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目的:旨在检测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室管膜细胞的增殖反应以及nestin的表达。方法:应用动脉瘤夹压迫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时段室管膜细胞的反应性增生和神经外胚层多潜能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的表达。结果:损伤后24小时可以观测到室管膜细胞nestin表达明显升高,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呈阳性;7天后见室管膜细胞显增生;nestin的表达随时间进展呈下调。结论:正常情况下静止的室管膜细胞在脊髓损伤后表现出胚胎期原始细胞的增殖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体外培养大鼠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观察其生长、增殖和分化特点.方法:利用倒置显微镜、MTT法、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结果:分离的脊髓神经干细胞呵形成大量悬浮的神经球,并可进行体外扩增传代,神经球内的细胞均呈nestin阳性.在添加10%胎生血清7 d后,神经球细胞可分化为有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表达的细胞.结论:体外培养大鼠胚胎脊髓可得到大量神经干细胞,并能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3.
赵斌  汉华  王栓科  夏亚一  高秉仁 《医学争鸣》2008,29(24):2267-2270
目的:观察成年大鼠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与发育相关的重要分子Shh 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神经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同龄Wistar大鼠置入后路渐进式压迫装置,制作成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和慢性脊髓损伤组(25只).应用原位杂交检测方法,于脊髓损伤后1,3,7,14,28 d对损伤区行Shh mRNA检测.结果:脊髓损伤后7 d,Shh mRNA表达水平达到最大值,在损伤区至远端10 mm处的灰质和白质中均有表达,这种高水平的表达至少维持到损伤后28 d.Shh mRNA在室管膜细胞的表达远远低于在灰质和白质中的表达,其在室管膜区域的表达仅限于损伤区域周围5 mm范围内,分布范围远远小于在灰质和白质中的表达.结论: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可激活Shh mRNA的表达,其表达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再生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MAG蛋白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轴突生长抑制因子MAG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建立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采用组织学和免疫印迹技术(westem blot),检测35只在不同时期脊髓损伤大鼠脊髓损伤区MAG蛋白的变化。结幂损伤组脊髓损伤后第1d灰质内出现片状出血、中央区碎裂,轴突断裂及脱髓鞘改变;第3d神经元肿胀,逐渐形成空洞,胶质细胞减少;1w残存神经元减少,胶质细胞增生;3w脊髓损伤区出现囊腔样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1天即可见MAG的表达,1w后达到高峰,到3w后逐渐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MAG可能在脊髓损伤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后检测大鼠海马骨形成蛋白-4(BMP4)和巢蛋白(nestin)的表达,观察Aβ注射后局部神经干细胞(NSCs)的发生以及星型胶质细胞的活化增生情况。方法将Aβ1-42注射入大鼠侧脑室,分别于术后3、7、14、30d处死动物,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BMP4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nestin,GFAP的表达,Brdu标记判断增殖细胞的种类。结果实验组的大鼠海马BMP4阳性细胞在3d已出现,到7d达到高峰,然后略微减少,维持在较高水平;而nestin阳性细胞也在3d已出现,到14d达到高峰,30d仍有表达,表达nestin的细胞主要为星形胶质细胞,部分活化星型胶质细胞来源于NSCs;对照组仅有极少数散在阳性细胞。结论β-淀粉样蛋白脑室注射后大鼠海马nestin表达增加,星型胶质细胞活化增生,BMP4可能促进了海马区NSCs向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和巢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其细胞类型及相关性.方法 利用动脉瘤夹压迫法建立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利用BBB评分标准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法与LeicaQ500IW图像处理系统分析和显示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1、3、5 d,1、2、4、6、8、w)、不同部位脊髓损伤的程度以及巢蛋白与胶质酸性纤维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及细胞类型.结果 BBB评分结果显示术后所有实验动物双后肢(HL)评分低至0~1min,随后逐渐上升,1~2周内恢复的幅度较大,以后恢复较缓慢,较正常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甲苯胺蓝染色可见损伤区有核固缩、胞浆溶解、尼氏体模糊且染色较深的神经元.随着动物存活时间延长,损伤范围逐渐扩大,约1周后损伤范同不再扩大.正常对照组脊髓神经元胞体和突起轮廓清晰.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及图像处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脊髓伤24h后可诱导损伤及邻近区域巢蛋白和GFAP高度表达,中央管周围室管膜区几乎均为巢蛋白/GFAP-细胞群.室管膜区以外的灰质和白质中几乎全是巢蛋白/GFAP 细胞群,3~7d逐渐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弱,在损伤后2周左右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正常对照组在脊髓中央管室管膜区有少量巢蛋白/GFAP-细胞,在室管膜区以外的灰质和白质中偶可见染色强度较弱的巢蛋白/GFAP 共存细胞.结论 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可诱导巢蛋白和GFAP的表达.巢蛋白的表达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呈正相关,且表达多相互共存;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对脊髓损伤都有反应,并可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7.
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olomoucine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微环境的影响及意义。建立脊髓半切损伤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和olomoucine干预组,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脊髓损伤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损伤区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硫酸软骨素蛋白(CSPG)以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采用改良的Gale联合评分法对大鼠瘫痪后肢进行运动功能评估。结果,假手术组细胞周期素(cyclin)A、B1、E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及GFAP、CSPG和GAP-43的表达较弱;  相似文献   

8.
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免疫荧光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神经干细胞,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联合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采用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的nestin抗原。结果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分离的细胞群可不断增殖形成细胞克隆球,并且呈nestin阳性表达,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结论分离培养的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RAS)的多能性,为其对SCI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年大鼠SCI后,分离培养脊髓内RAS;对分离培养的细胞以及诱导分化后细胞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在培养RAS的培养基中添加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观察分离培养的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可同时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巢蛋白(nestin),诱导分化细胞可表达微球相关蛋白2(MAP-2)、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和GFAP,培养基中添加BrdU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球可表达BrdU。结论体内分离培养的成体大鼠SCI后的RAS具有多能性及自我更新潜能,可能作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修复损伤脊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SCI)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RAS)的多能性,为其对SCI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成年大鼠SCI后,分离培养脊髓内RAS;对分离培养的细胞以及诱导分化后细胞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在培养RAS的培养基中添加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观察分离培养的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分离培养的细胞可同时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巢蛋白(nestin),诱导分化细胞可表达微球相关蛋白2(MAP-2)、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和GFAP,培养基中添加BrdU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球可表达BrdU.结论 体内分离培养的成体大鼠SCI后的RAS具有多能性及自我更新潜能,可能作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修复损伤脊髓.  相似文献   

11.
Terminallydifferentiatedneuronsareincapableofmitosis ,andcompensatoryneuronalproductionhasnotbeenobservedinanymammalianmodelsofstructuralbraindamage Paststudieshavesuggestedthatthelackofneuronalproductionintheadultmammalianbrainreflectedafundamentalbi…  相似文献   

12.
魏丽春  曾丽华  田芙蓉  郭国桢  郭鹞 《医学争鸣》2003,24(22):2072-2075
目的:观察作为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中间丝蛋白nestin在成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特征.方法:多聚甲醛灌流固定的脑和脊髓组织切片上,进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结果:nestin免疫阳性主要分布于海马齿状回、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区、穹隆下器、正中隆起、最后区等室周器官、以及脑干和脊髓的中缝胶质结构等区域.nestin反应产物定位在胞体、及其长短不等的星状突起或放射状突起内.结论:结果提示,在成年鼠脑和脊髓的上述区域内,可能仍然存在一定数量呈nestin免疫反应的神经前体细胞,其生理学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大鼠脊髓损伤后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以探讨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大鼠脊髓T8-9经中度压迫损伤后,分别在30min,2、4、8、24、48和72h处死取材(n=6),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对脊髓组织进行标记,以检测p53,bcl-2,bax的表达。结果:损伤4h后P53,Bax蛋白及p53mRNA大量表达,其中P53蛋白在24h达到高峰,而Bcl-2仅有少量表达,bcl-2mRNA未见表达。结论:脊髓损伤后凋亡基因(p53,bax)大量表达,并可能在神经细胞的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神经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定向分化后对脊髓横断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GFP转基因孕鼠(E 12~14d)的海马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并诱导其向胆碱能神经元方向分化.SD成年大鼠以显微剪横断脊髓制成SCI模型.将SD大鼠18只分为3组:A组注入DMEM/F12培养液;B组注入神经于细胞的细胞液,C组注入在体外定向诱导为胆碱能神经元的细胞液;3组实验动物均于细胞移植后采用B B B评分法定期评估运动功能.于移植后第8周末,取出相应的脊髓阶段,行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从海马分离的细胞群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表达nestin,胎鼠骨骼肌提取液可以诱导这些细胞中的11.8%分化成为胆碱能神经元,与对照组差异明显.B组和C组所有大鼠BBB评分在移植细胞3周以后明显高于A组(P<0.05),C组所有大鼠BBB评分在移植细胞4周以后明显高于B组(P<0.05).在移植第8周末,冰冻切片中可见ChAT染色阳性细胞.结论 神经干细胞可以在体外诱导向胆碱能神经元定向分化,定向分化后移植应用在脊髓横断损伤治疗中,可明显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大鼠椎管减压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大鼠脊髓压迫性损伤后椎管减压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两组:(1)椎管减压组30只,每组10只,采用自制压迫装置于L_1水平制做椎管减压模型;(2)假手术组6只,只做全椎板切除不做脊髓压迫.用HE、Nissl、TUNEL、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分别于脊髓压迫6、12 h和24 h后去除压迫装置,观察减压段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细胞凋亡与caspase-3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TUNEL(+)细胞数于6 h减压时开始增高(9.62±3.54),24 h减压时达峰值(26.09±4.11),与假手术组(3.38±1.04)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减压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aspase-3免疫反应与TUNEL(+)细胞数量表达变化相符.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改变与脊髓受压时间长度相关;早期进行椎管减压可减少继发性神经细胞凋亡,加快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孙国柱  张庆俊  赵宗茂  张更申  王浩 《医学争鸣》2006,27(24):2235-2238
目的:探讨正常新西兰大白兔脊髓水通道蛋白-4(AQP4)的定位与表达,为研究其在脊髓水代谢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用正常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脊髓AQP4蛋白及其mRNA的定位及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胶质细胞、前角运动神经元、中央管室管膜细胞、软脊膜上皮细胞均表达阳性,AQP4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其中,胶质细胞和中央管室管膜细胞表达存在极性,前者主要分布在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接触的一侧,后者主要分布在中央管室管膜细胞的基底侧膜.结论:AQP4在正常兔脊髓内具有广泛的表达,其表达的解剖定位提示AQP4在脊髓内主要参与水分子的转运及平衡调节、电解质代谢,并受局部调节以适应特殊的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脊髓慢性受压后实验动物的行为功能与运动神经递质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后路渐进性脊髓压迫动物模型,观察联合行为评分(CBS),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正常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大小神经元ChAT均表达阳性,脊髓损伤后ChAT阳性细胞数减少,CBS升高,二者具有相关关系。结论:脊髓受压抑制大鼠脊髓神经元合成ChAT,从而影响实验动物的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行为和神经组织学的影响。方法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脊髓内注射神经干细胞,采用改良Gale联合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通过H—E染色及尼氏体染色观察脊髓灰白质及神经元的组织学改变。结果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大鼠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明显(P〈0.05);灰、白质中出现小片状出血,神经元肿胀、破裂、溶解,尼氏小体减少程度较脊髓损伤组轻,损伤坏死区胶质细胞较脊髓损伤组增多(P〈0.05)。结论使用神经干细胞移植能减轻神经细胞坏死程度,减轻脊髓损伤,并使损伤坏死区胶质细胞增多,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对脊髓损伤大鼠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