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整体观念和中医经典理论,从脏腑、气血、营卫、壮火阴火、升降、燥湿、痰瘀、正虚等不同维度探讨脱发的中医病机及治法。认为脱发的核心病机包括精血不足、气血失调,在标为风、热、湿、瘀,在本首责肾元不足、脾胃虚弱,提出燥湿相兼是脱发的主要病理状态,头皮毛窍湿遏于外则见油脂渗出,燥胜于内则见发质焦枯细软。归纳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祛瘀生新、润燥化湿、健脾和胃治法及主方、主药,并结合现代医学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对其中医治法内涵进行探讨。文章阐述了脱发之治,临床应具备“治未病”理念,以斑秃为例,未病先防应防斑秃后白斑,既病防传应防斑秃向全秃、普秃发展,瘥后防复应防斑秃之复发;应注重雄激素性秃发之“治病求本”,防止脱发应注重风热之本,减少皮脂分泌应注重痰湿之本,促进毛发增长应注重脾肾之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当代中医名家对于辨治斑秃和脂溢性脱发的用药规律,为中医皮科诊疗的学术继承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采集30位当代中医名家治疗斑秃的处方226首和治疗脂溢性脱发的处方171首,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和Gephi两个分析软件,运用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处方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及核心处方等数据。结果:治疗斑秃的高频中药有当归、何首乌、茯苓等,多属平、甘、归肝经药物;常用药对为"川芎-当归""白芍-当归"等;核心中药处方为八珍汤合二至丸加减。治疗脂溢性脱发的高频中药有当归、茯苓、甘草等,多属平、甘、归肝经药物;常用药对为"女贞子-墨旱莲""当归-何首乌"等;核心中药处方为八珍汤合二至丸及六味地黄丸加减。结论:当代中医名家认为脱发多以气血失调为发病之根本,肝脾肾三脏为病位核心,以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为主要病机,在诊疗中注重"发为血之余"基础理论的研究与运用,以固本培元,治病求本。同时,治疗斑秃和脂溢性脱发各有侧重,治疗斑秃重调畅情志,治疗脂溢性脱发重祛湿消脂。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报》2019,(8):1651-1659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当代中医名家对于辨治斑秃和脂溢性脱发的用药规律,为中医皮科诊疗的学术继承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采集30位当代中医名家治疗斑秃的处方226首和治疗脂溢性脱发的处方171首,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和Gephi两个分析软件,运用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处方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及核心处方等数据。结果:治疗斑秃的高频中药有当归、何首乌、茯苓等,多属平、甘、归肝经药物;常用药对为"川芎-当归""白芍-当归"等;核心中药处方为八珍汤合二至丸加减。治疗脂溢性脱发的高频中药有当归、茯苓、甘草等,多属平、甘、归肝经药物;常用药对为"女贞子-墨旱莲""当归-何首乌"等;核心中药处方为八珍汤合二至丸及六味地黄丸加减。结论:当代中医名家认为脱发多以气血失调为发病之根本,肝脾肾三脏为病位核心,以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为主要病机,在诊疗中注重"发为血之余"基础理论的研究与运用,以固本培元,治病求本。同时,治疗斑秃和脂溢性脱发各有侧重,治疗斑秃重调畅情志,治疗脂溢性脱发重祛湿消脂。  相似文献   

4.
脱发的病机主要是肺气不利、肝气郁结、脾肾亏虚等五脏功能失调,痰、湿、瘀、浊毒等病理因素影响气血运行,头发失养.李惠林教授从业30余载,擅用经方,活用小柴胡汤、麻子仁丸、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当归四逆汤、金匮肾气丸等经方治疗脱发,临床效果良好,为脱发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介绍广东省名中医李惠林教授治疗脱发的临证经验,并...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脱发共100例的分析探讨,认为脱发的病因病机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其治疗依据临床表现及辨证,分为益气养血法、滋肾养阴法、疏肝化瘀法、清热润燥法四型,分别选用自拟生发饮、复方首乌汤、桃红逍遥散、槐米苡仁汤内服,随证加减;外用复方侧柏叶酊或复方斑蝥酊涂搽,结果总有效率为89%。强调在整个治疗中必须坚持整体观念,辨证与辨病结合,内治与外治配合及注重患者的生活调摄和精神调护。  相似文献   

6.
脱发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高子平教授从事脱发的诊疗30余年,对脱发有独到的见解。她认为无论是何证型的脱发,都与血瘀有莫大的联系,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故新发难长。本文查阅古今相关文献后,发现治疗脱发可运用活血通络的方法;通过疾病的表现、病因病机、药物的分析论述活血通络法对脱发的治疗,注重活血通络理论在脱发治疗中的运用,加强对名中医学术思想的传承。  相似文献   

7.
陈民藩教授认为肛肠疾病的产生皆与气血不和有关,尤其是痔病更应重视气血论治。陈教授将气血辨证与痔病的病因病机相结合,认为气血失调是痔病形成的基础,气血瘀滞、湿热下注是痔病的常见病机,故治疗上应从整体出发,内治外治并重,辨病辨证相结合。气血瘀滞证治以行气活血凉血,湿热下注证治以清热利湿兼行气,术后"瘀"证治以活血止血。陈民藩教授认为固脾胃即调气血,防治痔病时要重视对脾胃之气的固护;气血辨治应贯穿痔病治疗的始终,包括痔病的保守治疗、术后调养以及未病先防。气血辨治是陈民藩教授治疗痔病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范永升教授运用中医诊治成人斯蒂尔病的特色。[方法]通过多年侍诊,从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辨证方法、用药特色等方面出发,整理和分析范永升教授诊治成人斯蒂尔病的中医特色。[结果]范永升教授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提出了"热疹痹"的新病名,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风湿热毒,痹阻气血。治疗原则初期应疏风清热、解肌透邪;进展期应清热祛湿、解毒通络,或清营凉血、透热转气;恢复期当养阴清热、散瘀通络。选方用药强调清热解毒,注重祛除湿邪,善用和解法。[结论]范永升教授运用中医特色辨证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女性型脱发病机多为虚实夹杂或本虚标实,虚者主要责之于肝肾或气血不足,实者多为风湿热瘀。魏跃钢教授总结传统中医学经验,结合自身临床体会,治疗女性型脱发时首先分证型,主要分为湿热蕴结证、血虚风燥证和肝肾不足证,分别采用龙胆泻肝汤、祛风换肌丸、六味地黄丸加减。具体治疗时尤重视祛瘀,常采用丹参、桃仁、红花、川芎、鸡血藤、紫草等中药。其次分阶段,早期以清利湿热祛脂为主,后期则以补益肝肾生发为主。另外,重视内服与外用药相结合,善用外用药配合治疗;同时注重调整患者的情志及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鼻渊病名。唐及唐以前,古籍中仅有对鼻渊病因病机的阐述,且多遵经旨认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宋金元时期,医家开始以清泻胆热、辛散开郁法治疗鼻渊。明清时期,诸医家突破鼻渊病机理论囿于热的认识,提出新观点和治法。根据古今医家辨治经验,鼻渊病因可归为风、火、寒、虚、毒、瘀六因。风为外邪内犯,当辛散通窍;火指脏腑热盛,宜清热通窍;寒乃脏气虚寒,重温散;虚指气虚、精虚、阴虚,重补益;毒指脓毒内结,宜排脓解毒;瘀为气血瘀阻,当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1.
施光其教授认为皮肌炎并发肺间质纤维化的病机为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为肺脾气虚,邪实为风、寒、湿、热乘虚侵袭人体,六气化火,内舍肺脏.治疗皮肌炎肺间质纤维化可参考肺痿论治,分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二型,在祛风方(主要由荆芥、防风、地肤子等组成)的基础上加减治疗,分别以祛风散寒、化痰散瘀及祛风止咳、清热化痰凉血为法,辨证论...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之临床表现、病因病理及预后均合乎中医外科疮疡病之特点。参考《外科正宗》辨治疮疡思维论治溃疡性结肠炎,治则上强调区分溃疡性结肠炎邪盛期和正虚期,分期论治。治疗上效法疮疡,内热盛者攻利之,五脏虚者纯补之,虚实夹杂者,攻补兼施。遣方时注重顾护脾胃,重视气血以固溃疡性结肠炎正虚之本。慎用寒凉药物,温清并用以平调溃疡性结肠炎寒热错杂之病机。调和荣卫,和畅气血,祛瘀生新。佐用风药,以增益全方行气活血、疏风散热、培土胜湿之效。  相似文献   

13.
程海波教授团队传承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癌毒”学术思想,创建了癌毒病机理论。近年来,为推广癌毒病机理论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构建中医肿瘤癌毒病机辨治体系。提出癌毒病机辨证要点首辨特异性病邪:癌毒,重在辨癌毒的致病特性、兼夹病邪、致病部位、邪气盛衰;其次辨非特异性病邪:郁、风、寒、热、湿、痰、瘀等;最后辨正虚,主要辨脏腑的虚损、气血阴阳的亏虚。提出恶性肿瘤的基本病机为“邪毒蕴结、正气亏虚”,治疗原则为“祛邪解毒、扶正固本”。祛邪即为祛邪复衡,主要包括理气、祛风、散寒、清热、祛湿、化痰、祛瘀法等;解毒即为抗癌解毒,主要包括理气解毒、化痰解毒、祛瘀解毒、祛湿解毒、清热解毒、祛风解毒、温阳解毒、以毒攻毒等八法;扶正固本主要包括益气、养阴、补血、温阳法和调补脏腑法。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的构建,通过提出以癌毒病机为核心辨证分型,解决目前中医肿瘤按病种辨证分型繁杂难以掌握的难题;提出癌毒病机临床辨识的四个要点,实现癌毒辨识诊疗技术瓶颈的突破;提出抗癌解毒法的学术内涵,形成抗癌解毒八法;提出抗癌解毒中药分类,推动中医肿瘤辨治的临床精准用药。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金实教授基于络病理论辨治回纹型风湿症的经验。回纹型风湿症发病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当、久病体虚有关。脾胃气血亏虚,肝肾精髓虚损,络脉失养,风夹诸邪乘虚侵袭络脉为其主要病机。治疗上主张运用络病理论指导分期论治。提出急性期应祛风通络,注重清热利湿,佐以虫类药搜风通络;缓解期宜补气健脾,养血和络;补肾养肝,填精充络。  相似文献   

15.
总结《温热经纬》对痢疾辨证论治的特点.从发病时节、病因、病位、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方面进行阐述,强调痢疾大多由湿热引起.在辨证中重视四诊及整体情况,辨寒热、气血、虚实,寒者辛温疏利,热者宣通祛热;在血分者重用行血,在气分者偏于导气;实者可疏利清热、导气行血,虚者不可一味攻积清夺.在对不同治法的运用上,淡渗注重寒温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述和分析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致妊娠丢失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方法,以供临床治疗研究参考.[方法]通过检索整理近20年来期刊文献以及查阅中医典籍相关论述,从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药临床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综合归纳整理.[结果]APS致妊娠丢失病因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血瘀、湿热为标.治疗方法可归纳为补肾健脾法,补肾活血法及补肾益气,清热化瘀法.[结论]中医治疗APS致妊娠丢失具有独特优势,具有进一步研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时毓民教授分期辨治儿童传染性软疣的临床经验丰富,认为本病病机为肺脾不足,外感风热湿毒,为本虚标实,治疗重视标本兼顾、分期施治.出疹期(感染期)以祛邪治标为主,治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佐以扶正,采用内服外洗,内外兼治直达病所;疹退期(缓解期)以补虚治本为要,以健脾益气祛湿、补肺调气和营、滋阴养血活血为主要治法,辅以疏风解...  相似文献   

18.
王文凯  张贺  王慧  曹霞  裴丽  刘景亮 《中医学报》2020,35(5):1126-1130
我国古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的认识经历了由外风论到内因论,再到内外因相杂的发展过程;因而对本病的治疗也给出了一系列治疗方法,由以疏散外风、扶助正气为主,到从火热、痰湿、内虚风动等脏腑经络的辨证施治,最后以注重气血双补、平肝熄风、滋阴潜阳等与补益脑神经益气养血、通经活络为主的治疗原则,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时至今日,现代医学对于半身不遂疾病依然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治疗半身不遂具有独特的方法与疗效,尤其在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治疗方面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总结龚学忠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经验。认为本病病机主要责之于肾虚膀胱湿热,兼见血瘀;治疗以益气滋肾清利法为主,祛邪兼以扶正、标本同治;强调久病当活血化瘀、助膀胱气化,重视清利下焦湿热,方用益气滋阴清利方,常用药物为:太子参、生地黄、牛膝、薏苡仁、虎杖、红藤、乌药。  相似文献   

20.
李赛美教授认为糖尿病的病机为全身虚损,局部火盛,整个疾病过程表现为虚实夹杂、寒热并存。采用少火虚与壮火盛的偏颇来阐述糖尿病患者的状态,有利于指导临床寒温并用治疗糖尿病。基于少火虚与壮火盛论治糖尿病可分3个阶段阐释:患者初见血糖高,消渴症状明显,多为"壮火"偏亢而"少火"微虚状态,此时治疗以清实热为重,兼顾扶正;经清"壮火"后,患者血糖下降,局部壮火盛逐渐得到缓解,呈现出"壮火"盛与"少火"虚并重,治疗应以清热与滋阴补气并重;患者血糖渐趋平稳后,局部火盛基本清解,但消渴病患者全身虚损的情况仍在,此时患者状态多为"壮火"微盛而"少火"更虚,治疗应以固本为重,稍清火热,可延缓患者并发症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