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免疫治疗主要通过解除免疫抑制作用与增强免疫应答反应来实现对其有效治疗.纳米技术能够提高免疫刺激分子的聚集度与作用力,在完成局部免疫调节的基础上有效治疗癌症.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是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一种有力手段,能够对肿瘤患者的T细胞进行转化处理,令其成为可表达嵌合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的CAR-T细胞,随后将相应的CAR-T细胞回输至肿瘤患者体内,并通过特异性识别、杀伤肿瘤细胞的方式,有效杀灭肿瘤病毒.将纳米技术应用至CAR-T肿瘤免疫治疗中,有望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本文就纳米技术在CAR-T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3.
p2 7kip1p5 7kip2 均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DKI)Kip家族成员 ,它们的过度表达可使细胞停止在G1期 ,防止细胞过度增殖 ,是两个新的抑癌基因 ,参与人体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调控。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是G1期相关的细胞周期蛋白之一 ,它促进G1→S期的转变而使细胞持续增殖 ,被认为是一种原癌基因[1] 。我们通过观察p2 7kip1、p5 7kip2 及cyclinD1在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中的表达情况 ,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和对治疗与预后的影响。材料和方法1 病例 收集 1990~ 2 0 0 …  相似文献   
4.
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与纤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存在易于发生DIC基础疾病,有可疑DIC临床表现及某些实验异常,但尚未发现典型DIC临床症状及体征,或尚未达到DIC诊断标准的一种亚临床状态或血栓前状态。加强对前DIC的研究,对DIC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常规凝血试验、凝血及纤溶分子标记物凝血酶原片段1 2(F1 2)、凝血酶一抗凝血酶复合物(TAT)、n二聚体(D-D)检测,探讨前DIC凝血与纤溶的变化,指导前DIC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5.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ALCL)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淋巴瘤,具有自身独特的临床特点和生物学特性.该疾病在我国报道相对比较少,本文分析了3例ALCL患者的治疗及疗效评估,为同行对该类疾病的总结提供经验及借鉴. 例1 男,58岁,于2012年3月20日以"贫血1月"入院.入院查体:仅重度贫血貌,余未见异常.诊疗经过:入院后相关检查,coomb's实验阴性,DIC全套正常,生化:ALB29.57 g/L、ALT 48.10 U/L、ALP 277.72 U/L、GLB 13.310 g/L、TP 42.88 g/L、LDH:517.5 U/L.PNH检测正常.血清:FER>1650.0 ng/ml.腹部CT示:脾大,腹膜后多发稍大淋巴结.胸部CT示:双侧胸腔积液,纵膈淋巴结增大.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呈铁粒幼细胞贫血表现.胃十二指肠镜未见特殊.  相似文献   
6.
赵鹏  张燕  孙志强  卢英豪  何玲  黄懿  熊杰  王季石 《重庆医学》2015,(32):4538-4540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不同的死亡原因,对影响移植术后患者长期生存的不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采用经典改良白消安/环磷酰胺(Bu/Cy )为基础的预处理方案,配合经动员的骨髓和(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注,辅以预防感染、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治疗,并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期间及随访过程中发生死亡的患者,进行死亡原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死亡患者中,11例疾病复发,15例严重感染(其中9例合并GV HD ,Ⅰ~Ⅱ度GV HD3例,Ⅲ~Ⅳ度GV HD者6例),2例造血功能衰竭,2例颅内出血,1例肺水肿,1例猝死,1例严重肠道GV HD ,1例疾病进展,1例溶血危象。移植后100 d内移植相关病死率为5.7%,移植后100 d至1年内移植相关病死率为8.1%,3年病死率为16.2%,5年病死率为16.7%。结论感染、GV HD和疾病复发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最常见死因。移植后1年内容易发生致命性的感染,且感染常常合并GVHD ,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O-1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下简称慢粒)中的表达,研究其对抗细胞凋亡的效应,并研究抑制HO-1的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探讨HO-1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研究其对抗细胞凋亡的效应,并研究抑制HO-1的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RT-PCR结果显示骨髓血中HO-1的表达呈组成性,与对照组相比,诱导K562细胞HO-1的表达促进了细胞的生长(P<0.05),并且这种表达成剂量依赖性,而抑制HO-1的表达促进了细胞的凋亡(P<0.05),细胞的存活率只有对照组的30%。结论慢粒标本中HO-1的表达呈组成性,HO-1是一种可诱导型分子,并发挥抗凋亡效应,抑制HO-1的表达可能成为治疗慢粒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PBSCT)治疗血液病的疗效,探讨移植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4月-2010年4月接受PBSCT的51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采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43例患者(淋巴瘤28例、急性白血病12例、多发性骨髓瘤3例)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平均时间为12.1 d(7~16 d),血小板计数≥20×109/L平均时间为15.9 d(6~58 d);未发生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无移植相关死亡.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1~60个月).Auto-PBSCT组患者中有9例复发,8例死亡,复发率达20.9%;Allo-PBSCT组患者无复发以及移植相关死亡.结论:PBSCT造血重建快,移植相关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血液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克隆人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研究ALDH2基因导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后对其增殖和抗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从肝细胞中克隆人ALDH2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将其导入K562细胞中,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ALD-H2基因的表达,锥虫蓝拒染法和MTT法检测转基因组细胞的增殖水平及对氧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损伤的反应;在此基础上,利用RT-PCR以及荧光分光光度法进一步检测氧自由基诱导后转基因组细胞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和细胞内活性氧类(ROS)的产生.结果 成功克隆人ALDH2基因并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K562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到ALDH2的高表达.锥虫蓝拒染法和MTT结果显示转基因组细胞增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基因修饰的细胞对H2O2耐受性增高,H2O2的IC50值提高了7.8倍(IC50值分别为12.3μnol/L和1.4 μmol/L,P<0.01).HO-1的表达和ROS的产生随H2O2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而一定浓度H2O2诱导后HO-1的表达和ROS的产生在转基因组中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LDH2基因导人K562细胞后可增加对氧自由基引起的细胞损伤的耐受性,起到保护作用,该过程伴随着ROS水平以及HO-1表达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背景:利妥昔单抗单用或联合CHOP方案化疗治疗CD20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已取得较好疗效,非霍奇金淋巴瘤经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同样可以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存率,而将两种方法联合的效果尚存在争论.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利妥昔单抗对CD20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有效性.方法:对6例CD20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Ⅳ期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同时,联合使用利妥昔单抗,分别于移植前给予2~4次,动员和预处理前后各2次,移植后每3个月维持治疗1次,利妥昔单抗用量为 375 mg/m~2静滴.结果与结论:平均采集单个核细胞数为5.13×10~(-8)/kg,CD34~+细胞数为4.75×10~(-6)/kg.6例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功能均恢复顺利,中性粒细胞计数大于0.5×10~(-9)L~(-1)为移植后9~15 d,血小板计数大于20×10~(-9)L~(-1)为移植后12~19 d.6例患者在移植过程中均未发生出血性膀胱炎、间质性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和肝静脉阻塞等并发症.利妥昔单抗使用过程中,无发热、寒战、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移植后6~32个月,患者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提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利妥昔单抗治疗CD20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可维持治疗效果,有利于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