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新型干扰素lamda (interferon-λ, IFN-λ)家族成员之一白细胞介素-29(interleukin-29, IL-29)的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79例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标本中IL-29进行检测,并探讨IL-29表达与食管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食管癌组织内的IL-29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癌旁交界区。食管癌中IL-29阳性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呈负相关性(P <0. 05),而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 05)。结论 癌间质内IL-29表达与食管癌浸润深度有关。IL-29可能具有抑制食管癌生长的作用。IL-29的表达与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有相关性,对食管癌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Axin、GSK3β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病理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Axin、GSK3β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与食管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为临床食管癌浸润转移及预后评价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SP法检测4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15例食管正常粘膜组织中Axin、GSK3β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GSK3β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5);并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Axin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5),且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中Axin蛋白与GSK3β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综合检测Axin和GSK3β对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分化浸润转移和评估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朱琨  党诚学  李康 《医学争鸣》2005,26(23):2189-2191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p27和Ki67表达与术前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检测48例食管癌组织中p27,Ki67的表达,其中行术前化疗 手术治疗 术后放疗食管癌患者24例,单纯手术 术后放疗患者24例,并随访40mo;分析与术前化疗和生存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癌组织中p27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术前化疗无关,与食管癌组织学分级相关(χ2=4.021,P=0.045);Ki67表达与食管癌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χ2=0.488,P=0.4851),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术前化疗相关(P<0.05).患者生存时间与p27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5).术前化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p27及Ki67是评价食管癌患者预后及术前化疗疗效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食管鳞癌组织中uPA、nm23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uPA、nm23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uPA及nm23在54例食管鳞癌及其癌旁和正常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癌组织中uPA及nm23的阳性率分别为66.7%(36/54)和35%(19/54),uPA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nm23的表达在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有转移组(P<0.05),与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uPA及nm23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x2=6.56,P<0.01)。2者均与肿瘤大小无关。结论:uPA及nm23与食管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uPA与nm23联合检测以评价食管癌的转移优于单项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耐药蛋白(LR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在食管癌组织的中表达。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RP蛋白和MRP蛋白在81例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LRP蛋白的表达(54.3%)明显高于正常组织(35.9%,P<0.05),LRP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P>0.05)。MRP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54.3%)明显高于正常组织(34.6%,P<0.05);MRP蛋白在深层浸润组的表达(60.7%)高于浅层浸润组(35.0%,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69.7%)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3.8%,P<0.05),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MRP与LRP 2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LRP的高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耐药性有关。MRP蛋白表达增高可能反映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提示肿瘤的淋巴结转移。LRP蛋白与MRP蛋白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相互协同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食管癌组织中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的表达。方法32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化疗等其他治疗,标本切除后0.5 h内在癌灶、癌旁及正常残端各取1 cm×1 cm×1 cm大小的组织块,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MSH2。结果食管癌组织中hMSH2的阳性表达率为46.88%、癌旁为53.12%、正常组织为84.38%。与正常食管组织相比,食管癌和癌旁组织中hMSH2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0.05)。hMSH2阳性表达率与食管癌患者年龄及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等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MSH2缺失是食管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FAK、Paxillin和MMP-9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ESCC组织、27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36例健康食管黏膜组织中FAK、Paxillin及MMP-9蛋白的表达,并分析3种蛋白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FAK、Paxillin及MMP-9蛋白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K和Paxillin蛋白表达与ESCC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MMP-9蛋白表达与癌的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MMP-9与FAK、Paxill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99和0.464,P值分别为0.022和0.000).结论 FAK、Paxillin及MMP-9的高表达可能在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β-catenin、GSK3β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病理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SP法检测4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15例食管正常粘膜组织中β-catenin、GSK3β的表达。结果:β-catenin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GSK3β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5);并与浸润深度(P<0.05)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中β-catenin蛋白与GSK3β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综合检测β-catenin和GSK3β对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分化浸润转移和评估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以及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分析AEG-1的表达及新生血管形成在食管癌侵袭、转移及预后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163例ESCC组织、20例非癌食管组织中的AEG-1及CD105标记的MVD值,并分析AEG-1的表达及MVD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AEG-1在ESCC组及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癌组及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织学分级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05标记的MVD在ESCC组明显高于非癌组,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EG-1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428,P<0.05)。结论 AEG-1高表达可能与肿瘤血管发生及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m23-H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组织、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nm23-H1及MMP-7蛋白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nm23-H1蛋白表达与癌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MMP-7蛋白表达与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在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nm23-H1蛋白表达在正常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95.0%(57/60)、56.7%(17/30)、21.7%(13/60),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MMP-7蛋白在癌组织及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分别为73.3%(43/60)、80.0%(24/30)、36.7%(22/60),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nm23-H1与MMP-7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nm23-H1和MMP-7在食管癌的浸润、转移及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nm23-H1及MMP-7的联合检测有望成为食管鳞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细胞白介素33(IL-33)表达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IL-33表达情况与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分析IL-33表达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结果本研究80例患者化疗药物敏感性为敏感28例,耐药52例;敏感组IL-33阳性检出率低于耐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33阳性检出率可能是影响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IL-33阳性表达预测化疗药物敏感性为耐药的AUC为0.765,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IL-33在食管鳞癌化疗药物耐药患者中呈高表达,可能是诱发化疗药物敏感性降低的影响因素,临床可考虑通过检测IL-33表达情况,以评估化疗药物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肿瘤患者PBMC及肿瘤标本IL—4及IL—10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物活性测定和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患者的单个核细胞(PBMC)、癌性腹水及肿瘤组织中IL-4及IL-10的活性和表达。淋巴瘤和鼻咽癌患者的PBMC分泌IL-4、IL-2及IFNγ活性低下,而IL-10增高。卵巢癌腹水中IL-10的阳性率为846%,但IL-4均为阴性。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胃癌、食管癌及乳腺癌肿瘤组织中IL-4及IL-10的表达,结果两种因子均可在3种瘤组织表达,两者阳性率无明显差别,波动在40%~7O%。IL-10在PBMC、癌性腹水及瘤细胞中活跃表达,提示在某些肿瘤患者,除了上调正向因子外,尚需控制负向因子IL-10的过度分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放疗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鳞癌病人95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人食管鳞癌组织中IL-32表达,按照IL-32表达情况分为IL-32高表达组41例和低表达组54例,比较2组病人相关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IL-32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病人性别、年龄、肿瘤位置、是否合并化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肿瘤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2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化疗和IL-32高表达是食管鳞癌放疗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结论IL-32高表达是中期食管鳞癌放疗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食管癌上皮细胞及其浸润淋巴细胞(TIL)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10(IL-10)的表达,探讨二者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即用型SABC免疫组化法(SP法)观察20例食管癌上皮细胞及其TIL的IL-2、IL-10表达情况。结果全部标本的癌上皮细胞IL-2、IL-10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癌旁组织,16例标本(80%)的癌上皮细胞IL-10的表达高于IL-2;癌组织中淋巴细胞(TIL)很多,大部分标本的TIL存在表达IL-2(16,80%)、IL-10(18,90%)的不同的TIL,16例标本(80%)的TIL的IL-10表达高于IL-2;对照癌旁组织中淋巴细胞均未见IL-2、IL-10的表达。结论食管癌上皮细胞表达IL-2、IL-10。可能与其发生、发展有关;食管癌组织存在表达IL-2、IL-10的异质性TIL,且呈Th2漂移;对照癌旁组织中淋巴细胞均未见IL-2、IL-10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P15、P27和Bcl-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人食管鳞癌组织中P15、P27和Bcl-2的表达,结合病例随访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48例食管鳞癌病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鳞癌组织中Bcl-2的表达(90.5%)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3%)(P〈0.05);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cl-2的表达(80%)明显低于低分化鳞癌(91.7%)(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鳞癌中Bcl-2的表达(10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鳞癌(83.3%)(P〈0.05)。P15、P27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P〈0.05),而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P15、P27的表达就明显降低(P〈0.05)。结论 P15、P27和Bcl-2的表达与人食管鳞癌的发生及进展有一定相关性;P15、P27表达的降低为食管鳞癌发生的早期事件,检测P15、P27和Bcl-2的表达对人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孙小虎  王璐  刘春娜  张文陆△ 《广东医学》2020,41(21):2187-2191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人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EPC)及癌旁组织(tissue adjacent of esophageal carcinoma,TAEC)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与AKT-VEGF信号通路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食管癌患者40例,其中20例作为药物治疗组(APS组),术前给予受试中药APS进行治疗7 d。另取EPC 20例,未进行APS药物辅助治疗,作为单纯手术治疗组(EPC组)。术中收集手术切除的EPC肿瘤组织标本,另收集单纯手术组的EPC边缘外5 cm的癌旁标本2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TAE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炎症因子的含量变化,包括测定白细胞介素-2(IL-12)和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另外,测定髓系细胞触发受体(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TREM-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EP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定位检测TREM-1及EGFR的阳性染色;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KT、p-AKT表达水平,以探讨APS对EPC作用的可能信号通路机制。结果给予APS后,与EPC组相比,患者术后一般状态明显改善。受试中药APS可显著降低炎症因子IL-12、IL-6及VEGF的含量,TREM-1及EGFR水平也明显减少(P<0.05)。TREM-1及EGFR在TTEC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EPC组(P<0.05)。另外,APS能显著降低AKT蛋白表达,与EP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中药APS可降低炎症因子表达,通过p-AKT-AKT-VEGF信号通路信号途径,发挥对EPC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VEGF-C及其受体Flt4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明  徐岗  邵中夫  谭小军 《广西医学》2009,31(5):635-637
目的探讨血管表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Flt4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表达程度与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9例食管癌组织及其周围正常食管组织中VEGF—C、Flt4的表达水平。结果VEGF—C在食管鳞癌及其周围正常食管组织中表达率为59.2%(29/49)和12.2%(6/49);Flt4在食管鳞癌及其周围正常食管组织中表达率为55.1%(27/49)和8.89%(4/49);VEGF—C与其受体Flt4的表达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VEGF—C、Flt4的表达程度与食管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VEGF—C/Flt4调控系统在食管癌细胞增殖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VEGF—C/Flt可能通过某种机制促进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在食管癌肿瘤血管中的表达与内镜下表现的关系。方法:选取存档石蜡包埋食管癌组织标本120例和正常食管组织标本50例,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其VASH1的表达,分析VASH1在食管癌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中的形态差异,分析不同IPCL分型VASH1表达情况,以及不同肿瘤分化状态下VASH1表达与MVD的关系。结果:VASH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17%(65/120)、59.17%(71/120),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4/50)、16.0%(8/50),VASH1、VEGF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P<0.01);食管癌组织中,VEGF与VASH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影响食管癌预后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VASH1及VEGF表达水平等(P<0.05~P<0.01);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襻Ⅴ型病人占比最高为54.79%,Ⅳ型为56.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H1阴性、低表达、高表达病人的M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VASH1表达增加,病人MVD值增高,VASH1表达与血管形成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VASH1可能与食管癌的发展、肿瘤细胞生成密切相关,且对预测食管癌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对单纯放射治疗(放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食管癌和41例食管癌旁组织中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该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对食管癌单纯放疗预后的影响。结果59例食管癌组织中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4.75%,41例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9.02%(P=0.000)。胸部CT扫描显示病变外侵深度>2 cm者MMP-9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外侵深度≤2 cm者的78.57%(P=0.048)。进一步分析发现,MMP-9蛋白表达与食管癌单纯放疗的疗效和预后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MP-9蛋白高表达可能与食管癌侵袭有关,但不能用于食管癌放疗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