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和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在术前对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P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证实为PA患儿的TTE和320排CTA资料,对比分析两者对PA位置、肺动脉血流供应来源、三尖瓣膜启闭情况、右心室大小、房室间隔缺损与否、主动脉与心脏连接位置、心外其他畸形的诊断价值.结果 根据手术结果,38例PA患儿中室间隔完整型2例、室间隔缺损型36例;PA工型5例,Ⅱ型12例,Ⅲ~Ⅳ型21例;肺循环由单纯动脉导管供血14例,由体-肺动脉侧支供血17例,由动脉导管和体-肺动脉侧支双重供血7例.TTE和320排CTA对PA及其位置的诊断与手术一致.TTE共漏诊主动脉骑跨2例、右位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5例、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冠状动脉-右心室瘘1例,4例体-肺动脉侧支供血畸形漏诊.320排CTA漏诊房间隔缺损7例、三尖瓣狭窄合并右心室发育不良2例.TTE、320排CTA对心内畸形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100.0% (69/69)、85.51%(59/69),对心外畸形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1.26%(94/103)、100%(103/103);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77%(163/172)、94.19%(162/172).TTE和320排CTA诊断心内畸形与心外畸形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TTE和320排CTA对婴幼儿PA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6,P=1.000).结论 320排CTA及TTE均能准确诊断PA,TTE诊断心内畸形的准确率优于320排CTA,但评估大动脉位置关系及体-肺动脉侧支有局限,二者联合应用可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PA/VSD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点.结果:21例中PA/VSD肺血单纯由未闭的动脉导管供应者14例;中央肺动脉和大主动脉-肺侧支动脉(MAPCA)均存在者5例;无中央肺动脉,仅有MAPCA供应肺血者2例.合并畸形包括心房异构、房室连接不一致、心室大动脉连接不一致、多发室间隔缺损、右位主动脉弓、房间隔缺损、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永存左上腔静脉和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等.结论:PA/VSD患儿肺血来源多样化,肺动脉发育程度不一,可合并多种心内、心外畸形,超声心动图可对PA/VSD提供正确诊断、分型.  相似文献   

3.
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A/VSD)是少见的严重紫绀型先天性心脏性(简称先心病),本病以往报道其出生后1年病死率高达70%[1].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肺动脉瓣、右室漏斗部或肺动脉主干直立分叉部完全闭锁,肺动脉系统的血供主要依靠未闭的动脉导管和/或体-肺动脉侧支血管供应.现将本院经超声检出12例PA/VSD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显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发育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8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X线平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DSA,重点分析DSA对显示肺动脉发育情况的优缺点。结果 DSA采集电影图像显示,所有病例均显示右心室充盈,肺动脉闭锁,正常之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均未见显影,右心室血流均经室间隔缺损流入左心室充盈,升主动脉均有不同程度扩张,3例肺动脉血供主要由未闭动脉导管供给,其中2例由细小动脉导管供血,左右肺动脉融合并发育较好,可见主肺动脉盲端,1例左肺动脉发育不良,明显变细,且由降主动脉2支细小侧支血管补偿供血于左下肺;2例肺动脉血供由共干完成,其余所有肺动脉血供均来自体-肺侧支血管,其中3例来自升主动脉,8例来自降主动脉,2例来自右头臂干和左锁骨下动脉侧支血管。小体-肺侧支和网状细小血管供血,肺动脉发育细小。结论 DSA能有效显示肺动脉发育情况,主动脉造影能全面了解体-肺侧支血管分布,选择性侧支血管造影术是术前栓塞所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对法乐四联症(TOF)中肺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法乐四联症患者肺动脉发育情况的64层螺旋CT表现,并与超声心动图(UCG)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101例法乐四联症中手术证实肺动脉共有182处狭窄,CT正确诊断141个,诊断准确率77.5%,UCG正确诊断156个,诊断准确率85.7%,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3.585,P>0.05),CT与UCG结合可将诊断准确率提高到96.2%(175/182)。对于肺动脉的测量,MSCT与UCG之间有良好的相关关系(主肺动脉r=0.58,左肺动脉r=0.63,右肺动脉r=0.72)。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法乐四联症中肺动脉发育情况,尤其是联合UCG可提高诊断准确率,能为外科手术提供正确和充分的术前诊断。但对肺动脉瓣的发育情况诊断价值MSCT不如UCG。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静脉瘤(PVA)在多层螺旋CT(MSCT)、MRI中的表现。材料和方法搜集经MSCT、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为PVA15例患者的资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重组(VR)等进行血管重建,分析其表现。结果 15例PVA中,11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MRI平扫呈血管流空信号,CT平扫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持续血管样强化。肝内型5例,发生于门静脉左支3例,右支2例,1例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1例合并门静脉-肝静脉瘘。肝外型8例,发生于门静脉主干4例,肠系膜上静脉1例,脾静脉3例。混合型2例,1例发生于脾静脉和门静脉右前支,1例发生于网膜静脉和门静脉左支。3例PVA附壁血栓形成。结论 CT、MR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血管后处理重建,能准确诊断PVA。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肺动脉压及右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VSD合并PH的患者21例,同期选择20名无心肺疾病者作正常对照,进行完整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结果,并与心导管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探讨TTE在先心病患者的肺动脉压力测定及右心功能评估中的价值。结果 VSD合并PH组与正常对照组的三尖瓣环平面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侧瓣环运动速度(TVlat)、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等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TE所测结果与右心导管测量值存在正相关。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H患者的右心功能及肺动脉压评价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三尖瓣关闭不全与右心室功能及肺血管病变程度的联系 ,探讨手术矫治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合理指征。方法 总结 1 996年 8月至 1 999年 3月我科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且资料完整患者 41例 ,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程度与右心室大小 ,肺动脉压力 ,肺动脉阻力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 三尖瓣返流面积的增加与右心室大小 ,肺动脉压力 ,肺动脉阻力病变的加重明显正相关 ;当右室左右径 >40mm ,肺动脉阻力 (PAR) >48kPa·s/L ,肺动脉压力 (PAP) >8kPa时三尖瓣返流明显 ,需行三尖瓣成形术。结论 三尖瓣关闭不全是右心室功能不全及肺血管明显病变的结果。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心室功能及肺血管病变情况 ,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是否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先无性右室双出口(Double OutletRight Ventricle,DORV)是相对少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主要畸形是二支大血管均发自右心室或一支完全发自右心室,另一支主要发自右心室(至少80%以上),而左室的唯一出口是同时存在的室间隔缺损。根据二支大血管的位置关系及室间隔缺损(VSD)的部位可有16种解剖结构的变异。 本症于1949年由Taussig和Bing首先报告,但未应用DORV之名;其主要畸形是主动脉(AO)及肺动脉(PA)并排发自右室,VSD位于肺动脉下为嵴上型,大动脉氧含量PA O_2>AO O_2,实际上为DORV的Taussig—Bing型。1957年Witham总结文献6例并加上自己的4例第一次应用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CHD(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优势和价值.方法 分析45例经手术确诊的儿童CHD患者MSCT与UCG(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心内畸形:45例CHD中,手术发现心内畸形51处,MSCT发现45处,误诊1处,漏诊5处;UCG发现49处,误诊1处,漏诊1处.心外畸形:45例CHD中,手术发现心外畸形76处,MSCT发现68处,误诊2处,漏诊6处;UCG发现59处,误诊4处,漏诊13处.其他畸形:MSCT同时发现气管性支气管3例,UCG观察到二尖瓣反流4例.MSCT与UCG诊断准确率比较:心内畸形中,UCG诊断准确率高于MSCT(96.1%vs 88.2%),但无统计学差异(P =0.219);心外畸形中,MSCT诊断准确率高于UCG(89.5% vs77.6%),有统计学差异(P=0.035).结论 MSCT显示心外畸形比UCG有更大的优势,在儿童CHD的诊断、随访中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6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8年~2001年间收治的PA46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血醛固酮测定、安体舒通试验及B超、CT检查。40例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6例行肿瘤切除术及同侧肾上腺部分切除术。结果:肾上腺皮质腺瘤45例,肾上腺皮质增生1例。46例血钾均低于正常,42例血醛固酮增高,46例安体舒通试验均阳性,B超、CT定位检查,其准确率分别为84.8%、95.6%。46例患者血钾均恢复正常。44例肾上腺腺瘤治愈,1例腺瘤及1例肾上腺皮质增生仍需药物控制血压。结论:安体舒通试验、血醛固酮测定是PA的主要定性诊断方法,血醛固酮体位试验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增生的鉴别;PA的定位主要依靠B超、CT检查。外科手术是治疗PA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靳秀丽  蒋世明  贾敏  刘芳艳 《西部医学》2014,26(9):1222-122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的肺动脉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多层螺旋CT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影像资料,并应用MPR、MIP、VR等后处理方法不同角度显示肺动脉及其栓子情况,观察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征象。结果23例PE病例中,中央型PE13例,周围型PE10例,CT表现为肺动脉内不规则斑块状附壁样缺损,周围有或无高密度对比剂包绕。结论多层螺旋CT对PE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0年6月~1999年6月收治的PA患者37例(肾上腺皮质腺瘤29例,肾上腺皮质增生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获得随访的肾上腺皮质腺瘤24例(2425)和肾上腺皮质增生3例(37)术后治愈,仍有1例腺瘤和4例皮质增生者需辅以药物治疗。结论 高血压、低血钾、高血浆醛固酮是确诊PA的主要依据。B超、CT、MRI是PA的主要定位诊断方法。开放性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99mTc-MIBI SPECT/CT、99mTc-MIBI双时相显像(DPS)及颈部超声(US)3种检查方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PT)患者术前定位中的诊断效能并进一步探讨SPECT/CT半定量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104例HPT患者,术前行99mTc-MIBI显像104例和超声82例。利用半定量分析技术勾画感兴趣区并计算病灶/同侧三角肌摄取比值(T/NT)。采用卡方检验分析99mTc-MIBI SPECT/CT、99mTc-MIBI DPS、US 3种检查方式诊断HPT患者的灵敏度及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三种方式检出效能分析。使用Spearman对甲状旁腺瘤(PA)、甲状旁腺增生(PH)的T/NT比值与Cox-2、Bcl-2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99mTc-MIBI SPECT/CT、99mTc-MIBI DPS、US检查的诊断灵敏度依次为95.19%(99/104)、91.3%(95/104)、81.71%(67/82);其中99mTc-MIBI SPECT/CT与US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9,P=0.008)。3种检查方式对PH诊断灵敏度依次为 99mTc-MIBI SPECT/CT>99mTc-MIBI DPS>US(P 均<0.05),而对 PA 诊断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 0.05)。含脂肪的增生腺体T/NT比值小于无脂肪的增生腺体(P=0.009)。Bcl-2在PA假阴性组病灶表达低于真阳性组(P= 0.046),而Cox-2在两组病灶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Bcl-2和Cox-2在PH两组病灶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99mTc-MIBI SPECT/CT对HPT定位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病灶的T/NT比值与体积呈正相关,PA病灶的Bcl-2表达增高、PH病灶的细胞脂肪含量减少有利于HPT病灶腺体的检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动脉(PA)联合支气管动脉(BA)双期增强扫描的成像技术。方法:收集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64排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120名病人,设置固定延迟法和团注示踪法两种扫描方案。固定延迟法设置3组实验。A组:注入对比剂80mL,PA期延迟14s扫描,BA期延迟20s扫描;B组:注入对比剂80mL,PA期延迟14s扫描,BA期延迟22 s扫描;C组:注入对比剂70mL,PA期延迟12s扫描,BA期延迟22s扫描。团注示踪法:对比剂注入量70mL,在注射开始后延迟3s行同层跟踪扫描,感兴趣区放置在主肺动脉干分叉处,当感兴趣区CT值超过100Hu后开始扫描。评价靶血管强化值,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固定延迟法C组PA期及BA期PA/降主动脉(DA)强化差值分别为(243±111)Hu、(248±73)Hu,密度差异明显高于A组和B组;PA期:C组PA/DA的差值高于A组和B组(P<0.05和P<0.01),B、C组上腔静脉(SCV)的CT值高于A组(P<0.05和P<0.01),C组升主动脉(AA)和DA的CT值低于A组和B组(P<0.05~P<0.01),C组左心房(LV)的CT值低于A组和B组(P<0.05);BA期:SCV、PA、LV、AA的CT值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SCV、LV和AA的CT值均低于A、B组(P<0.05~P<0.01),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减少了对比剂用量。团注示踪法PA期及BA期PA/DA强化差值分别为(241±97)Hu、(234±60)Hu,与固定延迟法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利用经验延迟法及团注示踪法均可在一次检查中获得良好的CTPA及CTBA图像,能够提供一种辨识PA和BA密度差异的双期成像技术。在精确个体化差异中,团注示踪法比固定延迟法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前CT增强表现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胃癌21例,术前行水充盈螺旋CT低张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并测定肿瘤区域的CT值。胃癌标本组织切片经CG34抗原单克隆抗体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多克隆抗体二种试剂分别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VD)和VEGF阳性表达率。将CT形态表现、强化程度及特征与组织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螺旋CT术前对胃癌TNM分期符合率为80.5%。癌灶CT最大强化增加值为36~80HU,平均60.16HU;肿瘤MVD平均13.15条/高倍镜视野。肿瘤实质的最大CT强化值与MVD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01);VEGF阳性组的MVD和强化峰值(PA)显著高于VEGF阴性组(P〈0.05)和VEGF弱阳性组(P〈0.05);胃癌的分化程度与VEGF表达成正相关。结论:进展期胃癌的CT强化特点能够总体上反映癌组织的血管生成情况,可作为与VEGF有关的肿瘤血管生成的一项指标,对评估胃癌的手术方案及临床治疗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像学诊断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995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PA患者245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B超和CT检查,240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VP),75例行核磁共振(MRI)检查。将术前影像学检查资料与术中所见及其术后的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术中所见对照发现,B超、CT和MR I对PA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7%、98.2%和90.4%。与术后病理学诊断对比分析显示,B超、CT、MRI对PA亚型醛固酮瘤(APA)的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3.0%、90.7%和72.2%。结论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对PA的定位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术前APA的准确定性诊断是外科成功治疗PA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MRI成像对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术前MRI检查术后病理证实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资料,总结MRI信号特征。结果肿瘤发生在小脑的有7例,大脑的有4例。11例病例中,完全囊性有2例,囊实性的有6例,完全实性的有3例。出现壁结节的有4例,有6例出现第四脑室受压和幕上脑室积水。肿瘤的实性部分一般T1WI呈低信号或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等高信号,而DWI图像上实性部分表现为低信号。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结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磁共振检查可作为首选术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成人颜面不对称畸形后前位X线头影测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颅定位后前位(posteroanterior, PA)片的X线头影测量在成人颜面不对称畸形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成人颜面不对称畸形患者(实验组,男女各8例)和16例颜面对称、牙〖HT5”,7SS〗牙〖KG-*3〗合〖HT5”SS〗关系正常的成人(对照组,男女各8例)进行PA片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测量结果用SASS 6.03 统计软件进行Student T检验。结果:PA片X线头影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DifManM-Y、DifMaxM-Y, DifGo-Y、Me-Y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 LI-Y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正畸临床上头颅定位后前位片对成人颜面不对称畸形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镛  刘嘉琳  周莲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3):288-291,295
目的:探讨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群体行为与群体感应系统(QS)基因的相关性.方法:检测PA群体行为包括弹性蛋白酶、绿脓菌素和生物被膜(BF)等和QS基因表达量,分别在泛耐药PA组和全敏感PA组观察PA群体行为与QS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收集泛耐药PA和全敏感PA各5例病例,各10株PA.泛耐药PA组弹性蛋白酶和绿脓菌素与LasI呈正相关关系(P<0.05),BF与RhlR呈正相关关系(P<0.05);全敏感PA组群体行为与QS基因无相关关系(P>0.05).泛耐药PA组与全敏感PA组第1天收集RhlI和第14天收集LasI、LasR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蛋白酶、BF和LasI、LasR治疗前后表达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株泛耐药PA发生氨基酸突变.结论:泛耐药PA群体行为与QS基因相关,且弹性蛋白酶、BF和LasI,LasR表达过高,提示QS基因在PA耐药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