诱导化疗缓解率和长期生存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检测20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IDH1基因R132突变并探讨其临床特征。提取205例成人AML患者初发时外周血或骨髓单个核细胞基因组DNA,通过PCR的方法分别扩增IDH1基因的第4号外显子后进行测序比对。结果发现,205例AML患者中9例有IDH1基因R132突变,突变率4.39%,R132H型突变6例,R132L,R132G,R132S突变各1例,其中5例为AML-M2型白血病,与其他类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2);9例患者血小板中位数45.5×109/L,低于IDH1为野生型患者(P=0.003);IDH1突变患者在性别、年龄、初发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骨髓幼稚细胞比例上与IDH1为野生型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9例患者中4例为正常核型,在71例CN-AML中的突变率为5.63%;合并FLT3/ITD突变5例,与IDH1为野生型患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7);合并c-kit突变的1例;合并NPM1突变2例;无合并CEBPA突变者,与野生型比较有明显差异(P=0.031);无合并WT1突变者。结论:IDH1基因R132突变在中国人AML中发生率为4.39%,以R132H突变为主,易在AML-M2型中发生,具有低血小板计数,易合并FLT3/ITD突变,不易合并CEBPA突变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