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目的]观察扶正排毒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血浆肌酐(Scr)及尿素氮(BUN)及大鼠体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5只CRF大鼠,按照随机方法设立空白组、模型组、尿毒清对照组、扶正排毒汤组、西药包醛氧化淀粉组,分别用相应的药物灌胃治疗30 d,检测各组大鼠血浆Scr、BUN的含量。[结果]与包醛氧化淀粉组比较,扶正排毒汤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浆中Scr、BUN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以提高CRF大鼠体质量(P<0.01)。与尿毒清组比较,扶正排毒汤降低模型大鼠血浆中Scr、BUN含量的作用与尿毒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以增加CRF大鼠体质量(P<0.05)。[结论]扶正排毒汤可延缓大鼠慢性肾衰竭的进程,改善大鼠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嗜粘蛋白阿克曼氏菌在新生期母婴分离(MS)和避水应激(WAS)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的内脏高敏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SD雄性大鼠在新生期随机分为3组:sham WAS(空白组),MS+WAS组(IBS模型组)及阿克曼氏菌组(Akkermansia muciniphila, A. muciniphila组),IBS模型组及阿克曼氏菌组采用母婴分离联合避水应激方法(MS+WAS)建立内脏高敏感模型。母婴分离刺激结束后,阿克曼氏菌组每天避水应激处理同时灌胃1 mL 1×109 CFU/mL A. muciniphila连续10 d。再用行为学观察和腹部回缩反射评分来检测内脏痛反应。【结果】经阿克曼氏菌干预后,实验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体质量显著增加;粪便颗粒数及其不成形率显著下降;内脏疼痛阈值则显著上升。阿克曼氏菌组大鼠结肠黏膜内2型大麻素受体(CB2R)mRNA表达相比模型组显著上升。【结论】阿克曼氏菌可能通过调控结肠的CB2RmRNA表达来缓解IBS大鼠的内脏高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肾康注射液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 (CAAN) 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拮抗效应。方法 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6只。于 0、1、4、8、12 周末分别检测体质量、尿糖、24 h 尿蛋白定量和肌酐清除率 (Ccr);第12周末处死大鼠留取肾组织,行 Masson 染色观察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并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PAI-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 (TIMP-1) 和Ⅰ型胶原 (Col I) mRNA 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干预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减轻 (P<0.01),但干预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高于模型组,12周末时存在显著差异 (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 24 h 尿蛋白定量显著上升 (P<0.01),Ccr 显著下降 (P<0.01);12 周时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显著增加 (P<0.01);肾组织内上述各检测指标的 mRNA 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 (P<0.01)。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大鼠各时间点 Ccr 均显著升高 (P<0.01);第12周时 24 h 尿蛋白定量及肾间质纤维化面积均显著降低 (P<0.05、0.01);上述高表达的 mRNA 及蛋白指标均被显著抑制 (P<0.05)。结论 肾康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肾组织促细胞外基质 (ECM) 合成因子 (TFG-β1、CTGF) 及抗 ECM 降解因子 (TIMP-1、PAI-1) 生成,而改善 CAAN 的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张德兵  李文华  刘娜娜  王虎  郑迪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12):133-137,156
目的 按照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造模方法,建立对比剂急性肾损伤大鼠模型,使用姜黄素(curcumin,CUR)进行干预研究,探究姜黄素对低渗性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造成的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以期为对比剂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证据。方法 将3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CON组)、对比剂肾病组(contrast-media nephropathy group,CM组)及姜黄素干预组(curcumin group,CUR组),每组各10只。CUR组大鼠连续给予姜黄素灌胃5天,其余两组大鼠给予相应体积溶剂灌胃。于造模48h后,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测定肾功能;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并评估肾小管损伤程度;应用氧化应激指标检测试剂盒检测肾脏组织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法检测各组大鼠Sirt1、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组相比,CM组血Scr、BUN水平显著升高,肾组织匀浆SOD活力、Sirt1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肾组织MDA含量、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HE染色可见CM组大鼠肾脏肾小管损伤严重,髓质充血,肾小管结构破坏明显,上皮细胞刷状缘脱落、空泡变性、细胞坏死及蛋白质管型沉积等病理改变,肾小管损伤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M组相比,CUR组Scr、BUN水平显著降低,肾组织匀浆SOD活力、Sirt1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肾组织MDA含量、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可见点状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且表现为胞质内细小空泡,少量蛋白管型及髓质充血,肾小管损伤评分较CM组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能显著减轻对比剂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姜黄素对CIN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抗氧化应激、抗炎途径来完成的,姜黄素可能通过上调Sirt1的表达来改善对比剂所致的急性肾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健康清洁级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20只为健康对照组,其余30只采用链脲菌素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模型组),两组大鼠饲养12周。第12周,随机选取两组大鼠各3只分别尾静脉注射DiR-HUMSCs,代谢12~16 h后在小动物活体光学3D成像系统下观察DiR-HUMSCs在大鼠体内的分布。随机选取9只模型组大鼠进行HUMSCs移植(HUMSCs移植组)。HUMSCs移植采用尾静脉注射方式移植浓度为1×106个/mL HUMSCs 500 μL至大鼠体内,每周1次,连续4周,共28 d。检测3组大鼠的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肌酐(Ucr)、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组大鼠血清HIF-1α水平;采用PAS和Masson染色进行肾脏组织病理检测;免疫荧光法检测3组大鼠肾组织HIF-1α、Slc12A3和Aquaporin1蛋白的表达。结果 移植HUMSCs治疗4周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HUMSCs移植组大鼠Ucr水平降低(P <0.05),Scr、24 h UPro、BUN、UCAR均升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HUMSCs移植组大鼠U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cr、24 h UPro、BUN、UCAR均降低(P <0.05)。糖尿病肾病大鼠病理损伤缓解,系膜增生和基底膜增厚改善,小管空泡变性减少,间质纤维化减轻。模型组大鼠血清HIF-1α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 <0.05),HUMSCs移植组血清HIF-1α水平较模型组下降(P <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远端小管中HIF-1α蛋白水平增加(P <0.05);HUMSCs移植组的HIF-1α蛋白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 <0.05)。模型组远端小管标记蛋白Slc12A3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HUMSCs移植组Slc12A3水平较模型组升高(P <0.05)。HUMSCs移植组的Aquaporin1蛋白水平较模型组和健康对照组均降低(P <0.05)。糖尿病肾病大鼠近端小管中无HIF-1α表达。结论 HIF-1α主要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远端小管表达,且HUMSCs可通过抑制HIF-1α的表达修复肾小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肉苁蓉炮制前后对正常大鼠润肠通便作用。方法 将SD大鼠灌胃给予相对应的供试品溶液,观察大鼠胃肠激素和肠神经递质等指标,比较各组结肠病理切片变化情况以及结肠组织中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分布和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血清中AchE显著升高(P<0.01),ET-1、NO有下降的趋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结肠组织中5-HT显著升高(P<0.01,P<0.05),AQP3显著下降(P<0.01,P<0.05)。从结肠的病理切片图可以看出,生肉苁蓉水提高剂量组和阳性药对照组接近于正常组,其余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正常大鼠结肠组织中VIP、SP免疫组化定性表达的数据中可以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SP显著升高(P<0.01),VIP有上升的趋势。与制品粉末低剂量组比较,生品水提组、生品粉末组SP、VIP显著增加(P<0.05,P<0.01),且生品组均好于制品组(P<0.01或P<0.05),水提组好于粉末组,不同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好于低剂量组。结论 肉苁蓉炮制前后对正常大鼠具有不同程度的润肠通便作用,其中生品的通便作用好于制品,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肉苁蓉生制品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久泻灵颗粒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基因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混合乙醇灌肠建立动物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久泻灵颗粒治疗7、14、21 d组及阳性对照(SASP)组,用药治疗后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RT-qPCR法分别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 结肠黏膜形态学评分结果显示,各治疗组评分均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 <0.01);免疫组化SP法结果显示:TLR4、NF-κB p65在模型组大鼠中表达均显著增强(P<0.01);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大鼠TLR4、NF-κB p65表达均减弱(P<0.05);RT-qPCR法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LR4、NF-κB p65表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各组大鼠TLR4、NF-κB p65表达减弱(P<0.05).结论 久泻灵颗粒可减轻结肠黏膜炎症反应,起到修复黏膜的作用,其原因与降低脾肾阳虚型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 TLR4、NF-κB p65基因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研究活血祛瘀方对单侧输导管梗阻 (UUO) 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 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 UUO 模型,48 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代文组、活血祛瘀方组,于治疗 4 周后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肌酐 (SCr)、尿素氮 (BUN);收集 24 h 尿液检测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β2-微球蛋白 (β2-MG);取梗阻侧肾组织,HE 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TGF-β1、CTGF 的阳性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 SCr、BUN 和尿 NAG、β2-MG 水平以及 TGF-β1、CTGF 阳性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活血祛瘀方组大鼠 BUN 水平降低,尿 β2-MG、NAG 排泄减少;活血祛瘀方组和代文组肾间质 TGF-β1、CTGF 阳性表达显著下调。结论 活血祛瘀方可降低 UUO 大鼠尿 NAG、β2-MG 和血 BUN 水平,表明具有保护肾小管功能和改善肾功能作用,可能因其能抑制肾间质 TGF-β1、CTGF 过度表达,从而减缓肾纤维化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广藿香挥发油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肠上皮组织形态、肠黏液分泌量及肠黏膜肥大细胞数目,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 (DAO) 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黏膜结构损伤明显,肠黏液分泌量明显减少 (P<0.01),肥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 (P<0.01),血浆 DAO 活性降低 (P<0.01)。广藿香挥发油能显著提高肠黏液分泌量 (P<0.01),能显著减少肥大细胞数目 (P<0.05、0.01),并能降低血浆 DAO 活性 (P<0.05、0.01),减轻肠黏膜上皮结构的损伤。结论 广藿香挥发油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与增加肠黏液分泌量,减少肠黏膜肥大细胞数目,降低 DAO 活性并维持正常的肠黏膜上皮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携带KATP通道Kir6.2亚基E23K多态性的大鼠模型,给予阿霉素损伤,探讨KATP通道Kir6.2亚基E23K多态性对于阿霉素损伤的心肌,心肌结构、功能及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利用定点突变的方法获得含有Kir6.2 KK基因型的大鼠并进行基因鉴定。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A组(WT+Saline组,SD大鼠+生理盐水)、B组(E23K+Saline组,Kir6.2 KK大鼠+生理盐水)、C组(WT+DOX组,SD大鼠+阿霉素)、D组(E23K+DOX组,Kir6.2 KK大鼠+阿霉素)。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的方法构建阿霉素损伤大鼠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应用心脏彩超进行阿霉素损伤心肌病模型的鉴定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评价(每组8只)。分别通过HE染色及天狼星红染色心肌组织切片,测量心肌细胞面积及心肌纤维化比例,并通过PCR方法检测纤维化相关标志物CTGF、TGF-β mRNA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法技术测定心肌细胞自噬水平。结果 超声结果显示,阿霉素损伤的大鼠相比于盐水组存在明显的心肌重构及功能损伤(P<0.01),且E23K组变化较WT组更明显(P<0.01)。病理及纤维化相关标志物mRNA表达显示,阿霉素损伤的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明显加重(P<0.01),且E23K组纤维化程度较WT组更严重(P<0.01);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量检测显示,阿霉素损伤的大鼠,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且E23K组明显高于WT组(P<0.01)。结论 在阿霉素损伤模型中,Kir6.2亚基E23K多态性对大鼠心脏结构、功能、纤维化程度及自噬表达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味温胆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加味温胆汤组,每组12只,应用孤养加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造模,采用胃排空率检测大鼠胃动力、小肠推进率检测大鼠肠动力、透射电镜检测大鼠胃肠组织的超微结构形态结构。[结果]造模21 d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加味温胆汤组得分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28 d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得分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加味温胆汤组得分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 d慢性应激后,与空白组比较,其余两组糖水偏爱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干预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加味温胆汤组大鼠糖水偏爱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加味温胆汤组的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增加(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主细胞胞膜结构不完整,核严重固缩、核质边移,胞质中部分细胞器出现崩解,线粒体排列不均匀,粗面内质网扩张,电镜下超微形态变化较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加味温胆汤组大鼠胃主细胞上述表现明显减轻。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细胞处于崩解状态,损伤严重;与模型组比较,加味温胆汤组的大鼠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较好,接近正常组。[结论]加味温胆汤能够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状态,增强抑郁症大鼠胃肠动力,改善胃肠组织超微形态结构,为加味温胆汤在临床治疗抑郁症、改善胃肠动力提供了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二黄益肾汤对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Smad4、Smad7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5/6肾切除方式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尿毒清组和二黄益肾汤组,各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灌胃治疗,时间为12周。实验结束后,检测BUN、Scr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析病理改变。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GF-β1、Smad3、Smad4和Smad7 mRNA及蛋白表达量。[结果] 5/6肾切除方法可以成功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与模型组比较,二黄益肾汤组与尿毒清组能够降低Scr、BUN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黄益肾汤组和尿毒清组肾间质内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纤维化面积缩小,能够改善肾功能衰竭肾纤维化病变程度。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分析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二黄益肾汤组和尿毒清组TGF-β1、Smad3、Smad4表达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7的表达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黄益肾汤能够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纤维化程度,抑制TGF-β1、Smad3、Smad4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促进Smad7的表达量增多,可能通过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而发挥相关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低聚原花青素通过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DN模型组(DN组)、DN模型+不同剂量低聚原花青素组(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DN模型,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50 mg/kg、100 mg/kg、150 mg/kg低聚原花青素灌胃,NC组和DN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分别于第4周、8周、12周、16周,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16周末检测大鼠血糖、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处死大鼠,取肾脏组织行苏木精-伊红及过碘酸希夫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肾组织匀浆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组织Wnt4、β-caten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DN组血糖、Scr、BUN水平较NC组升高(P <0.05);低、中、高剂量组血糖、Scr、BUN水平较DN组降低(P <0.05)。各组大鼠灌胃4周、8周、12周、16周的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24 h尿蛋白定量有差异(F =102.38,P =0.000);②各组24 h尿蛋白定量有差异(F =86.58,P =0.000)。③各组24 h尿蛋白定量变化趋势有差异(F =174.64,P =0.000)。DN组大鼠肾组织活检可见肾小管萎缩、小管间质区基质增厚、纤维化等病理改变。DN组左肾指数较NC组升高(P <0.05);低、中、高剂量组左肾指数较DN组下降(P <0.05)。各组大鼠SOD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NC组比较,DN组MDA含量升高(P <0.05),与DN组比较,不同剂量组MDA含量降低(P <0.05)。DN组大鼠肾组织Wnt4、β-catenin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NC组(P <0.05),不同剂量组Wnt4、β-catenin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DN组(P <0.05)。结论 低聚原花青素能有效降低DN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减轻肾脏病理损害。低聚原花青素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及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肾活血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中转化因子-β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TGF-β1/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给予19.5 g.kg-1.d-1的益肾活血方药液灌胃),采用链脲佐菌素(55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复制DN模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ALB)、血糖水平;Leica Qwin Plus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肾小球直径、肾小管短径和完整肾小管数目,并称取各组大鼠左肾质量、计算肥大指数;过碘酸雪夫反应(PAS)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TGF-β1、p38MAPK表达。【结果】治疗组能够降低模型大鼠肾组织TGF-β1、p38MAPK的表达及24 h尿蛋白、Scr、BUN、血糖水平,升高ALB水平,缩小肾小球直径及肾小管短径,增加完整肾小管数量,改善肾组织病理变化,降低肾质量及肥大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益肾活血方可能通过影响DN大鼠肾组织TGF-β1/p38MAPK的表达而改善上述生化指标,减轻肾脏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胃肠道症状的发生机制,明确结肠是否参与CRF氧化应激的激活。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CRF组(20只),CRF组大鼠予以5/6肾切除建立CRF模型,对照组仅打开肾包膜后缝合。成模后10周处死大鼠,收集2组大鼠的血清及回盲瓣附近结肠组织。检测大鼠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以评估造模是否成功,检测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和8-羟脱氧鸟苷(8-OHdG)以评估氧化应激水平,检测泛素细胞色素C诱导核心蛋白酶Ⅰ(UQCRC1)mRNA和蛋白水平以评估线粒体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RF组血清BUN及SCr水平升高,提示造模成功;CRF组血清及结肠组织中MDA水平升高(P<0.05),但2组间8-OHdG和抗氧化指标SOD、T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RF组结肠组织中UQCRC1蛋白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但UQCRC1 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RF大鼠的结肠组织中存在氧化与抗氧化反应失衡现象,其机制可能涉及线粒体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徐标  曾昆  杨虹  肖政 《医学教育探索》2012,43(5):940-946
目的 研究麝香保心丸对肝硬化致心肌重构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sc体积分数40% CCl4橄榄油溶液3 mL/kg,每周2次,共8周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第2周末随机取5只大鼠肝组织作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造模大鼠分别ig麝香保心丸22.5、45 mg/kg,共给药6周,第8周末分别取各组大鼠肝组织、左室心肌组织行组织病理学及透射电镜观察,观察各组大鼠肝脏、心肌组织病理及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改变;以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心肌组织中c-fos和c-jun mRNA以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I型和III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 造模大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及心肌损伤。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麝香保心丸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但心肌损伤程度减轻,心肌组织中c-fos mRNA、c-jun mRNA、CTGF、I型和III型胶原表达明显降低(P<0.05、0.01)。高剂量麝香保心丸组大鼠肝纤维化及心肌损伤程度较低剂量组减轻(P<0.05),心肌组织中c-fos mRNA、c-jun mRNA、CTGF、I型和III型胶原表达均低于低剂量组(P<0.05、0.01)。结论 肝硬化大鼠心肌组织心肌即早基因活化、诱导CTGF过度表达而致心肌重构,麝香保心丸可通过抑制心肌即早基因表达,降低心肌CTGF水平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七注射液对阿霉素肾纤维化大鼠肾组织整合素连接酶(ILK)、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E-钙黏素(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影响。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n=24)、假手术组(n=24)、模型组(n=24)、三七注射液组(n=24)和三七总皂苷组(n=24),12周后处死大鼠。观察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大鼠肾组织ILK、MMP-7、E-Cadherin和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肾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出现肾间质纤维化,三七注射液组和三七总皂苷组大鼠小管间质病变减轻。模型组大鼠血清BUN和Scr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管间质病理评分增高,肾组织ILK、MMP-7、α-SMA蛋白表达上调,E-Cadherin下调,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三七注射液组和三七总皂苷组大鼠BUN和Scr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管间质病理评分、肾组织ILK、MMP-7、α-SMA蛋白下降,E-Cadherin上调,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三七注射液组和三七总皂苷组相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注射液的肾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ILK、MMP-7水平,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Nox-4及抗氧化物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模型中的表达水平,探讨氧化应激及NADPH氧化酶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16只SPF级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DSS组,每组8只,正常组正常饮水,DSS组饮用2.5% DSS溶液,7天建立小鼠肠炎模型。通过结肠长度、HE染色组织病理学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估肠道炎症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Nox4蛋白含量,并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与生化方法检测组织中Nox-4的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浓度,评价机体氧化应激程度;利用实时定量PCR法分析小鼠肠道组织中Mn-SOD、GSH和CAT mRNA的表达情况,评价机体抗氧化功能;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MCP-1、IL-1β、TNF-α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上述3种炎性因子血清浓度以反应机体炎症程度。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DSS组小鼠体质量明显下降(P<0.01),DAI评分明显增高(P=0.000),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0.01),肠道呈现中至重度炎症状态; DSS组结肠组织中Nox-4蛋白表达明显上调,Nox-4 mRNA含量显著升高(P=0.000),血清Nox-4浓度在DSS组较正常组更高(P<0.01);结肠组织中抗氧化物Mn-SOD、GSH和CAT mRNA的表达在DSS组中均明显增高(P=0.000);比较机体炎症指标,DSS组小鼠血清中MCP-1、IL-1β、TNF-α浓度较正常组均呈不同程度上升(P均=0.000),结肠组织中3种炎性因子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均=0.000)。结论 Nox-4通过氧化应激途径参与了肠道黏膜炎性反应的进程,并可能在IBD的转归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实验观察实验性糖尿病(DM)大鼠的肾脏及足细胞相关蛋白α-actinin-4的表达,表明“榛花消肾安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性。[方法] 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DM模型组、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药组给予榛花消肾安胶囊,西药组给予厄贝沙坦片;检测空腹血糖、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足细胞骨架蛋白α-actinin-4的表达;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α-actinin-4 m RNA表达。[结果] 中药干预之后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及西药对照组尿量较DM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中药各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大鼠血糖均明显低于DM模型组(P<0.01);中药各剂量组和西药对照组大鼠α-actinin-4及mRNA含量均低于DM模型组(P<0.01)。[结论] 榛花消肾安胶囊能够降低实验性DM大鼠血糖、Scr、BUN,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而改善肾功能;能够抑制实验性DM大鼠早期肾脏体积增大,而抑制α-actinin-4蛋白表达及其m 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丹芪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7 (BMP-7)、蛋白激酶Cα(PKC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纤维连接蛋白 (FN) 表达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探讨丹芪合剂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丹芪合剂组,以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喂养 12 周后处死大鼠,生化方法测定大鼠血糖、血肌酐 (Scr) 和 24 h 尿蛋白及肾脏指数;PAS 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 BMP-7、PKCα、AngⅡ和 FN 蛋白的表达;RT-PCR 方法检测肾皮质 BMP-7、PKCα和AngⅡ mRNA 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糖、Scr、24 h 尿蛋白及肾脏指数均显著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 PKCα、AngⅡ的蛋白及 mRNA、FN 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多,而 BMP-7 蛋白和 mRNA 的表达明显减少;丹芪合剂组上述升高指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并且 PKCα mRNA 未见表达,同时 BMP-7 蛋白和 mRNA 的表达却明显增加;相关分析显示模型组、丹芪合剂组肾小管上皮细胞 BMP-7 分别与 PKCα、AngⅡ和 FN 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P<0.05)。结论 丹芪合剂可能通过下调肾小管上皮细胞 PKCα和 AngⅡ及上调 BMP-7 表达,使 FN 的沉积减少,从而发挥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