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及行为提高的效果。方法 对衢州市中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开展医务人员感染与职业防护的健康教育。结果 经过1年的教育,全体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水平及行为能力,教育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各专业医务人员防护知识掌握,由教育前的存在差别,X^2=14.07,P〈0.05转变为教育后的无差别,X^2=11.92,P〉0.05,及格率明显上升。工作中的职业暴露率也由往年的34%,下降到7%。结论 开展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健康与安全教育,是帮助医务人员掌握预防职业感染的办法,避免疾病感染与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咸阳市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咸阳市医务人员艾滋病(AIDS)知识知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取样本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医务人员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相关状况与AIDS知识知晓状况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务人员对AIDS的基本知识、传播知识、诊治知识平均回答正确率分别为52.5%、36.3%、30.1%。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和工作性质以及所在单位级别不同的医务人员AIDS知识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医务人员对AIDS知识的明确认知是AIDS得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关键。医务人员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相关状况与AIDS知识的知晓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普及AIDS基本知识的同时,应针对医务人员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AIDS专业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AIDS(艾滋病)的认识,切实做好职业防护,防制艾滋病的传播。方法组织HIV/AIDS相关资料的学习,总结本科职业防护的薄弱环节,制订和落实职业防护的相关措施。结果使医务人员、病人和病人家属对HIV/AIDS的认识显著提高,职业防护得到了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职业防护措施得到正确实施。结论加强学习,提高大家对HIV/AIDS的认识,落实具体措施是职业防护、防制HIV传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临沂市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沂市医务人员艾滋病(AJDs)相关知识、态度及培训需求状况。方法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临沂市部分医院的1292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沂市1292名医务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整体较高,但对AIDS诊断治疗及职业防护方面的知识掌握相对较差。39.7%的医务人员既往接受过AIDS专门培训,30%的医务人员有接受AIDS相关知识培训需求和意愿。大多数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病毒(mv)/AJDs患者持同情和理解态度,但仍然有一定比例的医务人员持恐惧和回避态度。91.3%医务人员表示“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应该和其他病人享有同等医疗服务”,但49.2%医务人员表示“不愿意”去治疗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医院或科室工作。80%医务人员对“职业感染HIV很担心和有些担心”;有52.7%的医务人员认为自己有“职业感染HIV的危险”。结论临沂市医务人员的AIDS相关知识有待提高,应开展针对性的AIDS防治知识的专门培训;大多数医务人员对HIV/AIDS患者持不歧视态度。但存在有恐惧和对职业暴露感染HIV风险的担忧。  相似文献   

5.
医务人员HIV/AIDS防护知识与职业暴露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HIV/AIDS防护知识与职业暴露的现况及其相关性。方法:对开封市3所医院的在岗医务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①被调查的287名医务人员中,AIDS基本知识的正确回答率较高,但“标准预防的概念”和“HIV职业暴露后报告程序”正确回答率较低。88.3%的人有防护意识,一半的医务人员“非常重视”HIV/AIDS自我防护。②177人2年内有职业暴露的经历,暴露总次数为492次,每人每年平均暴露1.39次。暴露发生最多的为护士(63.2%),主要方式为针刺切割伤(40.3%)和经损伤后的皮肤接触(33.7%)暴露。③医务人员HIV/AIDS防护知识中“防护意识”、“自我防护态度”与发生职业暴露之间均存在关联性(P〈0.001)。结论:医务人员HIV/AIDS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较大,应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随着艾滋病(AIDS)感染者的增多,医务人员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因而HIV/AIDS医源性职业暴露已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通过1例HIV可疑阳性患者急诊手术室处理,介绍护理人员对HIV/AIDS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部队医院医务人员的艾滋病认知情况,以便改进培训方式。方法现场集中匿名填写自填式调查问卷,用SPSSIO,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医务人员具有一定的艾滋病传播及基本知识,但艾滋病诊断、治疗和职业防护知识十分缺乏;个别人对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存在歧视心理,而且普遍存在恐惧心理,这可能影响到提供正常的医疗服务。结论应结合职业特点,加强艾滋病诊断治疗专业知识的培训,端正对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的态度,加强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某地区神经内科医生癫痫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地区16所二级或以上医院,符合调查标准的神经内科医生填写癫痫相关知识调查表。结果 神经内科医生癫痫知识得分为(41.8±15.3)分,二、三级医院医生得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级医院医生癫痫诊断、治疗得分高于二级医院的医生(P〈0、05);二级医院医生癫痫诊断的有效检查项目得分高于三级医院的医生(P〈0.05):不同学历、职称的医生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医生学历、职称越高,得分越高(P〈0.05)。结论 本地区神经内科医生癫痫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较差;癫痫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与医生的学历、职称有关。  相似文献   

9.
牛杰  周卫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3):125-126,82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信、行水平现状。方法使用自行设计问卷对两所三级甲等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3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培训状况、年资、学历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培训状况、学历、职称、科室的护理人员之间职业防护信念态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资、科室的护理人员之间职业防护行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信念态度和行为呈正相关。结论护理管理者应从增进防护知识和技巧、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强化防护行为、改善防护环境多方面着手,努力提高临床护士的自我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西基层护士HIV/AIDS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现状,为提高护理人员HIV/AIDS职业防护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广西10家一、二级医院295名注册护士进行HIV/AIDS职业暴露经历、职业防护知识及防护行为现状调查。结果295名护士中,发生HIV/AIDS职业暴露31名(10.51%);职业暴露多发生在19~25岁年龄段、护龄为3年以内的年轻护士(56.67%)以及年龄大于35岁、护龄大于16年的护士(43.33%);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皮肤是主要暴露途径(87.10%);职业暴露主要发生在拔针过程(90.32%);不熟悉操作技能(48.40%)和工作量大而不规范操作(32.26%)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 HIV/AIDS职业防护知识得分最高的是灭活HIV的方法、职业暴露时机、职业暴露后预防时机;得分最低的是HIV对所有的化学消毒剂敏感、窗口期与潜伏期的区别及HIV的诊断方法。 HIV/AIDS防护行为得分最高的是参加职业安全培训、利器盒的使用、医疗垃圾的分类处置;得分最低的是双手回套针帽、佩戴双层手套、定时更换口罩。结论广西基层护士职业暴露率仍比较高,护理人员对HIV/AIDS职业防护知识认知不全面,且存在高危护理操作行为。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15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完善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方法结合卫生部制定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对我院15例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HIV/AIDS)职业暴露类型、经过及暴露后的处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暴露的原因是AIDS知识缺乏,普遍性防护意识淡薄;未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不太重视锐器损伤后的处理。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易发生HIV/AIDS职业暴露,因此应加强医务人员全面防护的相关教育和培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浙江西南地区基层医院防疫人员艾滋病相关法律知识掌握现况,指导政府培训教育。方法分县区随机抽样乡镇卫生院共48所及各县区医院12所,各医院随机抽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问卷调查其艾滋病相关法律认知情况。结果防疫人员在HIV自愿检测、感染者的告之及职业暴露的处理等问题,认知水平高于其他医务人员(P〈0.05)。卫生院防疫人员在孕妇HIV检测知情同意及收费、职业暴露处理等问题,认知水平低于县医院(P〈0.05)。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含防疫人员)AIDS相关法律知识水平总体不高(平均48.5%-53.8%)。结论浙江西南地区基层医院防疫人员艾滋病相关法律认知水平仍较低,建议强化对基层医院防疫人员艾滋病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光明街道辖区医院特定科室就诊人群TPHA、HIV(血源性感染性疾病)的病原携带率,探讨在诊疗活动医务人员职业性暴露现况,暴露发生概率,以及暴露处理应对情况。方法采集创伤性诊疗病例及疑似病例用ELASE方法进行血清梅毒抗体(TPHA)、艾滋病病毒(HIV)检测。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对辖区医院和下属社区康复中心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连续3年共8913例筛检病例,TPHA阳性115例,感染率为1.29%;HIV6例,感染率为0.07%,其中5964例孕产妇,TPHA阳性28例,感染率为0.47%,HIV2例,感染率为0.03%,医务人员创伤暴露率为医生69.2%,护士75.9%,检验人员44.4%,医务人员职业与暴露风险无显著性差异,医务人员职业与能否正确处理暴露无显著性差异(xz=4.442,P=0.108,P〉0.05),医务人员90.69%(78/86)担心暴露,会因惧怕而影响诊疗的人占91.86%(79/86),会在暴露应对方面,寻求或获得帮助的人只有68.60%(59/86),以上三个因素在不同职业的医务人员中分布无显著性差异(χ2分别为:0.304、2.359、3.149,P〉0.05)。结论通过血源感染性疾病知识的宣传和筛查,做好职业性暴露防护,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性暴露受感染率,进行血源感染性疾病筛查,建立基本健康档案,提供职业或意外暴露获得性疾病补偿依据。解除医务人员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职业紧张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卫生问题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紧张水平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医疗卫生技术人员700人做为样本,进行JSS量表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工作紧张在不同职称、收入、学历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级职称组的紧张反应最高(P〈0.01);不同学历组间,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组紧张反应高于本科以下学历组(P〈0.01)。工作压力在不同职称、学历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级职称组的工作压力最高;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组工作压力高于本科以下学历组(P〈0.01)。组织支持缺乏在不同职称、性别、学历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级职称组的组织支持缺乏最高(P〈0.05);男性组织支持缺乏要高于女性(P〈0.05);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组组织支持缺乏高于本科以下学历组(P〈0.05)。结论:性别、职称、学历是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加强应对资源,减轻职业压力,缓解医患矛盾、改善工作环境等措施可能对降低职业紧张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护理人员血源性疾病职业防护认知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的认知现状,为职业防护培训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层随机抽取重庆市20所医院1 270例护士对职业防护知识的知晓情况、获取途径、知识需求程度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掌握不足,平均答对率为54.59%;不同学历、职称、护龄以及受聘方式的护士职业防护认知程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建议医学院校应增设职业防护课程;医疗管理部门重视不同层次护士尤其是低学历、低职称的编外护士职业防护培训;医疗机构加强对各层次护士职业防护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各级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对乌鲁木齐市63家医院551名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试卷调查。结果内科、外科、妇儿科和其他科室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考试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级、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考试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护士对医院感染知识考试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力度有待加强;应加大初级医务人员医院感染培训力度;亟需建立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认知情况,查找问题并分析原因,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315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特征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认识及知识需求。结果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知识题满分为24分,2299名医务人员平均得分为(15.4±2.9)分。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类别、职称和从业年限的医务人员得分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89.06%的医务人员认为控制医院感染对保障医疗安全非常重要,不同性别、学历的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认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99.52%的医务人员认为有必要进行医院感染的监测,不同从业年限的医务人员对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的必要性认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对职业安全与防护知识、医院感染诊断知识和消毒隔离知识的需求率分别为69.99%、66.07%和61.64%,占前三位。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缺乏;多数医务人员已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和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的必要性:应根据医务人员的知识需求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18.
《西北医学教育》2019,(2):309-314
目的调查我院实习生及新上岗医务人员艾滋病及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认知及态度行为现状。方法设计调查问卷,选取我院2015~2017年在院实习的预防医学、护理专业实习生及新上岗临床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发放填写。结果本次调查对象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较好,除对"窗口期、潜伏期、非传播途径(蚊虫叮咬)、疫苗/转归、病毒抵抗力"的正答率偏低外,其余各项均达85%以上。对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认知欠佳,除对"普遍防护原则、洗手、戴手套、使用针头废弃物处理、暴露后决定感染HIV的条件"的正答率达85%以上,其余各项均偏低,甚至不足50%。仅有40.42%/59.05%/56.97%的学生愿意与HIV感染者一起学习工作/为HIV/AIDS患者服务/会主动参加艾滋病防治相关讲座,仍有48.42%的学生为HIV/AIDS患者进行医疗服务时感到害怕和恐惧。结论实习医学生及新上岗医务人员对艾滋病及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不系统,对HIV/AIDS患者存在歧视态度,应加强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院医务人员营养知识-态度-行为( 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KAP)现状及其相互关系,分析营养KAP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实施相关继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某院199名临床医务人员进行营养KAP现况调查,并采用频度描述、相关性分析及描述性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营养K、A、P之间存在相关性( K与A的相关系数r=0.334,K与P的r=0.410,A与P的r=0.480);营养K、A、P的得分及格率分别为64.8%、92.0%、79.4%,其中K受职务、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科别及受教育背景影响较大( P<0.05);P与职别、学历、职称、科别相关( P<0.05);A不受全部6项调查因素的影响( P>0.05)。结论某院临床医务人员的营养态度良好,营养行为有待规范,营养知识不全面,临床营养部分尤其缺乏。有必要针对性地分层次对临床医务人员进行继续营养教育,提升临床营养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职业防护。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HIV/AIDS患者术前准备、手术治疗及职业防护、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并与同期467例正常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对比。结果151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HIV/AIDS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正常人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医护人员无一例职业感染发生。结论HIV/AIDS不是手术禁忌症,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评估其免疫功能的主要指标,HIV/AIDS患者手术需根据CD4^+的绝对数来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手术较安全。医护人员做好职业防护,严格操作规程,是可以避免医源性感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