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严重烫伤后不同时相点及运用特异性NF-κB抑制剂PDTC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NF-κB活性、IκB-α的表达及TNF-α的变化,从信号转导的角度探讨巨噬细胞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以15%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小鼠为模型,收集腹腔巨噬细胞,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的含量,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测NF-κB的活性,改良的ELISA及Western Blotting法测IκB-α的表达,反转录-PCR测TNF-αmRNA的表达.结果烫伤后巨噬细胞分泌TNF-α亢进,于伤后12 h达到高峰.NF-κB伤后明显活化,于2 h达到了高峰,早于TNF-α的增多,IκB-α的表达先降低,后升高.予PDTC后NF-wκB活性及TNF-α mRNA表达量均下降.结论烫伤后NF-κB活性及TNF-α表达明显增强,IκB-α对NF-κB在高水平上维持着一种制约关系.烫伤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NF-κB途径参与TNF-α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激活和细胞因子的释放以及参附注射液(SF)的干预作用,进一步探讨SF对肺脏保护机制.方法 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s).对获取的Ams进行LPS刺激(10 ng/ml,2 h)或预先用SF(5 μl/ml,10 μl/ml)孵育30 min,然后加入LPS(10 ng/ml)分别刺激2 h.用RT-PCR法检测Ams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基因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8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Ams中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和NF-κB的水平.结果 LPS能够增加Ams中TNF-α mRNA表达水平和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8的水平.同时LPS促进了IκBα的降解,诱导了NF-κB的激活.与LPS组比较,SF能够减少Ams中TNF-α mRNA表达水平和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8的水平;抑制LPS诱导的IκBα的降解和NF-κB的激活.结论 SF通过抑制Ams中IκBα的降解,减少了NF-κB的激活,从而减少了LPS诱导的大鼠Ams细胞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人β防御素-2(hBD-2)的表达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hBD-2表达中的作用.方法用TNF-α和或NF-κB抑制剂PDTC处理体外培养人气道原代上皮细胞,RT-PCR法检测hBD-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质IκB-α蛋白活性变化,凝胶迁移试验(EMSA)检测不同时相NF-κB活性的变化.结果TNF-α刺激0.5 h后可见人气道上皮细胞hBD-2 mRNA表达,并呈时间依赖性;PDTC可抑制hBD-2mRNA表达;NF-κB在TNF-α刺激1 h后明显活化,抗体超迁移率实验结果显示p65-p50异型二聚体NF-κB参与了NF-κB的活化.结论一定剂量的TNF-α可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hBD-2 mRNA表达,NF-κB在TNF-α诱导气道上皮细胞hBD-2mRNA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槐定碱预处理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NF-κB p65、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槐定碱抗内毒素机制。方法培养RAW264.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槐定碱预处理对照组、LPS模型组、槐定碱预处理+LPS组。各组处理完毕后5、30、60、120min,分别获取细胞与细胞培养液。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检测细胞NF-κB p65蛋白与mRNA表达,放免法检测细胞培养液TNF-α含量。结果单独槐定碱对NF-κB p65以及TNF-α表达无影响;LPS模型组各时间点NF-κB p65 mRNA与蛋白以及TNF-α表达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且随LPS刺激时间延长而持续升高,至120min未见下降;槐定碱预处理+LPS组NF-κB p65mRNA与蛋白及其下游TNF-α表达均较同时间点LPS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槐定碱预处理可通过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NF-κB p65表达及TNF-α分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退变人椎间盘髓核细胞前后,核因子kappB(NF-κB)与炎症因子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退变的人椎间盘髓核细胞,设立对照组、LPS (500 μg/mL)刺激组、NF-κB抑制剂(BAY11-7082)+LPS(500 μg/mL)刺激组.ELISA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的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髓核细胞内p65的表达及定位,Western blot检测TNF-α、IL-1β、NF-κB结合蛋白p65以及磷酸化p-p65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TNF-α及IL-1β的表达.结果 LPS刺激髓核细胞后,p65入核增多,p-p65表达明显增加,ELISA实验结果表明LPS刺激组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表达水平升高(P<0.05),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结果也表明其髓核细胞内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而与LPS刺激组相比,NF-κB抑制剂+LPS刺激组p65入核减少,p-p65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表达水平降低(P<0.05),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结果也表明其髓核细胞内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LPS能够通过激活人退变髓核细胞NF-κB信号通路,促进炎性因子TNF-α及IL-1β表达增多,抑制NF-κB信号通路后可明显减轻炎性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RM)对内毒素(LPS)诱导下肺泡巨噬细胞(PAM)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表达的调节作用. 方法:收集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PAM进行培养,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RM治疗组. 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各组核提取物中NF-κB活性和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10含量. 结果:模型组NF-κB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用RM干预后NF-κB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比模型组低(P<0.05). LPS刺激1~4 h内TNF-α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RM(20 mg/L) 能够抑制培养上清液中TNF-α的升高(P<0.05). NF-κB活性与TNF-α浓度有相关性(r=0.684,P<0.01). LPS刺激在观察早期IL-10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使用RM干预后IL-10无明显变化(P>0.05). 正常对照组与治疗组TNF-α/IL-10比值在观察期间无明显上升和下降,模型组TNF-α/IL-10比值变化明显. 结论:RM可能通过PAM NF-κB活化的抑制,减少了TNF-α的释放,调节TNF-α/IL-10的比例,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模型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利拉鲁肽(liraglutide,LIR)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TNF-α组(10 μg/L)和TNF-α+LIR组(10 μg/L TNF-α+100 nmol/L LI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培养基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etecting system,qPCR)检测circ-sirt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抑制性卡巴蛋白α(inhibitor kppa B-α,IκB-α)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ICAM-1、MCP-1和IκB-α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p65蛋白分布。 结果 与NC组相比,TNF-α组细胞培养基中的IL-1β和IL-6含量显著升高,ICAM-1、MCP-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IκB-α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减低,circ-sirt1表达显著降低,NF-κB p65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与TNF-α组相比,TNF-α+LIR组IL-1β和IL-6含量显著减少,ICAM-1、MC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IκB-α蛋白表达显著增加,circ-sirt1表达显著升高,NF-κB p65蛋白细胞核定位减少。 结论 利拉鲁肽能够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炎性反应,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及circ-sirt1/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幼兔机械通气、内毒素及机械通气复合内毒素肺损伤时,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其对TNF-α和IL-8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普通级幼兔随机等分为对照组(NMV)、大潮气量组(LVMV)、内毒素组(ENMV)和复合损伤组(EMV)(n=15),检测各时相肺组织NF-κB活性、IκBα含量、TNF-α和IL-8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含量变化,并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NF-κB活性在NMV较底,ENMV致伤后2 h NF-κB活性达最高,而LVMV通气4 h NF-κB活性达高峰;EMV伤后各时相点NF-κB活性强度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1).IκBα含量在NMV较高,ENMV致伤后4 hIκBα含量降至最低;出现显著下降的时间早于LVMV;EMV在通气后2、4、6 h的IκBα含量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其它两组(P<0.01).TNF-α、IL-8 mRNA和蛋白含量在NMV较低,在ENMV和EMV肺组织伤后TNF-α、IL-8 mRNA和蛋白含量峰值早于LVMV,EMV伤后2、4、6 h TNF-α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P<0.01).结论机械通气和内毒素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使NF-κB活化,启动致炎细胞因子的转录,导致肺损伤.机械通气和内毒素先后作用于机体对NF-κB的活化可能有相互反应后效应的加强,加重肺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抑制性κB(IκBα)降解、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烧伤血清诱导内皮细胞活化分泌细胞因子的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分别用正常人血清(对照组)、烧伤患者血清、烧伤患者血清+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刺激内皮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血清刺激30、60、90、120min后内皮细胞IκBα蛋白降解情况,电泳迁移率分析检测血清刺激30、60、120、240min后NF-κB活性的变化。结果 烧伤血清刺激内皮细胞后30min,IκBα发生明显降解,刺激后60min达高峰,2h后表达逐渐升高;烧伤血清刺激内皮细胞后30min,NF-κB活性迅速升高,30~60min达高峰,2h后逐渐回复基础状态。PDTC能有效抑制烧伤血清作用条件下内皮细胞IκBα降解、NF-κB活化。结论 烧伤血清可诱导内皮细胞IκBα降解,活化NF-κB,从而在烧伤后内皮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槐定碱预处理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表达NF-κB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槐定碱预处理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NF-κB p65、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槐定碱抗内毒素机制。方法培养RAW264.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槐定碱预处理对照组、LPS模型组、槐定碱预处理+LPS组。各组处理完毕后5、30、60、120min,分别获取细胞与细胞培养液。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检测细胞NF-κB p65蛋白与mRNA表达,放免法检测细胞培养液TNF-α含量。结果单独槐定碱对NF-κB p65以及TNF-α表达无影响;LPS模型组各时间点NF-κB p65 mRNA与蛋白以及TNF-α表达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且随LPS刺激时间延长而持续升高,至120min未见下降;槐定碱预处理+LPS组NF-κB p65mRNA与蛋白及其下游TNF-α表达均较同时间点LPS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槐定碱预处理可通过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NF-κB p65表达及TNF-α分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医药电子商务主要是指以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药品生产商、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以及保险公司等为网络成员,通过Internet网络应用平台,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开放并易于维护的医药贸易电子商务平台.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药品采购的透明度,减少购销环节,降低药品流通的成本,而且对规范我国药品生产、流通、销售中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提高我国医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今天 ,电子商务一词已经被网上网下的人耳熟能详。由1999年的“电子商务年”掀起的中国电子商务热 ,到 2 0 0 0年初美国 Nasdaq股遭遇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重创 ,动摇了人们对电子商务的信心 ,人们又一次发出了“电子商务是泡沫”的警示。痛定思痛后 ,人们由狂热、浮躁和盲目 ,到现在理智和冷静进行思考 ,如在中国到底应如何搞电子商务 ?采用哪种模式最适合 ?企业搞电子商务离盈利究竟还有多远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电子商务的境况 ,谈一些自己的看法。1 对电子商务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自 1999年以来 ,中国很少有互联网公司不说自己要搞电子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固相放免法对94例慢性HBV无症状感染者血清作HBcAg检出并比较其它HBV标志物的关系。结果表明:血清HBcAg能直接反映HBV存在,其检测可作为人体内是否存在Dane颗粒及其复制程度标志,是反映HBV传染性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约氏疟原虫感染后协同刺激分子B7.1、B7.2在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B7.1、B7.2分子在宿主抵抗疟原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约氏疟原虫感染大鼠的动物模型,分别在感染约氏疟原虫子孢子后2、12、24、48、72 h分离获得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通过免疫荧光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定量分析B7.1、B7.2分子表达情况.结果 在宿主感染约氏疟原虫后巨噬细胞B7.1、B7.2分子表达增加;B7.1上调较缓慢,并在72 h后出现回落;B7.2上调非常迅速,在48 h达到峰值,从72 h开始略有下降;在所选时间范围内B7.2的表达水平始终高于B7.1(P<0.05). 结论 疟原虫子孢子感染大鼠后,B7.1、B7.2分子表达水平发生改变,提示协同刺激因子参与了宿主免疫系统活化,推测该现象与受疟原虫感染哺乳动物机体的免疫防御、免疫调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HBV血清学标记均阴性的193名医学生分别肌肉注射25,5,10μg乙肝疫苗,按0,1,6月方案接种,并随访观察1年.注射3次乙肝疫苗后,3个剂量组的抗-HBs应答率均在90%以上,在首次注射后1,4,7,12月时,无论是抗-HBs应答率或抗-HBs S/N均值在3个剂量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别。本观察近期结果提示,在医学生中接种2.5μg剂量疫苗代替常规的10μg疫苗,可以节省资金,扩大接种人数,缓和乙肝疫苗供应紧张状况。  相似文献   

16.
采用乙肝疫苗治疗100例 HBsAg 携带者,并以30例对照。实验组 HBsAg 阴转率17.0%,对照组阴转率13.3%(P>0.05);实验组 Anti—HBs 阳转率11.0%,对照组Anti—HBs 阳转率3.3%(P>0.05)。  相似文献   

17.
在1660份HBsAg阳性血清中,112份血清检出抗-HBs(6.75%),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血清中,49.1%HBeAg阳性,46%HBV-DNA阳性,提示此种血清近半数具有传染性。对36例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进行为期2~30月的随访观察,72%病例抗-HBs仅短暂出现,无一例HBsAg转阴,表明慢性HBV感染患者出现此血清学模式并非预示HBV行将消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HBsAg消失后的转归及对乙肝疫苗和乙肝疫苗加免疫激动剂干预免疫的效果。方法连续收集感染HBV后HBsAg消失,以后未出现抗-HBs者97名,年龄18~68(41.9)a,分三组。1组57(22名来自组2对乙肝疫苗无反应者)名,予CHO乙肝疫苗30gg,三角肌内注射,1次/wk,共4针;于同侧近腋皮下注射胸腺因子α1(Tα1)1.6mg,2次/wk,共4wk。2组35名,只接种乙肝疫苗,剂量、方法同1组。3组27名,仅作定期复查。结果末针后1mo五项均阴性、抗-HBe+和抗-HBc+、抗-HBc+者中抗-HBs阳转者组1为12/16(75.0%)、14/19(73.1%)、14/22(63.0%)名,组2仅五项全阴性者中1名(1/10,10.0%),组3无1名,差异显著(P〈0.01)。来自组2的22名抗-HBs阳转率(59.1%)亦高于组2和3(P〈0.01)。随访4.7(2-6)a组1和3抗-HBc消失各1名,平均年消失率为0.3%。平均抗-HBs年阳转率为1.4%。组2、3各有1名出现HBsAg复阳(2.4%)。结论HBsAg消失后年抗-HBs自发性阳转率和抗-HBc消失率很低,甚至有逆转为HBsAg的可能;较大剂量乙肝疫苗加Tα1干预免疫是一有效的方法,对HBV血清学标志物全阴者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19.
对47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HBV 六项血清学标志的检测,结果总阳性率为89%,其中HBsAg-及抗HBcIgG 同时阳性者占43%;HBsAg 阴性,抗-HBcIgG 阳性者占32.5%;HBsAg 阳性,抗-HBcIgG 阴性者占6.1%;单项阳性者占7.3%。135例抗-HBcIgM 阳性患者中74例HBsAg 阴性,确诊为乙型肝炎,故抗-HBcIgM 是诊断急性乙型肝炎的重要血清学标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绵阳市农村居民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双阴分布的现况,为制定农村乙肝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63 797名农村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并采取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分离出的血清进行HBsAg和HBsAb检测,分析其表达分布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调查对象HBsAg总阳性率为6.57%〔95%可信区间(CI):6.45%~6.69%〕,双阴率为40.32%(95%CI:40.36%~40.84%)。男性HBsAg阳性率(7.74%)高于女性(5.73%),双阴率(39.93%)低于女性(40.61%);56~65岁人群HBsAg阳性率(7.36%)最高,86~96岁人群双阴率(47.61%)最高;已婚人群HBsAg阳性率(6.63%)高于未婚人群(5.54%)和离异/丧偶人群(6.11%),离异/丧偶人群的双阴率(43.04%)最高;涪城区HBsAg阳性率(9.23%)高于江油市(5.38%)和安县(5.77%),安县双阴率(55.24%)最高;有乙肝家族史人群的HBsAg阳性率(21.01%)高于无乙肝家族史人群(6.41%),双阴率(30.10%)低于后者(40.60%);有乙肝疫苗接种史人群的HBsAg阳性率(3.78%)和双阴率(37.91%)均低于无乙肝疫苗接种史人群(分别为7.30%和40.92%);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绵阳市农村居民HBsAg阳性率和双阴率均较高,高龄、未接种乙肝疫苗者应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