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痴呆 (AD)和脑血管性痴呆 (VD)的诱发电位特点。方法 :收集 2 5例AD组、2 4例VD组及 2 2名正常老年人 (NC) ,完成听觉诱发电位 (AEP)和视觉诱发电位 (VEP)检查。结果 :AD组和VD组及NC组在潜伏期AEP/N1、P2 ,VEP/P1,波幅AEP/P2、P3,VEP/P2、P3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与NC组相比 ,AD组潜伏期AEP/N1、P2 ,VEP/P1延迟 ,波幅AEP/P2、P3,VEP/P2、P3降低。与NC组相比 ,VD组在潜伏期VEP/P1延迟 ,波幅P2、P3降低。AD组与VD组相比 ,在潜伏期AEP/N1、N2上有显著差异 ,AD组延迟于VD组。AD组VEP的P1潜伏期 ,VD组AEP的P3波幅及VEP的N1潜伏期改变上与其MMSE评分有关联。结论 :AD组与VD组的诱发电位变化有类似的异常 ,但AD组病损范围广 ,经不同感觉系统诱发的脑诱发电位均有异常。两组痴呆中的三个指标与MMSE关联的特点 ,值得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Ⅰ型和Ⅱ型的感觉性诱发电位差异。方法 对 2 7例Ⅰ型精神分裂症、2 8例Ⅱ型精神分裂症及 5 2名正常成人 ,应用光、声、触刺激 ,进行视觉诱发电位 (VEP)、听觉诱发电位 (AEP)和体感诱发电位 (SEP)检查。结果 Ⅰ型组和Ⅱ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在VEP/P2 ,AEP/P1、P2 、P3 潜伏期 ,波幅VEP/N1 P2 、P2 ,AEP/N1 P2 ,SEP/P2 N2 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 <0 0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Ⅰ型组潜伏期VEP/P2 ,AEP/P1、P2 前移 ,AEP/P3 延迟 ;波幅VEP/N1 P2 、P2 ,AEP/N1 P2 ,SEP/P2 N2 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Ⅱ型组潜伏期AEP/P3 延迟 ,波幅VEP/N1 P2 ,P2 ;AEP/N1 P2 ,SEP/P2 N2 降低更甚。Ⅰ型组与Ⅱ型组比较 ,在潜伏期VEP/P2 、AEP/P1、P2 、P3 以及波幅VEP/P2 、AEP/N1 P2 上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Ⅱ型组延迟于Ⅰ型组 ,波幅亦低。结论 Ⅰ型与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诱发电位潜伏期变化有其特点 ,值得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老年认知功能损害的脑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和老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的脑诱发电位(BEPs)变化。方法:用美国Nicolet Spirit脑电生理仪记录24例AD病人(AD组)和23例MCI患者(MCI组)的脑干听觉反应(ABR)、关联性负变(CNV)、P300和视觉诱发电位(VEP),并与29名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NC组)进行比较。结果:(1)3组间大部分的BEPs检测指标的差异有显著性,AD组与NC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的指标比AD组与MCI组之间要多;(2)MCI与NC组相比,MCI组的ABR波V绝对波幅和P300的P3靶波幅显著降低;(3)多元逐步判别分析,ABR波Ⅲ绝对潜伏期及绝对波幅、波V对波幅及绝对潜伏期、CNV的反应时间和P300的P3靶波幅具有显著性判别意义,3组的判别总正确率为84.2%。结论:多项BEPs检测有助于AD的诊断,ABR的波V绝对波幅和P300的P3靶波幅显著降低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诱发电位变化特点。方法:使用32导脑诱发电位仪对4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6例正常人进行听觉和视觉诱发电位检测。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诱发电位变化特点为:①波形变异性大,以主波群为主,后节律成分活跃性降低;②除潜伏期AEP-P1延长外,潜伏期。AEP-P2、N2和潜伏期VEP-N1、P2、N2、P3均显著缩短;③AEP、VEP的波幅N1-P2、P2-N2、P2均降低;④左右半球对称;⑤女性AEP、VEP的波幅均显著高于男性。结论:脑诱发电位变化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感觉性脑诱发电位在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和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h)中的特征。方法 利用意大利百胜公司GalileoSirius电生理仪对36例OCD和36例Sch患进行了短声、闪光刺激,完成听觉脑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AEP)、视觉脑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s,VEP),并与33例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发现OCD和Sch患无论在AEP还是在VEP中,其P3波出现率明显减少;AEP中P2波呈双峰率高;OCD、Sch和正常对照组三组相比,AEP中潜伏期N1、P2波,波幅N1波、VEP中P2潜伏期和波幅及P3波幅均有显性差异(P<0.01—0.05)。结论 OCD和Sch患在听、视信息加工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以Sch为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听觉诱发电位(AEP)和脑干听觉反应(ABR)的特征以及治疗前后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 应用美国Nicolet Spirit脑诱发电位仪.记录3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1名正常成人的P300、AEP和ABR.于治疗6个月时进行P300、AEP和ABR随访。结果 1.与NC组比较,精神分裂症组三项诱发电位主成份(P300-P3靶潜伏期、AEP-P2潜伏期和ABR-波V波幅)延迟,波幅降低(P〈0.05~0.01)。2.随访提示:P300中的P3靶潜伏期和波幅,AEP中的P2潜伏期和波幅以及ABR中的波Ⅲ潜伏期和波V波幅改变可能是属于该疾病的状态标志。结论 本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诱发电位变化为状态标志,多项诱发电位指标联合应用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治疗监测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7.
伴有行为和精神症状的Alzheimer病的三项脑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伴有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Alzheimer病(AD)的脑诱发电位(BEPs)特点.方法用美国Nicolet Spirit脑电生理仪记录12例伴BPSD的AD病人(BPSD组)、14例无BPSD的AD病人(纯AD组)和15例正常老人组(NC组)的P300、视觉诱发电位(VEP)和脑干听觉反应(ABR).结果(1)BPSD组与纯AD组相比,P300的N2靶潜伏期显著延长,P300的P3靶波幅、P2非靶波幅显著降低;VEP的P3潜伏期显著延长;ABR的波Ⅲ、波V绝对潜伏期延长及绝对波幅显著降低.(2)BPSD组与NC组相比,各项有显著差异的BEP指标同BPSD与纯AD组的比较结果.(3)纯AD组与NC组相比,P300的P3靶波幅显著降低,ABR的波V绝对潜伏期显著延长.结论BPSD组的BEPs指标异常较纯AD组明显,BPSD病人可能存在更为广泛的脑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寻老年抑郁症与正常老人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和听觉诱发电位(AEP)实验中的不同特点.方法3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和40例健康老人,应用美国Spirit脑诱发电位仪以及光和声刺激,完成F-VEP、AEP二项检测.结果老年抑郁症患者AEP主成分带有小切迹,VEP个别呈双峰波.YEP和AEP诸指标在Fz、Cz和Pz记录点无差异.老年抑郁症患者VEP-P2潜伏期在顶区、N2潜伏期在额区以及AEP-N2潜伏期在额区、顶区均右侧延迟于左侧,但在中央区左侧延迟于右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健康老人比较,老年抑郁症患者VEP和AEP的P2和P3波幅均下降(P<0.05)、VEP的P1、P2潜伏期提前(P<0.05),AEP的N2、P3潜伏期延迟(P<0.05).结论VEP和AEP中的50-500毫秒长潜时成分能辅助评定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脑诱发电位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37例焦虑症组(AD)、32例抑郁症组(CD)及36名正常成人对照组(NC),应用Nicolet Bravo脑电生理仪以及光、声刺激,进行视觉诱发电位(VEPs)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s)检查.结果 AD组、CD组和NC组在潜伏期P 2(Fz脑区),波幅N 1(Cz脑区)上有差异显著性(P<0.01).与NC相比,AD组潜伏期P 2前移(Fz脑区),波幅P 2下降(Cz脑区).与AD组比较,CD 组潜伏期延长.CD组潜伏期变化方向与AD组相反.结论 AD组和CD组改变与欧美报道相似.AD和CD诱发电位的特点,值得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5种脑诱发电位指标及其治疗前后的特点。方法应用美国脑诱发电位仪,记录38例抑郁障碍患者(患者组)和33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听觉诱发电位(AEP)、视觉诱发电位(VEP)、事件相关电位P300(ERP-P300)、失匹性负波(MMN)和关联性负变(CNV)。对其中18例患者随访至缓解期(治疗第9周末)。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出现AEP-N1潜伏期长[对照组(88±18)ms,患者组(104±25)ms],N1-P2波幅低[对照组(5.3±1.9)μV,患者组(3.7±1.6)μV];VEP-N1潜伏期长[对照组(125±19)ms,患者组(141±21)ms],N1-P2波幅低[对照组(8.4±2.9)μV,患者组(6.9±2.6)μV];P300-P3b潜伏期长[对照组(316±26)ms,患者组(330±21)ms],P3.和P弘的波幅均低;CNV中的M1和M2波幅低,反应时间(RT)长[对照组(213±81)ms,患者组(306±126)ms],均P〈0.01和P〈0.05。(2)随访部分患者,AEP中的N1-P2波幅、VEP中的N1潜伏期、P300中的P3b潜伏期,MMN波幅及CNV的波幅和RT等,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抑郁障碍患者的AEP、VEP、P300和CNV,较正常对照组有改变。治疗后随抑郁症状的改善,与认知功能有关的指标也有相应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中的不同特点。方法 收集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30例AD和36例VD患者,并以35例健康老人作对照组(NC)。使用丹麦仪器以及“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为诱发事件,完成P300检测。结果 (1)3组在靶潜伏期Cz脑区N2以及在靶波幅Cz脑区P2、P3和非靶波幅Cz脑区P2上均有显著差异(P〈0.01)。(2)AD主成分N2表现为延迟,与NC组和VD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3)AD组和VD组靶波幅P3和非靶波幅P2均见降低,与NC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 提示作为反映AD和VD认知功能障碍的客观生理指标,P300有可能作为AD和VD辅助诊断的一个脑电生理学标志。P300检查可作为老年神经精神科的必查项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视觉(VEP)和听觉诱发电位(AEP)技术初步检出焦虑症和找出评价森田疗法绝对卧床期客观疗效的指标.方法 应用视觉和听觉技术.观察焦虑症新森田疗法组绝对卧床期前后VEP和AEP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 (1)VEP潜伏期N1、P2上,绝对卧床期结束后较卧床前分别为前移和延迟,分别为18 ms和19 ms.(2)AEP波幅P2绝对卧床期结束后较卧床前升高3.5 μV.结论 焦虑症新森田疗法组绝对卧床期前后VEP和AEP变化值得进一步观测.  相似文献   

13.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视觉和听觉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和听觉诱发电位(AEP)的变异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脑诱发电位仪、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事件影响量表(IES)对58例军人PTSD患者(患者组)和52名健康军人(对照组)进行VEP和AEP检测以及SCL-90和IES评定,并于治疗3.5个月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患者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VEP的Cz脑区P2和Pz脑区P3波幅显著降低,AEP的Cz脑区P2波幅降低、P3波幅显著增高,Pz脑区P2潜伏期显著延迟;SCL-90总分与IES总分及其大部分因子分显著升高。患者组治疗后,VEP和AEP的变异指标以及SCL-90与IES总分及其各因子分均恢复至正常值范围内;治疗前后VEP和AEP指标变异的差值分别与部分精神症状的减分率呈显著性相关。结论:PTSD患者诱发电位变异特点与精神症状改善相关,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听觉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P300异常的意义。方法 对129例不同性别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PS-VEP)、听觉诱发电位(AEP)、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同性别正常人比较。结果 男性和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Cz点AEPP3、P300P3波潜伏期均延迟,女性PS-VEPP3波亦延迟;男性患者组AEPP2、N2波潜伏期延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性精神分裂患者有2项诱发电位P3波潜伏期延迟,女性3项诱发电位P3波潜伏期均延迟,结合临床对精神分裂症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诱发电位技术初步阐明抑郁症本质和找出评价森田疗法绝对卧床期客观疗效的指标.方法 应用美国(Nicolet Bravo)仪器和关联性负变、P300及视觉和听觉诱发电位.观察抑郁症新森田疗法组绝对卧床期前后多项诱发电位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 (1)CNV波幅M2绝对卧床期结束后较卧床前提高5 μV.(2)P300潜伏期N2绝对卧床期结束后较卧床前前移23 ms.(3)VEP潜伏期N1和波幅P2上,绝对卧床期结束后较卧床前前移26 ms,波幅升高4.3 μV.(4)AEP潜伏期N2和波幅N2上,绝对卧床期结束后较卧床前前移16 ms,波幅升高2.8 μV.结论 抑郁症新森田疗法组绝对卧床期前后诱发电位变化与日本报道相似.抑郁症诱发电位特点,值得进一步随访观测.  相似文献   

16.
事件相关电位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尓茨篋〉氖录喙氐缥?ERP:N100、P300)变化。方法根据Peterson制订的MCI诊断标准,筛选出21例MCI患者(MCI组),22例正常对照者(NC组)以及20例阿尓茨篋?AD)组患者,分别用英国OXFORD脑电生理仪记录事件相关电位(ERP:N100,P300)和视觉诱发电位(VEP)情况。结果(1)AD组MMSE评分(16.52±2.17分)及MCI组(24.33±1.34分)低于正常对照组[(26.57±1.43)分,P<0.01]。(2)AD组与MCI组靶波幅P3和非靶波幅P2均见降低,与NC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3)N100潜伏期、波幅变化不是很大(P>0.05)。(4)AD组P300靶刺激中的P2、P3波潜伏期与MMSE分值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AD和MCI患者的P300有多项指标异常对于临床诊断AD和MCI患者有一定价值。事件相关电位与认知功能存在明显相关性,提示事件相关电位可以客观反映AD和MCI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正常成人处于气功态和催眠态脑诱发电位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 4 9例正常成人处于“正常态”、“气功入静态”和“催眠状态”的脑诱发电位 ,分析气功发功和催眠诱导对大脑生理过程的不同效应。方法 观察视觉诱发电位 (VEP)、听觉诱发电位(AEP)、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ABR)、关联性负变 (CNV)和P3 0 0 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 催眠状态下P3 0 0(T P3 )波幅降低 ,与正常态相比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AEP(P2 ) ,CNV(M2 )波幅降低 ,与正常态和气功入静态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VEP(P2 、P3 )波幅降低 ,与正常态或气功入静态相比分别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催眠诱导对大脑生理过程的影响与气功发功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在自发和诱发脑电方面的特征.方法 共入选32例AD组及40名正常对照组.应用美国仪器完成了脑电图 (EEG)、脑电地形图 (BEAM)、视觉和听觉诱发电位 (VEP和AEP)、脑干听觉反应 (ABR)和P300 6种检测.结果 AD组EEG异常率87.5%.AD组BEAM特征为δ和θ功率在主要记录点均增高,α功率在额区、后颞、枕区降低.AD组VEP、AEP主成分、P300非靶潜伏期P2以及AEP、VEP和P300的P2、P3波幅均减低.另外,AD组的ABR绝对潜伏期 (波Ⅰ)和绝对波幅 (波Ⅰ、Ⅲ、Ⅴ和Ⅵ)也延迟或降低.结论 采用自发和诱发及地形图相结合的方法,有可能作为AD辅助的电生理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支架置入术能否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亚临床症状。方法 11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分别检测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记录各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及波幅。结果 (1)术前诱发电位均异常,主要表现为SEP N20及P40潜伏期异常,BAEP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VEP P100潜伏期延长。(2)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BAEP表现为Ⅰ~Ⅲ波潜伏期缩短(P =0.046)、Ⅲ波幅升高(P =0.05);SEP表现为N20潜伏期缩短(P =0.012),N13~N20间期缩短(P =0.013),P14~N20间期缩短(P =0.005);VEP表现为 P100潜伏期缩短(P =0.022)。结论 支架置入术后,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的SEP、BAEP、VEP好转,提示患者的亚临床症状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STD)患者认知性电位(CEP)的特征和治疗缓解后变化及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 应用美国Nicolet Bravo型脑诱发电位仪,对 66 例发病期及其 60 例康复期 PTSD患者进行关联性负变(CNV)、视觉诱发电位(VEP)和听觉诱发电位(AEP)测定,并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和事件影响量表(IES)评定。结果 患者组发病期与对照组比较,CNV/M1、VEP/P2 和 AEP/N2 潜伏期延迟(P<0.01或0.05),CNV/M2 和AEP/P3 波幅增高(P<0.01),命令信号后负变化(PINV)出现率增高(P<0.01),SCL-90和IES总分及其部分因子分升高(P<0.01),且 CEP指标与 SCL 90 及 IES总分及其部分因子分显著相关(P<0.01 或 0.05)。患者组康复期 CNV/M1、VEP/P2 和 AEP/N2 潜伏期,CNV/M2、AEP/P3 波幅,PINV出现率以及SCL- 90和IES总分及其部分因子分均恢复至正常值内(与发病期比较P<0.01或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且治疗前后 CEP指标差值与 SCL 90 及 IES总分及其部分因子减分率显著相关(P<0.01或0.05)。结论 CNV、VEP与AEP的变化可能是PTSD的状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