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ang D  Ke XY  Wang J  Xu F  Hu YF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0):1384-1388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MDR1)12外显子C1236T、21外显子G2677T/A、26外显子C3435T基因多态性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化疗预后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44位AML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以及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了患者MDR1第12、21、26位点基因型,并在诱导化疗第一疗程结束后进行骨髓形态学检查,结合临床指标判断患者是否完全缓解。Χ^2分析MDR1各等位基因的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完全缓解(CR)率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使用Χ^2分析或Fisher'S精确检验。结果中国人C1236T、G2677T/A和C3435T基因突变发生频率与其他种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国健康人以上三个位点基因型发生频率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发AM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与CR率有显著相关性(Χ^2=7.207,P=0.007);MDR1C1236T及C3435T基因多态性与CR率无显著相关性(P=0.349,P=0.074);MDR1G2677T/A多态性与CR率有显著相关性(Χ^2=6.214,P=0.045),携带G/G基因型患者与非G/G基因型患者相比CR率较低(Χ^2=6.142,P=0.013);携带MDR1C3435TC/T基因型患者与携带非C/T基因型患者相比CR率较低(Χ^2=3.991,P=0.046),同时显著低于T/T基因型患者(Χ^2=5.134,P=0.023)。结论MDR1外显子12、21、26基因型发生频率存在种族差异,AML患者以上三个位点基因型发生频率与健康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2677T/A基因多态性可以作为预测AML患者第一疗程是否CR的预测因素,为个体化给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DNA损伤修复基因ERCC1 Asn118Asn和XPD Lys751Gln多态性与接受以奥沙利铂为基础化疗的晚期胃癌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90例晚期胃癌病人接受奥沙利铂化疗前抽取静脉血并提取DNA,应用real-ti me PCR法进行基因分型。比较病人不同基因型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晚期胃癌病人ERCC1Asn118Asn基因型频率为C/C 47.78%,C/T42.22%,T/T10.00%;XP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A/A80.00%,A/C16.67%,C/C 3.33%。90例胃癌病人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TTP)6.4个月,总生存期(OS)9.5个月。ERCC1C/C基因型病人中位TTP为6.6个月,OS为9.7个月;C/T+T/T型病人中位TTP为6.1个月,OS为9.1个月,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PD A/A基因型病人中位TTP为6.7个月,OS为9.7个月;A/C+C/C基因型病人中位TTP为4.8个月,OS为7.8个月,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44、17.113,P<0.05)。同时携带ERCC1 C/C及XPD A/A基因型、ERCC1 C/C及XPD A/C+C/C基因型、ERCC1 C/T+T/T及XPD A/A基因型、ERCC1 C/T+T/T及XPD A/C+C/C基因型的病人中位TTP分别为6.9、4.7、6.3和5.0个月,OS为9.9、7.7、9.3、8.0个月,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31、12.742,P<0.05)。结论 XPD Lys751Gln基因多态性与以接受奥沙利铂为基础化疗的晚期胃癌病人的生存期有关,ERCC1 Asn118Asn基因多态性与接受奥沙利铂为基础化疗的晚期胃癌病人的生存期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MDR1基因C3435 T多态性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患者化疗效果及血液学毒性的影响。方法117例初治DLBCL患者均采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泼尼松方案或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泼尼松方案化疗,21 d为1周期,化疗4~8周期。化疗后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患者 MDR1基因 C3435T 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化疗疗效、生存时间及血液学毒性。结果117例患者中,检出CC基因型47例(40.2%),TT基因型17例(14.5%),CT基因型53例(45.3%),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62.8%和37.2%。与CC基因型组比较,CT+TT基因型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 PFS)长、严重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低(P均<0.05),而两组患者化疗后总缓解率、完全缓解率、总生存时间、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DR1基因C3435T多态性可能影响DLBCL患者的化疗效果及血液学毒性,CC+CT基因型患者的PFS长、发生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 RP1)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转移性食管鳞癌(ESCC)患者化疗反应及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175例转移性ESCC患者,给予顺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首次化疗前采集静脉血5 mL用于提取DNA,采用TaqMan探针法鉴别PARP1基因rs907187C/G、rs8679T/C和rs1136410T/C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研究各多态性与化疗反应率及总生存期(OS)的关联性.结果 rs907187C/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转移性ESCC化疗反应密切相关,变异等位基因G携带者的化疗有效率明显升高(CC 22.6%、CG 40.7%、GG 56.1%,χ2=11.116,P=0.004).杂合基因型CG化疗反应率为CC基因型的2.337倍(95%CI:1.068~5.113,χ2=4.516,P=0.034);纯合变异基因型GG化疗反应率为CC基因型的4.326倍(95%CI:1.771~10.565,χ2=10.334,P=0.001);CG+GG基因型化疗反应率为CC基因型的2.881倍(95%CI:1.379~6.019,χ2=7.927,P=0.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rs1136410T/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ESCC患者OS相关,C等位基因携带者中位OS显著延长(T T 9.3个月、TC 13.2个月、CC 15.6个月,χ2=11.846,P=0.003);变异基因型(TC+CC)患者中位OS为13.9个月,较T T野生型显著延长(χ2=7.787,P=0.005).C O 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r s1136410 T/C单核苷酸多态性仍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风险因素(OR=1.717,95%CI:1.208~2.440,χ2=9.088,P=0.003).rs8679T/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上述观察指标之间无关联.结论 PARP1基因rs907187C/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转移性ESCC化疗反应性相关,而rs1136410T/C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是生存时间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5.
赵万  张怀  张允  许丽华  余玲玲  奉林   《四川医学》2021,42(4):351-357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转移性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化疗反应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苏州科技城医院肿瘤科接受顺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的217例初治晚期转移性ESCC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随访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采用PCR-RFLP法检测PD-L1基因rs4143815C/G、rs2297136T/C、rs10815225G/C多态性,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基因型间化疗反应的差异,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各种因素对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 rs4143815C/G多态性与转移性ESCC化疗反应相关,随着G等位基因数目的增加,化疗有效率显著升高(CC 24.6%、CG 42.7%、GG 49.1%),CG基因型化疗有效率为CC基因型的2.29倍(95%CI 1.139~4.635,χ2=5.466,P=0.019); GG基因型化疗有效率为CC基因型的2.98倍(95%CI 1.376~6.650,χ2=7.371,P=0.007); CG+GG基因型化疗有效率为CC基因型的2.51倍(95%CI 1.307~4.712,χ2=7.571,P=0.006)。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显示,rs10815225G/C多态性与患者生存预后相关,随着C等位基因的增加,OS逐渐延长,GG、CG和CC基因型患者中位OS分别为8.7、13.5、14.3个月(χ2=14.422,P=0.001),CG+CC基因型患者中位OS为13.6个月,与G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83,P=0.0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s10815225G/C多态性仍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未发现rs2297136T/C多态性与化疗反应及预后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 PD-L1基因rs4143815C/G多态性与转移性ESCC患者化疗敏感性相关,rs10815225G/C多态性可能影响患者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MDR1和CYP3A5基因多态性对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采用 伊马替尼治疗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细胞遗传学复发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50例无复发患者作为 对照组,随访45个月。分析MDR1基因中的C1236T、C3435T、G2677T/A和CYP3A5基因中的A6986G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与细胞遗传学复发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MDR1-C1236T与MDR1-C3435T多态性位点中CC基因型细胞遗传学复发的风险 均明显比CT+TT基因型患者高(P<0.05)。MDR1-C3435T和MDR1-C1236T多态性位点的TT基因型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 中位数显著高于CC基因型和CT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血液毒性和中性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 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1-C3435T基因型和伊马替尼谷浓度是细胞遗传学复发的独立预测 因子。结论MDR1 基因的C1236T 和C3435T 位点多态性和伊马替尼谷浓度水平显著影响CML细胞遗传学复发的风险。 MDR1-C3435T基因型可用于预测CML患者细胞遗传学复发风险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着色性干皮病G组(XPG)C46T基因多态性与以奥沙利铂为主的晚期结直肠癌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经病理检查确诊的Ⅳ期结直肠癌病人73例,治疗前提取外周血DNA,应用TaqMan-MGB探针等位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比较其基因型与接受奥沙利铂化疗病人的2周期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结果 C/C野生基因型病人的近期有效率(73.0%)明显高于C/T+T/T突变基因型的病人(P=0.014);C/C基因型病人PFS(中位时间为11个月)明显长于C/T+T/T基因型病人(6个月),差异具有显著性(χ2=28.90,P<0.01).结论 XPGC46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以奥沙利铂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病人化疗敏感性和生存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多态性(21外显子G2677T和26外显子C3435T)与鼻咽癌放射敏感性差异的相关性.方法 对59例行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病人,采用DNA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法测定其MDR1 G2677T、C3435T和两者的单体型,并用基因测序法验证.结果 C3435T CC基因型放射敏感性显著高于CT和TT基因型(p=0.026);G2677T GG基因型行根治性放疗的疗效优于GT和TT基因型,但差异无显著性;携带有2677G-3435C单体型的病人放射敏感性显著强于其他单体型携带者(P=0.017).结论 MDR1 G2677T和C3435T多态性可能是鼻咽癌根治性放疗疗效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诱导化疗后的III-IVA期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同期化疗时最适累积奈达铂总量,分析同期奈达铂总量对诱导化疗后的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影响。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诊于云南省肿瘤医院共109例接受IC+奈达铂CCRT,根据CND四分位数将奈达铂组患者分为低(≤120 mg/m2)、中(121-200 mg/m2)、高剂量( > 200 mg/m2)3个组别,再根据肿瘤诱导化疗后反应将奈达铂组患者分别分为CR/PR和SD/PD 2个亚组,分析统计诱导化疗后不同累积奈达铂总量对患者的预后的影响,以期得到最适CND。  结果  CND低、中、高剂量组各项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根据CR/PR、SD/PD分组进行生存分析,累积OS率分别为77.2%、50.0%,3 a OS率98.2%、62.9%,累积PFS率63.2%、45.0%,3 a PFS率77.2%、54.8%,CR/PR组的各生存率优于SD/PD组(P < 0.05);根据CND低、中、高剂量分别对2个亚组进行分析,CR/PR亚组的累积OS率为93.3%、93.8%、60.0%(P = 0.046),3 a OS率100.0%、93.8%、100.0%(P > 0.05),累积PFS率86.7%、78.1%、30.0%(P = 0.007),3 a PFS率93.3%、90.6%、60.0%(P = 0.017),低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在OS率、PFS率、3 a PFS率方面较高剂量组显示出显著优势;SD/PD亚组中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多因素分析中,IC后的疗效评价(CR/PR&SD/PD)是III-IVA期鼻咽癌患者OS、3 a OS、PFS、3 a 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 < 0.05)。  结论  III-IVA期鼻咽癌患者IC后CR/PR患者的生存获益远优于SD/PD的患者,IC后的肿瘤反应(CR/PR&SD/PD)是III-IVA期鼻咽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III-IVA期鼻咽癌患者在IC后CR/PR的亚组中,接受低、中CND的患者生存率较高剂量组改善显著,对于该类患者来说CND似乎不需要超过200 mg/m2 即可获得较好生存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胞苷脱氨酶(CD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对吉西他滨化疗效果的影响,阐明CDA基因SNPs与晚期非小细胞癌(NSCLC)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93例经病理确诊后接受吉西他滨化疗的中晚期NSCLC初治患者,应用Sequenom Massarray Genotype系统检测CDA基因79A>C基因型。采用Kaplan-meier方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CDA基因79A>C SNPs与晚期NSCL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应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CDA基因79A>C基因多态性与NSCLC患者临床及肿瘤病理特征均未见明显相关性。携带野生型基因型A/A患者经吉西他滨化疗后中位PFS为9.3个月,而携带突变型基因型A/C和C/C患者中位PFS为11个月,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携带野生型基因型A/A患者中位OS为21.7个月,携带突变型基因型A/C和C/C患者中位OS为22.1个月,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3)。结论: CDA基因79A>C SNPs对接受吉西他滨化疗的NSCLC患者的PFS有一定延长作用,未发现其SNP与OS有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ERCC1)mRNA表达及118 C/T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对奥沙利铂辅助化疗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治术后胃癌患者62例,采用奥沙利铂为主的方案进行辅助化疗.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ERCCl mRNA水平.采用PCR,LDR(连接酶检测反应)检测ERCCI 118C/T基因多态.结果:62例胃癌组织ERCC1 mRNA表达水平的中位值为0.672;ERCC1 118 C/C、C/T和T/T基因型分别占51.6%(32/66)、43.5%(27/62)和4.8%(3/62).ERCC1 mRNA高表达组(>0.672)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5);携带C/T和T/T基因型患者与C/C基因型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RCC1 mRNA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ERCC1 118C/T多态与预后无关(P>0.05).结论:ERCCI mRNA表达水平与接受奥沙利铂为主辅助化疗胃癌患者的预后有关,可用于其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着色性干皮病G组(XPG)及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与晚期胃癌以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80例Ⅳ期胃癌病人化疗前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DNA,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XPG C46T及GSTP1 A105G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80例病人XPG C46T基因C/C与T/T+C/T及GSTP1 A105G基因A/A与A/G+G/G基因型化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X2=5.459、5.291,P<0.05).同时携带XPG C46T C/C和GSTP1 A105G A/G+G/G基因型病人化疗敏感性是同时携带XPG C46T C/T+T/T和GSTP1 A105G A/A基因型病人的4.886倍(OR=4.886,P<0.05).结论 XPG C46T、GSTP1 A105G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晚期胃癌病人接受以奥沙利铂为主一线化疗药物化疗后的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着色性干皮病基因(XPD)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含铂二药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130例以铂类药物为基础化疗方案的晚期NSCLC患者ERCC1 118C/T、C8092A与XPD Asn312Asp、Lys751Gln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化疗2个周期后,130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3.8%(44/130),其中部分缓解(PR)44例(33.8%),疾病稳定(SD)54例(41.6%),疾病进展(PD)32例(24.6%)。ERCC1 118C/T+T/T基因型化疗ORR(52.4%)是C/C基因型(41.8%)的3.300倍[95%CI(1.104,9.864),P=0.003]。XPD Asp312Asn、Lys751Gln(或Gln751Gln)基因型化疗ORR(62.5%)是其他基因型的(29.2%)的3.922倍[95%CI(1.320,11.649),P=0.010]。ERCC1 118C/T(或T/T)、XPD Asp312Asn与Lys751Gln(或Gln751Gln)基因型化疗ORR(58.0%)是ERCC1 118C/C、XPD Asp312Asp与Lys751Lys基因型的(31.8%)的3.571倍[95%CI(1.082,11.793),P=0.032]。应用SHEsis分析软件发现以其他单体型组为参照,A-C单体型化疗ORR显著提高(P=0.039)。结论 ERCC1 118C/T和XPD Asp312Asn、Lys751Gln多态性与晚期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重庆地区汉族人群MD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单倍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启城  冯毅  肖莉  梁筱灵  于洁 《医学争鸣》2009,(22):2631-2634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汉族人群多药耐药基因1(MDR1)C1236T,G2677A/T,C3435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单倍型的频率.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对重庆地区196(男112,女84)名没有亲缘关系的汉族健康个体MDR1基因C1236T,G2677T/A,C3435T等3个SNPs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用SHEsis软件分析MDR1基因的连锁不平衡及单倍型频率.结果:重庆地区汉族人群中C1236T位点、等位基因频率1236C为33.7%,1236T为66.3%;G2677T/A位点、等位基因频率2677G为44.4%,2677T为43.1%,2677A为12.5%;C3435T位点、等位基因频率3435C为56.4%,3435T为43.6%.重庆地区汉族人群中MDR1基因1236-2677-3435位点构成的3种主要单倍型率(频率〉10%)TTT为31.1%,TGC为21.7%,CGC为15.5%.结论:重庆地区汉族人群MDR1基因C1236T,G2677T/A,C3435T等3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和单倍型频率,为研究该地区MD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药物效果、药物毒副作用以及疾病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癫痫患者外周血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C3435T位点基因多态性及其表达物与患者血药浓度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服用卡马西平的癫痫患者49例,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NIE组)26例和耐药组(IE组)23例,测定其血药浓度;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检测MDR1C3435T位点的基因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DR1的表达物P-糖蛋白(Pgp)的表达。比较NIE组、IE组的CBZ血药浓度、Pgp的表达、MDR1 C3435T基因型。另纳入健康查体者28例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IE组血清Pgp(3.6%±0.3%)明显高于NIE组(2.6%±0.5%)和健康对照组(2.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E组及NIE组基因型及CBZ血药浓度的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R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抗癫痫药CBZ的血药浓度及疗效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激素治疗敏感性与多药耐药基因(MDR1)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入院治疗的8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入院时的病史采集将86例患者分为3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初诊组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激素治疗敏感型组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激素治疗耐药型组26例。采用序列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SSP)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测定8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MDR1基因C3435T位点及G2677T/A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激素治疗耐药型组与初诊组C3435T位点CC、CT、TT基因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激素治疗耐药型组与激素治疗敏感型组C3435T位点CC、CT、TT基因型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C3435T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对于MDR1基因G2677T/A位点,各组基因型的差异及G、T、A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激素治疗耐药型与MDR1基因C3435T位点多态性之间存在相关性,该位点基因突变型患者更易出现激素耐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ERCC1 codon 118基因多态性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对奥沙利铂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73例,静脉血提取白细胞,用PCR技术检测ERCC1基因型.所有患者均经FOLFOX4方案治疗,以肿瘤化疗疗效评价标准(WHO)评价疗效.结果 C/C、T/T+C/T基因型组化疗的有效率分别为53.1%、22.0%.C/C与T/T+C/T基因型组两组对奥沙利铂为基础方案化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基因型组患者无疾病进展时间为9.31个月,而T/T+C/T基因型组患者为7.96个月(P>0.05).C/C基因型组患者总生存时间为19.40个月,而T/T+C/T基因型组患者为14.73个月(P<0.05).结论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ERCC1 codon 118多态性与奥沙利铂为基础方案化疗疗效关系可能存在相关性,基因型检测可能有助于指导晚期结直肠癌的化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C3435T多态性与健康汉族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 以130例(男性83例,女性47例)无亲缘关系的中国健康汉族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其MDR1基因C3435T位点的基因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DR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130例儿童中,51例为CC型,63例为CT型,16例为TT型,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CC、CT、TT各基因型组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DR1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汉族儿童中MDR1基因C3435T多态性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RNA表达无显著性影响.汉族儿童C3435T位点多态性不能作为推测MDR1表达水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XPD/ERCC2 Lys751Gln (C→A,35931) 多态性与晚期结直肠癌对奥沙利铂为主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70例Ⅳ期结直肠癌病人化疗前取静脉血并提取DNA,以real-time PCR法对XPD/ERCC2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对病人行奥沙利铂化疗,观察客观缓解率,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XPD/ERCC2 Lys751Gln基因位点在本研究人群中的突变类型及频率为:C/C55.72%,C/A 35.71%,A/A 8.57%.70例结直肠癌病人化疗有效率(CR+PR+SD)为54.29%,C/C与C/A+A/A基因型在化疗有效组(CR+PR+SD)和无效组(PD)之间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6,P<0.05).结论 XPD/ERCC2 Lys751Gln基因多态性与晚期结直肠癌病人接受奥沙利铂一线化疗后的临床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汉族儿童难治性癫痫与多药耐药基因(MDR1基因)C3435T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继以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测定120例汉族儿童(包括难治性癫痫患儿40例、疗效良好癫痫患儿40例、正常对照儿童40例)MDR1基因C3435T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儿童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3组之间CC、CT、TT基因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84,P=0.465);3组之间T和C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3.822,P=0.172)。结论本研究结果未能证实汉族儿童难治性癫痫与MDR1基因C3435T位点多态性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