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摘要:目的 分析广东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时空聚集性特点。方法 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统计量对广东省21个地市2013年4月1日到2015年3月31日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情况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 广东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有2个发病高峰,病例主要发生在11月至次年3月。广州和深圳地区的局部Moran's I值分别为5.68(P<0.01)和4.30(P=0.01),提示以这些地区为中心有病例聚集。时空分析发现在珠江三角洲和广东省东部地区存在过4个时空高发区(P<0.01)。结论 广东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发生有季节性和区域高发特点,应结合时空聚集相关特点,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陆地区43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空间聚集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国大陆43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空间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方法 建立43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数据库(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利用ArcGIS 10.0软件对疫情分布进行趋势及空间自相关分析,应用SPSS 16.0软件分析人口学特征。结果 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中国大陆人感染H7N9禽流感总体呈增长趋势,但上海地区病例明显减少;建立的趋势面分析显示其发病由北向南呈明显上升趋势,自西向东直线斜率有所减小。2013年2-5月省级水平和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市级水平的全局Moran''s I值分别为0.144 718、0.117 46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局部Moran''s I和热点分析显示浙江省北部、广东省南部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的主要高聚集区域(Z>2.58)。结论 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中国大陆地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表现为省级水平空间聚集性下降,但地市级水平的空间聚集性和局部热点数量有所增加,应根据空间分布相关特点,科学制定防控疫情传播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福建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和时空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SAS 9.2、ArcGIS 10.3、SaTScan 9.4等软件对福建省2013-2017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进行空间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福建省共报告10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死亡28人,病死率25.93%。疫情以散发为主,占96.30%,冬春季病例多,农村病例占比多于城市。县级层面病例主要聚集在沿海,全局自相关(Z=3.74,P < 0.001)和高/低聚类分析(Z=5.26,P < 0.001)结果提示存在空间聚集性。长乐区、福清市、晋江市和思明区是高-高聚集区和局部热点。2014年12月-2015年3月,存在2个时空聚集区域,最大可能集聚区是以漳浦县为圆心,63.04 km为半径(RR=4.72,LLR=11.41,P < 0.001)的区域;二级可能聚集区是以福清市为圆心,81.98 km为半径(RR=4.07,LLR=7.96,P=0.037)的区域。  结论  福建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存在时间和空间聚集性,防控措施应向高发季节、重点区域倾斜,并加强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2013年3月至2017年4月华中、华南、华东地区13个省份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在流行季中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基于Arcgis 10.2软件,应用方向分布、空间自相关、空间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发病热点区域和影响因素。结果在五波流行中,研究区域的人感染H7N9病例分布都存在聚集性。高低聚类表明聚集类型为发病高值的聚集。热点分析进一步探测到高值聚集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地区,包括上海市、浙江省的湖州市、嘉兴市、杭州市、绍兴市、金华市以及江苏省的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方向分布研究发现病例分布具有方向性,呈现"东北-西南"的空间模式,且有扩散趋势。空间回归分析显示病例数和经度、纬度、农贸市场个数都具有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86 911、-0.343 833、0.055 767。结论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病例分布总体呈现"东北-西南"的扩散模式,且存在高值聚集的热点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离散型的地理信息构建了H7N9病毒时空动态传播模式图,探索H7N9病毒的空间传播路径。方法 选取全球共享禽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中中国以人类为宿主的H7N9流感病毒血凝素(HA)和神经酰胺酶(NA)基因序列,利用BioEdit 7.0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在贝叶斯理论框架下,运用BEAST 1.8.2软件构建H7N9时空传播模型,采用symmetric substitution model和贝叶斯随机搜索变量选择(BBSVS)方法,对H7N9的历史传播轨迹进行推断和检验。以Google Earth软件展现H7N9病毒的时空传播动态图。结果 感染人类的H7N9病毒起源于上海或杭州,最早可追溯到2012年10月。并在2013年3、4月份开始传向邻近省份,同年8、9月份传播加剧,3个月内传向10余处地区。结论 基于基因核苷酸序列和空间地理信息,追踪了H7N9病毒历史传播轨迹,为早期流感疫情的防控及病毒的溯源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的相关知识、行为以及需求情况,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朝阳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中学生家长、中小学生共计1 241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家长群体除"尚不能人际传播"方面外,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知晓率均高于老年人和学生群体。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后,洗手习惯改变比以前多的占79.21%,90.24%的人不紧张或者有点紧张。最希望了解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内容排序前5位的是:最新疫情动态(18.64%)、个人预防措施(17.07%)、政府防控举措(16.10%)、疫苗进展(13.72%)和病毒变化(11.76%)。结论加强H7N9传播途径,尤其是尚不能人际传播特点的宣传,应是防控工作的要点,后期应根据需求开展信息宣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报告湖南省1起家庭聚集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按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年版) 》进行病例诊断,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按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2013年版)》进行调查,采用real-time PCR对病例和环境标本进行检测和病毒培养,并对分离出到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014年2月湖南双峰县发生一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报告病例2例,二者系夫妻关系;妻子为首发病例,发病前多日居住在有活禽活动的农村家中,发病后7天确诊;丈夫比妻子晚发病9天,与妻子密切接触,发生人传人的可能性大,发病后次日确诊;自丈夫标本中分离到H7N9亚型病毒,该病毒基因序列分析与既往报道病毒相似;自病例居家鸡舍表面和鸡毛涂抹标本各1份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该县城主要集市活禽交易店3份环境标本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结论两例病例系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病例,首发病例系禽类暴露感染,续发病例系密切接触首发病例感染可能性大, H7N9禽流感病毒具有有限的人传人传播能力,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枣庄市2013年4月21日发生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感染来源和活禽交易市场感染状况,为制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对普通人群、禽类职业人群及活禽交易市场环境等进行H7N9禽病毒感染情况监测。采用流行病学、临床检查、血清学监测和Real-time PCR法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 2013年4月,枣庄市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采集18份家庭周边环境标本进行检测,未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经调查,首发病例在发病前2周内无明确的病、死禽接触史,也没有经过活禽市场,周边活禽宰杀点和居住小区的环境标本中均没有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但从枣庄的幸福路市场(与病例家相隔3km)和金牛市场(与病例家相隔10km)均检出了H7N9禽流感病毒。首发病例最可能的感染途径有可能接触到了含有H7N9禽流感病毒的粪便、其他环境标本或者吸入了含有病毒的粒子等而感染,即传播途径为由禽到人或环境到人的传播。连续开展为期2个月的环境因素应急监测,检出1份H7N9阳性标本,且H7基因来源于浙江鸭H7N3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于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份开展了为期1年半的常规监测中,未发现阳性标本。结论枣庄市的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为输入性疫情,感染来源可能源自"长三角"地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湖南省2013年4月—2018年12月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时空分布模式,为疫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收集2013年4月—2018年12月湖南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数据,应用ArcGIS 10.2软件分析病例时空分布的趋势和聚集性。 结果 湖南省2013年4月—2018年12月共报告本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97例,分布在13个市州的55个县(市区)。2013—2014年冬春季和2016—2017年冬春季表现为两个发病高峰,2017年9月之后无病例报告。2013年4月—2017年8月,湖南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分布存在空间正相关性(Moran’s I=0.130,Z=2.240,P=0.025),病例分布的热点区域包括湘北地区的临湘市、岳阳县和云溪区,湘中地区的新邵县、大祥区、邵阳县、湘乡市、涟源市、隆回县和邵东县,以及湘南地区的江永县(Z≥1.96)。 结论 2013—2018年湖南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存在明显的冬春季节高发性,地区分布广泛,但仍然存在较弱的聚集性。  相似文献   

10.
近来,禽流感持续发酵,疫情仍在不断蔓延,我国禽流感感染人数高于去年同期,并已出现死亡病例。为指导医疗机构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疗救治工作,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年版)》,供医疗机构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区域,探究其2004—2019年H5N1亚型高致病禽流感发生次数时空分布特征。  方法  基于ArcGIS 10.5软件和SPSS 26.0软件,应用聚类分析和χ2检验研究H5N1疫病的时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应用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H5N1疫病的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  通过时间聚类分析,得到在疫情流行阶段(2004—2005年)和平稳阶段(2006—2019年),H5N1疫情暴发次数在时间分布上都存在聚集性,其中1月、2月、6月和11月为疫病的高发期。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疫情流行阶段H5N1空间分布呈聚集性,疫情平稳阶段呈现随机分布。通过局部自相关分析,表明流行阶段H5N1热点地区集中在中国中部地区,主要包括乌鲁木齐、咸宁、岳阳、安庆、九江等市,平稳阶段的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北部。χ2检验显示疫病发生与候鸟迁徙具有相关关系。  结论  中国H5N1禽流感在流行阶段具有时空聚集性,在平稳阶段仅具有一定的时间聚集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危险预警模型, 识别禽流感暴发高危险区域并提出预警。方法 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中国地市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数据及同期地理、气象数据, 通过空间自回归(SAR)模型和广义相加模型(GAM)拟合并量化地理和气象因素对发病的影响, 综合两模型的预测结果建立发病危险预警地图。结果 2014年2月中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实际发病地区全部位于研究构建的发病危险预测区域内;模型预测了疾病的空间移动趋势, 对2014年4、5月北方地区的新发疫情有准确的预警。结论 建立的模型短期预测准确度和精确度较好, 可应用于疫情监测和预警领域, 有助于早期区域预防疫情的流行及暴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H5N1疫情的空间分布特征,识别高风险聚集区,为禽流感疫情监测、发展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和整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粮农组织疫情监测报告中的2004年1月~2009年12月间的 HPAI H5N1疫情,运用空间扫描统计量和空间聚类方法分析全球HPAI H5N1的空间分布。结果 空间扫描统计量分析显示疫情呈现非随机分布的特征,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聚集性,共检测出15个高风险聚集区,主要集中在中欧、南欧、非洲东北部地区以及亚洲的东南部地区。空间聚类分析显示高风险聚集区主要集中于欧洲的德国、法国、瑞士和意大利,以及亚洲的东南部地区。结论 全球HPAI H5N1呈现空间聚集分布,高风险聚集区主要位于中欧、南欧以及东南亚,为重点监控区域。候鸟迁徙可能是跨洲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2013-2017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为H7N9禽流感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3年3月至2017年4月公开发表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数据为对象,利用Excel 2007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描述其三间分布、暴露史及聚集性。结果 中国共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1 416例,死亡559例,病死率为39.5%,2016年病例最少(127例),病死率最高(57.5%);报告病例前三位的省份主要是浙江、广东、江苏;发病年龄M=55岁,男女性别比为2.3∶1,男性病例远多于女性。66%的病例在发病前确定有活禽相关暴露史,31%的病例暴露情况不详,仅有3%的病例无相关活禽暴露史。共发生35起家庭聚集性病例,共涉及72例病例,占总发病例数的5%。结论 H7N9禽流感疫情有较明显的季节分布及区域分布特点;存在有限的家庭聚集性;感染病例多与禽类接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探索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起始阶段(疫情出现到武汉市解封)在地级行政区层面的时空聚集性及发展演化规律。方法:收集2019年12月8日至2020年4月8日全国367个区域研究单元COVID-19确诊病例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应用GeoDa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并将分析结果通过Arc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4-2018年甘肃省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和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3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为制定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建立2014-2018年甘肃省3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数据库,采用ArcGIS 10.5软件进行三维趋势分析和结果的可视化呈现,应用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三维趋势分析显示,甘肃省布病报告发病率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在东西方向上呈微弱的"U"形分布;乙脑报告发病率由南向北显著下降,东部地区发病率高于中、西部地区;HFRS报告发病率东西部地区差异不明显,南部地区略高于北部地区。时空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3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报告发病率存在时空聚集性。布病主要聚集区位于东部地区,包含19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4-2015年,次要聚集区位于河西地区,包含4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7-2018年;乙脑聚集区位于中部、东南部地区,包含32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7-2018年;HFRS主要聚集区位于定西市岷县,聚集时间为2018年,次要聚集区位于东部地区,包含8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8年。结论 2014-2018年甘肃省3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重点地区应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014-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淋病流行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为确定重点防控区域和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基于2014-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港澳台地区除外)淋病报告发病数据,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冷热点分析、克里金(Kirging)插值预测,采用ArcGIS 10.6软件实现可视化地图绘制。  结果  2014-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淋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2018年淋病发病率的空间分布呈空间正相关特征(Moran’I=0.335, Z=3.581, P<0.001),且发病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和福建省等东南沿海地区。Kirging插值预测结果显示:2014-2018年淋病发病率总体呈“东南高中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发病率高值区与热点分析结果一致。  结论  2014-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淋病发病呈现空间聚集性分布,需加强热点区域淋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国季节性A(H3N2)[A(H3N2)]亚型流感的时空分布特征, 为流感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14-2019年A(H3N2)流感监测数据来源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 分析和绘制折线图描述流行趋势, 采用ArcGIS 10.7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 采用SaTScan 10.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2014年3月31日至2019年3月31日共检测2 603 209例流感样病例标本, A(H3N2)流感检测阳性率为5.96%(155 259/2 603 209)。每个监测年度A(H3N2)流感阳性率在南、北方省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H3N2)流感在北方省份冬季高发, 在南方省份夏季或冬季高发。2014-2015年和2016-2017年A(H3N2)流感在31个省份存在空间聚集性。2014-2015年高-高聚集区分布在8个省份(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河南省、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2016-2017年高-高聚集区分布在5个省份(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和上海市)。2014-2019年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 2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时空分布特征,了解湖北省COVID-19疫情的一般流行及时空聚集情况,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与支持。方法 收集湖北省截至2020年2月10日COVID-19疫情病例数据,利用OpenGeoda1.2.0软件分析COVID-19发病的空间相关性,TScan9.4.2探索其时空聚集性;利用ArcMap10.2与 R-3.5.1软件进行COVID-19疫情的图形可视化。结果 (1)截至2020年2月10日,湖北省累计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31 762例,平均每日新增确诊病例1 025例,累计死亡病例974例,累计治愈病例2 222例。累计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武汉市(18 454例,占比58.10%)、孝感市(2 642例,占比8.32%)、黄冈市(2 332例,占比7.34%)等地区。(2)研究期内,湖北省COVID-19病例数呈现空间正相关,高-高聚集地区为武汉市、孝感市、鄂州市、黄冈市及黄石市。时空扫描进一步分析发现COVID-19病例一类聚集区为武汉市;二类聚集区中,随州市与孝感市,黄冈市、鄂州市与黄石市存在城市之间的聚集性发病。结论 研究期内湖北省COVID-19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相关部门应持续加强疫情防控措施以控制疫情发展;湖北省COVID-19疫情存在空间聚集性,提示在疫情暴发初期控制人群流动性对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与流行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