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孙琤  张苗  蒋春明 《现代医学》2011,39(4):430-434
目的:观察在腹膜透析液中添加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患者腹腔局部及全身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38例终末期肾脏病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实验组在腹膜透析液中添加丹参酮ⅡA注射液(每1 L腹膜透析液中加入5 mg丹参酮ⅡA注射液),对照组腹膜透析液中不加丹参酮ⅡA注射液。两组均行标准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每次2 L,每日交换4次)治疗,第23天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及透出液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GSH)、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丙二醛(MDA)]以及透析充分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及透出液中GSH、T-SOD均较用药前显著升高(P<0.01或P<0.05),MDA显著降低(P<0.05),患者血清白蛋白、总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清除指数(KT/V)、超滤无明显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血清及透出液中GSH、T-SOD显著升高(P<0.05),MDA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腹膜透析液中短期应用丹参酮ⅡA可以改善患者腹腔局部及全身的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联合短时血液滤过及腹膜透析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5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在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使用腹膜透析联合短时血液滤过;对照组20例在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使用腹膜透析连续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 d,观察比较两组血清、腹膜透析液中TNFI、L-6I、L-8I、L-10四种细胞因子在治疗前后的含量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血清内细胞因子TNFI、L-6I、L-8含量在治疗后第1天、第3天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而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IL-10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治疗后第6天和第3天比较,两组TNFI、L-6I、L-8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腹膜透析灌洗液中细胞因子TNFI、L-8、IL-6在第1天、第3天下降明显(P<0.01),但治疗后第6天和第3天相比,三种细胞因子及IL-10下降均不明显(P>0.05)。结论腹膜透析联合短时血液滤过及腹膜透析治疗SAP清除细胞因子均有明显效果。腹膜透析联合短时血液滤过优于单纯腹膜透析,早期应用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探讨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入选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于我中心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根据原发病分为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组和非糖尿病腹膜透析组,收集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生化结果和透析相关指标,应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460例随访腹膜透析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13.9%)。糖尿病肾病患者平均年龄高于非糖尿病者,分别为(63±13)岁和(45±16)岁(P<0.001)。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而血清白蛋白水平及前白蛋白水平低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P<0.01)。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甘油三酯和标准蛋白分解率(nPCR)也低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甲状旁腺激素、钙磷水平、胆固醇水平、随访时间、透析充分性和残余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肾病和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第1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3.3%和90.7%(P<0.05),第2年分别为61.8%和82.5%(P<0.05)。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低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分别为24.6月和30.1月(P<0.05)。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死亡风险为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2.449倍。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年龄和血清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开始时的年龄大,易发生营养不良和微炎症状态。年龄和营养不良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尿毒清能否保护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及其是否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方法选择规律性腹膜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维持CAPD方案和相应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尿毒清口服,随访3个月,监测尿量(urinary volume,UV)、腹膜透析超滤量(ultrafitration,UF)、RRF、尿素清除指数(KT/V)及VEGF表达。结果治疗组治疗后KT/V、RRF、UV均下降而UF增加,对照组治疗后KT/V、RRT、UV、UF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血清和透析液中VEGF表达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和透析液中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毒清能够保护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RRF,促进毒素排出,并能抑制VEGF表达。  相似文献   

5.
杨发奋  林栩  王洁  罗章伟 《重庆医学》2011,40(1):34-35,37
目的观察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炎症因子的效果。方法 30例CAPD尿毒症患者为治疗组,正常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治疗组透析前和透析后1、30、90 d血清5项指标[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并观察临床5项指标[体质量指数(BMI)、血压、食欲、精神状态、贫血]的改善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血清5项指标透析前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P<0.05),透析后1、30、90 d与透析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临床五项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P<0.05)。结论 CAPD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及炎症因子作用明显,能改善微炎症及营养不良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前后患者血糖及胰岛素用量的变化。方法将维持性腹膜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2例根据腹膜透析液的浓度分为1.5%组和2.5%组,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白蛋白、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计算胰岛素用量。结果 2组治疗后血肌酐及血尿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血肌酐及尿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胰岛素用量较治疗前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5%组较1.5%组胰岛素用量增加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使用胰岛素用量均增加多,且腹膜透析液含糖量高者胰岛素用量增加,但未达到国外推荐的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前后患者血糖及胰岛素用量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至2014年8月实施维持性腹膜透析的7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腹膜透析液浓度将其分为低浓度组(透析液浓度为1.5%,37例)和高浓度组(透析液浓度为2.5%,37例),对两组患者透析治疗前后的血肌酐、白蛋白、尿素氮、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实施透析治疗后其血尿素、血肌酐水平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胰岛素用量、血浆白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患者的胰岛素用量明显增多(P<0.05),高浓度组比低浓度组胰岛素用量增加多(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实施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后,胰岛素用量会增长,不会影响到血糖水平,且腹膜透析液浓度高的患者使用的胰岛素用量增加的更多,但均在规字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甘草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及醛糖还原酶活性、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肾脏、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甘草酸治疗组,腹腔注射链脲菌素(60mg/kg)诱导糖尿病模型,治疗组给予甘草酸(30mg/kg/d)治疗16周。1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24h尿白蛋白量(UP24)、肾脏肥大指数(肾重/体重)、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醛糖还原酶(AR)活性及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UP24、肾指数显著升高(P<0.01),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P<0.01),肾脏AR活性及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甘草酸治疗组UP24、肾指数显著降低(P<0.01),血清SOD活性显著增强(P<0.05),同时MDA含量显著减少(P<0.01),肾脏AR活性显著降低、ARmRNA水平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高血糖可诱导机体氧化应激增强、多元醇代谢途径激活及两者的协同效应,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甘草酸可能通过抗氧化应激、减少肾脏AR活性及基因表达以抑制多元醇通路的激活,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宝 《当代医学》2021,27(9):171-173
目的研究肾康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效果及对肾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辅治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辅治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肾康注射液辅助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及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辅治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治疗前,两组Scr、BUN、IL-6、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Scr、BUN、IL-6、CRP、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辅治组Scr、BUN、IL-6、CRP、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辅助治疗CRF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复方α酮酸片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非透析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非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将采用尿毒清颗粒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41),将采用复方α酮酸片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39).比较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脂水平[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IL-6、BUN、SCr、Ccr、TG、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TNF-α、IL-6、BUN、SCr、TG、TC均低于治疗前,Ccr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α酮酸片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非透析糖尿病肾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血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血清、透出液中的IL-6、CRP与腹膜转运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规律随访且没有明显炎症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44例,入选患者在腹膜透析1个月时行腹膜平衡试验(PET).根据透出液/血浆肌酐浓度比值(D/Pcr)将患者分为L/A组(D/Pcr≤0.64)22例和H/A组(D/Pcr≥0.65)22例,腹膜透析6个月时再次行PET检查.检测腹膜透析后1、6个月的血清及透出液中CRP、IL-6水平,分析其与腹膜转运功能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残余肾功能和尿素清除指数(KT/V)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L/A组,H/A组患者夜间超滤量明显少于L/A组.L/A组和H/A组腹膜透析6个月后血清CRP水平均高于1个月;H/A组腹膜透析1、6个月血清CRP水平高于L/A组,腹膜透析6个月透出液CRP水平高于L/A组.L/A组和H/A组在腹膜透析6个月血清IL-6水平均明显高于1个月;H/A组腹膜透析1、6个月血清IL-6水平均高于L/A组.L/A组6个月后透出液IL-6水平明显高于1个月;H/A组腹膜透析1个月时透出液IL-6水平明显高于L/A组.患者腹膜转运功能可能与血清CRP和IL-6相关,血清CRP和IL-6是影响腹膜转运功能的危险因素.结论 患者腹膜转运功能可能与血清CRP和IL-6相关,全身微炎症是影响腹膜转运功能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茶树菇水煎液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小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给KM小鼠腹腔注射150mg/kg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造成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模型小鼠按空腹血糖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模型对照组、茶树菇水煎液低、中、高剂量组,另设一个正常对照组.试验结束测定各组小鼠的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含量.结果 给药6周后,4组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茶树菇水煎液高剂量组血清尿素氮含量均值为4.9mmol/L,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均值(P<0.05),茶树菇水煎液高剂量组血清肌酐含量均值为46.7mmol/L,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均值(P<0.05).结论 茶树菇水煎液能降低糖尿病肾病小鼠血清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含量,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双参通冠方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的VEGF表达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模型组、空白组、双参通冠低剂量组(2.5 g/kg)、中剂量组(5 g/kg)、高剂量组(7.5 g/kg),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灌胃给药2周后,取大鼠的心肌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的心肌组织VEGF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匀浆中IL-1、IL-6、TNF-α、CRP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VEGF表达增高,心肌组织匀浆中IL-1、IL-6、TNF-α、CRP的含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双参通冠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VEGF表达增多,双参通冠方低剂量组IL-6、TNF-α含量均降低,双参通冠方中剂量和高剂量组IL-1、IL-6、TNF-α、CRP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参通冠方中剂量组比较,低剂量组IL-1、IL-6、CRP含量增高和VEGF表达降低,高剂量组TNF-α、CRP含量降低和VEGF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参通冠方可减轻大鼠心肌炎性反应,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诱导缺血部位血管新生,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加VEGF的表达和抑制心肌的炎性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联合缬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促纤维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92/100),高于对照组的81.00%(8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bA1c、FPG、2hP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R1、MMP-9和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缬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促纤维化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缬沙坦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方法将6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是否并发肾脏损害分为T2DM组35例和DN组28例,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30人为正常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CRP、TNF-α和VEGF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T2DM组和DN组患者血清CRP、TNF-α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患者血清CRP、TNF-α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TNF-α和VEGF可能与DN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百令胶囊、缬沙坦以及两药联用进行治疗,观察其尿素氮、血肌酐、C-反应蛋白以及尿白蛋白清除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缬沙坦治疗显著改善尿蛋白(P<0.05),百令胶囊治疗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P<0.05),两药联用可以起到显著的协同作用(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腹膜透析效能及腹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腹膜透析效能及腹膜超微结构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空白及实验对照设计,将30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单纯腹透组(A)。黄芪注射液常规浓度组(B)及高浓度组(C),观察各组大鼠尿素氮清除率(CBUN)、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D/P值、排液量及透出液蛋白质浓度及腹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黄芪注慑液常规浓度组、黄芪注射液高浓度组的CBUN及CCr值、排液量均显著高于单纯腹透组(P〈0.05),B、c组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黄芪注射液常规浓度组、高浓度组透出液蛋白质浓度和单纯腹透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B、C两组腹膜间皮细胞及间皮细胞之间连接的损伤程度较A组为轻。结论黄芪注射液确能提高大鼠腹膜透析效能,提高小分子物质的清除率,对透出液中蛋白质浓度无明显影响,对大鼠的腹膜问质细胞的完整性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MAU)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同时选择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3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炎症因子(TGF-β1、IL-6、sICAM-1、CRP)和MAU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DM组、EDN组至CDN组炎症因子和MAU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从DM组、EDN组至CDN组,MAU越来越高,TGF-β1、IL-6、sICAM-1和CRP也逐渐增高,各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U与TGF-β1、IL-6、sICAM-1与CRP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循环血液中的炎症因子水平与DN的肾损害程度相关,可以作为DN的诊断和评价预后的可能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于诸暨市中医医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血糖、尿蛋白和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倦怠乏力、胸腰疼痛、肢体麻木、气短懒言的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尿酸、血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尿蛋白和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肾功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尿蛋白和血清CRP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林辉  张江淮  阚明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713+1715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将10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A(45例)、B(31例)、C(28例)三组,清晨空腹抽取糖尿病患组和对照组静脉血3m1,检测Cys-C、2-MG、BUN、Cr浓度,并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35例)比较分析。结果A组Cys-C检测结果为(0.78±0.67)mg/l高于对照组(0.51±0.12)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MG、BUN、Cr三种指标都有所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增加B组与C组四项指标浓度都升高,且B组高于A组,C组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ys-C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