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4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枕叶癫?发作常具有以下4个特征:①各种视觉症状;②各种惊厥表现;③偏头痛症状;④EEG后头部?样放电[1]。其中2、3条是其他类型癫?发作也可出现的症状,而视觉症状和眼球运动症状为首发时常提示发作起源于枕叶[2]。如果此后继发偏转发作,则更易于与伴有视觉症状的偏头痛鉴别。描写年长儿及成人患者以视觉症状发病或为主要发作症状的癫?病例很多,但由于婴幼儿不能或不会描述某些主观症状,故鲜有此方面报道。现将我科收治的2例反复揉眼伴枕区阵发性?样放电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丙戊酸钠孤独症模型鼠行为及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高压氧治疗孤独症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雌性Wistar大鼠,于孕第12.5天时腹腔注射丙戊酸钠600 mg/kg,产下的子代雄鼠20只,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为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的雌鼠产下的子代雄鼠10只。评价各组大鼠的生长和发育情况、运动活性、社会行为及学习记忆能力,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IL-1β、IL-6和IL-10水平。结果:孤独症模型鼠生长发育迟缓、重复刻板行为、社会活动减少,高压氧组大鼠以上指标较模型组有所改善;模型组大鼠外周血中IL-1β、IL-6、IL-10水平升高,而高压氧组以上指标均较模型组下降(P均<0.05)。结论:孤独症的发病可能与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异常有关;高压氧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因子IL-1β、IL-6、IL-10的水平,从而改善孤独症大鼠的生长发育及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是因一侧胸锁乳突肌短缩引起头向患侧歪,面部向对侧旋转的疾病。对于1岁以下患儿往往通过手法牵伸、包块按摩等物理治疗手段进行干预,常通过目测或角度测量进行评估,尚无统一的评估及物理治疗标准。《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为目前国际通用的记录和描述儿童和青少年功能、残疾和健康状况的工具,强调疾病或健康的状态是由身体结构与功能、活动、参与以及环境因素综合作用所决定,对于疾病需要整体分析、综合干预。为更好理解CMT,本文按照ICF-CY的框架对CMT评估及物理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首选多药联合治疗新诊断婴儿痉挛的疗效、对预后的影响及影响因素。方法 (1)收集自2007年9月~2010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8例新诊断的婴儿痉挛患儿的病例资料,首选多药联合治疗,并进行追踪随访,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2)治疗方案:采用ACTH、托吡酯、维生素B6、丙种球蛋白多药联合治疗。结果 (1)108例中90例完全控制,8例有效,10例无效,完全控制率83.3%,总有效率90.7%;(2)随访全部患儿5个月~3年,无1例死亡,痉挛发作完全控制者中复发率为7.8%(7/90);随访其中21例发作完全控制者入院时及痉挛发作完全控制后1个月时Gesell量表测定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完全控制6个月时与治疗前Gesell量表测定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多药联合治疗新诊断婴儿痉挛发作具有较高的完全控制率及有效率,症状性婴儿痉挛完全控制所需时间长于隐源性婴儿痉挛。(2)采用多药联合治疗新诊断婴儿痉挛可提高患儿智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SCP动物模型,以期最大程度地模拟SCP的神经行为学及病理形态学改变,并探讨模型的评价方法。方法:清洁级5日龄W istar新生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结扎双侧颈总动脉,而对照组仅切开颈部皮肤。检测方法分两部分:①两组各取20只新生大鼠,分别于术前、术后不同时期测量体重,术后25天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及数据统计分析;②两组各取16只新生大鼠,分别在术后不同时期对脑组织切片、HE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①对照组存活率为100%,实验组存活率为85.71%。②术后实验组大鼠体重增长较对照组缓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悬吊试验中、斜坡试验中、旷场试验中、拒俘反应试验中、肌张力测试中、不自主运动测试中,各组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后显示,均P<0.05,表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HE染色光镜观察,实验组脑组织病理改变为小胶质细胞浸润;星形胶质细胞肥大、增生;脑白质结构稀疏、紊乱;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灶形成,囊间少突胶质细胞减少;侧脑室扩大且形态多不规则等,对照组无异常。结论:①结扎5日龄新生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经神经行为学检测为成功构建痉挛型脑瘫动物模型;其脑损伤的部位主要在白质,该模型对脑瘫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动态脑电图变化。方法:对167例热性惊厥患儿的动态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小儿热性惊厥动态脑电图异常改变与年龄、体温、家族遗传史、出生史、发作持续时间、反复发作密切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脑电图改变对小儿热性惊厥的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诺  王立哲  马翠  贾飞勇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259-3260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对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10例,给予小剂量左乙拉西坦口服,初始剂量2.5 mg/(kg.d),根据患儿反应情况缓慢加量,每1~2周加量1次,每次增加2.5 mg/(kg.d),最大剂量10.0 mg/(kg.d)。分别于入组时(治疗前)、8周末(治疗后),由家长、康复治疗师及医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8周末医师应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对10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不随意运动进行测评,并记录起效时间。结果:治疗前后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家长组:t=7.725,P<0.05;康复治疗师组:t=6.364,P<0.05;医师组:t=3.057,P<0.05);家长、康复治疗师及医师VAS测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F=2.748,P>0.05);CGI评分结果,疗效指数>1.0,治疗有效,未见不良反应。CGI测评用药起效时间为3~28天,平均起效时间(11.7±7.5)天。结论:小剂量左乙拉西坦可减少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不随意运动,起效快、安全、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了30例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患儿,并对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gG进 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明显提前,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G较前明显增高。提示IVIG治疗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为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口服髓磷脂碱性蛋白(MBP)汉字实验性免疫性神经炎(EAN)的效果。方法 应用牛周围神经BMP免疫豚鼠建立EAN动物模型。应用国际分级标准和临床评分对发病豚鼠进行临床评定;对EAN豚鼠坐骨神经进行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单薄切片的光镜及电镜观察;剥离单神经纤维,评定其脱髓复髓情况。结果 用BMP建立豚鼠EAN模型其发病率为87.5%,免疫诱导的12-16d出现典型瘫痪症状,高峰期在14-21d,以后进入恢复阶段。发病高峰期坐骨神经病理为小血管周围大量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纤维肿胀、变性,髓鞘脱失;恢复期神经组织内浸润的细胞明显减少,神经纤维肿胀、脱髓的现象明显减轻,施万细胞明显增生。在发病高峰时开始治疗,口服BMP降腹腔注射静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均促使豚鼠临床得分提前下降,坐骨神经病理在21d时表现为浸润的淋巴细胞减少,脱髓鞘纤维减少,复髓纤维增多。结论 BMP口服治疗EAN,明显地促进其临床和病理提前恢复,其机制可能是大剂量BMP口服诱导机体免疫耐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是WHO分类家族中《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衍生分类,用于记录和描述儿童和青少年的功能、残疾和健康状况。本文全面阐述了ICF-CY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其在儿童康复中的初步应用,指出了其在儿童康复中的局限,为其进一步研究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