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背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易发生肝纤维化。目的 探讨FIB-4指数、肝脏硬度值(LSM)对NAFLD合并T2DM患者出现显著肝纤维化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诊断为NAFLD合并T2DM的患者26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血小板计数、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空腹血糖、清蛋白、LSM,计算BMI、FIB-4指数、肝纤维化评分(NFS)。本研究以NFS>0.676分作为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比较不同FIB-4指数、LSM患者显著肝纤维化发生率;绘制FIB-4指数、LSM预测NAFLD合并T2DM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Youden指数。结果 FIB-4指数>3.25患者显著肝纤维化发生率大于FIB-4指数≤3.25患者(P<0.05);LSM≥9.9 kPa患者显著肝纤维化发生率大于LSM<9.9 kPa患者(P<0.05)。根据既往研究结果,将FIB-4指数>3.25、LSM≥9.9 kPa作为预测显著肝纤维化的临界值。FIB-4指数预测NAFLD合并T2DM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AUC为0.866〔95%CI(0.804,0.928)〕,灵敏度为44.4%,特异度为97.5%,阳性预测值为66.7%,阳性似然比为17.8%,Youden指数为0.419;LSM预测NAFLD合并T2DM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AUC为0.901〔95%CI(0.850,0.952)〕,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Youden指数分别为74.1%、90.7%、45.5%、8.00%、0.648。结论 FIB-4指数与LSM均可用于预测NAFLD合并T2DM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LSM简便、易检测,应作为首选,而对于无条件地区,可选择FIB-4指数。  相似文献   

2.
彭昭宣  周正伟  汪静   《四川医学》2019,40(6):575-579
目的探讨川南地区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以评估病情及指导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川南地区87例行肝脏穿刺病检的慢性乙肝患者LSM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得出该地区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和炎症活动度对应的参考LSM值。结果 LSM对应显著肝纤维化(S2-S4期)、重度肝纤维化(S3-S4期)、早期肝硬化(S4期)的界值分别为12. 20kPa、14. 35kPa、17. 55kPa,对应炎症活动度(G2-G4)级、(G3-G4)级、G4级的界值分别为9. 20kPa、14. 05kPa、17. 10kPa。肝纤维化S2期以下的LSM值为<12. 20kPa,S2期的LSM区间值为12. 20-14. 35kPa,S3期的LSM区间值为14. 35-17. 55kPa,S4期的LSM区间值为>17. 55kPa。炎症活动度G2级以下的LSM区间值为<9. 20kPa,G2级的LSM区间值为9. 20-14. 05kPa,G3级的LSM区间值为14. 05-17. 10kPa,G4级的LSM区间值为>17. 10kPa。结论 (1)川南地区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硬度值均值较指南标准偏高,具有临床参考价值。(2)川南地区慢性乙肝患者LSM<9. 20kPa,考虑肝脏病理分级12. 20kPa,考虑肝脏病理分级>G2S2,若血清乙肝病毒可检出时,可抗乙肝病毒治疗; 9. 20kPa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肝脏瞬时弹性扫描(FibroScan)诊断ALT<2ULN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已行肝活检的363例ALT<2ULN(ULN=40 U/L)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并用FibroScan测定肝脏硬度值(1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 LSM)。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采用Mann-Whitney U或Kruskal-Wallis H(K)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查ALT<2ULN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明显肝脏纤维化的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筛选指标对明显肝脏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363例患者中259例(71.3%)非明显肝纤维化(F0~1组);104例(28.7%)伴有明显肝纤维化(F2~4组)。多因素分析显示LSM是肝脏明显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LSM诊断明显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ROC)是0.698(0.635~0.761)。以LSM≥5.75 kPa为界值,预测明显纤维化的灵敏度为55.8%,特异度为79.2%,准确度为67.5%,阳性预测值为72.8%,阴性预测值为64.2%。结论 LSM对ALT<2ULN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纤维化程度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背景 多项研究表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升高可导致肝脏硬度值(LSM)升高,但少有研究探讨不同程度升高的ALT水平尤其是轻度升高的ALT水平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LSM的影响。目的 明确ALT水平对FibroTouch检测CHB患者LSM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病房的CHB患者145例,根据ALT水平分为A组〔ALT<1×参考值上限(ULN)〕46例、B组(1×ULN≤ALT<2×ULN)64例、C组(2×ULN≤ALT<5×ULN)35例。所有患者接受肝脏穿刺活检和FibroTouch检查,参照METAVIR计分系统标准将肝脏穿刺活检结果分为轻微肝纤维化(F1)、明显肝纤维化(F2~F3)、肝硬化(F4)。比较不同ALT水平、肝纤维化程度CHB患者LSM;以肝脏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分析FibroTouch对CHB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 A组、B组患者总体LSM及F1、F2~F3、F4患者LSM均低于C组(P<0.05)。A组患者中16例为F1,22例为F2~F3,8例为F4;B组患者中14例为F1,44例为F2~F3,6例为F4;C组患者中6例为F1,22例为F2~F3,7例为F4。A组、B组、C组中F1患者LSM分别低于F2~F3、F4患者,F2~F3患者LSM分别低于F4患者(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三组患者总体LSM均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81、0.71、0.73,P<0.001)。绘制ROC曲线发现,FibroTouch诊断总体、A组、B组、C组患者F2~F3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4、0.933、0.914、0.897,诊断总体、A组、B组、C组患者F4的AUC分别为0.942、0.954、0.989、0.949(P<0.001)。结论 ALT<2×ULN时FibroTouch检测CHB患者LSM不受明显影响,而ALT≥2×ULN时FibroTouch检测CHB患者LSM可能被高估,不一定能反映真实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瞬时弹性记录仪诊断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明  刘兴祥 《重庆医学》2011,40(13):1285-1286,1288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记录仪(FS)测定肝脏硬度值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方法对112例入院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患者行肝穿刺,诊断肝脏纤维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LN、PCⅢ、ⅣC的水平;用FS诊断仪探测CHB患者肝脏硬度值(LSM),并与肝脏的组织学纤维化分期(S)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112例CHB患者LSM均值为(14.23±8.11)kPa,肝纤维化S3期的LSM值(13.41±5.94)kPa,肝纤维化S4期的LSM值(16.25±8.09)kPa,且LSM值随纤维化分期从S0~S4期逐步升高,LSM及HA与肝脏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896,P<0.01;r=0.724,P<0.01);患者血清C-Ⅳ、LN、PⅢNP 3项与肝脏纤维化分期也呈正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S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稳定性良好,是一种无创、无痛、快速、客观定量检测肝纤维化的有效方法,LSM值可以作为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及抗纤维化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洪莹 《现代实用医学》2022,(12):1562-1564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TE)技术联合血清无创诊断模型(FIB-4指数)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预判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TE的适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以肝脏硬度值(LSM)、FIB-4指数联合预判肝纤维化程度,并与肝脏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纤维化F0期7例,F1期10例,F2期13例,F3期15例,F4期25例。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越高,LSM、FIB-4指数越高(均P<0.05)。AUC_(LSM)为0.892(95%CI0.838~1.000,P<0.05)、AUC_(FIB-4)为0.731(95%CI0.744~0.994,P<0.05),敏感性分别为82.31%、75.00%,特异性分别为90.00%、82.8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55%、83.3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2%、80.49%。Youden指数分别为0.9031、0.8886;LSM、FIB-4指数与“金标准”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68(95%CI 0.8234~0.9283,P<0.05)、0.9366(95%CI 0.8996~0.9602,P<0.05);LSM、FIB-4指数之间相关系数为0.8131(95%CI 0.7192~0.8815,P<0.05)。结论TE技术联合FIB-4指数可预判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是对肝脏穿刺活检技术的有益补充。以其高准确度、高敏感性等技术优势可以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无创检查提供更为经济、便捷的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Touch与FIB-4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肝脏病理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共计110例,FibroTouch测量肝脏硬度值(LSM),同时完善FIB-4数值.结果 LSM数值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分别是0.532,0.670;均P<0.001).LSM数值在HBV DNA(copies/mL)<103、103~105、>10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3±4.39)kPa、(14.57±5.17)kPa、(22.45±10.68)kPa,P<0.05].FIB-4及FibroTouch预测严重肝纤维化的AUROC分别为0.789(95%CI 0.711~0.854,P<0.001)及0.866(95%CI 0.788~0.924,P<0.001);预测早期肝硬化的AUROC分别为0.778(95%CI 0.689~0.852,P<0.001)及0.830(95%CI 0.746~0.895,P<0.001).结论 LSM数值与HBV DNA水平,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FibroTouch及FIB-4对于慢乙肝严重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Fi-broTouch优于FIB-4.  相似文献   

8.
LSM值与APRI评估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硬度测定(LSM)值、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PLT)比值指数(APR I)用于评估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4例慢性肝病患者肝活检当日或前一日作血常规、肝功能检测与瞬时弹性扫描(FS)检查。以肝活检结果为标准,比较LSM值与ARPI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并比较相应的截断点值及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应用LSM值与APR I区分显著肝纤维化(S≥2)的截断点分别为8.10 kPa、0.45,对应的AUC分别为0.85、0.67;两者区分早期肝硬化(S≥3)和肝硬化(S=4)的截断点分别为9.80 kPa、0.98与13.10 kPa、0.98,对应的AUC分别为0.96、0.66与0.97、0.72。在测定结果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性上,LSM值(r=0.64,P<0.05)比APR I(r=0.42,P<0.05)更明显。结论:应用LSM值和APR I评估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时,以LSM值反映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脏硬度值(LSM)与肝组织脂肪变性、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SAF)评分相关分析。方法应用Fibrotouch对本院25例NAFLD患者进行LSM及脂肪衰减参数(FAP)检测,同时测量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总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等验血指标,计算肝组织SAF评分,利用体成分分析仪测量内脏脂肪,腰臀比(WHR)等结果,最后对LSM、FAP和肝组织SAF评分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硬度值与肝组织SAF评分存在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95,P=0.00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FAP值与肝组织SA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324,P=0.114)。按肝脏硬度值进行分组,分为非进展期肝纤维化组、进展期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肝细胞脂肪变评分在不同分组中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肝脏硬度值与肝细胞脂肪变评分存在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16,P=0.008)。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LSM与肝组织SAF评分相关度良好,LSM更优于FAP对患者肝炎严重程度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乙肝肝纤维化采取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E)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肝活检术6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肝硬度值(LSM)检测,比较肝酶正常患者与肝酶异常患者在不同肝纤维化情况下的LSM值.结果 肝酶正常患者与肝酶异常患者在S1、S2、S3、S4(肝硬化)期中LSM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肝酶异常患者同阶段要明显高于肝酶正常患者.结论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着不错的临床意义,肝硬度值会随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加,其中肝硬化最高,且肝酶异常患者肝硬度值明显高于肝酶正常患者,临床需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瞬时弹性超声成像(FibroScan)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进行肝脏穿刺活检的 CHB 患者185例,收集血常规、肝功能等血清学指标。同时患者应用 FibroScan 进行肝脏弹性测量值(LSM)测量,分析 LSM 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以肝脏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Spearman 等级相关性分析提示 LSM 与肝纤维化呈显著相关性(P <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提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百分活动度与 LSM值呈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S2~ S4期诊断界值依次为6.0、9.75、14.2 kPa,各阶段曲线下面积均>0.95。双变量分析提示 LSM 值与升高的转氨酶呈显著相关性(P <0.05)。ROC 分析转氨酶升高组 S1~ S2期界值为6.25 kPa,S3~ S4期界值为15.3 kPa。结论 FibroScan 诊断CHB 患者肝脏纤维化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受转氨酶影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瞬时弹性扫描仪(FS)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4—12月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均在肝穿刺活检前1周内应用FS检测肝脏弹性测量值(LSM)。以肝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并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分期。比较不同肝纤维化分期间LSM的差异,分析LSM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FS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患者LS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464,P=0.000),且相邻分期间LS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LSM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826,P<0.01)。绘制ROC曲线发现,FS诊断S1~S4期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ROC)为0.92,灵敏度为0.94,特异度为0.90,临界值为4.60 kPa;诊断S2~S4期肝纤维化分别为0.93、0.88、0.85、7.60 kPa;诊断S3~S4期肝纤维化分别为0.97、0.94、0.91、9.40 kPa;诊断S4期肝纤维化分别为0.96、1.00、0.88、13.20 kPa。结论FS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为无创性检查方法,对于不能或不愿意进行肝穿刺活检的肝纤维化患者,FS是理想的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明芳  秦刚  李民  羌韧  徐建中  赵云 《重庆医学》2017,(36):5101-5103
目的 评估瞬时弹性超声成像仪(FibroTouch)与多参数模型在慢性肝病患者肝脏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FibroTouch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最佳诊断截点(cutoff)值.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该院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肝脏组织活检48例,收集血常规、肝功能等血清学指标,同时应用FibroTouch进行肝脏弹性测量值(LSM)测量,分析LSM与肝脏纤维化的相关性,cutoff值与APRI、FIB-4、FibroIndex多参数模型诊断效能的比较.结果 以肝脏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提示LSM、APRI、FIB-4、FibroIndex多参数模型与肝纤维化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F1~F4期FibroTouch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最佳cutoff值依次为6.6、7.7、10.5、15 kPA;诊断有无显著纤维化和肝硬化时的诊断价值优于APRI、FIB-4、FibroIndex多参数模型.结论 FibroTouch在评估慢性肝病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瞬时弹性成像联合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APRI)和FIB-4指数无创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65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并于穿刺当日检测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Touch)检测肝脏硬度(LSM),根据临床指标分别得出APRI和FIB-4指数结果.以肝脏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绘制LSM、APRI及FIB-4指数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其对显著纤维化(≥S2)、严重肝纤维化(≥S3)和肝硬化(S=4)的预测价值,并将APRI、FIB-4指数分别与LSM值联合诊断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纤维化程度,并利用联合法计算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灵敏度、特异度等.结果 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LSM值(rs=0.622,P<0.001)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性明显高于APRI及FIB-4指数.在265例患者中,FibroTouch在诊断慢性HBV感染者显著肝纤维化(≥S2)、严重肝纤维化(≥S3)、肝硬化(S=4)的AUC分别为0.810、0.881、0.961,明显高于APRI和FIB-4相应的ROC曲线下面积.据ROC曲线得出诊断显著肝纤维化(≥S2)、严重肝纤维化(≥S3)、肝硬化(S=4)的FibroTouch、APRI和FIB-4各自截断值,得出在肝纤维化各分期的诊断中,FibroTouch特异度及敏感度均高于APRI、FIB-4.同时将FibroTouch分别与APRI、FIB-4联合诊断,并联诊断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其与APRI并联时其敏感度可达到91.11%以上,与FIB-4并联时敏感度亦可明显上升.而串联诊断则可明显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其中FibroTouch与APRI串联时其特异度可达94.42%以上.结论 FibroTouch无创诊断肝纤维化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优于APRI及FIB-4.APRI、FIB-4与FibroTouch联合诊断肝纤维化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明显优于FibroTouch、APRI、FIB-4单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背景:瞬时弹性图(FibroScan)是一种新型可重复应用的快速无创性技术,通过测定肝脏硬度指标(LSM)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通常,肝硬化患者的LSM值介于12.5~75.5kPa之间,但其临床价值仍是一个未知数。该前瞻性研究拟对LSM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肝硬化程度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慢性肝病患者711例,其病因包括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酒精或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他原因或以上多种情况并存,肝纤维化评估采用METAVIR评分。结果:肝脏硬度与肝纤维化分期显著相关(r=0.73;P〈0.0001),肝脏明显纤维化(F〉2)、严重纤维化(F3)以及肝硬化患者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95%CI 0.75~0.84)、0.90(95%CI 0.86~0.93)与0.96(95%CI 0.94~0.98)。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受控衰减参数(CAP)和肝脏硬度(LSM)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92例为HBV组,同期3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组。HBV组均行肝穿刺活检,比较不同程度肝纤维化HBV感染患者的LSM和CAP。采用Spearman法分析LSM、CAP与血清HBV DNA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相关性,ROC分析LSM、CAP对不同程度肝纤维化HBV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HBV组CAP、LSM均高于健康组,不同肝纤维化分期CAP、LS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BV组患者CAP、LSM与血清HBV DNA载量、ALT呈正相关(P<0.05);CAP、LSM鉴别轻、重度肝纤维化的AUC分别为0.826(P<0.001)和0.797(P<0.001)。结论LSM、CAP对HBV感染患者轻、重度肝纤维化有较好的鉴别效能,对临床肝纤维化的诊断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4):137-140
目的 探讨血生化指标和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E)联合诊断2型糖尿病伴NAFLD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间收治的T2DM伴NAFLD患者106例,依据Metavir分期分为肝纤维化低危组(n=43)和明显肝纤维化组(n=63),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106名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生化指标、LSM指标。结果 三组间APRI、FIB-4、Glb、ALT、AST、LN、HA、PCⅢ、Ⅵ-C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RI、FIB-4、HA、LSM等指标与肝纤维化呈正相关(P0.05),是影响肝纤维化程度的因素;HA、APRI、FIB-4、LSM等指标具有较高的肝纤维化程度诊断效能。结论 HA、APRI、FIB-4、LSM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T2DM伴NAFLD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诊断效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cAb水平与肝脏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436例进行肝穿刺活检的慢乙肝初治患者,分别采用雅培I2000和M2000检测HBsAg、HBeAg/HBeAb、HBcAb和HBV DNA水平;分析HBcAb水平等临床指标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逐渐加重,HBcAb水平逐渐升高,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4.664,P=0.003);在HBeAg阳性患者中,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肝硬度值、ALT、AST、HBcAb、HBsAg和HBV DNA水平与肝脏纤维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肝硬度值、HBcAb、HBsAg和HBV DNA水平与肝脏纤维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HBcAb>10(S/CO)为截断值时,预测肝纤维化S2~S4的敏感性为72.9%,特异度为52.63%,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2。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HBeAg(+)慢乙肝初治患者,HBcAb水平与肝脏中重度纤维化程度(S2~S4)显著相关,HBcAb>10(S/CO)可作为预测S2~S4的截断值,从而使患者避免进行肝穿刺,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度检测、超声量化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乙肝肝纤维化患者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03~2013-03我院56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肝穿刺病理组织检测、肝硬度检测、超声、血清透明酯酸(HA)与Ⅳ型胶原(CⅣ)检测,根据肝组织病理检测结果将肝纤维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由轻到重分为S0、S1、S2、S3、S4共五组,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然后进行肝硬度检测与超声量化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检测相关性分析。结果慢乙肝患者的肝硬度值、肝脏B超评分、HA与CⅣ随着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增加而增大,并且肝脏硬度值与肝脏B超评分、HA、C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20,0.774,0.727,P均<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检测、肝硬度检测、B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具有一致性,各有优缺点,在肝纤维化诊断方面需综合判断,以提高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更好地指导临床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丁艺文  操焕坤  宗方  张亚南 《浙江医学》2023,45(18):1937-1942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与血清学评分诊断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价值。 方法 回顾 2020年12月至2022年7月义乌市中心医院75例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经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的Metavir分期分为 纤维化组 44 例(F2~4 期)和无纤维化组 31 例(F0~1 期)。采用 2D-SWE 测量肝脏硬度(LSM),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 毒载量、血生化指标、血清学指标评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筛选肝纤维化的预测因素,绘制 ROC 曲线分析各项指标 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 结果 与无纤维化组患者比较,纤维化组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病毒载量、ALT、AST、ALP、γ-谷氨酰 转肽酶(γ-GT)、TBil、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和 LSM 水平均明显较高,而球蛋白和 PLT 均明显较低(均 P<0.05)。多因 素 logistic 回归显示,LSM(OR=2.656,95%CI:2.103~3.562,P<0.01)和Ⅲ型前胶原(OR=1.546,95%CI:1.124~1.968,P<0.05) 是发生肝纤维化的预测因素。ROC 曲线分析得出 LSM 和Ⅲ型前胶原诊断肝纤维化的 AUC 分别为 0.801 和 0.746,最佳截断值分 别为12.6 kPa和7.7 ng/mL,即LSM≥12.6 kPa或者Ⅲ型前胶原≥7.7 ng/mL均提示肝纤维化。4个血清学评分包括AST-血小板比 值指数(APRI)、King 评分、Forns 指数和基于 4 个因素的纤维化指数(FIB-4)诊断肝纤维化的 AUC 分别为 0.772、0.703、0.685、 0.621。选择性诊断(LSM≥12.6 kPa或者Ⅲ型前胶原≥7.7 ng/mL)和联合诊断(LSM≥12.6 kPa且Ⅲ型前胶原≥7.7 ng/mL)的AUC分 别为0.874和0.778。logistic回归模型(0.124+1.021×LSM+0.741×Ⅲ型前胶原)的AUC为0.886,显著高于4个血清学指标评分 (均P<0.05),与单一指标诊断和LSM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相当(P>0.05)。 结论 2D-SWE定量检测慢性乙肝患者LSM可作为 无创诊断肝纤维化的新型指标,结合血清Ⅲ型前胶原的选择性诊断或者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诊断效能可能优于4个血清学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