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在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中细胞的形态特征分析,探讨其在细胞学中的诊断标准,以提高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细胞学诊断水平。方法:对68例病理组织学确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做FNAC,瑞氏染色,显微镜观察细胞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肿块术前穿刺细胞涂片中,63例找到核内假包涵体细胞,60例找到乳头状结构,35例找到核沟,15例找到砂粒体,1例找到毛玻璃样核,出现率分别为92.6%、88.2%、51.4%、22%、1.47%。结论:核内假包涵体和乳头状结构特征是术前甲状腺肿块FNAC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学诊断的特征性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理特征鉴别。方法:对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中医院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乳头状癌组)6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组)62例进行病理学检测,比较两组病理学特征、巨检特征、镜检特征,以及病理学检测与确诊结果鉴别诊断准确度。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囊性病变、有包膜率高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组边界状态清晰率、病灶颜色棕色率高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组,边界状态模糊率、病灶颜色灰白色率低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特征性细胞核特征、沙粒体钙化、玻璃样变、纤维血管轴心率均低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检测结果准确度为98.39%、灵敏度为98.39%、特异度为98.39%。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理学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临床病理特征能够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方法常规对400例经手术切除的甲状腺良性疾病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筛选出微小癌病例,应用光镜观察其形态特点,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400例患者共检出21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占同期良性甲状腺肿瘤的5.25%,临床无特异表现,镜下肿瘤组织学结构由乳头状突起和细胞核的特殊形态为其特点。免疫组化:EMA+,TG+,CK19+,VIM+。结论免疫组化检查是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粘液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对其诊断、分型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对9例乳腺粘液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乳腺粘液癌主要组织学是癌细胞群漂浮在纤维间质分隔的大小不等的粘液湖内,分为纯粘液癌和混合型粘液癌。结论乳腺粘液癌为低度恶性肿瘤,纯粘液癌较混合型粘液癌恶性程度低,预后好,明确诊断标准及分型并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核三个特征性变化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了近20年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标本的组织学特征。结果 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癌细胞中均可见到毛玻璃样核,16例可见核内包涵体,占66.67%,20例见核沟,占83.33%。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核的三个特征性变化可作为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肾脏集合管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脏集合管癌的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1例肾脏集舍管癌标本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位于肾脏中央区的髓质,境界不清。组织学以不规则的管状和管状乳头状结构为主.伴炎症性促纤雏组织增生性间质。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34βE12和vimentin阳性,CD10阴性。结论:肾脏集合管癌是肾脏少见的恶性上皮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螺旋CT诊断的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5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影像学资料,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影像学特征,并结合病理诊断,评估螺旋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率。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增大,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内有不同程度的低密度阴影,伴囊变、钙化,增强后组织呈不均匀的乳头状强化。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结节数目以多发,边界清晰,边缘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易囊变,可伴发出血及钙化。同时,结合病理诊断,螺旋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85.0%、8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5)。结论螺旋CT能有效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对提高患者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不明确的原因。方法:对30例甲状腺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观察及病理诊断,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组织学不能排除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有:8例甲状腺结节增生中的良性乳头状结构,5例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和6例桥本甲状腺炎中出现的透明核,3例滤泡细胞的实性细胞巢.2例纤维性甲状腺炎的结节,其他因素6例。结论:甲状腺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不明确的原因,既存在病变本身的客观原因,也存在病理医师的主观原因,痛理医师在进行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时应根据自身对病变认识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诊断。竭力防范假阳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声像图特征。方法:选取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72个结节及同期最大直径≤10 mm的良性结节68个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多数表现为实质性低回声,均匀或不均匀,边界不清晰,边缘不规则,周边无声晕,部分结节内含微小钙化,侵犯甲状腺被膜,内部血流信号丰富。②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6%、88.2%。结论:高频超声是鉴别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作者收集了我院1961年至1993年间甲状腺乳头状癌扩大切除术标本150例,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甲状腺乳头状癌与其它甲状腺疾病共存者55例,包括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2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8例,甲状腺腺瘤16例。本文根据病理组织学及发病年龄的变化,初步分析了乳头状癌与共存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V600E)点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RAFV600E点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突变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MASA-PCR)检测108例甲状腺石蜡包埋组织中BRAFV600E点突变(包括83例甲状腺癌,11例甲状腺腺瘤,1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1例癌旁正常组织)。结果:仅在PTC和1例甲状腺未分化癌中检测到BRAFV600E突变,PTC中突变率为66.7%(48/72),主要见于经典型PTC和微小癌,其突变率分别为72.6%(45/62)和66.7%(2/3),在其它类型的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均未检测到BRAFV600E突变。40岁以上患者的BRAFV600E突变率显著高于40岁以下者,而与性别、淋巴结转移、慢性淋巴细胞浸润无显著关系。结论:BRAFV600E突变仅发生于PTC和部分未分化癌,是PTC中较常见的遗传学事件,为PTC的发生机制提供新思路。BRAFV600E突变主要见于经典型PTC和微小癌,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表型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细胞角蛋白19(CK19)在甲状腺穿刺标本中表达的特点,分析其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CK19、Galectin-3表达在甲状腺穿刺小标本病理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16例甲状腺良性病变(BTL)穿刺组织,观察HE切片病理形态学特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标本中Galectin-3、CK19和Ki67蛋白表达,对比3种蛋白在不同组间的表达,分析3种抗体在甲状腺术前穿刺病理诊断中的作用。结果:Galectin-3、CK19和Ki67在PTC组阳性率分别为90%(18/20)、95%(19/20)及60%(12/20),在BTL组阳性率分别为12.5%(2/16,均为弱阳性)、31.25%(5/16,均为弱阳性)及62.5%(10/16)。Galectin-3 和CK19在PTC与BTL组间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Ki67在PTC与BTL组间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lectin-3和CK19蛋白在PTC与BTL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联合检测该2种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穿刺标本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有效提高甲状腺病变术前穿刺活检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免疫标记PAX-8(配对盒基因-8)、CK19(细胞角蛋白19)、HBME-1(人骨髓内皮-1)和Galectin-3(半乳糖凝集素-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表达情况,探讨有助于鉴别诊断高分化甲状腺癌的标记或标记组合,为临床病理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包头市第四医院和包头市第七医院病理科存档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40例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标本4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两组组织表达PAX-8、CK19、HBME-1和Galectin-3的情况。结果免疫标记PAX-8在PTC主要共表达于细胞核和细胞浆,且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价值,提示PAX-8有成为PTC诊断标记的潜在应用价值。结论 PAX-8联合HBME-1弥漫高表达或CK19弥漫高表达联合HBME-1弥漫高表达,均有助于提高PTC与NG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人类甲状腺癌中ret癌基因的活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RT PCR技术研究甲状腺癌新鲜组织中ret癌基因活化形式PTC基因的表达。结果  2 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 6例 (2 4% )PTC基因表达阳性 ,主要分布于Ⅱ级以上肿瘤中 ;而甲状腺滤泡型癌、甲状腺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TC均为阴性。结论 PTC基因是ret癌基因新的活化形式 ,ret基因的活化仅限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类型中 ,可能是乳头状癌的特殊遗传事件 ,因此检测PTC基因可作为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鉴别诊断和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差异表达小分子RNA(miRNAs)并预测其靶基因,寻找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生发展及可用于生物标志物的miRNAs。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配对正常组织切除标本,运用高通量基因芯片的方法对差异表达的基因和miRNAs进行筛选,采用KEGG通路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通过预测网站对差异表达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对分析结果进行qRT-PCR验证。结果:与同源正常组织比较,基因芯片检测出PTC组织有248个miRNAs( P<0.01)和3 631个基因差异表达(P<0.05)。hsa-miR-101[靶基因:整合素3(ITGA3)]已验证,癌组织中hsa-miR-101表达(59.8%)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 ITGA3表达(100%)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并且与正常组织比较,59.8%PTC组织hsa-miR -101表达下调,同时ITGA3表达上调。结论:hsa-miR-101的靶基因可能为ITGA3,两者在PT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超声引导PTC在恶性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总结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并将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U—PTC)和常规(X—PTC)进行比较。方法将该院2001年7月~2004年3月间进行的U—PTC(12例)同X一PTC(31例)进行比较。结果二者均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提供较为丰富的信息,但U—PTC较PTC更具有优点。结论PTC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中具有自身的优势,U—PTC较PTC具有具有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小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K19、Galectin– 3、BRAFV600E基因、P53、TopoII、Ki-67、CyclinD1和HBME-1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理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CR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上述8种标志物在100例PTC和4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TC组织中CK19、BRAFV600E基因、Galectin– 3、和HBME-1阳性表达率(97%、75%、98%、66%)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组织(45%、13%、2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种标志物单独用于PTC的诊断时CK19、Galectin– 3的灵敏度最高(分别为97%、98%),Galectin– 3的准确度最高(92.2%),P53特异性最高(95%),多种标志物联合应用时,CK19、Galectin– 3、HBME-1三项标志物联合应用作为PTC的诊断标准时准确度最高,高达到97%。结论:CK19、BRAFV600E基因、Galectin– 3、和HBME-1是诊断PTC的重要标志物,这些标志物联合应用有助于对形态不典型PTC与甲状腺良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病理特征,检测相关免疫标记并探讨其在PT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3例PTC、20例甲状腺良性乳头状增生性病变(BPH),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间皮细胞(Mesothelin)及CD56的表达。结果CK19、Mesothelin、CD56在63例PT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95.2%、3.2%;在20例BPH中三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0%、15.0%、90.0%。结论CK19和Mesothelin的阳性表达率在PTC与BPH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56阴性表达对两种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联合应用三种标记物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比较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组织样本中HYAL2基因CpG位点甲基化水平的差异,评估其作为甲状腺癌鉴别诊断分子标志物的潜在价值。方法 采用飞行时间质谱检测 190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例和年龄、性别配对的甲状腺腺瘤中HYAL2基因启动子区域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另外55对匹配的甲状腺良恶性肿瘤患者的HYAL2蛋白表达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评估甲基化水平每降低10%与早期PTC之间的关联并计算比值比(OR)。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用于评估HYAL2基因特定CpG位点甲基化水平改变作为分子标志物的效能。结果 HYAL2_CpG_3位点低甲基化与早期PTC显著相关(OR=1.51,P=0.001),且该关联在Ⅰ期PTC中依旧显著(OR=1.42,P=0.007)。年龄分层分析显示HYAL2_CpG_3甲基化水平降低与早期PTC关联在年龄小于50岁的人群中显著高于高年龄组(OR:1.89 vs 1.37;P<0.05),且低年龄组人群中AUC最高,为0.787。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早期PTC中HYA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结论 HYAL2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改变与早期PTC的关联,并为DNA甲基化改变作为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标志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从免疫组织化学角度初步探讨桥本甲状腺炎恶变的发生、发展以及演进的可能机制 ,寻找敏感而又特异的检测指标 ,以助于桥本甲状腺炎恶变的诊断。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2 0例甲状腺瘤旁的正常甲状腺组织 ,2 5例桥本甲状腺炎组织以及 2 1例桥本甲状腺炎恶变的标本中CK19、Ret/PTC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 :CK19、Ret/PTC蛋白在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无阳性表达 ,而在桥本甲状腺炎以及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两组之间比较 ,CK19、Ret/PTC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别均无显著性 (P >0 .0 5 )。但其染色形态及强度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 )。CK19、Ret/PTC在桥本甲状腺炎组织中均表现为弱灶性染色。而在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组织中CK19、Ret/PTC多表现为强而弥漫性染色。Ret/PTC的异常表达与乳头状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结论 :检测CK19、Ret/PTC的表达 ,有助于桥本甲状腺炎恶变倾向的判断和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 ,Ret/PTC的异常表达对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和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