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于胃肠道的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PGI-DLBCL)的临床特征,CD10、Bcl-6和 VEGF 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6例病理确诊原发 PGI-DLBCL 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CD10、Bcl-6及 VEGF 表达水平;应用 Hans 分型法、Kaplan-Meier 法、Log-rank 检验对患者进行分型,分析临床特征、CD10、Bcl-6及 VEGF 表达与无进展生存期( PFS)相关性。结果66例患者,原发胃部36例(54.5%),原发肠道30例(45.5%)。生发中心型(GCB)39例(59.1%),非生发中心型(non-GCB 型)27例(40.9%)。肿瘤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与 PFS 呈负相关性(P <0.05)。GCB 中位 PFS 为21.50个月,non-GCB 中位 PFS 12.00个月。Bcl-6阳性表达29例(43.9%),CD-10阳性表达23例(34.8%),VEGF 阳性表达29例(43.9%);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 CD10、Bcl-6阳性表达与 PFS 呈正相关性( P <0.05),而 VEGF 阳性表达与PFS 呈负相关性(P <0.05);CD10、Bcl-6、VEGF 表达与临床特征之间无明显相关性。Cox 多因素预后分析提示治疗结果、Bcl-6及 VEGF 为影响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PGI-DLBCL 是一类高侵袭性、高特异性的恶性肿瘤,Hans分型、肿瘤分期、IPI 评分、VEGF、CD10、Bcl-6表达均与其预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以198例初诊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基本临床特征、免疫学亚型、CD5、Bcl-2、Ki-67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确定相关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61例行免疫学亚型检测,非生发中心样B细胞(non-GCB)型发病率(67.08%)显著高于生发中心样B细胞(GCB)型(32.92%)。134例行Bcl-2检测,阳性表达率为73.88%。84例行CD5检测,阳性表达率为19.05%。165例行Ki-67检测,其中有92.73%的患者Ki-67表达>50%。GCB型与non-GCB型患者在相关临床特征及肿瘤细胞CD5、Bcl-2、Ki-67表达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组症状、PS评分、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国际预后指数(IPI)、免疫学亚型、CD5及是否应用利妥昔单抗均影响DLBCL患者的生存时间。PS评分、IPI、免疫学亚型、是否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是影响DLBCL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DLBCL肿瘤细胞来源与临床特征无相关性;PS评分、IPI、免疫学亚型及是否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Bcl-2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预后意义。方法本研究纳入三阴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68例,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率(DFS),并应用Log-rank检验Bcl-2对患者预后价值。结果本组病例中Bcl-2阳性20例,占29.4%。Bcl-2阳性组的中位生存期为(76.0±5.7)个月,而Bcl-2阴性组中位生存期仅为(64.0±5.5)个月(P=0.040)。Bcl-2阳性组中位DFS为(35.0±2.2)个月,而阴性组为(28±2.8)个月(P=0.036)。结论 Bcl-2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较低,是其预后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王小玲  何礼想  王研  吕国庆  吴隼 《西部医学》2023,35(10):1494-1500
目的 探讨CD30、c-Myc及P53蛋白在新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3月—2023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60例DLBCL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分析CD30、c-Myc及P53蛋白在新发DLBCL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并根据Hans分型将患者分为GCB组(17例)和non-GCB组(143例),分别分析c-Myc、BCL-2与CD30、P53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以0%为界值,则有50例(31%)新发DLBCL患者表达CD30阳性,20%为界值则有27例(17%)患者表达CD30阳性。CD30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ECOG PS)评分≥2分患者比例、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分患者比例及EB病毒阳性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阳性和阴性表达组患者的初诊时LDH升高患者比例、骨髓浸润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的表达在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遍在蛋白活化酶E1(UBE1)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80例DLBCL组织和3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RH),应用免疫组化技术(EnVision二步法)对DLBCL组织进行免疫分型并检测其免疫表型GCB型、ABC型中UBE1、Bcl-2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UBE1、Bcl-2蛋白在RH组织中的表达。分析UBE1、Bcl-2蛋白表达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DLBCL组织中UBE1与Bcl-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DLBCL组织中UBE1阳性表达率为65.0%(52/80),RH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3.3%(4/3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CB型和ABC型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16/30)、72.0%(36/5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LBCL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为51.3%(41/80),RH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0%(3/3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CB型和ABC型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7%(11/30)、60.0%(30/5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LBCL组织中,UBE1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累及结外数目有关(P<0.05);Bcl-2的阳性表达率与DLBCL患者的年龄、Ann Arbor分期、累及结外数目、国际预后指数等病理特征有关(P<0.05)。UBE1在ABC型中的表达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2,P=0.001)。结论 UBE1、Bcl-2蛋白在DLBCL的ABC型中表达较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中起着一定的作用,UBE1与Bcl-2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提示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6.
Livin、Caspase-3和Bcl-2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与NSCLC病理、生物学行为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7例NSCLC肿瘤组织和40例肺良性组织中Livin、Caspase-3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将其表达与NSCLC病理、生物学行为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多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探讨Livin、Caspase-3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Livin和Bcl-2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72.41%比0.0%,74.71%比0.0%,P=0.000),Caspase-3蛋白表达则明显降低(67.82%比87.5%,P〈0.05)。Livin、Caspase-3和Bcl-2表达主要位于胞浆,未见核内表达。其表达与肺癌的组织细胞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大小以及部位无明显相关性。在NSCLC中,Livin蛋白表达与Caspase-3和Bcl-2蛋白表达有相关性(r1=-0.260,P=0.015;r2=0.351,P=0.001)。Livin、Caspase-3和Bcl-2不是影响肺癌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Livin蛋白、Bcl-2蛋白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Livin的表达与Caspase-3、Bcl-2蛋白的表达呈相关性,三者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Livin、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与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两种主要亚型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与 DLBCL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LBCL 患者CD10、bcl-6、MUM-1三种蛋白的表达, 以Hans等的分型原则将其划分为GCB和非GCB亚型,比较GCB亚型与非GCB亚型DLBCL的OS.结果 70例DLBCL中,17例(24.3%)CD10阳性,24例(34.3%)bcl- 6阳性,41例(58.6%)MUM-1阳性.GCB 25例(35.7%),ABC 45例(64.3 %).GCB亚型DLBCL的OS明显高于非GCB亚型(P= 0.003).结论 免疫表型亚分型可作为预测DLBCL患者预后的指标,并可有效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CD20阳性(CD20+)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与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方案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且接受RCHOP方案治疗的82例CD20+ 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IDO水平,分析IDO在DLCBL患者中的表达,采用COX回归分析IDO表达与RCHOP方案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82例DLBCL患者组织IDO表达阳性45例(54.88%),阴性37例(45.12%);年龄≥60岁、Hans分型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型、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有典型B症状、治疗反应为稳定+进展的DLBCL患者IDO阳性率高于年龄<60岁、Hans分型为GCB型、Ann Arbor分期为Ⅰ~Ⅱ期、无典型B症状、治疗反应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者(P<0.05);随访截止时间2022年3月30日,82例患者随访2年PFS为19.51%,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为0~2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53、Bcl-2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放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50例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前活检组织中p53与Bcl-2蛋白表达,观察指标表达阳性率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与放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p53、Bcl-2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表达阳性率(42%和68%)与正常组织表达阳性率(12%和1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53蛋白阴性表达组放化疗疗效优于阳性表达组(P<0.05),Bcl-2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疗效无关(P>0.05)。结论p53、Bcl-2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53蛋白检测可作为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敏感性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Bcl-2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其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建立FQ-PCR法,并以β2-微球蛋白为内对照测定30名健康女性体检者、30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和以及随访5年以上81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Bcl-2的表达量。结果 Bcl-2表达水平在正常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疾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均高于前两组(P<0.05),β2-微球蛋白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1例乳腺癌患者阳性率为58.0%,良性乳腺疾病组为0。Bcl-2表达与患者年龄和肿瘤大小和类型无关(P>0.05),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预后相关(P<0.05)。结论 FQ-PCR技术是高度灵敏、高度特异的快速定量检测Bcl-2方法,可有效监测乳腺癌的诊断、疗效、转移和预后。乳腺癌Bcl-2蛋白表达阳性提示肿瘤分化程度高,患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11.
Survivin和Bcl-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康朝  邹继彬 《海南医学》2005,16(4):144-145
目的 探讨Survivin和Bcl-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乳腺癌中Survivin和Bcl-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追踪病人的预后。结果 Survivin蛋白与乳腺癌病人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无关,但与病人的淋巴结转移、生存期限有关;Bcl-2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有关。结论 Survivin与乳腺癌病人的生存期有关,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Survivin表达与Bcl-2表达之间无相关性,它们是通过不同途径发挥各自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蛋白水平上研究国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分子分型的蛋白表型特点,为DLBCL的病理诊断、预后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取DLBCL标本52例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在形态学分型的基础上,利用CD10、MUM1和bcl-6免疫标记对DLBCL进行分子分型,分为生发中心样B细胞样组(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GCB)和非生发中心样B细胞样组(non-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non-GCB),分析其在DLBCL中的构成比,及CD10、MUM1和bcl-6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DLBCL中,non-GCB的构成比超过GCB(69.2%/30.8%);统计学分析表明,GCB组间CD10、bd-6、CD10/bcl-6的表达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中CD10的表达率最高,bcl-6其次,CD10/bcl-6最低;non-GCB组间MUM1、MUM1/bcl-6的表达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我国的DLBCL多起源于后生发中心B细胞,以non-GCB为主,预后较差。DLBCL在CD...  相似文献   

13.
Bcl-2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cl-2蛋白家族在调节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人类恶性肿瘤细胞高表达Bcl-2和Bcl-XL,而高表达这些抗凋亡分子的细胞对于化疗药物有抗性,因此,以Bcl-2家族蛋白为靶点的小分子抑制剂成为很有潜力的可用于多种肿瘤治疗的药物,通过下调Bcl-2和Bcl-XL的表达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存活及其对化疗药物的抗性。  相似文献   

14.
Survivin和Bcl-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urvivin和Bcl-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乳腺癌中Survivin和Bcl-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追踪病人的预后.结果 Survivin 蛋白与乳腺癌病人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无关,但与病人的淋巴结转移、生存期限有关;Bcl-2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有关.结论 Survivin与乳腺癌病人的生存期有关,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Survivin表达与Bcl-2表达之间无相关性,它们是通过不同途径发挥各自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 methotrexate,HD-MTX)联合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与单用HD-MTX治疗初发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效果的评价。方法  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就诊的初发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的队列研究,对于接受HD-MTX联合R及单用HD-MTX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和预后的生存分析。结果  共有73例患者纳入研究,HD-MTX+R组38例,HD-MTX组35例。HD-MTX+R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为84%,HD-MTX组患者的CR率为83% (P=0.878)。HD-MTX+R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53个月,HD-MTX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P=0.047)。HD-MTX+R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44个月,HD-MTX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7个月(P=0.02)。两组患者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D-MTX+R组与HD-MTX组相比CR率相似,但是加用R有利于延长PCNSL患者的OS和PFS,且加用R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酸性神经酰胺酶(N-acylsphingosineamidohydrolase 1,ASAH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73例乳腺癌、25例正常对照组标本(来自乳腺癌患者乳房全切除后所切取的正常乳腺组织)ASAH1及Bcl-2蛋白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ASAH1在乳腺癌中表达阳性率为72.6%,Bcl-2在乳腺癌中阳性率为65.8%。与正常乳腺组织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具有相关性。结论 ASAH1、Bcl-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增强,ASAH1及Bcl-2蛋白蛋白表达增强预示生存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中,CD40、CD40L、OX40抗原的表达与白血病相关基因Bcl-2和Bcl-xL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将46例未经治疗的初诊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分为四组:仅表达CD40的患者组(①组)、表达CD40+CD40L+OX40-的患者组(②组)、三种抗原全部表达组(③组)和全部不表达组(④组),利用RT-PCR方法检测46例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cl-2、Bcl-xL mRNA的表达,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①组、④组Bcl-2、Bcl-xL的表达水平低于②、③组的表达水平.结论:在CD40与CD40L同时表达时,可以提高白血病细胞Bcl-2和Bcl-xL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cl-2、PTEN和P53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Bcl-2、PTEN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⑴9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Bcl-2、PTEN和P53蛋白阳性表达总的阳性率分别为59.4%(57/96)、52.1%(50/96)和60.4%(58/96)。⑵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在肺癌病理分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肺癌P-TNM分期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⑶PTEN、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在肺癌P-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TEN在肺癌病理分级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Bcl-2、PTEN和P53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三种基因蛋白产物的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评估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Bcl-2蛋白在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并分析两种蛋白与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9例上皮性卵巢癌、18例正常卵巢组织中bFGF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分析bFGF和Bcl-2在卵巢癌以及卵巢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与病理及临床参数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两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bFGF和Bcl-2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高表达率69.5%(41/59)、78.0%(46/59)]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高表达率16.7%(3/18)、22.2%(4/18)](P=0.000)。(2)bFGF和Bcl-2蛋白的表达与年龄、肿瘤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但随着分期的增加,bFGF和Bcl-2蛋白的表达有增高的趋势。(3)bFGF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r=0.447,P=0.000)。结论与卵巢正常组织相比,在卵巢癌中bFGF和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与临床病理学特征无明显相关性,但是随着分期的增加,两种蛋白的表达有增高的趋势,且两种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性,提示bFGF和Bcl-2可能协同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EB病毒(EBV)与Bcl-2蛋白在年轻人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细胞中的表达,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复查48例16~36岁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细胞中CD30、CD15、CD45、LMP-1和Bcl-2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组织学分型;采用组织芯片的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V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