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根据CD4+T细胞识别抗原位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设计了一个具有查找两亲性螺旋状结构(amphipathichelixstructure)肽段功能的计算机程序。用该程序对HCV-1型病毒C、E(E1、E2/NS1)、NS5蛋白一级结构进行分析,发现这些蛋白区存在CD4+T细胞识别位点。此结果支持了CD4+T细胞对HCVC,E,NS5区可发生增殖反应的结论。提示该程序可作为一种预测CD4+T细胞识别HCV抗原位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症状见腰痛剧烈,多伴有下肢放射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其发病率约占下腰痛患者的20%左右。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成为与现代社会相伴随的一种疾病。临床实践表明,手法治疗该病充分体现出中医药学的优势,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为了解掌握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笔者收集了2005年以来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几十年来,世界上兴起了新技术革命。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流行病学的内涵与研究对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适应这种形势,我们遵照邓小平主席的“三个面向”,依据军队战略思想转移与医学模式的转变,进行了流行病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改革的原则以培养人才,更新知识为基础;以改革教学内容为主,相应改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天年素”功能绷带对软组织伤的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三盲对照试验 .驻陕某团参加 1998/1999两个年度新兵基础训练中发生的软组织伤员 12 3例 ,随机分为 A绷带组 (A组 ,n=6 2个部位 )和 B绷带组 (n=6 5个部位 ) ,观察 1wk.试验结束后厂家告知 A绷带为非功能绷带 ,B绷带为“天年素”功能绷带 .结果  A,B两组较治疗前症状均明显好转 ,B组在消肿、止痛方面优于 A组 ,有显著性差异 .B组总有效率 (77% )高于 A组 (5 8% ,P<0 .0 5 ) .结论 功能绷带治疗软组织伤有明显效果 ,在消肿、止痛方面优于 A绷带 .  相似文献   
5.
赵登臣  李远贵 《人民军医》1999,42(12):728-729
为观察HBV感染者注射乙肝疫苗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我们对HBV感染阳性143例接种了3次不同剂量的乙肝疫苗,并随访1年。发现安全性好,并有较好的免疫原性。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HBV感染阳性196例,男175例,女21例;年龄17~20岁。先将HBV感染情况分成4层,即HBsAg、抗-HBc均阳性7例,抗-HBs、抗-HBc均阳性101例,仅抗-HBs阳性68例,仅抗-HBc阳性20例。每层再随机分为4组,即乙肝疫苗10μg组,5μg组,2.5μg组与对照组,接受乙肝疫苗接种者共143例(乙肝疫苗购自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1.2 方法 第1次接种于三角肌,随后1个月和6个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微波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患者126例,运用推拿手法结合微波理疗治疗。结果:经治疗1疗程(5天),治愈103例(81.75%),好转(18.25%),无效0例(0%),总有效率100%。其中治疗3次痊愈率为91例(72.22%)。结论:推拿结合微波理疗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好,见效快,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7.
Eckels等(1989)首次发现HAV血凝现象,并用血凝抑制试验(HAI)检测了5份人血清标本中的血凝抑制抗体。我们在研究了HAV的血凝特性后,用此法检测了210份血清,并就其方法和条件作了一些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8.
固相免疫吸附血凝抑制试验(SPI-HAI),是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础上,利用血凝抑制压。应作指示来检测抗体的血清学方法。国外学者曾用此法检测风疹病毒和裂谷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我们在研究了患者粪便中甲型肝炎病毒(HAV)抗原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一次乙肝流行中6例病人与一批亚临床感染的抗-HBcIgM检测结果。5名亚临床感染儿童经6~7个月随访发现,在抗-HBcIgM转阴或S/N值下降的同时,抗-HBs阳转。结果表明,抗-HBcIgM可以作为在近期内有亚临床感染的一个判断指标。这对人群中乙肝流行病学研究颇有价值。亚临床感染在“窗户期”与抗-HBs刚阳转时的抗-HBc IgM S/N GMV(分别为3.9与1.9),均较临床病例的(6.9与7.4)为低;持续时间也较短。急性乙肝恢复早期,抗-HBs刚阳转时,抗-HBcIgM的S/NGMV可达7.4,提示可能仍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10.
HBsAg进入体外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HBsAg进入体外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情况,为HBV宫内传播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胰蛋白酶(0.25%)-DNase Ⅰ(0.15 U/ml)联合消化法,获取纯度较高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将状态良好的对数生长期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分为6组,HBsAg-anti-HBs 复合物组(Ⅰ),热灭活的HBsAg、HBeAg、anti-HBc均阳性血清和高滴度anti-HBs阳性血清共同孵育物组(Ⅱ), 热灭活的HBsAg、HBeAg、anti-HBc均阳性血清组(Ⅲ),HBsAg组(Ⅳ),热灭活的正常人血清组(Ⅴ),及正常细胞培养液组(Ⅵ,空白对照组)。分别收集各组细胞铺片,免疫组化检测细胞的感染状况。结果所获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纯度较高,符合后续实验要求。用鼠抗人anti-HBs免疫组化检测收集的细胞铺片,发现Ⅰ、Ⅱ组均有大量HBsAg阳性信号,Ⅲ组细胞亦有少量HBsAg阳性信号出现,其他各组细胞均未发现HBsAg阳性信号。结论体外培养的人胎盘滋养层细胞能将HBsAg-抗HBs复合物中的HBsAg,但不能将单独的HBsAg“摄入”胞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